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0中法創新教育論壇在北京三十五中舉行,這是中法教育交流合作的又一裡程碑。法國大學科技學院院長聯盟中國區項目始於2007年,今年迎來了第12個年頭。該項目是中法政府間協議的一部分,旨在幫助中國學生進入法國大學科技學院進行學習,跨入法國高等教育的殿堂。
本次活動由法國大學科技學院院長聯盟北京辦公室主辦,友好華騰國際文化交流(北京)中心承辦,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學、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中學分會、中國對外友好合作服務中心法意部共同支持。活動邀請中法教育合作領域的專家和相關負責人等蒞臨「2020中法創新教育論壇」,共同分享國際化的教育理念,探討多元化教育合作模式,在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倡導下,共同開創中法教育交流新篇章。
2020中法創新教育論壇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學金帆樂團悠揚動聽的民樂小樂曲中拉開帷幕,法國大學科技學院院長聯盟(ADIUT)北京辦公室張亞麗主任介紹嘉賓。
北京市三十五中朱建民校長致歡迎辭,隨後法國大學科技學院院長聯盟副主席史蒂芬· 勞維克致主旨發言,我們歡迎來自中國項目的學生,中國的中學對他們進行了很好的教育,再把他們託付給我們。他們在高中畢業時已經具備成功的優越條件,擁有成功的十足動力,他們都刻苦用功,很快就能適應法國的新生活。我要祝賀我們十二年的合作,讓我們祝願未來的合作更加富有成效,讓我們期待下一個十二年。
法國大學科技學院院長聯盟國際部負責人奧利威·瑞博表示我們創建的這個綜合項目將在中國的法語培訓與隨後在法國的法語培訓相結合,提高了學生的語言和專業培養水平,使我們超過85%的學生在允許他們達到的條件下取得了成功進入了質量非常高的工程師學校,商學院或工商管理學院(IAE),或者進入綜合性大學的課程學習獲得碩士學位,甚至獲得博士學位。在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法國大學科技學院院長聯盟國際部和ADIUT北京辦事處,面對國內外的挑戰,我們努力為學生提供大量高質量的培養項目,幫助中國普通家庭的優秀學生能夠以非常低廉的成本接受法國精英教育培養,並且可以逐步融入高等教育。我們將在今後的幾年中共同努力應對這些挑戰,以造福學生,並促進中法之間的合作發展。
活動中,法國大學科技學院院長聯盟史蒂芬·勞維克副主席和聯盟國際部負責人奧利威·瑞博為北京辦公室授牌。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法工程師學院法方院長讓帝發言時說,法國大學科技學院為中國學生提供的交流和融入項目是中法合作組織培養國際青年人才的標誌性計劃之一,今年,我們慶祝該項目創辦十二周年,希望這一項目能夠一直持續地辦下去。讓帝表示,在日益全球化的世界中,人類對嚴謹和智力的需求更加迫切。青年學生可以通過法國大學科技學院院長聯盟ADIUT項目獲得的相應的技能和素質。祝願法國大學科技學院院長聯盟中國區項目萬古長青、欣欣向榮,並希望將來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學生從中受益。
記者了解到,中法教育交流與合作早就淵源。早在2007年2月,法國時任教育部長德羅比安訪華,宣布了選拔優秀高中畢業生的精英培養計劃,由法國大學科技學院院長聯盟負責實施。他講法國公立大學的精英教育資源,也就是113所法國大學科技學院向中國優秀的高中畢業生開放,每年吸納500名中國學生。12年來,數千名中國學生通過法國大學科技學院院長聯盟中國區項目進入法國精英教育的培養階段,目前他們已經遍布世界各地,成為各行各業的創新型精英人才。
會議還收到法國中國工商會張偉東副會長的賀函,他曾在法國學習過,並獲得博士學位。張偉東表示,他充分體會和受益於法國高等教育的卓越品質。在法國我們不僅學習一門專業必要的知識,還學習如何學習和理解新事物的方法。工作中他特別喜歡那些有中外雙重教育背景的員工,這樣的員工常常具備開放的精神,和同事們和管理層能夠更好的溝通,而溝通能力和團隊工作是職業成功的二個重要因素。
法國大學科技學院院長聯盟副主席史蒂芬·勞維克和聯盟國際部負責人奧利威·瑞博為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學在內的11所優秀生源基地校授牌。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學王紅軍副校長和北京市第二十中學陳平主任代表基地校發言。
中國對外友好合作服務中心留學移民部張晗部長、北京科技大學附屬中學王世東校長、西安高新第一中學王淑芳校長、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學分校王楠校長、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錢朝輝副校長、青海湟川中學張現副校長、西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周愛祖黨委副書記、烏蘭浩特市第一中學孫建民副校長、甘肅省蘭州市第一中學金世佩主任、河北省秦皇島市第一中學吳守利主任、河北省張家口市第一中學趙久業主任及其他中學代表蒞臨本屆論壇。
法國大學科技學院院長聯盟北京辦公室負責人王曉杭先生做總結髮言:十二年來,法國大學科技學院院長聯盟(ADIUT)中國區項目從被大家逐漸認知到逐漸認可,目前已成為留學法國的高端品牌。自ADIUT中國區項目開展以來,已有數以千計的優秀學子進入法國大學中的111所科技學院學習深造,他們中的大多數學生,通過努力,順利的進入到了法國的精英教育系統,成為具有國際化視野的創新人才,前幾屆學子已經順利完成學業,並活躍在世界各地的科研院所和跨國企業,為全球化發展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