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2018)京0101行初41號談公司註銷後的涉稅違法責任承擔問題

2020-12-11 明稅

一、案件背景

2017年4月14日及4月28日,王某(原告)向原D地稅稽查局(以下簡稱「D稽查局」)檢舉其前任職單位北京K化妝品公司(以下簡稱「K公司」)未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的違法行為。2017年6月1日,經K公司的主管稅務機關D地稅局某稅務所核查,K公司已於2016年4月7日辦理了註銷稅務登記手續。2017年6月26日,經D稽查局核實,K公司於2016年7月25日辦理了註銷工商登記手續。2017年7月7日,D稽查局經實地核查,未發現K公司在原註冊登記地及經營地經營。2017年7月12日,D稽查局根據上述核查事實及《稅務稽查案源管理辦法(試行)》第二十一條第(二)項之規定[1],決定對王某檢舉的事項予以暫存待查。2017年8月10日,D稽查局向王某送達了暫存待查處理告知。2017年8月29日,王某向D地稅局提交了行政複議申請。2017年11月24日,D地稅局作出7號複議決定(維持)。2018年1月2日,王某向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二、筆者分析

1、案情假設

根據《稅收徵管法》之規定,扣繳義務人的違法行為通常可以分為兩種:1)應扣未扣;2)已扣未解繳。鑑於上述兩種情況涉及的法律責任不盡相同,故筆者首先從K公司涉嫌的涉稅違法行為入手,分析如下:

【假設一】:K公司作為扣繳義務人,在發放工資時沒有按照法律、行政法規之規定履行代扣代繳的義務,而是直接將全部工資薪金發放給了員工王某。

〖分析一〗:根據《稅收徵管法》第六十九條之規定[2],針對K公司應扣未扣稅款的行為,稅務機關應向納稅人(王某)追繳稅款,對扣繳義務人(K公司)處應扣未扣、應收未收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

【假設二】:K公司在向王某發放工資時已經代扣了個人所得稅,但沒有實際向稅務機關繳納。

〖分析二〗:根據《稅收徵管法》第六十三條第(二)款之規定[3],針對K公司已扣未解繳的行為,稅務機關應向K公司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並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2、稅收債權

筆者以為,關於稅務機關能否對已經辦理註銷的企業追繳欠繳稅款及罰款,需要從公法債權[4]的法理角度進行分析。通常情況下根據公法債權的產生依據,公法債權可分為三類:

1) 依法律設定而產生的。例如:稅收、行政收費等。該類債權的發生具有經常性,是法律直接設定的,只要滿足規定的條件,債權自然成立。

由此可知,【假設二】中K公司「已扣未解繳」的違法行為自發生之日起產生「欠繳稅款」的事實,雖然稅務機關並未及時發現該違法行為並做出處理決定,但該稅收債權並不因為K公司的註銷而消滅。

2) 由權力設定而產生的。例如:行政罰款。該類債權具有偶然性,必須以某項行政權力的行使為前提。例如稅務機關作出處罰決定,自該處罰決定作出之日起,稅務機關對該行政行為相對人享有了一項公法債權,相對人則承擔了相應的給付義務。

由此可見,【假設一】中雖然K公司存在「應扣未扣」的違法行為,但鑑於在K公司存續期間稅務機關並未做出處罰決定,故而罰款債權一直到企業註銷都未產生。

3) 由合同設定而產生的。例如:土地使用權出讓協議。鑑於該類債權與本案無關,此處不做贅述。

3、責任追究

(2018)京0101行初41號判決書顯示,被告D稽查局辯稱:「根據《稅收徵管法》第四條[5]及《民法通則》第三十六條第二款[6]的規定,扣繳義務人的主體資格依法確定,涉案扣繳義務人即被檢舉人已經註銷的法律效果相當於自然人死亡,在《稅收徵管法》沒有規定對扣繳義務人註銷後繼承其納稅義務及扣繳義務的主體作出規定的情形下,稅務機關不能再對已經消滅、不存在的被檢舉人進行立案稽查並追究法律責任。」

筆者以為,D稽查局的上述理由顯然欠妥。假使企業可以通過「惡意」註銷的方式逃避涉稅違法行為的查處,則意味著我國稅收徵管存在重大「漏洞」。鑑於本案判決書中並未就K公司涉案時間進行披露,故本文暫不就本案涉及稅款是否超過追繳期限進行分析,姑且以【假設二】所述的情況成立為前提,就K公司存在欠繳國家稅款違法行為的情況下,稅務機關能否「對已經消滅、不存在的被檢舉人(K公司)立案稽查並追究法律責任」的問題進行分析如下:

