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注:冒名頂替綜合症也叫冒牌者症候群或者負擔症候群,通常指人很難找到自信,覺得自己不行,是個冒牌貨,這裡引用知乎上的一個回答:冒名頂替綜合症這種現象就像是一盤在人們大腦中播放的磁帶,以學生A為例,這盤磁帶就像是A坐在教室上課,看著周圍的人心想:哎呀,大家都好優秀啊,他們能向老師提問、甚至能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作業都會做,考試分都不錯。但是,A同學大腦中那盤磁帶開始播放裡:哎呀,我不行,這些年大家都被我矇騙了,從老師、朋友到家人,大家都認為我是真才實學才到這所大學這個專業,但是我更了解自己,事實不是這樣的。也許下次的考試難題就會暴露我,其實我就是一冒牌貨。A同學默默地憂桑,覺得他/她是這個教室裡唯一一個這麼想的人,然後默默地劃圈圈消沉。
以下是譯文全文:
無論你稱之為冒名頂替症候群還是簡單地只是你的自請求尊功能失常,我們都有某些時刻感到像一個冒牌貨,這一點,總有一天,我們都會發現。當那天來臨,最易於患冒名頂替症候群的職業是軟體開發。
程式設計師Tommy Refenes,格鬥遊戲Super Meat Boy的其中一名幕後開發人員,早前在今年的遊戲開發者大會上說過。「我不知道我在做什麼,」他那時說。「我生命中做的所有事情在我行走時剛剛形成。那就是所有人都在做的事情。那就是生活如何進行的。那就是演化如何進行的。」
問題的一部分指的是技術日新月異,有太多東西要學習,編程變得越來越複雜,你會很容易感覺到你落伍了,John Sonmez說,來自simpleprogrammer.com,一個訓練網站。「那些開發人員發給我的郵件中有大約一半都是在說,我不夠好,或者說在某些方面他們感覺自己不夠好,」他在一個視頻訪問中說。「沒有人足夠好。技術發展太快,這很荒謬,你必須飛速的學習。你必須能夠快速地學習。」
這個問題的另一個貢獻者是加班,Business Insider的Julie Bort寫到。一些公司不僅期望程式設計師們每周工作50到60個小時,而且還告訴他們真正熱愛編程的程式設計師在業餘時間也會工作。
「越少地想到自己,我會更容易地犯一些最明顯的錯誤,」程式設計師David Walsh寫到,他認為作為一個Mozilla的開發人員不應該犯任何錯誤。「每一次提交合併請求所寫的注釋就像是在我的檔案中記錄了一次HR績效警告。」
同行問題冒名頂替症候群尤其會出現在開源社區,Bort說。「冒名頂替症候群在一些工作需要同行覆審的職業中很普遍,」她寫到。「編寫軟體就是這樣一個領域,尤其是開源軟體-每個人都可以查看代碼並修改它。」
當你在學習新的東西時也會很普遍地感覺到冒名頂替症候群,因為你覺得你勝任不了,微軟僱員Scott Hanselman在他的博客中寫到。在編程的時候,這種現象時刻都在發生。「有時我們都感覺像是騙子,」他寫到。「我們都是騙子。我們就是這樣成長的。我們會陷入一些我們差點就能解決的情境,或者是有點超越我們的頭腦。然後我們可以解決它們,我們不是騙子,我們繼續迎接下一個挑戰。」(他強調)
解決冒名頂替症候群冒名頂替症候群,早在1978年就已產生這個詞,原本是用來描述女人們的,而現在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男人和女人都會有這個問題,Slate雜誌的L.V.Anderson寫到。事實上,冒名頂替症候群是很普遍的。高達百分之七十的人口患有冒名頂替症候群,Quartz的Olivia Goldhill寫到。
如果真的那麼普遍的話,那麼,討論它又有什麼意義呢?因為,好比其它事情所產生的效果那樣,這會幫助你發現你並不孤單。「簡單地學習許多人都經歷過的冒名頂替症候群,對於減少患者的緊張程度是很有幫助的(對於大多數人來講),」Anderson寫到。「或許我們應該停止稱經歷冒名頂替症候群的人們為『』經歷冒名頂替症候群的人們,而是開始把沒有經歷冒名頂替症候群的人們稱為『自負的怪咖』。」
「我學習冒名頂替症候群的關鍵:當我真的患上了症狀之後,我完全意識不到,因為我的直覺告訴我我很正常,」Medium的軟體工程師Alicia Liu寫到。「我以為我只是不想成為一名程式設計師,儘管證據證明事實是相反的。」
如何度過冒名頂替症候群不得不承認,幾乎每個人都會或多或少的經歷過,那麼有什麼方法可以度過冒名頂替症候群呢?Kyle Eschenroeder在創業博客StartupBros上給出了一些很棒的建議:
關注生產價值。冒名頂替症候群會發生在你太關注自我的時候,Eschenroeder寫到。「擺脫感覺像是個騙子的最快的方式就是試著真誠的幫助他人。」
做錯事不代表你就是個冒牌貨。沒有人是完美的。即使是最好的運動員也會丟分,即使是專家有時也會出錯,Eschenroeder 指出。「失敗只是遊戲的一部分。不要美化失敗,但是也不要因為它讓你覺得你不是一個真正有競爭力的。」
認識到沒有人知道他們在做什麼。例如,記住大多數的開始-有90%之多-都會失敗。「有許多人都會告訴你他們知道答案。這些人都在撒謊,」 Eschenroeder 寫到。「即使是你嘗試了一些事情沒有成功,你也不是冒牌者。」
對於所有人來講,坦白自己感覺像是冒牌者的次數也是有幫助的,Chrissie Deist,一名Braintree(PayPal的子公司)的程式設計師,寫到。「與那些缺少經驗的開發人員(男或女)一起工作時,不但要與他們分享你所知道的只是,還要有你曾經所不知道的,」她寫到。「我在Braintree工作的最初幾個月,被告知的最有用的事情是,『至少六個月以內,甚至是一年,都不要期待你能知道你在做什麼。』知道了並不是只有我自己困惑之後,我就會允許自己問問題,犯錯誤,在我所了解的範圍內做到最好,工作中我會知道的越來越多。」
最終證明,患有冒名頂替症候群是一個很好的標籤。「有證據表明冒名頂替症候群與成功有關係—沒有冒名頂替症候群的人更加會成為真正的冒牌貨,」Goldhill寫到。「患有冒名頂替症候群的人們傾向於成為完美主義者,那就意味著他們更願意花費更多的時間在工作上,以此保證他們能在每一個領域都能夠勝出。所以如果你患有冒名頂替症候群,那麼很有可能你會把工作做的非常棒。」
譯文連結:http://www.codeceo.com/article/shut-up-imposter-syndrome.html
英文原文:Shut Up, Imposter Syndrome: I Can Too Program
翻譯作者:碼農網 – 裴一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