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企跨界、新老品牌押注,超千億的「祛痘」市場誰能攻下?

2020-12-20 化妝品財經在線

藥企跨界、新老品牌押注,超千億的「祛痘」市場誰能攻下?

CBO首頁

| 作者:朱聰 | 來源:化妝品財經在線  2020-09-30  訪問量:2386

評論

導讀

當「口罩妝」霸佔了全網視頻網站美妝區的同時,「口罩痘」也成了人們口中熱度漸高的新話題。

01

口罩放大的皮膚問題

「痘痘肌」市場蛋糕超千億


疫情下「顏值經濟」,市場需求悄然發生改變,「口紅經濟」變「口罩經濟」,護膚品銷售打敗口紅,護膚品似乎要替代口紅,成為經濟景氣度的新標本。


功能性護膚品市場增長尤為迅猛,而國產品牌成為高速增長「黑馬」。其中,專門針對祛痘這一特殊功效的產品,也在「口罩悶痘」這一新常態下成為市場關注的熱點。

 

《2019-2024年中國祛痘行業發展與投資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數據顯示,2019-2024年,中國祛痘美容產品市場潛在需求規模將保持快速增長的態勢,預計2024年達到2964.80億元。

 

在國家藥監局特殊用途化妝品備案,「祛痘」為關鍵詞,搜索的結果多達10000個,且長尾品牌居多。

 

企查查數據顯示,我國目前共有近5600+家企業名稱或經營範圍包含「祛痘」,且狀態為在業、存續、遷入、遷出的祛痘相關企業。其中,個體工商戶佔比高達95%。截至目前,地域分布上,廣東省、山東省、河南省的祛痘相關企業數量居全國前三。

 

從2020年8月百度搜索指數來看,關於祛痘的用戶分布以年輕群體為主,20-29歲的90後用戶佔比過半,且男女人群比例幾乎對等,男性消費市場有廣闊空間。

 

 

「我們在CS渠道感受最直觀的是,常規的基礎護膚已經無法滿足普通顧客的需要,於是出現了諸如修復、祛痘、脫敏、祛斑、緊緻、消紋、肩頸護理等各種功效訴求。」一位CS渠道店老闆告訴《化妝品財經在線》記者。

 

△ 圖解:化妝品店中常見的品牌哲科

 

02

國內品牌推新升級

藥企跨界,新銳品牌押注

 

《白皮書》中提到,人們在美容方面的消費費用在不斷增加,祛痘美容行業發展迅速。人均購買能力的增強促使人們消費理念發生變化,人們不再滿足低端需求,對產品成分、功效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促使化妝品企業不斷推出新產品。

 

2020年,知名國貨都不約而同地首次將產品線拓展到了祛痘品類。

 

主打珍珠美白的歐詩漫首次推出了祛痘「小光瓶」(歐詩漫珍珠祛痘修護高機能精華液),專注美白的高姿今年首度推出了祛痘精華(高姿水楊酸祛痘精華乳)。

 

國內那些主打屏障修護的護膚品牌也早就順延推出祛痘產品線,比如:主打皮膚屏障修護的玉澤,2013年就推出了玉澤清痘調護全系列,含水、乳液、精華等品類,該系列在2019年經過華山醫院臨床驗證後還做了一次產品升級;專注敏感肌的國貨中薇諾娜在2015年就推出了淨痘清顏系列,二者的祛痘線在社交媒體上都有不錯的口碑。

 

除了化妝品企業,祛痘化妝品賽道上,也不乏知名藥企跨界的身影。如「中華老字號」片仔癀推出拔痘魔王貼、祛痘修復膏、祛痘凝膠等。

 

藥企太安堂也從去年開始加入功能性護膚品賽道,旗下功能性化妝品「皮寶」也推出祛痘清妍系列,含三款產品,潔面泡沫、爽膚水和祛痘精華霜。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在抖音和微博上瘋狂投放營銷廣告的「仁和匠心」品牌多款祛痘產品,包括祛痘除蟎皂、丹參蘆薈祛痘凝膠、寡肽修復凍乾粉等,僅借力」仁和「兩個字市場號召力已經足夠強大,丹參蘆薈祛痘凝膠一款單品就月銷15萬+支。

 

在「正確地選用功效型化妝品對皮膚的護理有一定的作用」的共識下,不少品牌或從這一細分市場受益。

 

△ 網友在小紅書上發布的祛痘筆記


爭食蛋糕的除了老牌國貨的全新產品線,還有深耕這個細分市場多年的品牌以及專注這一賽道的「後浪」們。

 

