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嘴吧,冒名頂替綜合症們,我太會編程了

2021-02-12 java一日一條

編輯注:冒名頂替綜合症也叫冒牌者症候群或者負擔症候群,通常指人很難找到自信,覺得自己不行,是個冒牌貨,這裡引用知乎上的一個回答:冒名頂替綜合症這種現象就像是一盤在人們大腦中播放的磁帶,以學生A為例,這盤磁帶就像是A坐在教室上課,看著周圍的人心想:哎呀,大家都好優秀啊,他們能向老師提問、甚至能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作業都會做,考試分都不錯。但是,A同學大腦中那盤磁帶開始播放裡:哎呀,我不行,這些年大家都被我矇騙了,從老師、朋友到家人,大家都認為我是真才實學才到這所大學這個專業,但是我更了解自己,事實不是這樣的。也許下次的考試難題就會暴露我,其實我就是一冒牌貨。A同學默默地憂桑,覺得他/她是這個教室裡唯一一個這麼想的人,然後默默地劃圈圈消沉。

以下是譯文全文:

無論你稱之為冒名頂替症候群還是簡單地只是你的自請求尊功能失常,我們都有某些時刻感到像一個冒牌貨,這一點,總有一天,我們都會發現。當那天來臨,最易於患冒名頂替症候群的職業是軟體開發。

程式設計師Tommy Refenes,格鬥遊戲Super Meat Boy的其中一名幕後開發人員,早前在今年的遊戲開發者大會上說過。「我不知道我在做什麼,」他那時說。「我生命中做的所有事情在我行走時剛剛形成。那就是所有人都在做的事情。那就是生活如何進行的。那就是演化如何進行的。」

問題的一部分指的是技術日新月異,有太多東西要學習,編程變得越來越複雜,你會很容易感覺到你落伍了,John Sonmez說,來自simpleprogrammer.com,一個訓練網站。「那些開發人員發給我的郵件中有大約一半都是在說,我不夠好,或者說在某些方面他們感覺自己不夠好,」他在一個視頻訪問中說。「沒有人足夠好。技術發展太快,這很荒謬,你必須飛速的學習。你必須能夠快速地學習。」

這個問題的另一個貢獻者是加班,Business Insider的Julie Bort寫到。一些公司不僅期望程式設計師們每周工作50到60個小時,而且還告訴他們真正熱愛編程的程式設計師在業餘時間也會工作。

「越少地想到自己,我會更容易地犯一些最明顯的錯誤,」程式設計師David Walsh寫到,他認為作為一個Mozilla的開發人員不應該犯任何錯誤。「每一次提交合併請求所寫的注釋就像是在我的檔案中記錄了一次HR績效警告。」

同行問題

冒名頂替症候群尤其會出現在開源社區,Bort說。「冒名頂替症候群在一些工作需要同行覆審的職業中很普遍,」她寫到。「編寫軟體就是這樣一個領域,尤其是開源軟體-每個人都可以查看代碼並修改它。」

當你在學習新的東西時也會很普遍地感覺到冒名頂替症候群,因為你覺得你勝任不了,微軟僱員Scott Hanselman在他的博客中寫到。在編程的時候,這種現象時刻都在發生。「有時我們都感覺像是騙子,」他寫到。「我們都是騙子。我們就是這樣成長的。我們會陷入一些我們差點就能解決的情境,或者是有點超越我們的頭腦。然後我們可以解決它們,我們不是騙子,我們繼續迎接下一個挑戰。」(他強調)

解決冒名頂替症候群

冒名頂替症候群,早在1978年就已產生這個詞,原本是用來描述女人們的,而現在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男人和女人都會有這個問題,Slate雜誌的L.V.Anderson寫到。事實上,冒名頂替症候群是很普遍的。高達百分之七十的人口患有冒名頂替症候群,Quartz的Olivia Goldhill寫到。

如果真的那麼普遍的話,那麼,討論它又有什麼意義呢?因為,好比其它事情所產生的效果那樣,這會幫助你發現你並不孤單。「簡單地學習許多人都經歷過的冒名頂替症候群,對於減少患者的緊張程度是很有幫助的(對於大多數人來講),」Anderson寫到。「或許我們應該停止稱經歷冒名頂替症候群的人們為『』經歷冒名頂替症候群的人們,而是開始把沒有經歷冒名頂替症候群的人們稱為『自負的怪咖』。」

