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教育合作培養創新型精英人才 十二年成果會北京舉行

2020-12-15 中國網教育

近日,2020中法創新教育論壇在北京三十五中舉行,這是中法教育交流合作的又一裡程碑。法國大學科技學院院長聯盟中國區項目始於2007年,今年迎來了第12個年頭。該項目是中法政府間協議的一部分,旨在幫助中國學生進入法國大學科技學院進行學習,跨入法國高等教育的殿堂。

本次活動由法國大學科技學院院長聯盟北京辦公室主辦,友好華騰國際文化交流(北京)中心承辦,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學、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中學分會、中國對外友好合作服務中心法意部共同支持。活動邀請中法教育合作領域的專家和相關負責人等蒞臨「2020中法創新教育論壇」,共同分享國際化的教育理念,探討多元化教育合作模式,在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倡導下,共同開創中法教育交流新篇章。

2020中法創新教育論壇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學金帆樂團悠揚動聽的民樂小樂曲中拉開帷幕,法國大學科技學院院長聯盟(ADIUT)北京辦公室張亞麗主任介紹嘉賓。

北京市三十五中朱建民校長致歡迎辭,隨後法國大學科技學院院長聯盟副主席史蒂芬· 勞維克致主旨發言,我們歡迎來自中國項目的學生,中國的中學對他們進行了很好的教育,再把他們託付給我們。他們在高中畢業時已經具備成功的優越條件,擁有成功的十足動力,他們都刻苦用功,很快就能適應法國的新生活。我要祝賀我們十二年的合作,讓我們祝願未來的合作更加富有成效,讓我們期待下一個十二年。

法國大學科技學院院長聯盟國際部負責人奧利威·瑞博表示我們創建的這個綜合項目將在中國的法語培訓與隨後在法國的法語培訓相結合,提高了學生的語言和專業培養水平,使我們超過85%的學生在允許他們達到的條件下取得了成功進入了質量非常高的工程師學校,商學院或工商管理學院(IAE),或者進入綜合性大學的課程學習獲得碩士學位,甚至獲得博士學位。在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法國大學科技學院院長聯盟國際部和ADIUT北京辦事處,面對國內外的挑戰,我們努力為學生提供大量高質量的培養項目,幫助中國普通家庭的優秀學生能夠以非常低廉的成本接受法國精英教育培養,並且可以逐步融入高等教育。我們將在今後的幾年中共同努力應對這些挑戰,以造福學生,並促進中法之間的合作發展。

活動中,法國大學科技學院院長聯盟史蒂芬·勞維克副主席和聯盟國際部負責人奧利威·瑞博為北京辦公室授牌。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法工程師學院法方院長讓帝發言時說,法國大學科技學院為中國學生提供的交流和融入項目是中法合作組織培養國際青年人才的標誌性計劃之一,今年,我們慶祝該項目創辦十二周年,希望這一項目能夠一直持續地辦下去。讓帝表示,在日益全球化的世界中,人類對嚴謹和智力的需求更加迫切。青年學生可以通過法國大學科技學院院長聯盟ADIUT項目獲得的相應的技能和素質。祝願法國大學科技學院院長聯盟中國區項目萬古長青、欣欣向榮,並希望將來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學生從中受益。


記者了解到,中法教育交流與合作早就淵源。早在2007年2月,法國時任教育部長德羅比安訪華,宣布了選拔優秀高中畢業生的精英培養計劃,由法國大學科技學院院長聯盟負責實施。他講法國公立大學的精英教育資源,也就是113所法國大學科技學院向中國優秀的高中畢業生開放,每年吸納500名中國學生。12年來,數千名中國學生通過法國大學科技學院院長聯盟中國區項目進入法國精英教育的培養階段,目前他們已經遍布世界各地,成為各行各業的創新型精英人才。

會議還收到法國中國工商會張偉東副會長的賀函,他曾在法國學習過,並獲得博士學位。張偉東表示,他充分體會和受益於法國高等教育的卓越品質。在法國我們不僅學習一門專業必要的知識,還學習如何學習和理解新事物的方法。工作中他特別喜歡那些有中外雙重教育背景的員工,這樣的員工常常具備開放的精神,和同事們和管理層能夠更好的溝通,而溝通能力和團隊工作是職業成功的二個重要因素。

法國大學科技學院院長聯盟副主席史蒂芬·勞維克和聯盟國際部負責人奧利威·瑞博為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學在內的11所優秀生源基地校授牌。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學王紅軍副校長和北京市第二十中學陳平主任代表基地校發言。

中國對外友好合作服務中心留學移民部張晗部長、北京科技大學附屬中學王世東校長、西安高新第一中學王淑芳校長、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學分校王楠校長、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錢朝輝副校長、青海湟川中學張現副校長、西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周愛祖黨委副書記、烏蘭浩特市第一中學孫建民副校長、甘肅省蘭州市第一中學金世佩主任、河北省秦皇島市第一中學吳守利主任、河北省張家口市第一中學趙久業主任及其他中學代表蒞臨本屆論壇。

