潯龍河·地球倉已初具規模。景區供圖
慧潤露營基地裡的澳洲木屋。盧七星 攝
長沙縣素有「三湘第一縣」之美譽,是「全國18個改革開放典型地區」之一,在2018年全國「百強縣」排名中位列第5。這裡風景優美,底蘊厚重,孕育了黃興、李維漢、柳直荀、繆伯英等眾多仁人志士和文化名人,人文情懷與自然情調在這裡交相成趣,星羅棋布的村民房屋就點綴在這山水墨色之中。近年來,長沙縣堅持走「生態民宿」的建設理念,將農民閒置住房改造成民宿,在這山水之間探索出了一條專屬於自己的民宿模式。
紅網時刻記者 龍騰 長沙報導
旅遊提檔升級 民宿引領潮流
過慣了城市的奢華生活,忙碌之餘逃離城市,去鄉村過幾天慢生活,藍天、碧水、粉牆、黛瓦,一磚一瓦皆有故事。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閒暇時間的逐漸增多,人們的旅行觀念和出遊方式正在發生變化,旅遊消費者對鄉村旅遊的需求不再滿足於走馬觀花地觀光式旅遊,而更趨向於以民宿為核心的住民居、吃特色餐、搭便車、本地人伴遊的深度休閒體驗遊模式。
得天獨厚的鄉村資源、秀美優良的生態環境,推動長沙縣鄉村旅遊進入快車道,催生了民宿產業的興起和高速發展,一系列鄉村精品民宿「百花齊放」。長沙縣自2012年大力發展民宿以來,不斷探索,以「民宿+露營基地」為主題的板倉國際露營基地、「民宿+產業基地」為主題的湘豐度假帳篷酒店、「民宿+親子+高科技」為主題的潯龍河雲田民宿和地球倉已初具規模。
喚醒「沉睡資源」 民宿模式成型
「我想向大家著重介紹發展於長沙縣本土的一個民宿發展模式——『慧潤』民宿模式,通過企業統一規劃指導,將農民閒置住房改造成民宿,並採取『631』分成模式,農民佔收入60%,企業佔30%,村委會佔10%。既讓村民創了收,也讓村集體有了一個長久穩定的收入。目前這個模式已經吸引全國各地前來學習。」長沙縣政府黨組成員、副縣長黃澤紅介紹道。
長沙縣探索出了一條以民宿經濟帶動鄉村旅遊、幫助村民脫貧致富、扶持創客創新創業的「慧潤模式」,成為長沙縣旅遊發展的「金點子」,也為全域旅遊深入推進提供了「新路子」。長沙縣堅持走「不開山、不填水、不廢田、不搞大拆大建」的生態民宿之路,踐行了「生態民宿」這一理念,目前已經建成了2個民宿集聚區,有200戶村民參與其中,每個民宿增收3-10萬元不等。
政策大力支持 民宿未來可期
長沙縣已出臺了《旅遊民宿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將按照「統一規劃、規範有序、注重品質、彰顯特色、保護環境」原則,鼓勵鎮村結合人文景觀、田園風貌,再創建150家旅遊民宿示範點、6個民宿示範村,並已制定專項政策對民宿業運營企業、示範村進行獎勵、重點扶持。
作為著名的工業強縣,長沙縣致力於一二三產業融合,引導裝備製造搭上民宿發展的快車,湧現出一批新型智能居住產品。比如,湖南星通汽車推出了30多款旅居房車,長豐獵豹牽手法國湃力特集團生產越野式房車,湖南樂方智居研發生產的水上船塢、樹屋等綠色移動建築,力圖引領民宿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