轉載請註明上海市教委政務微信"上海教育"
在迎接新中國成立71周年的歡慶日子,9月28日下午,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系統「偉大工程」系列示範黨課之「厚德精技 香遠益清」主題黨課在上海應用技術大學奉賢校區大學生活動中心開講。
本次黨課是學校黨委鞏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落地見效的重要內容,圍繞「譜新時代科技興國光輝篇章」「育新時代應用創新卓越人才」「做新時代有理想信念和家國情懷的奮鬥者」三個篇章展開,通過導課、結課、主題演講、視頻講述、情景表演等形式,獻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特別黨課,激情講述了上應大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堅守初心、勇擔使命的家國情懷和砥礪擔當。
「『創工程教育名校、育應用技術英才』,就是我們每一個上應人始終為之堅守的辦學初心和使命。」上海應用技術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柯勤飛在導課中滿懷深情地說。在66年波瀾壯闊的辦學歷程中,上應人的初心與使命體現在科技興國、服務地方的執著堅守中,體現在務實治學、追求卓越的育人情懷中,體現在勇於擔當、自強不息的奮鬥姿態中。她指出,步入新時代的上海應用技術大學,一路凱歌高奏,取得了一個個可喜的成就,這些得益於上應人矢志堅守的初心與使命,得益於廣大黨員用堅強的黨性築起學校事業發展的中流砥柱,引領和推動學校在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水平應用創新型大學新長徵路上砥礪前行!柯勤飛希望廣大黨員秉承「忠誠於黨、服務於民、務實於崗、精技於業」的上應大黨員核心價值觀,篤實創新,開拓進取,向黨和人民交出一份無愧於這個偉大時代的「上應答卷」!
憶崢嶸歲月 築堅定初心
譜新時代「科技興國」光輝篇章
回望歷史,上海應用技術大學隨我國工業化建設浪潮而生,66載春華秋實,始終與國家發展同頻共振,與地方經濟社會文化發展休戚與共,與行業企業水乳交融,走出了以技術創新為導向的應用創新型高校科研發展之路。開篇視頻記錄了一批優秀的技術精英堅守科技興國的光榮傳統,堅守共產黨員的信仰初心,在先進技術前沿和經濟建設主戰場,取得一項項豐碩成果的動人場景。
「國之所需,我之所向!」他們中的傑出代表、全國優秀教師、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肖作兵教授走上講臺,以《一個共產黨員的天地情懷》為題,深情講述了他作為一名以「香」為伴並畢生追求的高校教師的心路歷程。上世紀90年代,國內市場高端香精產品80%被國際大公司所壟斷,為了實現香料香精「Made In China」,25年來,他帶領團隊嘔心瀝血、潛心研究、攻克一個個技術難關,藉助政府、行業、企業等多方資源全力推進香料香精學科發展。如今,上應大成為我國香料香精科學技術的領跑者,科技成果在國內近80%的規模企業推廣應用,徹底打破了國際公司的技術封鎖和市場壟斷,培養了我國80%香料香精行業高級專業技術人才。
25年風雨兼程,肖作兵教授從未改變初心。期間,眾多國內外知名企業向他拋出了橄欖枝,待遇豐厚,他都婉言拒絕。因為,他鍾愛教育和科研事業,他酷愛與老師和同學們在一起。講述的最後,肖作兵動情地說:「正是因為對信仰的忠誠、對國家的情懷,支撐和引領著我不斷前行。今天,我依舊自豪,我是一名共產黨員和人民教師。」
投身科學研究的情懷總是如此一致。「我們的目標是建設我國最大最全最美的萱草種質庫」,一段視頻展現了被譽為「中國萱草大王」的張志國教授為了提升我國花卉產業核心競爭力,數十年如一日研發新品種的初心與奮鬥。上海應用技術大學擁有我國培育最多的萱草品種,為萱草的研發、推廣和應用做出積極貢獻,連續4屆「中國上海萱草文化節」已成為文化品牌,讓更多的人認識了這朵「食為佳品、觀為名花、蘊涵孝道文化和家國情懷」的「中華母親花」。張志國教授說,「我願意把一生貢獻給腳下的土地,貢獻給美麗中國與生態文明建設。」
歌偉大事業 頌師道情懷
育新時代應用創新卓越人才
「立德樹人、培根鑄魂」,上海應用技術大學致力於培養修身涵德、精技於業、全面發展的棟梁之才,一大批上應教師懷著對黨的教育事業的無限熱愛,砥礪奮發,矢志不移,成為靈魂有香氣的教育者。
「同學們,如果你們現在有一百萬,想要拿它做什麼?」「我想去環球旅行。」「我想買個大房子。」 ……這是師生共同演繹的情景劇中的一幕。
《拼卻老紅一萬點,換將新綠百千重——她把一切獻給黨的教育事業》以情景表演和視頻講述的方式傾情呈現了學校離休黨員教師祝爾純和她的丈夫眭忠詮兩位老人捐資助學的感人故事。懷有對教育培養下一代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強烈責任感,2001年,二老夫婦捐出數十年省吃儉用積攢下來的十萬元,在學校設立「忠詮—爾純思想政治教育獎」,這是上海乃至全國高校第一個「思想政治教育獎」。此後的20年間,兩位老人陸續把國家補給的房貼、積蓄,乃至賣掉唯一的一套住房自己住進養老院,房款全部捐給了學校,累計220萬元。「愛的方式有許多種,我們只不過選擇了一種。」眭忠詮、祝爾純兩位老人對教育事業的關愛和付出在師生們的心頭久久激蕩……
師道初心,師德情懷,在一代代上應人中不斷傳承永續。「教書育人是我一生的夢想。」微視頻《恪守初心耀黨徽》生動展示了全國優秀教師周小理教授炙熱的教師夢。2001年,她毅然離開了耕耘20年的研究機構,從山西省食品研究所副所長職位上,把自己「清零」後,來到上應大做了一位普通教師。多年來,她恪守初心,為高等教育事業奉獻出了自己的全部,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彰顯了一名共產黨員的責任與使命,讓黨徽在上應校園閃耀璀璨光芒。