「我學習冒名頂替症候群的關鍵:當我真的患上了症狀之後,我完全意識不到,因為我的直覺告訴我我很正常,」Medium的軟體工程師Alicia Liu寫到。「我以為我只是不想成為一名程式設計師,儘管證據證明事實是相反的。」

如何度過冒名頂替症候群

不得不承認,幾乎每個人都會或多或少的經歷過,那麼有什麼方法可以度過冒名頂替症候群呢?Kyle Eschenroeder在創業博客StartupBros上給出了一些很棒的建議:

關注生產價值。冒名頂替症候群會發生在你太關注自我的時候,Eschenroeder寫到。「擺脫感覺像是個騙子的最快的方式就是試著真誠的幫助他人。」

做錯事不代表你就是個冒牌貨。沒有人是完美的。即使是最好的運動員也會丟分,即使是專家有時也會出錯,Eschenroeder 指出。「失敗只是遊戲的一部分。不要美化失敗,但是也不要因為它讓你覺得你不是一個真正有競爭力的。」

認識到沒有人知道他們在做什麼。例如,記住大多數的開始-有90%之多-都會失敗。「有許多人都會告訴你他們知道答案。這些人都在撒謊,」 Eschenroeder 寫到。「即使是你嘗試了一些事情沒有成功,你也不是冒牌者。」

對於所有人來講,坦白自己感覺像是冒牌者的次數也是有幫助的,Chrissie Deist,一名Braintree(PayPal的子公司)的程式設計師,寫到。「與那些缺少經驗的開發人員(男或女)一起工作時,不但要與他們分享你所知道的只是,還要有你曾經所不知道的,」她寫到。「我在Braintree工作的最初幾個月,被告知的最有用的事情是,『至少六個月以內,甚至是一年,都不要期待你能知道你在做什麼。』知道了並不是只有我自己困惑之後,我就會允許自己問問題,犯錯誤,在我所了解的範圍內做到最好,工作中我會知道的越來越多。」

最終證明,患有冒名頂替症候群是一個很好的標籤。「有證據表明冒名頂替症候群與成功有關係—沒有冒名頂替症候群的人更加會成為真正的冒牌貨,」Goldhill寫到。「患有冒名頂替症候群的人們傾向於成為完美主義者,那就意味著他們更願意花費更多的時間在工作上,以此保證他們能在每一個領域都能夠勝出。所以如果你患有冒名頂替症候群,那麼很有可能你會把工作做的非常棒。」

譯文連結:http://www.codeceo.com/article/shut-up-imposter-syndrome.html
英文原文:Shut Up, Imposter Syndrome: I Can Too Program
翻譯作者:碼農網 – 裴一雯