只做祛痘消印WIS曾憑藉著不到20個種類的商品,在2014年一路殺入了淘寶化妝品行業前20;主打原液的HFP品牌僅「去痘加速瓶」( HFP寡肽原液)一款產品就月銷4w+;定位為中國的「寶拉珍選」的上水和肌家的拳頭產品之一是主打祛痘的「水+凝膠」;功能性化妝品研發企業斑敏痘今年4月完成了5000萬元天使輪融資;主打祛痘效果肉眼可見的CBD成分的溪木源在9月完成了A輪1000萬人民幣融資 。

 

03

有效成分不多,產品形態多樣

 

在網上流傳的「戰痘」攻略裡,「刷酸」這個詞語的出現率出現的次數非常多,含維A酸成分的多是處方藥,被添加在化妝品中的酸類成分不外乎這麼幾個:

 

水楊酸(BHA):寶拉珍選是水楊酸裡的銷量擔當了、理膚泉K乳和DUO+、Drunk Elephant夜用凝膠;


果酸(AHA):含乳酸、杏仁酸等,比如臺灣的DR.WU、歐萊雅旗下的修麗可都有相關產品;


壬二酸:即杜鵑花酸,最近比較紅的有The Ordinary 10%杜鵑花酸精華、上水和肌平衡理肌祛痘凝膠。

 

除此之外,今年8月CIBE美博會發布的「工程師like原料」榜單顯示,化妝品工程師們更青睞的祛痘成分中,按投票數由高至低依次為「皮傲寧」「水楊酸」「傘花烴」 「麥角硫因」和「依克多因」。

 

除了進行成分復配,祛痘產品還向外延伸出了多元產品形態:

 

比如添加了酸類成分的棉片,像美國Stridex水楊酸棉片;比如凝膠類貼片,如美皮護、3M品牌的痘痘貼,由親水膠體製成,有些產品會添加一些特殊的成分,比如抗菌劑、水楊酸、煙醯胺等成分;再比如主打祛痘的美容儀器,如露得清紅藍光祛痘美容儀2016年推出的一款光療面罩,露得清紅藍光療祛痘筆 。

 

△ 痘痘貼常見品牌 | 圖片截自買購網

 

04

祛痘也有「美麗陷阱」

 

《白皮書》指出,祛痘美容傳統行業主要面臨極大問題,主要表現為假冒偽劣產品難以控制、行業進入門檻過低、行業競爭不規範等幾個方面。

 

在國家食藥監的抽查中,祛痘產品經常上黑榜,因為祛痘產品覆蓋人群廣且帶有一定「剛需」屬性,不合格產品通常想在市場迅速立足並賣出高價錢,「見效快」是其最大追求,部分生產廠家為了滿足「功效性」,往往就鋌而走險,在產品裡違法添加抗生素或糖皮質激素等禁用物質。

 

在本地生活服務平臺上搜索「祛痘」,可以看到涉及許多這一業務的祛痘美容機構,往往擁有上千家的加盟連鎖店,有著如「小氣泡美膚」「果酸煥膚」「紅藍光祛痘」「杏仁酸煥膚」等多個服務項目,價格低至9.9元,高不封頂。

 

不過,這裡也有「坑」。比如有些從事祛痘業務的機構只有「生活美容」服務,不具備「醫療美容」資質,還有的在快手、抖音等平臺以15元到店體驗祛痘為名,誘導消費者以分期貸款的方式消費,導致欠下高額「美容貸」等問題也時有發生。

 

除了常規的祛痘藥品和化妝品,電商上也充斥著打著「中醫秘制配方」旗號的介於藥品與化妝品之間灰色地帶的「祛痘膏」「祛痘水」,魚龍混雜良莠不齊,質量全憑賣家良心。

 