法國大學科技學院院長聯盟北京辦公室負責人王曉杭先生做總結髮言:十二年來,法國大學科技學院院長聯盟(ADIUT)中國區項目從被大家逐漸認知到逐漸認可,目前已成為留學法國的高端品牌。自ADIUT中國區項目開展以來,已有數以千計的優秀學子進入法國大學中的111所科技學院學習深造,他們中的大多數學生,通過努力,順利的進入到了法國的精英教育系統,成為具有國際化視野的創新人才,前幾屆學子已經順利完成學業,並活躍在世界各地的科研院所和跨國企業,為全球化發展做貢獻。



相關焦點

  • 第三屆中法文化論壇「中法教育與創新論壇」西安舉行
    陝西傳媒網訊(記者 陳燕)9月17日,第三屆中法文化論壇平行論壇之一的「中法教育與創新論壇」在西安舉行。本次論壇旨在通過中法大學、科研機構學者專家和經濟界企業家就中法教育合作、創新人才培養進行交流,探討創新意識的覺醒對當前中法合作推動教育與創新的意義,探討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對中國和平發展的特殊意義。
  • 2021北京大學全球精英人才A計劃青少年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項目
    探索中學階段的高等學校拔尖創新學生協同培養模式,健全公開、平等、科學、擇優的選才方式,努力培養造就一大批引領未來的拔尖創新人才,為推動創新型國家和人才強國建設,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更大貢獻。在北京大學培典書院全球英才教育基金的專項資助下,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發起成立「北京大學全球精英人才A計劃」——中國青少年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項目(簡稱:「北大A計劃」)。
  • 南師大中北學院與華為、嘉環科技教育校企聯合人才培養合作儀式...
    為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提升人才培養質量,2020年11月3日,南京師範大學中北學院在正樂樓禮堂隆重舉行華為﹡嘉環﹡中北學院校企聯合人才培養合作儀式。華為江蘇政企副總經理晁文廣、南京嘉環科技教育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龔文、學院院長常青、副院長張進明、鍾文輝出席本次合作儀式。
  • 因材施教協同合作 名師匯聚培養數學創新型人才
    經過十多年的持續研發,他率領的科研團隊攻克MEMS(微機電系統)傳感器中關鍵的核心技術和工藝,填補了國內壓敏傳感晶片生產線的空白。以數學研究和師範教育著稱的湖南師範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何以能培養出像王國秋這樣的創新型複合人才?作為該校歷史最悠久的院系之一,數學與統計學院迄今已經走過了八十年的風雨歷程,其前身數學系是1938年國立師範學院成立之初所設立的七個系之一。
  • 省清中與北大金秋舉行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合作協議籤約儀式
    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助力學校高品質建設高質量發展,為清中學子搭建更高更好的發展平臺,1月1日上午,江蘇省清江中學與北大金秋集團在清中學生劇場舉行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合作協議籤約儀式。江蘇省清江中學黨委書記、校長陳欣在致辭中說,北京大學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立大學,其成立標誌著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開端。北京大學是國家「211工程」、「985工程」、「2011計劃」建設的全國重點大學。北大金秋成立於1993年,是北大資產經營有限公司下屬一級校企,以教育、科創、醫療、資本為主要業務。
  • 創新型學術人才培養的改革與實踐
    創新型學術人才培養的改革與實踐 2014-04-04 來源:高教司 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 姚期智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不同場合強調科技創新人才培養
  • 勇做高中教育創新人才培養排頭兵——上海市七寶中學創新教育實錄
    我國要在科技創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必須在創新實踐中發現人才、在創新活動中培育人才、在創新事業中凝聚人才,必須大力培養造就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創新型人才。科學的人才培養機制是造就人才成長的沃土,是催生人才輩出的動力,也是調動各類人才充分發揮作用的根本。
  • 周恆院士與學子暢談「創新型國家建設和創新型人才培養」
    本站訊 (通訊員 李定傑)11月21日,由學工部主辦,「含英班」四期承辦的「新元論壇之院士談創新」主題報告會在新校區杏蓀樓A102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周恆與含英班、太雷班、書田班及各學院180餘名學生暢談「創新型國家建設和創新型人才培養。」
  • 成都高新區:校地企共建,聯合培養生物醫藥創新型人才
    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與浙江大學、蘭州大學、華中農業大學、四川農業大學、北京化工大學5所高校籤訂首批學生就業實習基地合作共建協議,並舉行揭牌儀式。根據合作協議,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將與籤約高校探索聯合培養生物醫藥領域創新型、實踐型人才模式,依託不斷壯大的生物產業集聚優勢,整合入駐企業人力資源需求,為高校學生提供專業實習崗位;根據入駐企業招牌需求,及時向高校發布相關招聘信息,協助高校做好應屆畢業生就業推薦工作;為高校推薦的教師、學生創業項目,提供良好的創業孵化服務,通過匹配創業導師、科技成果、融資渠道、物業服務等資源,聯合開展學生創業教育
