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族音樂與西洋樂之間有什麼差距?我們的民族樂優勢在哪裡?

2020-12-15 小猩音樂

中國民族音樂和西洋樂有著明顯的區別,具體的區別主要表現在下面幾個方面。

第一點:發展時間上來看。西方的音樂歷史發展過程時間長,從1600左右到現在,已經有幾百年了。從眾讚歌的宗教音樂到巴赫的平均律古鋼琴曲,從古典主義到浪漫主義到印象派,表現主義。時間的沉底註定現在的西方音樂要更高一籌,不可忽視的還有西方在和聲學,復調以及配器上的成熟。中國民樂的真正發展時間不到百年,從劉天華先生開創的國樂改進社開始,中國民樂才開始走上舞臺,二胡才開始真正地走專業的系統的發展。

從發展時間,歷史沉澱上來看,中國民樂現在確實沒有比過西方音樂。但是中華民族是一個善於學習的民族,我們不懂的地方就向優秀的人學習,模仿。

第二點:作曲方式上來看。

西方音樂家注重和聲,豎線條的東西,音樂肢體聽上去更加豐富飽滿,層層疊加。而中國的音樂,除了一些經典的民間流傳,這幾十年來也出了一些為民族管弦樂譜曲的優秀作曲家。中國的作曲家其實更注重橫線條旋律性的東西,更注重內心情感的抨擊,你聽中國的管弦樂作品,大多都是畫面感極強的,直擊人心。雖然大家很多人並不喜歡嗩吶的聲音,覺得刺耳,可是嗩吶在表達西域風格和西北風格的曲目裡是佔非常重要的地位的,而且缺了嗩吶不成樂。

從作曲方式,編曲技巧,中國民樂和西方音樂有著明顯的區別,音樂沒有好壞,沒有優劣,只要能打動人心那就是好音樂。

第三點:樂器的分類上來看。

中國樂器多是單音,旋律性的。適合SOLO,而不適合搞和聲。多以琵琶笙簫嗩吶一類「絲竹」為結構,本身呈現出來就是一種內斂、自得自樂的生命感。相比中國民樂,而西洋樂器多以金屬為材質,比如管樂、鍵盤等,多能演奏和聲,結構複雜,天生一種外向的徵服欲和佔有欲。