事實上,祛痘是一場「持久戰」,任何聲稱快速見效的產品都不可輕信,一旦出現皮膚過敏等不良反應,消費者應停用並就醫處理。

相關焦點

  • 從痔瘡膏到眼霜 盤點藥企如何玩跨界
    作為全球第四大的牙膏品牌,葛蘭素史克旗下的舒適達在抗敏牙膏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功,進入了全球100多個國家市場。2008年舒適達進入中國市場後銷量一直不錯,根據中國口腔工業協會發布的2014年數據,舒適達在中國牙膏市場份額排在品牌第9。根據財報,2016年葛蘭素史克口腔護理業務達到22.23億英鎊,其中舒適達是體量最大的品牌。舒適達一直致力於真正有效緩解牙齒敏感,持續提供有效緩解敏感性牙齒疼痛的產品。
  • 老字號藥企集體「入坑」美妝市場
    近年來,接連受到原料漲價、藥品降價、招標採購等因素的影響,「跨界」已經成為諸多藥企的關鍵詞,而俗話說,「藥、妝同源」,化妝品行業因與藥品相關度高且門檻低、利潤可觀,深受藥企青睞。不過,對於這些企業的跨界,消費者真的買單嗎?
  • 祛痘成剛需,千億市場被喚醒,為何紛紛加盟西採清顏?原因竟是
    原標題:祛痘成剛需,千億市場被喚醒,為何紛紛加盟西採清顏?原因竟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經濟水平不斷提升,追求時尚和美的人群越來越多,進而也推動了化妝品市場的發展。
  • 搶灘國妝市場,藥企生產的護膚品有何優勢?
    作為一個剛剛誕生4年的品牌,安科麗還是行業新秀,但這並不代表它是一位可以輕視的對手。從2015年8月第一批產品面世至今,安科麗品牌知名度和產品已經在國內市場迅速鋪開,明星產品安科麗安瓶精華液已累計銷售超過幾千萬瓶。背靠上市藥企安科生物,對安科麗來說既是優勢,也是壓力。在化妝品同質化日益嚴重的紅海市場下,擁有先天研發、資金和人才優勢的安科麗如何做到不辱使命?
  • 中國冰淇淋市場總量超千億元
    前不久,中國冰淇淋市場研究中心發布: 2019年,全國市場總量達1380億元,消費躍居世界第一,儘管如此,我國人均水平還是顯著低於美國、瑞士等發達國家。 不久前,智能冰淇淋自助終端品牌ice機摩人完成千萬元級A+輪融資,這筆資金主要用於產品研發、品牌推廣、公司運營等方面。
  • 奶昔、蛋白棒等代餐食品託起千億市場,國內尚無強制規範標準
    代餐食品託起千億元市場,也暴露出魚龍混雜的亂象。北京營養師協會理事、營養師顧中一表示,目前市面上很多產品配方單一,並不符合代餐的標準。而截至記者發稿時,這一新興市場中尚無任何強制規範標準。翻出花樣:新老品牌齊入局在工位常備一盒代餐粉,已經成了上班族苗宇的日常生活習慣。下班後,他不去食堂吃飯,衝一杯代餐奶昔就是晚餐。
  • 拉麵說牽手999,食藥跨界逐鹿大健康,誰為誰做嫁衣
    不過,這種破圈之舉並不容易:藥企憑藉健康概念進入食品領域門檻不高、案例不斷,但在業務長久貢獻度上,算得上成功的案例尚屬少數。業內人士認為,食藥跨界風潮,多以營銷目的為先,打破品牌刻板形象之後,隨之而來的渠道、供應鏈、管理、運營等方面考驗,才是跨界能否成功的關鍵,否則多數產品逃不開「網紅很快過氣」的命運。
  • 新華社聚焦國貨老品牌創新:擴大跨界合作,開拓海外市場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眾多國貨老品牌不甘僅停留在消費者記憶中。大白兔奶糖、雅霜潤膚膏、回力運動鞋……這些陪伴了幾代中國人的老品牌「腦洞大開」。它們勇於創新,打造更時尚、更年輕的品牌形象,贏得越來越多海內外消費者喜愛。
  • 跨國藥企接連設立網際網路醫療部門,藥企與網際網路醫療之間能產生怎樣...
    網際網路醫療行業又如何賦能藥企?輝瑞普強的劃分邏輯輝瑞普強不是第一個單獨列出網際網路醫療部門的大藥企。有相關消息稱,阿斯利康在2020年新設立了網際網路醫院戰略項目小組。從輝瑞普強的業務劃分上,我們基本可以判斷輝瑞普強在網際網路醫療上的布局邏輯。
  • 歐美寡頭壟斷的千億種植牙市場,國產品牌方興未艾
    [億歐導讀] 雖然目前種植牙材料仍以外資品牌為主,國產品牌方興未艾,但隨著國內企業在材料和表面處理、品牌和渠道建設等方面的不斷進步成熟,未來在千億市場的種植牙行業裡,必將有國產品牌的一席之地。 【編者按】2017年,全球種植體和假牙市場規模達到89.8億美元,預計未來6年複合增速6.5%,2023年達到130.1億美元。目前,國內種植牙的滲透率仍然很低,遠低於國際水平,因此種植牙潛在的存量市場空間巨大,超千億規模。本文發於思宇醫械觀察,作者為Alex;經億歐大健康編輯,供行業人士參考。
  • 益弘學院報名:新老品牌搶食速凍餃子市場