首先,民法的調整範圍僅限於平等主體(例如: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和財產關係。稅務機關以國家公權力為依託履行稅款徵收的職能,即: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之間的行政關係屬於行政法調整範疇。故而,此處並不能簡單地以民法條款主張公法債權的消滅。其次,根據《民法通則》第五十八條第(四)第(六)款之規定,K公司通過企業註銷方式逃避繳納稅款的義務,損害了國家利益。因此,該註銷行為應當無效,稅務機關有權要求公司股東以分回的財產抵繳欠稅。最後,根據《公司法》第二十條第(三)款之規定,如果K公司股東存在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逃避債務的行為損害了國家利益的行為。稅務機關可以「刺破公司面紗」,要求K公司股東承擔連帶責任,即向股東追繳欠繳稅款。近年在工作當中,關於已註銷的企業能否被稅務機關立案查處,能否追繳稅款、滯納金和罰款的爭議屢見報端。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稅務稽查案源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稅總發[2016]71號)第二十一條第(二)款規定:納稅人狀態為註銷或者稅收違法線索不清晰的檢舉案源信息可以作暫存待查處理。值得注意的是,文件此處使用的是「可以」而非「應當」,即如果檢舉內容詳細、違法線索清晰,即使納稅人狀態為註銷,稽查局仍可以參照第二十三條第(三)款之規定,予以立案。

無獨有偶,筆者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上也查到了兩個案例,印證了筆者的上述觀點。根據(2012)甬侖刑初字第1101號和(2018)冀0524刑初16號判決書顯示,兩家涉案企業雖然工商登記為註銷/吊銷狀態(稅務登記均已註銷),但稅務機關接到舉報後均予以立案稽查,並最終做出了向企業負責人/股東追繳稅款的決定。公安部門則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涉嫌犯罪單位被撤銷、註銷、吊銷營業執照或者宣告破產的應如何進行追訴問題的批覆》(高檢發釋字[2002]4號)對涉案單位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追究了刑事責任。由此可見,工商登記註銷並不必然導致稅收債權的無法實現。只是根據《民法通則》第三十六條第(二)款之規定[7],企業法人資格的消滅意味著作為責任承擔主體的法律地位的喪失,故而稅務機關不能對已經註銷的企業進行行政處罰。

參考資料:

[1] 第二十一條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作暫存待查處理:

(二)納稅人狀態為非正常、註銷或者稅收違法線索不清晰的檢舉案源信息可以作暫存待查處理;

[2] 第六十九條 扣繳義務人應扣未扣、應收而不收稅款的,由稅務機關向納稅人追繳稅款,對扣繳義務人處應扣未扣、應收未收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

[3] 第六十三條 扣繳義務人採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稅款,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並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4] 公法債權,是一個相對於私法債權的概念,一般來說指一方以國家公權力為依託,據此要求特定相對人另一方為或不為一定行為,且由國家權力保障實施的一種法律關係。

[5] 第四條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納稅人。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扣繳義務人。

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繳納稅款、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

[6] 第三十六條 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

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從法人成立時產生,到法人終止時消滅。

[7] 第三十六條 法人的定義及其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

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從法人成立時產生,到法人終止時消滅。

版權說明

本文由明稅公眾號首發,作者:金妮,明稅「稅務好文」特約作者,曾先後供職於國家稅務總局北京市稅務局(原北京市地方稅務局)、尤尼泰稅務師事務所有限公司、普華永道諮詢有限公司、北京市君合律師事務所、德勤稅務師事務所有限公司。歡迎來稿,詳情見徵稿啟事《有償!稅務徵文:尋找有趣的靈魂!》,轉載請私信我們。