  • 創新教育教學模式著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武漢工業學院遵循科學的高等教育發展觀,構建"以通識教育為基礎,以實踐教育與創新教育為重點,以專業特長培養為特色的寬口徑專業教育"模式,走出了一條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的多元化教育的新路。  自2002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超過15%,進入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以來,高等教育結構進行了大規模調整,從一元的精英教育走向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的多元化教育。
  • 培養創新型人才 牛津大學出版社探索融合教育
    4月18日,老牌內容服務商牛津大學出版社(簡稱「牛津」)舉辦了2019牛津大會,探討在時代對於人才需求的變化時,如何通過融合應用實現教育個性化。 牛津大學出版社中國區董事總經理丁銳表示:「隨著人工智慧技術和網際網路科技的飛速發展,全球社會對於人才的需求,從過去的知識技能型人才,轉變為需要大量更具思辨能力的創新型人才。而如何培養成為了擺在每個教育相關工作者面前的課題。
  • 突出培養造就創新型科技人才
    一、突出高層次創新型科技人才隊伍建設的必要性  當今世界,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核心競爭力越來越表現為對智力資源和智慧成果的培養、使用和調控能力,表現為對智慧財產權的擁有和運用能力。誰佔領了科技的制高點,誰就有可能在競爭中贏得主動。
  • 考文垂大學分享中英合作成果,為全球工業創新培養中國人才
    近日,知名綜合高等學府考文垂大學(Coventry University)在北京舉辦媒體見面會,考文垂大學常務副校長David Pilsbury先生與現場的媒體朋友們分享了近10年來考文垂大學在創新發展領域的成就,以及及一系列中英合作項目的最新進展。
  • 創新圖強 培養高層次創新型人才——聚焦浙江財經大學經濟學院研究...
    博士生論壇浙江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始終堅持改革創新,與時代發展同步伐共命運,牢牢把握研究生教育的新要求,全面深化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改革。學院以課程體系創新為支點,重教學、強科研,探索了一條高效的、高質量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之路,取得令人驚喜的改革成果,為加快培養國家急需的高層次人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貢獻。
  • 華東師範大學:推動中法教育合作持續深化 與法28所高校和機構籤署...
    值中法建交55周年之際,華東師大與法國高校的各項友好合作也邁上了新的臺階。中法聯合培養研究生項目正式進入第四輪深化合作進程。  ▲ 中法聯合培養研究生項目(PRoSFER)第四輪合作協議籤約儀式  12月11日下午,中法聯合培養研究生項目(PRoSFER)第四輪合作協議籤約儀式在法國裡昂高師舉行。
  • 創新新聞教育理念培養全媒型、專家型人才
    原標題:創新新聞教育理念培養全媒型、專家型人才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強調,媒體競爭關鍵是人才競爭,媒體優勢核心是人才優勢,並要求新聞輿論工作者「努力成為全媒型、專家型人才」。作為大批量培養新聞後備人才的新聞教育院系,理應擔當起這一時代重任。
  • 全國首個中德職教合作標準化成果《雙元制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指南...
    中國江蘇網訊(記者 寧晨) 5月14日,由蘇州市市場監管局和太倉市人民政府主辦的中德標準化合作交流大會在太倉舉行,全國首個中德在職業教育領域合作的標準化成果——《雙元制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指南》正式發布,英文、德文版也將同步上線,並將在蘇州和德國進行宣貫。
  • 科技狂人馬斯克推崇的學習法,深美國際學校探索創新人才培養
    注重解決現實問題的學習方法上世紀中後期,美國舊金山灣區的飛速發展對創新型人才提出了強烈的需求, 「項目式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法」大放異彩。幾十年來,這種學習方法在培養具有創新能力、批判性思維、溝通能力、合作能力的創新型人才方面展現出強大的力量。
  • 思科與教育部就數位化創新人才培養在京籤署合作備忘錄
    北京,2017年6月20日 —— 今天,思科(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思科」) 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以下簡稱「教育部」)在京共同籤署了關於數位化創新人才培養的合作備忘錄。基於此次籤署的合作備忘錄,思科計劃在未來3年內為中國教育投入價值約5億元人民幣等值的課程、師資培訓、教學軟體、教學平臺和硬體實驗室等,培養40萬人次以內的數位化創新人才。
  • 探索黨建聯建、校企合作新模式,共建人才培養新平臺
    為夯實黨建根基,築牢基層戰鬥堡壘,進一步加強校企溝通交流,實現資源雙向互通,共同培育建築行業精英,8月24日,鄭州大學與中建一局一公司、中建一局一公司河南分公司在鄭州寶能項目部舉行了黨建聯建啟動會暨產學研合作促進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