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在兩千多年的傳承和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文化。這種文化不僅體現了中醫藥「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和辨證論治的思維特點,同時也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博杏霖中醫館(以下簡稱「博杏霖」)起源於濟南,有著厚重的齊魯文化底蘊,從創建之初就注重醫館和員工的文化細節打造,並堅守中藥材質量關、以患者療效為最終服務目的,在繼承和弘揚中醫藥文化,提升醫務人員的素養和診療水平的同時,也提高了醫館的品牌力和競爭力,這也是其能獲得2017年「復興杯」十佳中醫館榮譽稱號最重要的原因。
從創建到現在,博杏霖並沒有選擇高檔豪華的裝修,而是在很多細節方面融入了非常多的傳統文化元素。如門前的對聯「龍蟠橘井水泉香、虎守杏林春日暖」,醫館內的中醫「五臟之官」指引牌,以及在醫館功能區域的中醫五行配置和店內一燈一牌的裝飾上,都極好地展示了中醫文化。
除了在硬體裝修上融入更多的文化元素,在人員素養的提高上,博杏霖也是要求從大夫到員工都要堅持傳統文化的學習與實踐。據了解,博杏霖新入職員工第一件事就是學習經典名篇《弟子規》,這不是一種形式,而是把中醫藥文化融入企業文化中,形成企業核心價值觀,並將傳統文化學習納入到員工的成長體系中。
如將《弟子規》中的「兄道友、弟道恭」運用到新老員工之間的傳幫帶和協作配合中來,這比枯燥的制度更有效;以「衣貴潔、不貴華」引導員工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將員工的一言一行都與傳統文化結合起來,立心正行;只有「心」正了,其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及工作才能真正創造和發揮出應有的能量。這樣也會打造出一支有內涵有思想的團隊,成為醫館不斷發展的基石。
博杏霖對文化先行的堅持,還體現在不斷將中醫文化帶給每一位接觸中醫、接觸博杏霖的朋友。每天早晨,博杏霖的員工會準時出現在醫館門前,帶領街坊鄰居一起習練「八段錦」,提高公眾對健康、對中醫和企業的認知及了解。
要想開好一家中醫館,兩個因素非常關鍵:一是優秀的醫生資源,二是高品質的藥材。
在堅守與傳承中醫藥文化的同時,博杏霖不斷藉助新的力量和元素,賦予傳統中醫藥發展新的創造力。
醫生決定了一個中醫館的診斷質量和醫療水平,博杏霖除了和高校合作形成穩定的人才輸出外,也通過「老帶新」、「師帶徒」的方式培養、提升團隊。更重要的是,博杏霖多年來通過實踐總結摸索出來了一套各崗位實操技能的「分級評定體系」,從一級技能到四級技能分別有不同的學習方法和考核評定指標,讓團隊建設和服務質量的提升有標準可依。
在堅守與傳承中醫藥文化的同時,博杏霖不斷藉助新的力量和元素,賦予傳統中醫藥發展新的創造力。如藉助網際網路的技術手段,在客流和運營方面根據不同分館的各自條件,制定相應的階段性目標,根據到店、初診、複診等不同指標,結合不同店面的市場基礎、服務基礎進行專項管理。
也許正是因為博杏霖的堅守與傳承及創新,從創建到今天,有很多客戶已經成為了博杏霖的朋友,經常到館內交流溝通,了解、幫助解決博杏霖發展遇到的問題。甚至感召了一批有志於中醫藥事業發展的人士,成為博杏霖的員工。其中有一位從事講師職業的朋友,在和博杏霖多次接觸後,高度認同其發展理念和目標,最後毅然加入了博杏霖這個大家庭,共同追求夢想。
現在,中醫館越開越多,想要長久經營下去,必須有自己的「兩把刷子」。對此,博杏霖總結的方法是「清晰目標、量力而為」——時刻清晰自己的發展目標,圍繞目標將面臨的問題進行歸類,分階段去攻克。同時,發展要遵循客觀規律,根據自己的發展基礎、現有資源和專業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具有可執行性的解決方案。
比如在醫館面積要大還是小的選擇上,博杏霖以客戶為導向,根據服務區域的特點,有選擇地進行項目設置,不追求大而全,而是以市場需求為考量原則,做出市場特色。在定位上,博杏霖認為中醫館首先是提供醫療服務的,因此它的定位是服務社會大眾,有客戶基礎後,再考慮高端市場的發展。還有中藥品類設置、名醫名家的引進都是以客戶需求進行的。
當然,對比行業眾多的優秀同行,博杏霖是後進者,但品牌對中醫館的影響力是無比巨大的。為此,博杏霖通過與電視臺、社區、保險公司等不同渠道合作,不斷擴大自己的品牌知名度。如與電視臺在健康服務領域內展開健康講座、養生專題等合作,與社區、保險公司等開展多層次的義診、講座、公益行等活動,派出博杏霖的中醫大夫擔任大型體育比賽活動的醫療保障醫生。
對於未來,博杏霖表示將立足濟南、深耕山東,打造獨具專業特色的中醫藥服務平臺,將中醫藥的服務帶給廣大消費者,傳承發揚中醫藥文化,實現直營連鎖和合作服務相結合,為相信中醫、熱愛中醫、從事中醫的同仁提供平臺,讓中醫藥的瑰寶在齊魯大地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一周熱文回顧
• 四川藥店「減員」高居全國之首,小藥店再遇「困局」?
• 大參林的資本新局和上市後的擴張猜想
• 燒錢賺流量已經out啦!這才是醫藥電商的引流正道
• 從採購助理到總經理,他用十年詮釋「熱愛與堅持」
• 「年輕」中醫館靠什麼站穩腳跟,這家中醫館給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