從樂器上來看雖然中國樂界一直試圖民樂西洋化改造,歐洲中心化搞了幾十年,但還是希望諸位把民樂和西洋音樂更獨立些來對待。

大家如果有別的意見歡迎在評論區裡交流。

相關焦點

  • 民族樂比不上西洋樂?且看《閃光少女》的民族樂器帶來視聽盛宴
    國產青春片《閃光少女》用藝術手法放大了民樂和西洋樂之間的衝突,也向人們證明,民族樂器不輸西洋樂器,傳統文化同樣也能綻放出萬丈光芒。《閃光少女》:"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電影《閃光少女》中,一開始就有這樣一句臺詞:"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 武漢音樂學院西洋樂比中國樂器難?什麼水平可以考西洋樂?
    武漢音樂學院西洋樂比中國樂器難?什麼水平可以考西洋樂?在眾多音樂學院裡,樂器表演專業的分量最重,而且分的專業方向也最多,當然,它的招生人數也是最多的。所以它的入學競爭相對而言也是激烈的。而武漢音樂學院作為中國9所獨立設置的音樂學院之一,入學競爭就更大了。
  • 閃光少女的青春夢,有勇氣去拼搏,最終綻放光彩贏得輝煌
    青春期的年輕人都有自己所要追求的東西,要想實現夢想,就必須要努力去奮鬥,即使沒有一個支持你,你也要為你的夢想去嘗試。影片中的女主人公是民樂系揚琴樂手陳驚。影片剛開始的時候,民族樂和西洋樂並不和諧,經常發生衝突,而身為民族系的陳驚卻在一次觀戰中喜歡上了西洋樂的鋼琴手帥哥王文,於是當場在宿舍樓下向王文表白,勇氣可嘉,追求自己心中所愛。但不幸卻被王文拒絕了,她有一絲的失望,不過並不後悔,起碼自己嘗試過了。
  • 民樂vs 西洋樂: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同為擊弦樂器,揚琴和鋼琴的祖宗是一種名叫薩泰裡琴弦擊樂器,明朝時期,薩泰裡琴由波斯經海路傳入我國,經過中國民間藝人的改造,薩泰裡琴漸漸演化成為中國的民族樂器──揚琴。雖然基因是一樣的,但不得不說揚琴和鋼琴這顏值差距有點厲害,鋼琴集所有高大上的形容詞於一身,但揚琴思前想後,只能說「這樂器接地氣!」
  • 《閃光少女》,被名字耽誤的好電影,民樂西洋樂的鬥爭!
    這是一部17年上映的,一場關於民樂和西洋樂之間鬥爭的校園青春熱血電影。電影裡燃點滿滿,看完之後,相信很多人都會喜歡上自己民族的音樂。所以,小編今天就忍不住來給大家推薦這部被名字耽誤的電影——閃光少女。女主陳驚是一個音樂附中學習楊琴的學生,在一次民樂和西洋樂兩個學院混戰中。
  • 廣東民族樂團推周末民樂坊音樂會 普及民族音樂
    信息時報訊 隨著西洋古典樂的日漸普及,人們對西方交響樂團的架構和樂器組成已經有了一定認識,但對於中國自己的民族交響樂,由於接觸得少,反而不太熟悉。很多人也許不知道,全世界的眾多民族和國家中,只有中國、俄羅斯等少數國家的民族樂團,能夠組成一個自成體系的交響樂隊。
  • TEDxYouth@鳳凰街|張正:中國民族音樂正在崛起!
    右邊那位歌手叫做雷佳,她最近創造了一本叫做敦煌壁畫《九色鹿的故事》,是我們民族的歌唱家,這也是第一次由世界頂級交響樂團給一個民族歌唱家伴奏,也是我們的驕傲。譚盾之後也有非常多的作品,比如水樂、紙樂,他與柏林愛樂樂團、阿姆斯特丹皇家大會堂交響樂團都有合作,他算是也讓我們中國文化在世界的一張金名片了。大家可以有所耳聞的話應該很了解他了, 有很多很多他的樂曲。
  • 胎教應該聽什麼音樂?
    胎教應該聽什麼音樂?西班牙一項新研究發現,如果讓胎兒聽莫扎特、貝多芬以及巴赫等人為代表的古典樂,他們在母體中的反應多於流行音樂。西班牙巴塞隆納生育診所的研究人員對300多名胎兒進行音樂測試,分別播放了15首不同音樂,包括古典樂、民族樂與流行音樂。結果發現,古典樂引起胎兒反應最多,其次是民族樂,最後是流行音樂。其中,91%的胎兒對莫扎特的《弦樂小夜曲》反應大。對此,研究負責人瑪麗莎·洛佩茲解釋:「這可能是由於美妙的旋律經久不衰的緣故。
  • 被電影名耽誤的電影,民族樂器被西洋樂替代,到底該誰來背鍋?
    而」美麗」給出的理由是,」帥蛋兒」已經知道了什麼是楊琴,並且已經拒絕了他但是小霾是姐妹卻並不願意因為他們其實並不是為了手辦。是因為他們真的喜歡自己的樂器,小白還指責」美麗」說他就是三分鐘熱度。根本不是真正的愛民族樂器。最後幾個人也是鬧得不歡而散。而這幾個人呢,在家庭方面也確實沒有得到什麼支持。父母大多出於現實的考慮。不是很支持自己的孩子,繼續學習民族樂器。」
  • 西洋音樂及樂器的傳入,西樂在中國最初的傳播
    往事如煙:天主教會與西洋音樂及樂器的傳入,西樂在中國最初的傳播。一,利瑪竇在中國時撰著《西琴曲意》,是介紹西洋音樂最早的著述明萬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曾來華進獻西洋樂器。四,天主教會促進了中國西樂的發展文化交流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西學東漸」成為近代中國文化的特定情境,教會學校的興辦,西洋音樂也隨之傳人中國.其功能不再局限於宮廷範圍,而是伴隨西洋傳教士的足跡在全國範圍內進行。