相關焦點

  • 「我活在一種隨時會被戳穿的恐懼中」| 冒名頂替綜合症
    ,常常會懷疑「對方喜歡的不是真正的我」;會為自己的成就感到惶恐內疚,甚至擔心別人因此疏遠自己……如果上面這段描述讓你覺得「這就是我」,那你可能也在經歷「冒名頂替綜合症」。但是當(診斷冒名頂替現象的調查)是匿名時,男性的表達程度與女性相同。」從1978年到現在,學界對「冒充者綜合症」的研究越深入,就越發現這種現象的普遍性:不同社會角色、不同文化的人們都會經歷「冒名頂替綜合症」,即便你沒有取得特殊的成就,也會在生活中經歷這種「冒名頂替」的不安感。
  • 冒名頂替綜合症,大多數成功人士都深受其擾,要怎樣擺脫?
    我們在工作中會經常有一種感覺,那就是我們認為有更大的天賦能夠勝任更重要的工作,所以我們經常會認為自己是不屬於這個地方的。當然還有一部分人有這樣的想法,那就是認為自己是濫竽充數的,得到了本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可能在未來有一天會被揭穿,這種想法被稱為「冒名頂替症候群」。
  • 你可能是患了「冒名頂替綜合症」
    我們中的許多人已經開始思考,產生「冒名頂替綜合症」(imposter syndrome)是不是因為覺得自己不夠格,或者僅僅是因為我們的工作不是我們擅長的,而且缺少興趣。你可能會懷疑你正在做的工作是不是你想要做的工作。雖然你可能在職業生涯中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但這種成功對你來說可能感覺缺乏意義。即使你能處理好你的工作,但可能仍然會覺得你在「假裝」。
  • 王源18歲生日會放話:給我閉嘴,網友:太可愛了吧
    但是粉絲們依然忍不住叫他可愛,生日會上,王源在耳機裡聽到有人說王源最可愛以後,王源現場放話:「給我閉嘴」,真的超級兇的呀,哈哈哈。粉絲們紛紛表示,17歲的警告和18歲的警告就是不一樣,可是你真的太可愛了吧。
  • 我是一名冒名頂替者
    我總覺得自己沒有資格提出什麼要求。其實這讓我活得很累,因為我每天都覺得自己不夠好,而在我的評價體系裡,似乎沒有「好」,只有「最好」。同時,我很清楚,我不過是平平庸庸的普通人,我只是一直在懊惱,為什麼不能時常突破自我。但憑良心說,又有多少人一生都在突破自我呢?我男朋友是一個聰明且自信的人。他知道自己的不足,也知道自己的長處。
  • 「我活在一種隨時會被戳穿的恐懼中」
    ;對他人的好感感到不安,常常會懷疑「對方喜歡的不是真正的我」;會為自己的成就感到惶恐內疚,甚至擔心別人因此疏遠自己……如果上面這段描述讓你覺得「這就是我」,那你可能也在經歷「冒名頂替綜合症」。從1978年到現在,學界對「冒充者綜合症」的研究越深入,就越發現這種現象的普遍性:不同社會角色、不同文化的人們都會經歷「冒名頂替綜合症」,即便你沒有取得特殊的成就,也會在生活中經歷這種「冒名頂替」的不安感。據估計,70%的人們在生活中會經歷至少一次這樣的心理狀態。
  • 冒名頂替症候群:為何今日之路更為艱難
    領導們的目光如聚光燈一般打在我身上,此刻的我心中充滿了懷疑,差點兒沒能完成與客戶的通話。結束後我立刻辭職了,雖然給出的理由是不太喜歡現在這個職位,但其實我很清楚是自己的自信心缺失最終導致了失敗。社交網絡上發布的幾乎都是生活中的高光時刻,它會給別人營造一種你的生活比看起來更好的假象。當然,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加重冒名頂替症候群。我同自己的心理學學生討論過社交媒體、濾鏡和PS帶來的影響,以及它們又是如何扭曲我們對自己和他人的期望的。關於為什麼Ins吸引力如此之大,以及為什麼千禧一代更容易患上冒名頂替綜合症,我分享過一些文章。
  • get√哈佛心理諮詢師的5條建議丨開學季,我們一起天天向上吧!
    為了幫助學生們緩解壓力,MIT 開始調查最大的系——電氣工程和計算機科學院給學生布置的工作量,並開始和學生談論一種心理現象:冒名頂替綜合症候群(impostor syndrome)——雖然已經獲得了許多不錯的成績,但依然覺得自己很失敗,總是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
  • 高考被冒名頂替,我的學籍能恢復嗎?
