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族音樂和西洋樂有著明顯的區別,具體的區別主要表現在下面幾個方面。
第一點:發展時間上來看。西方的音樂歷史發展過程時間長,從1600左右到現在,已經有幾百年了。從眾讚歌的宗教音樂到巴赫的平均律古鋼琴曲,從古典主義到浪漫主義到印象派,表現主義。時間的沉底註定現在的西方音樂要更高一籌,不可忽視的還有西方在和聲學,復調以及配器上的成熟。中國民樂的真正發展時間不到百年,從劉天華先生開創的國樂改進社開始,中國民樂才開始走上舞臺,二胡才開始真正地走專業的系統的發展。
從發展時間,歷史沉澱上來看,中國民樂現在確實沒有比過西方音樂。但是中華民族是一個善於學習的民族,我們不懂的地方就向優秀的人學習,模仿。
第二點:作曲方式上來看。
西方音樂家注重和聲,豎線條的東西,音樂肢體聽上去更加豐富飽滿,層層疊加。而中國的音樂,除了一些經典的民間流傳,這幾十年來也出了一些為民族管弦樂譜曲的優秀作曲家。中國的作曲家其實更注重橫線條旋律性的東西,更注重內心情感的抨擊,你聽中國的管弦樂作品,大多都是畫面感極強的,直擊人心。雖然大家很多人並不喜歡嗩吶的聲音,覺得刺耳,可是嗩吶在表達西域風格和西北風格的曲目裡是佔非常重要的地位的,而且缺了嗩吶不成樂。
從作曲方式,編曲技巧,中國民樂和西方音樂有著明顯的區別,音樂沒有好壞,沒有優劣,只要能打動人心那就是好音樂。
第三點:樂器的分類上來看。
中國樂器多是單音,旋律性的。適合SOLO,而不適合搞和聲。多以琵琶笙簫嗩吶一類「絲竹」為結構,本身呈現出來就是一種內斂、自得自樂的生命感。相比中國民樂,而西洋樂器多以金屬為材質,比如管樂、鍵盤等,多能演奏和聲,結構複雜,天生一種外向的徵服欲和佔有欲。
從樂器上來看雖然中國樂界一直試圖民樂西洋化改造,歐洲中心化搞了幾十年,但還是希望諸位把民樂和西洋音樂更獨立些來對待。
大家如果有別的意見歡迎在評論區裡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