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還款,就是最好的抗爭。」在學霸君一對一的維權群裡,一家長恨恨地說。
或是為提高孩子成績,或是為給自己「升值」,但囊中羞澀,在報名教育機構時,不少人選擇了分期貸。
報名時消費者是「大爺」,教育機構承諾「可隨時退費」,但想退費時卻變成「孫子」,有的聯繫不到人,有的長時間退不了款,更別提遇到機構「暴雷」,課不能上,做了分期的還得繼續還貸款。
在新浪旗下消費者投訴平臺黑貓投訴,涉及教育類的投訴多達5萬多條,其中不少是關於分期貸。
明明是消費者、教育機構、金融機構三方共同獲益的分期貸,到最後卻變成一地雞毛,而消費者的維權之路,則變得漫漫無期。
3000元的月收入,2000元拿去還分期
家住湖北仙桃的周女士,是在學霸君一對一「暴雷」後,才知道自己的分期付款,是貸款。
2020年5月初,掃了一個關於學習方法的二維碼後,周女士順手填了自己的電話號碼。很快,她接到學霸君的銷售電話。「剛開始我沒報,她就一直給我打電話。」周女士說,5月20日左右,耐不住對方軟磨硬泡,她下載了學霸君一對一APP,讓孩子試聽了一節課。
試聽後孩子覺得效果還不錯,但120課時,17600元的價格,周女士覺得有些承受不住。於是對方極力建議她分期付款,「那個銷售人員說,每個月往銀行卡裡存一些錢,學霸君就會每個月划走錢,不想上了,就不用存錢了。」此前,周女士沒有報名過線上教育培訓機構,並不十分信得過,分期這個辦法,也正合她的意思。
周女士說,自己全程聽從學霸君工作人員的指揮,拍下銀行卡和身份證正反面的照片發給對方,做了分期。首付1760元,分期12期,每個月還1320元,扣款日是每月29日。
次月29日,發現學霸君沒有划走銀行卡裡的錢,周女士猜測是系統出了問題。但兩天後,她卻收到了中銀消費金融發來的催還款簡訊。
覺得奇怪的周女士急忙問學霸君工作人員,對方稱學霸君在更新程序,需要她下載中銀消費金融APP,以後往上面存錢就好了。「因為這個APP的登錄密碼也是她提供給我的,所以我還是沒有懷疑我做的分期是貸款。」
直到12月31日,孩子想回看此前上課的視頻,發現已經無法打開,周女士聯繫班主任,對方告知,「學霸君破產了」,並拉她加入了維權群。在維權群裡,不少做了分期的家長在討論不還分期可能會影響徵信,她才知道,自己「被貸款」了。
山東青島的劉女士表示,自己也是在學霸君「暴雷」後,才知道自己一直還款的「分付君」是第三方金融機構。「辦理分期時,學霸君的人一直說是跟他們分期,我以為分付君和他們是一家。」劉女士說,自己每月3000元的工資,拿出2000交分期,沒想到遇到這樣的事。
「媽媽我不上輔導班了,我自己能學」
「如果騙子站在我面前,我能吃他的肉,喝他的血。」陝西鹹陽的學霸君用戶楊女士氣憤道。她口中的「騙子」,是學霸君一對一。
前幾日,鹹陽氣溫驟降至零下10度以下,沒有暖氣的破舊出租屋裡,楊女士不怕冷,她只覺得心冷。
楊女士說,每個月近1800元的分期貸,相當於老公小半個月工資。一家人的開支,都是他在工地打工或給人開車賺來的。而現在,她還有6期要還。
她是2020年6月初給上三年級的小兒子報名的學霸君一對一。「她們說孩子交給他們,我什麼都不用管了。」楊女士說。已經做了兩年家庭主婦的她尋思,那樣可以把婆婆接過來幫帶孩子,自己去打零工,還能減輕點丈夫的負擔。
於是咬咬牙,在學霸君工作人員的催促下,她做了分期貸款,總費用24000元,首付2000多元,分12期還。