    特別是在媒體爆出冒名頂替事件絕對不止這一起兩起的時候。我可以先把結論放在這裡:現有法律文件中,對於高校要怎麼處理冒名頂替者,是有規定的。但對於高校如何解決被冒名頂替者的學籍問題,還真沒有具體規定。這是很考驗教育主管部門和高校解決問題的智慧的一個新問題。
  • 安靜如雞是什麼意思 就是讓粉絲們該閉嘴時就閉嘴
    安靜如雞是什麼意思 就是讓粉絲們該閉嘴時就閉嘴時間:2019-06-13 14:39   來源:未知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安靜如雞是什麼意思 就是讓粉絲們該閉嘴時就閉嘴 愛秀美 安靜如雞,網絡流行語,是安靜的像只雞的簡略說法,更有簡略的說法叫做安相機。
  • "閉嘴"英語只會shut up?亂用可是會造成很大誤會
    周末想要睡懶覺,但外面聲音太吵了;在電影院看電影,但旁邊熊孩子太鬧了;在宿舍想要學習;但舍友看劇聲音太大了。這些環境就要迫使你說閉嘴。
  • 差點被冒名頂替上大學——我的經歷
    最後都離上學只差4/5天時間了,大我二歲/三歲的同一個太祖父的堂哥才將錄取通知書交給我哥,還說已放他家好久了。 這不禁讓人想不通了,你說你幫助我領了錄取通知書了,也就領了。但這麼重要的東西,我也沒叫你幫助領啊!但既然領了,你應該及時給我呀!
  • 用《我的世界》來學習編程的小學生們
    他說,「雖然我知道他們當中也有人玩《我的世界》,但是最火的還是《王者榮耀》。」但這個爆款遊戲對於念一沒什麼吸引力,相比起《王者榮耀》,他還是更喜歡那種去探索去創造的感覺。如何看待兩款遊戲?於念一說:「可能兩款遊戲的受眾層次不同,我感覺《我的世界》可能更適合年齡比較大一點的小學生吧,而且《我的世界》更有意思一點。」
  • 讓人「閉嘴」只會說shut up?這些表達更解氣
    閉嘴吧你 在這裡 zip表示:用拉鏈拉上 it代表嘴 想像一下,你的牙齒像不像一排拉鏈 讓別人把嘴上的拉鏈拉上 不就是閉嘴嘛~
  • 高考冒名頂替,再次刷新三觀
    這幾天被高考冒名頂替事件刷屏。農家女陳春秀,懷揣教師夢,36歲參加成人高考時才在學信網上發現,自己當年早已被冒名頂替上大學,而一度以為高考落榜的她曾深深自責和不甘。,冒名頂替者獲得學歷時間為2002年至2009年。
  • 冒名頂替事件,為什麼以前不會被大面積曝光,現在會了?
    有人問,為什麼,冒名頂替事件,如今會被大面積曝光呢?這種說法,我是不同意的。這算得上大面積曝光嗎?不就一個山東省嗎?若真做到「大面積」曝光,何止一個山東省,何止是高考冒名頂替?保送研究生時,有沒有可能違規操作?研究生面試,把低分者送上去,有沒有舞弊可能?高校、國企、事業單位招工進編制的,就算你考進去了,別人有沒有可能為了私心,利用手中權力,把你擠出來?
  • 成人世界而言,我們欠缺的不是「會說話」,而是會閉嘴
    通過嘲諷和貶低別人,來填補自己的心理平衡,常見的有:你這圖P得也太假了吧,一點都不像你了;你最近是不是胖了啊,感覺你的臉大了一圈;你怎麼越來越挫了啊,太好笑了;這樣說話的人好像無時無刻都在演示:怎麼樣說話,才能讓別人更討厭自己?想毀掉一段感情,往往只需要一句話。
  • 閉嘴,粉刺會自動消失,這個是真的嗎?是我太天真
    閉嘴,粉刺會自動消失,這個是真的嗎?是我太天真!白淨的皮膚是天生的優勢,尤其對於愛美的朋友來說,最充血的就是臉上連續不斷的瑕疵,比如最常見的閉嘴,也叫青春痘,屬於痤瘡的一種,也叫閉合性痤瘡,雖然症狀輕微的人一般情況下會自動消失,但如果經常重複,就需要從根源上解決。尤其是閉嘴的痘痘雖然不疼也不癢,但看起來很不舒服,感覺不均勻,有可能變成粉刺,封閉是如何形成的?
  • 對於編程入門,這 763 位老程式設計師有話講!
    從編程到藝術和設計,所有內容都教。這是一個為期三年的計劃,最後一年會去遊戲工作室實習。因為我在一家遊戲公司工作,所以他們邀請我去為學生們舉辦講座。多年來我舉行過很多次講座,每當有這樣的機會都感到非常榮幸。今年我要舉辦的講座面向的是大一新生。主要目的是為了回顧面向對象編程的基礎知識,但我還有另外一個想法。
  • 「閉嘴」的英語表達,你不會只知道「shut up」吧?快戳來看→
    太吵太鬧讓人難以接受,這時的你你好想大喊一聲「Shut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