特別聲明

文章只是作者本人的意見,不代表所供職單位的法律意見或對法律的解讀。

相關焦點

  • 公司悄無聲息的被註銷了,未清償的債務由誰承擔...
    以下以案說法:案件名稱:林某1與林某2以虛假清算報告將公司註銷後,對公司所負1400萬元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案審理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案 號:(2015)民申字第916號裁判要旨 有限責任公司股東自行實施的違法清算行為,系對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的濫用,既不能產生債務人公司免於清償部分債務的法律後果,也不能讓股東再受到股東有限責任原則的保護
  • 公司註銷後,法人代表還承擔責任嗎?
    市民諮詢:我開的公司於2019年合法註銷。有些問題要諮詢一下:1、公司帳目需要保留幾年;2、公司註銷後,法人代表還需承擔什麼責任?3、公司註銷之前的經營活動,註銷後公司和法人代表還為其承擔責任嗎?律師回覆:湖南律言律師事務所梁律師:您好,根據你的問題,回復如下:1、法律沒有規定,必須保留公司帳目;2、如果公司已經合法註銷的,法定代表人不會承擔責任;3、如果公司經清算後合法註銷,公司與法定代表人不承擔責任。(記者 李普兵)【來源:掌上懷化】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
  • 未通知已知債權人,即清算註銷公司,股東是否承擔賠償責任?
    有限責任公司的清算組成員由股東組成,股份有限公司的成員由董事或股東大會確定的人員組成。在實務中,清算組成立後要履行哪些職責呢?下面筆者就來說說相關的法律規定。根據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五條第一款的規定,清算組應當自成立之日起十日內通知債權人,並於六十日內在報紙上公告。
  • 公司註銷仍欠錢 股東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日常生活中,人們都知道一個常識性的問題:自然人死亡後,其親屬要到公安機關註銷戶口。那麼,一家公司,也會有成立、發展、消亡的過程,公司也存在「死亡」的問題。  不久,正豐公司了解到大華公司已經註銷的情況,一紙訴狀將大李和小李告上法庭,要求二人承擔150萬元欠款的連帶清償責任。  那麼問題來了,公司沒了,欠錢還用還嗎?股東應該替公司還錢嗎?
  • 工程轉包後出現工傷,責任由誰承擔?
    一年後,他因工受傷。甲公司否認與張某存在勞動關係,不認可其屬於工傷,也未為張某繳納工傷保險。張某提起勞動仲裁,要求確認與甲公司存在勞動關係,因張某是劉某招錄並支付工資,仲裁委員會、一審及二審法院均未支持張某訴求。2018年6月,人力社保部門認定張某工傷。張某再次提起訴訟,要求甲公司支付其醫療費、一次性傷殘補助金等工傷保險待遇共100餘萬元。
  • 被執行公司被註銷是否影響執行異議之訴
    美盛農資公司在一審中提出訴訟請求:1.判決追加門莉娜為本案的被執行人;2.判決門莉娜在未繳納出資範圍內對營口美盛公司的債務不能清償的部分承擔補充賠償責任;3.本案訴訟費由門莉娜、營口美盛公司負擔。事實和理由:美盛農資公司與營口美盛公司不正當競爭糾紛一案已經生效判決確定,後由於營口美盛公司無可執行財產,終結本次執行程序。
  • 《環球經濟熱搜》:公司辦理註銷後未結清債務,誰來承擔?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公司辦理註銷後未結清債務,誰來承擔?當公司辦理註銷後,突然發現公司涉及債務問題未支付,原公司股東需要承擔賠償責任嗎?先來看一個案例。小金公司在註銷前與小銀公司籤訂了一份《勞務加工合同》,約定小銀公司為其進行加工零件,項目完成後仍有10萬元加工費尾款沒有支付。由於項目涉及時間較長,兩家公司均未發現該問題。
  • 公司清算註銷未通知債權人,應承擔賠償責任
    如今,隨著經濟的發展各種創業公司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但經營一個公司並不容易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一旦解決不好就有可能導致公司解散而公司解散也會衍生出其他問題比如公司已清算註銷債權人竟然毫不知情某銷售公司因此向某酒業公司主張其損失2013年10月28日某酒業公司向某銷售公司出具承諾書,承諾凡是涉及到A酒有關部門對某銷售公司的處罰及對消費者退款理賠全部由某酒業公司承擔賠付。
  • 註銷清算不規範,公司債務誰承擔?
    然而實踐中,公司解散事由出現後未進行清算或未依法進行合格清算的現象屢見不鮮,很多債權人因債務公司被註銷而束手無策,導致其債權無法實現。對於此類情況,債權人能否追究股東責任或者清算組成員的責任?然而A公司在判決生效後並未履行給付義務,而是在上述案件訴訟過程中,於2018年11月1日在北京晚報上發布了註銷公告,載明清算組成員及負責人為張某,債權人自見報之日起45日內向清算組申報債權。2019年2月19日,A公司向豐臺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提交清算報告,載明債權債務、稅款、工資等均已結清完畢。同日,A公司經登記機關核准予以註銷。
  • 關於合同解除的責任承擔問題
