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帶你讀一首元代馬致遠的小令《天淨沙秋思》。天淨沙是曲牌名,古代的詞和曲都可以唱,曲牌就是固定的曲調。 脫離了音樂,單看文字,我們都可以把它算作古詩詞。
通過這首短短28個字的小令,我們來體會古人在旅途中獨特的心理感受,也會讓你體驗一種非常特別的寫作手法,它幾乎完全沒有用動詞。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這幾句話意思太淺顯了,完全不用翻譯,你應該幾乎全聽懂了。而且,不但聽懂,你腦子裡一定已經出現了一幅畫:畫面的背 景是黃昏,太陽快要落山了,烏鴉落在枯藤纏繞的老樹上,小橋邊有一座房子。路上,一個孤零零的人牽著一匹瘦馬。
這首秋思,即便我不告訴你題目,你從這幾個詞語想像出來的畫面,也一定是秋天的景色,對不對?
古人寫景,從來都不是單純描繪景物,而是為了表達情感。怎麼才能準確地傳達出作者想要表達的感情呢?
馬致遠對進入畫面的景物精挑細選,而且分成了三組:
第一組,很秋天,很蕭瑟;
第二組,六個字看上去平平常常,但這恰恰是讓人斷腸傷心的地方。你想,黃昏時分,小橋邊的人家,一定有炊煙升起,而在路上的人甚至可能還餓著肚子,看到這樣的情形,一定會聯想起自己的家,這就更難過了;作者還嫌不夠,又添了一筆。
第三組,刮西風,又一次透露是秋天一一春天刮的是東風。秋天的黃昏本來就冷,再刮一陣秋風,要多悽涼有多悽涼。瘦馬最是扎心,一路顛沛流離,即便是從家鄉離開的時候餵的壯馬肥馬,此時也餓瘦了。這個畫面多悽涼啊!
全篇既沒有說一個秋字,又沒有說一個思字,但你全都能體會到,而且還能體會到文字背後的悽涼愁苦。高明的文學寫作就是這樣,你的意思沒有明說,但用有畫面感的文字表達出來,看的人自然就懂了。
這樣的畫面,會讓你也想起自己的某個黃昏,一個人站在哪裡,心裡有點難過。從「在天涯」三個字,你就可以知道,這個人一定是離家很遠了,在路途上的奔波,遠離家鄉的孤獨和無助,再加上夕陽西下,黃昏時分的環境烘託,自然就要「斷腸」了。
漢語說悲傷難過,誇張的說法會說肝腸寸斷,或者心痛、心碎。現代的醫學研究證明,悲傷確實能引起身體尤其是心臟、背部、胸部的真實痛感。古文的精妙之處就在於,它先於醫學報告,已經敏感地捕捉了這種身體的體驗。
在古文和古詩裡,描寫人在旅途的內容比例非常多,這首《天淨沙秋思》是其中的傑作。上一講,我們說了「風蕭蕭兮易水寒」,這是一種慷慨激昂的英雄情懷,而古道西風中漂泊天涯的斷腸人,是另一種悲劇感。旅途中的孤獨感、對家鄉親人和朋 友的思念是古文、古詩裡很常見的題材。這是普通人的情感。
長相思山一程
[清]納蘭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
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
故園無此聲。
就連你最熟悉的那首國民唐詩《靜夜思》,也是這樣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前面都是景物鋪墊,就是為了說最後這一句「低頭思故鄉」,這跟「斷腸人在天涯」,筆法是一樣的。
離開家鄉,離開熟悉的地方,離開親人朋友,當然就會有告別的時刻。南朝的散文家江淹專門寫過一篇文章:《別賦》。這個題目用現代漢語來說,就是《關於告別》。開篇第一句,他就下了一個判斷:「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
「易水送別」,就是中國歷史上的著名告別,這個故事是個大悲劇,因為走的人和送的人都知道,這是一場永不再見的告別。
而你更熟悉的可能是另一個著名的告別故事,李白和汪倫的告別:「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因為是朋友送別,所以沒有那麼悲傷,但依然很打動人。
我說到這兒,你是不是覺得古人太婆婆媽媽了?除了荊軻那種生離死別,平常人告別一下,哪有那麼誇張?但我們讀古文、古詩,有時候得放到當時的情景中去考慮。
生活在現代的人,買一張飛機票,大約十個小時就能從北京飛到巴黎,即使去大洋彼岸的紐約留學,你也能隨時用微信、視頻跟家裡人保持聯絡。但我們過上這樣的生活,連100年都不到。在漫長的歷史上,人們離開家鄉,不管是為了趕考、做官還是經商,一出門,就很難跟家人保持聯絡,寫封信可能幾個月都送不到。即使送到了,父母或者妻子還可能不認字,得請村裡 的私塾先生給念念。而且交通不便,徒步或者坐個牛車、騎匹瘦馬,旅途中肯定也是各種顛簸和勞累。更何況這一走, 少則幾個月、幾年,多則十年、幾十年。
因為不見,才會想念,因為艱辛,才會愁苦,因為孤獨,才會悲傷。
放到這個背景裡,你會對古詩文裡的告別和旅愁,有更深的理解。《天淨沙秋思》的三句不知你發現沒有,只有九組名詞,完全沒有動詞。只有名詞而沒 有動詞,營造了一種生動的畫面感。同時,因為動詞不確定,也就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空間,這恰恰就是詩的語言。不同名詞的組合,完全有可能營造出非常不一樣的氛圍。
最後我來總結一下:
1、《天淨沙秋思》全篇幾乎沒有用動詞,用豐富的名詞創造了深遠的意境,有很強的畫面感,留給人廣闊的想像空間,這正是漢語文學的特點。
2、告別和旅愁是古代詩文最喜歡的題材。古代交通、通訊不便,一旦告別,往往音信全無,人在旅途,各種顛沛流離,思念夾雜著愁苦,留下了大量動人的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