如此投入還源於對小兒子的虧欠。之前楊女士一直和丈夫在山西、河南做小生意,直到孩子上小學一年級,老師說學習跟不上。「不能再耽誤孩子了」,於是楊女士兩口子回到陝西,丈夫在西安打工,她則留在老家專心照顧孩子。考慮到市裡教學質量好,她又帶著小兒子從農村到了鹹陽市裡借讀,成績好的大兒子則留給母親照料。
楊女士說,每個月老公都會把大部分工錢交給她,租房要錢,吃穿要錢,還要還分期,最後幾乎沒剩下,有時還要母親和妹妹補貼。「不怕你笑話,我老公都是買點蒸饃,弄點鹹菜,就個洋蔥糊弄吃。」說到這,楊女士哭了,為了省錢,她自己好幾年沒買新衣服了,孩子的衣服都是在網上買最便宜的。
學霸君「暴雷」十多天來,她一直失眠,也不敢再相信陌生人,剛開始和粉筆觀察對話時,她警告說:「你如果是騙子,我勸你離我遠點。」
心情再不好,她也不敢告訴丈夫,怕他失望;她也不敢和朋友說,怕他們笑話自己。維權群成了她唯一的發洩口,幾個群她來回看,時不時「怒吼」幾句。
聽說學霸君「暴雷」,楊女士的小兒子抱著她自責「都是因為我,都怪我」,「他說,媽媽你以後不要給我報輔導班了,我自己能學。」聽兒子這麼說,她更覺得愧疚了。
「上徵信就上徵信吧,我真沒錢了,交不了了。」說罷,她又問粉筆觀察,「那會不會影響孩子?」
03分期報了尚德機構,怎麼也等不來老師上課
在楊女士和周女士還在苦苦維權,希望學霸君一對一能出面暫停分期貸還款時,在深圳的小李暗自慶幸,在磨蹭了半個多月後,尚德機構把大部分分期款給退回來了。
之所以要求退款,小李告訴粉筆觀察,是因為在尚德機構報了課後,遭遇了讓他哭笑不得的經歷——沒有人和他聯繫,且遲遲不開課。
小李介紹,自己是在2020年11月10日報的尚德機構教師招聘的課程。在報名時,他上網查了多家同類教育機構的風評,發現「大多數都是退費難的差評」。出於對上市公司的認可,他最終選擇了尚德機構。
尚德機構的超值優惠,也是當時他選擇的原因之一。「教師招聘的課程9000多元,雙十一優惠下來,只要4000多元,另外還贈送考教師資格證的課。」本來想自學考教師資格證的他,認為自己撿了個便宜,一舉雙得,「畢竟單報考教師資格證的課程,也要2000多元。」
當時小李經濟上有點壓力,便主動提出分期貸款,首付500元,剩下的分了三期。
報名後第一次聯繫班主任,是在11月12日,小李諮詢何時開課,得到的答覆是「下周一」。到周一後,沒有等到課時安排的小李又諮詢,對方稱再等等。小李三五天問一次,對方都是以「再等等」作為答覆。直到11月底,對方又答覆,可能得到12月中旬開課。
既然教師招聘的課不能開,那是否可以上教師資格證的課呢?此時,尚德機構此前承諾的直播課,變成了錄播課。「我當時說,行,只要你給我看,錄播直播都一樣。」小李說,班主任又稱去找老師給他排課,但此後又沒了音訊。
「只要你不聯繫他,他絕對不會聯繫你。」小李無奈地說,兩門課都等了近一個月沒開,他下決心退課。「我和他們說,自打報名後,我是課沒上,優惠沒享,所以不能讓我有一分錢損失。」
好在過程沒有小李在網上看到的其他人的經歷那樣艱辛,在對方「墨跡」了半個月後,差400多塊錢,尚德機構把款直接退給了分期平臺。
在小李看來,剩下的400多元,可能還是場「拉鋸戰」。「我天天催,班主任今天拖到明天,明天拖到後天,最後說保證元旦前給我,也沒給我。到了還款日1月4日,平臺催我還款,我自己還了。」小李說,再找班主任,對方承諾會把這400多元轉到他的支付寶上。