    2.關於合同解除後的責任承擔問題。2018年3月16日,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作出(2015)二中執字第00308號之二號執行裁定(以下簡稱《執行裁定書》)載明:「本院依據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北京市中信公證處(2015)京中信內經證字00665號公證書及(2015)京中信執字00150號執行證書,在執行天津寶迪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中輝世紀公司、儲小晗、金豐科華公司、三洲隆徽公司公證債權文書一案中,依法查封了被執行人中輝世紀公司所擁有的位於北京市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地盛中路
  • 企業註銷流程簡化了!這兩種情況可以直接註銷!
    尤其是在當前虛開增值稅發票等涉稅違法案件高發的態勢下,應防止不法分子鑽制度空子、造成稅收流失。各級稅務機關應由主要領導負總責,結合實際抓緊制定實施方案,細化措施辦法,明確責任分工,強力協調推進,確保通知要求能夠迅速有序落地。
  • 【重要提醒】2020年註銷流程!企業註銷必須這樣辦,否則後果嚴重!
    提醒1:已實行「三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模式的企業辦理註銷登記,須先向稅務主管機關申報清稅,填寫《清稅申報表》,由稅務機關進行清稅並出具《清稅證明》。 六、其他:註銷應先稅務後工商,已在稅務機關進行了社保登記的,還需要辦理取消社保和稅務的關聯。企業註銷後帳簿等涉稅資料一定要按規定保存,不得擅自銷毀。
  • 掛靠關係中由掛靠人承擔直接責任被掛靠人承擔連帶責任
    第四種處理模式,即「由掛靠人直接承擔合同責任,並由被掛靠人承擔連帶責任」的方式,既對外完整全面地保護了合同相對人的權利,又解決了掛靠的內部關係問題,尤其是避免了實際應當承擔責任的掛靠人因可以逃避責任而虛增合同結算價款從而損害被掛靠人利益的情況發生。
  • 公司註銷,股東仍被追責的4類情形
    (文本有刪減)一、寫在前面公司法規定公司解散後,應當在解散事由出現的15日內成立清算組。然而實踐中,要麼公司處於「殭屍企業」狀態,營業執照被吊銷而解散,又不進行清算。要麼,股東為了規避法律責任,違法清算,匆匆完成註銷程序。
  • 一文弄懂如何處理公司註銷後遺漏的債權及債務問題
    故,公司依照法定清算程序後註銷,但清算組成員違法未向債權人履行通知義務或履行通知義務不合法的,債權人有權要求清算組成員直接承擔賠償責任。(2)根據權利義務對等原則,公司註銷時承諾承擔債權債務的清算主體或第三人可作為遺漏權利的主張主體根據《關於企業下落不明、歇業、撤銷、被吊銷營業執照、註銷後訴訟主體及民事責任承擔若干問題的處理意見(試行)》第24條的規定「企業被註銷登記時,清算主體或第三人在工商管理部門承諾企業註銷登記後遺留的債權債務由其負責的,債權人可以作出承諾的清算主體或第三人為被告
  • 司法裁判觀點:公司存在違法減資時,股東承擔補充賠償責任的四種情形
    債權人自接到通知書之日起30日內,未接到通知書的自公告之日起45日內,有權要求公司清償債務或者提供相應的擔保。公司減資後的註冊資本不得低於法定的最低限額。上述直接通知義務系針對公司作出減資決議時的已知債權人,公告通知義務系針對公司做出減資決議時的未知債權人。 公司違反上述法定程序的減資行為,法院可以判令股東在違法減資的範圍內承擔連帶責任。
  • 公司不註銷會有什麼後果?需要承擔責任的是法人還是股東?
    【點擊文末小程序,免費諮詢法律問題】公司長期不註銷,放任不管企業將會納入工商非正常運營名單、稅務黑名單。 納入非正常運營名單後仍然不處置,營業執照將會被吊銷。 法人將不可以擔當新公司的法人、高管、股東,想在新公司擔當股東、高管,需求先進行稅務項目處置,進入誠信名單後才可以。
  • 公司欠80萬出具虛假清算報告辦理註銷手續,能否找股東承擔責任
    2014年我去找甲公司要錢,甲公司的負責人趙先生跟我說,他們公司已經註銷,不要再來找他們,我很吃驚,就去工商局查詢了一下,甲公司的確是註銷了,但我從工商局的材料中發現了一個線索,甲公司在工商局的註銷登記內檔中有一份清算報告,清算報告中載明「企業的所有債務已經清償。」趙先生等股東還出具承諾書:「保證公司債務已清償完畢,並承擔由此產生的一切責任。」
  • [財稅隨聊] 簡易註銷有空子?不處置資產就註銷?資產再也不是你的了!
    實際問題是:A公司持有b公司的股權,A公司未處置股權就註銷了,現在A公司的原股東把B股權轉給C後來A企業因故註銷,註銷清算時,未處置B公司的股權。問題:註銷後,這50%的B公司股權,歸誰所有?估計多數稅友都會回答:歸A企業的甲乙丙丁四個合伙人所有!是這樣的嗎?
  • 公司註銷的法律風險提示
    一、依法清算是公司註銷的前置程序 依法進行清算系公司註銷的前置程序,公司在依法進行清算後,存在兩種結果:一是經清算後淨資產不為負數或者以虛假的清算報告來註銷公司,更有甚者,明知公司存在未清償的債務且被人民法院列為失信黑名單的情況下,清算義務人仍然以虛假的清算報告註銷公司,其違法清算行為的直接後果,就是導致公司債權人因債務清償主體消滅而無法主張債權,其實質是濫用有限責任公司股東的有限責任,損害了債權人合法利益,根據《公司法》第二十條第三款規定應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