  • 以樂養心--全家一起來聆聽中國民族音樂系列|拉弦樂與彈撥樂
    本期推送的是「胡晨韻民樂工作室」彙編的優秀中國民族音樂欣賞。「胡晨韻民樂工作室」由上海民族樂團演奏家胡晨韻擔任負責人,以「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推動民樂創新發展」為宗旨,服務於學生文化藝術實踐,大力傳播中國民族音樂文化。(今天大家聽到的所有精彩音樂,都是上海民族樂團演奏家們的優秀作品。)
  • 上音民族樂隊學院成立 加強民族音樂學科人才培養
    圖片說明:圖為上海音樂學院民族樂隊學院揭牌儀式現場。  東方網記者劉曉晶5月25日報導:今天,上海音樂學院宣布成立民族樂隊學院,探索建立更符合中國民族器樂表演特點和學科規律的民族樂隊發展模式。這也是上音對中華音樂進行系統性學科性梳理、傳承、發展的創新舉措,將有助於加強民族音樂學科人才培養,創新學科建設機制,有效推動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眾所周知,中國民族管弦樂隊是在借鑑西方交響樂的基礎逐漸發展起來的。
  • 一個痴迷於中國民族音樂的樂人——記關乃忠的音樂生涯
    1956年關乃忠考入中央音樂學院作曲指揮專業,時年17歲。是年該專業只錄取了4名學生,關乃忠是其中之一。從此,關乃忠開始了自己的音樂生涯。   他的一生可以分作兩個階段:40歲之前,對音樂,尤其是中國民族音樂的掌握已十分純熟,並有了豐富的社會經歷;40歲之後,在中國民族音樂作曲、指揮領域做出了令人矚目的貢獻。
  • 亂彈、道樂等民樂亮相 長三角民族樂團展演周末登場
    92支來自中國、及馬來西亞、日本等地的樂團,共計4500餘人次參演。15年來,這一活動以民族音樂教育交流為載體,不僅推動了民樂在滬上2000多所學校紮根,還搶救了不少瀕臨失傳的民族樂種。本次展演中,觀眾們就能見識到浦江亂彈、城隍道樂等頗為小眾的民樂演奏。
  • 這個樂團平均年齡只有27.5歲 卻用民族管弦樂驚豔了世界
    蘇州民族管弦樂團藝術指導朱昌耀表示,在這首作品裡,民樂演奏不再僅僅是歌唱的伴奏,而是成為了審美和表現的主體。歌唱家呂薇的次女高音與民樂演奏的獨特韻味交融混響,使現場觀眾領略到了民族音樂創新帶來的美的享受。
  • 武漢音樂學院西洋樂相比較民樂系更難考?什麼樣的水平能上?
    武漢音樂學院西洋樂相比較民樂系更難考?什麼樣的水平能上?在很多學音樂的藝考生心中,武漢音樂學院是非常好的學府,大家都期待著自己有一天可以走進那裡,成為那裡的一員。來自杭州的王馨怡就是幸運的一員,她已經拿到了武漢音樂學院西洋樂的錄取通知書了,可以說是非常厲害。
  • 學堂樂歌的興起,鴉片戰爭後,傳統音樂經過血與火的戰鬥洗禮
    學堂樂歌大多是填詞歌曲,內容反映「富國強兵」以抵禦外侮,宣傳反對封建舊習俗等資產階級民主主義和愛國主義思想。因此,在當時受到青年知識分子的歡迎,得到廣泛流傳。由於學堂樂歌的發展,西洋音樂技藝才得到初步的介紹和傳授。在當時出版的唱歌教科書中,大多數還附帶五線譜或簡譜的讀譜法及簡單的基礎樂理。樂歌曲調主要來自日本的學校歌曲或軍歌、歐美各國的民歌或流行歌曲。
  • 研究:胎兒最愛聽莫扎特的音樂
    胎教應該聽什麼音樂?6月12日,英國《每日郵報》刊登新研究發現,如果讓胎兒聽莫扎特、貝多芬以及巴赫等人為代表的古典樂,他們在母體中的反應多於流行音樂。西班牙巴塞隆納生育診所的研究人員對300多名胎兒進行音樂測試,分別播放了15首不同音樂,包括古典樂、民族樂與流行音樂。結果發現,古典樂引起胎兒反應最多,其次是民族樂,最後是流行音樂。其中,91%的胎兒對莫扎特的《弦樂小夜曲》反應大。對此,研究負責人瑪麗莎·洛佩茲解釋:「這可能是由於美妙的旋律經久不衰的緣故。
  • 四川音樂學院音樂學系比西洋樂難考嗎?怎樣的水平才能考得上?
    四川音樂學院音樂學系比西洋樂難考嗎?怎樣的水平才能考得上?錄取分數線高不高?近年來很多的音樂藝考生依舊很青睞於音樂系專業,他們覺得相對於西洋樂,這個專業或許會充滿了挑戰。他們的顧慮也是有一定的科學依據的,因為音樂學系一直是音樂藝考生們的理想專業,報考人數的不斷增加,其競爭壓力也會不斷擴大,這就需要藝考生們尋找適合的學習方法,並不斷努力,方能在四川音樂學院的音樂藝考中脫穎而出。在杭州音悅課音樂藝考衝刺營中,有那麼一個學員,她叫趙希純,出身於音樂世家,她從小便在充滿音樂氣息的家庭中成長起來。
  • 影視作曲大師趙季平談《大話西遊》音樂創作
    如《黃土地》就選用了陝北腰鼓和京劇、秦腔的打擊樂,還找到了安塞農民歌手賀玉堂演唱《黃土地》裡的酒歌一舉聞名。但是,趙季平對記者說,這些帶著土味兒的作品在當時業界眼裡「非常離經叛道」,屬於先鋒派和民族樂結合的範疇。  廣州日報:我們挑最有代表性的《紅高粱》來說。您是怎麼定下《紅高粱》的音樂風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