「你說遇到這種事能不氣嗎?太耽誤時間了,我都想讓他們賠償我精神損失費。」和粉筆觀察回想過去這一個多月的經歷,小李不時被尚德機構的神操作氣笑。「但是和那些退不了費的比,我還算幸運的。」他這樣寬慰自己。
04小城市分期貸用戶眾多,維權舉步維艱
粉筆觀察注意到,與學霸君一對一合作的消費金融平臺眾多,有中銀消費金融、幸福消費金融、有錢花、惠分期等十家左右。
為何消費金融機構如此青睞教育分期,柒財智庫高級研究員畢研廣表示,家長都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所以對孩子都是十分捨得投入。與此同時,對於大部分工薪家庭來說,教育機構提供的教育服務,收費又相對較高,一次性交幾萬塊錢壓力過大,所以會選擇分期。那麼對於金融機構來說,這些家長是有穩定收入的客戶群,是一塊巨大的市場。
確如畢研廣所說,在一個3000人的學霸君一對一維權群,一份Excel表格引起了粉筆觀察的注意,662人填寫的繳費數據中,有126人使用了分期貸,佔近五分之一。他們的分期金額集中在2萬元到4萬元。前述周女士告訴粉筆觀察,有一名家長甚至表示,在學霸君的分期貸高達10萬元。
此外,這126人分期貸用戶中,不少家長來自經濟並不發達中西部小城市。而元旦時張凱磊在公開信中說,學霸君一對一的學員有5萬多人,分期學員中來自小城市的比例可想而知。
對於有些受害家長所說的在做分期貸時,教育機構百般誘惑,模糊話語,全權代辦,讓他們陷入「被貸款」的陷阱,北京雲亭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魏廣林律師表示,家長要與第三方分期機構成立借貸關係,必須以明確的合同約定為前提。家長需要注意,自身在合同籤署過程中,是因為疏忽未閱讀合同條款,還是確實沒有籤署過貸款合同。如果確實沒有籤署過合同,則不成立借貸關係。
中銀消費金融的客服人員告訴粉筆觀察,學霸君一對一和受害家長具體怎麼溝通的她們並不清楚,但可以明確的是家長是自願提供了身份證和銀行卡信息。另外,在確認貸款時,該機構都會進行人臉識別,如果貸款成功,那麼代表家長是知情的。並且合作協議中也明確寫著,中銀消費金融先替受害者把需要繳納的費用繳給學霸君,然後受害者再向機構分期還款。
面對教育機構暴雷,做了分期貸的家長,是否應該繼續還款?魏廣林律師說,家長與學霸君之間為服務合同關係,與第三方分期機構為借貸關係,二者為獨立的法律關係。服務合同無法履行,並不影響借貸合同的繼續履行。
中銀消費金融的客服人員也表示,該機構已積極和學霸君一對一方面協商,但學霸君一對一方面並不是特別配合,所以在目前還沒有解除借貸合同的前提下,受害家長仍需繼續還款,否則會產生徵信問題,而且逾期違約費也需要自己承擔。不過一名在河北幸福消費金融公司做了分期的受害家長的錄音顯示,該機構表示家長暫時不還款不會影響徵信,且不會收取違約金。
粉筆觀察了解到,受害家長雖然多處投訴,但現下並沒有得到有效回應,維權舉步維艱。魏廣林律師稱,家長應該注意搜集買課、支付課程費用的憑證,採取法律手段向學霸君追償課程費用。
他還表示,在實際生活中,大量的消費者在籤訂合同時並不仔細閱讀合同條款,盲目籤字,導致產生糾紛時陷入被動局面。他提醒消費者,要選擇品牌信譽良好的教育機構,仔細閱讀合同條款,謹慎超前購買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