「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接力一棒接著一棒地跑下去。中青年教師代表帶來的詩朗誦《我們都是上應人》,將上應教師的理想與信念、使命與擔當娓娓道來;來自各學院的黨員教師代表分享了對教書育人的理解,訴說了「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初心和信仰。
「我們秉承薪火相傳的使命!我們鍛造厚德精技的靈魂!……」矢志育人的價值追求早已深深根植於上應的每一寸沃土中,流淌在上應每一位教師的血脈裡。
懷赤子之心 守報國之志
做新時代有理想信念和
家國情懷的奮鬥者
「希望中國青年積極擁抱新時代、奮進新時代,讓青春在為祖國、為人民、為民族、為人類的奉獻中煥發出更加絢麗的光彩!」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青年的深情寄語在黨課現場響起,溫暖而有力量。
66載時光荏苒,一批批上應學子始終胸懷赤子之心,堅守報國之志,在時代的發展中乘風破浪。共產黨員、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學校1972級校友王康健,共產黨員、上海東富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學校1981屆校友鄭效東通過視頻送來了他們對母校培養的感恩以及對學弟學妹們的鼓勵。
作為「上海工匠」精神的代表人物,王康健將45年職業生涯全部投入到鋼鐵事業中,多項技術成果填補國內空白,打破國外的技術壟斷,使寶鋼的冷軋技術水平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快速趕超國際同行。「當初立志要為祖國煉鋼鐵,我做到了。」畫面中的王康健自豪而滿足。鄭效東畢業後積極創業,在實業報國、科技創新的道路上,交出了一份閃亮的成績單,「創新是一代代上應人賡續的優良傳統,」勇於創新、敢於實踐,使他成為佔據國內凍幹機市場頭把交椅的專家型企業家。「無論未來從事哪個行業,都要做具有創新精神的新時代奮鬥者。」他深情寄語「後浪」們。
「讓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把理想和事業深深紮根一線的1999屆校友保林紅和2017屆校友林丹丹來到了黨課現場,以沉浸式演講的形式分享了他們到基層和人民中踐行初心使命的感人故事。
為了加工出全球同步的天然植物精油,保林紅在雲南大山裡一呆就是15年,他參與了4個香料行業標準的制訂和修訂,成為全國輕工行業「勞動模範」。保林紅說,「我的快樂和使命,就是把理想和事業深深紮根在祖國大地上。」
林丹丹畢業時放棄了上海的優渥工作,毅然選擇回報家鄉,成為廣西鳳山縣一名駐村第一書記,投身到脫貧攻堅第一線。骨瘤手術後不到1個月,她拄著雙拐回村;摔倒了,爬起來,繼續入戶走訪;連續加班昏倒在崗位上,這些從未動搖她的初心,最後整縣脫貧摘帽。在現場,林丹丹分享了她最喜歡的一句話,「你怎麼樣,中國便怎麼樣;你是什麼,中國便是什麼;你有光明,中國便不會黑暗。」
「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多年來,一批批上應學子參加了「西部計劃」,到西部基層開展教育、衛生、扶貧等志願服務,用他們的青春溫暖了寒冷的高原。黨課上,19位投身西藏工作的黨員校友送來了有「高度」的聲音,「我在這裡,請祖國放心!」錚錚誓言響徹全場,他們用行動詮釋了奮鬥的青春最美麗。
我們偉大的祖國,即將迎來71周年華誕。歌舞表演《我和我的祖國》以青春高昂的歌聲祝福偉大的祖國,高歌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禮讚每一位有理想信念和家國情懷的新時代奮鬥者。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黨委書記郭慶松為黨課結課,他表示,本次黨課圍繞中心大局、立足校史校情、體現學科特色,從譜寫有高度的新時代科技興國光輝篇章中回顧學校革故鼎新的歷史,感受上應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執著堅守;從培養有靈魂的新時代應用創新型人才中歌頌新時代師德師風,感受上應人務實治學、追求卓越的育人情懷;從做有理想信念和家國情懷的新時代奮鬥者中回望上應人眾志成城、與時偕行的心路歷程,放飛弦歌不輟、創新發展的美麗夢想。廣大黨員身臨其境地觸摸信仰的力量,感受真理的光芒,汲取前進的動力。
郭慶松對全校師生黨員提出三點希望,一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可忘;二是立德樹人的初心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不可忘;三是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水平應用創新型大學的強校夢不可忘。緊扣初心主題,牢記使命責任,為著上應的榮光,再啟徵程、再立新功、再創佳績,向祖國71華誕獻禮!
當校歌《為著上應的榮光》音樂奏響,全場齊聲高唱,「我們明德、明學、明事,為著上應的榮光;我們奮發、奮勉、奮進,為著中華的輝煌……」。踐行初心和使命是每一位黨員永恆的課題,為著上應的榮光,全體黨員把初心化作行動,用一生來矢志擔當!
素材由學校提供
編輯:張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