    業內以為,目前速凍面米市場格局相對穩定,三全、懷念、灣仔碼頭「三王稱霸」,合計佔有全國70%-80%的市場份額。眾多企業跨界速凍面米製品,實質上是在紅海市場中各自選擇價錢、渠道、口味等相對「藍海」的細分角度切入,短期內不會對行業格局產生太大衝擊。
  • 皮炎平、馬應龍等跨界賣口紅 你會買單嗎?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化妝品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全國化妝品零售額達到了2619億元,同比增加9.6%,高於同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0.6個百分點。截止至2019年6月全國化妝品零售額為265億元,同比增長22.5%。化妝品消費的持續向好、獲利預期高,驅使更多的企業、品牌爭先湧入此市場參與競爭。
  • 中藥咖啡、阿膠豆乳奶茶……老牌藥企弄潮「年輕態養生」
    不少老字號藥企也瞄準養生領域,並從中找到了新商機。  同仁堂踏入咖啡市場、張仲景大藥房推出糕點和零食、 廣藥集團與百事合作聯名開發上市新產品……未來各大老字號藥企在養生市場的爭奪大戰或將愈演愈烈。這一點,看宣傳語便能一目了然:枸杞手衝咖啡的宣傳語是「咖啡配枸杞,燃燒卡路裡」, 桂圓紅棗手衝咖啡的註解是「咖啡加紅棗,明天能起早」, 玫瑰山楂手衝咖啡則是「咖啡加山楂,戀愛不再渣」。無論是宣傳語還是產品,都很貼合年輕人。在此背後,「保溫杯裡泡枸杞」 已經從一個段子、一句歌詞,漸漸演變成了一種新的消費機會。而同仁堂這樣的老牌藥企們, 正是其中的「弄潮兒」。
  • 巴菲特最新持倉披露:減持蘋果、押注醫藥 清倉線下商超(附明細)
    (原標題:巴菲特最新持倉披露:減持蘋果、押注醫藥,清倉線下商超(附明細))
  • 電競產業市場化運作漸入佳境 相關市場規模超千億元
    來源:經濟日報原標題:中國戰隊在全球奪冠,相關市場規模超千億元——電競產業市場化運作漸入佳境11月10日晚,在法國巴黎舉辦的英雄聯盟第十屆全球總決賽上,來自中國賽區的同時,品牌增值也為戰隊帶來了巨大商業收益。FPX戰隊短時間內就拿下OPPO、上好佳等多個品牌贊助。該戰隊背後的公司——遊戲發行商FunPlus(趣加)公司也在歐美地區擁有大量粉絲,位列2018出海品牌TOP30以及中國遊戲廠商年收入榜排名第一。
  • 研發投入欠缺、增長乏力 兒童藥企如何掘金千億藍海市場?
    隨著近年來二胎政策放開和社會規範用藥意識增強,兒童藥市場規模快速增長。根據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兒童藥市場規模突破1500億元,增速高於醫藥行業整體增長率。就目前而言,專注兒童藥的企業普遍存在研發投入低、營收增速放緩等問題,未來能否在千億兒童藥市場佔據主導地位還需經過重重考驗。業績增長遇瓶頸兒童用藥是指14歲以下未成年人使用的專用藥品,包括專門針對兒童的專用藥品或藥品說明書中標明兒童使用用法用量的藥品。
  • 跨界藥妝、聯名產品……品牌年輕化營銷,消費者真的買帳嗎?
    網際網路時代,大健康行業的營銷現狀也讓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保持品牌新鮮感,找到和年輕人溝通的渠道和方式是實現品牌長盛不衰的重要方法之一。品牌們紛紛年輕化的原因是什麼呢?很簡單,他們認為只要抓住了主流消費群體的心,就能撥開「品牌老化」的烏雲,重見天日。但對於線上線下眼花繚亂的老字號「年輕化」產品,年輕人真的會照單全收嗎?
  • 童裝千億市場規模,體量超10億玩家竟然只有幾個……
    我國童裝市場尚處於成長期,未來市場空間較大。從產業生命周期的角度來看,相較於男裝、女裝行業,我國童裝行業尚處於成長期階段,具有市場需求增長迅速、成長空間大的特點。由於童裝非標、品牌集中度低,近1800億的市場規模,超10億體量的童裝玩家屈指可數。近日,童裝觀察盤點了2017年銷售體量超10億的童裝品牌,我們不難發現,這些品牌都是較早進入行業的老品牌。
  • 資本1.2億美元重金押注伴魚 在線少兒英語賽道戰火再燃
    復盤其發展路徑發現,伴魚無疑是這一賽道增長又快又穩的品牌。最新數據顯示,伴魚的累計用戶4000多萬,付費用戶總數超160萬,團隊規模近2000人。相較8個月前,其用戶量翻一倍,付費用戶翻兩倍,穩居第一梯隊頭部品牌。那麼,入場三年的伴魚何以得資本如此青睞?其時隔大半年,在線少兒英語賽道再傳巨額融資,賽道格局又將發生怎樣的演變?
  • 童裝市場「後浪」洶湧,直播帶貨和跨界聯名成新玩法
    隨著全面二胎政策的施行和消費升級,「趕了個晚集」的中國童裝市場越來越熱鬧。一些成人服裝品牌「童心未泯」,紛紛通過創立子品牌或收購的方式踏入市場,試圖分一杯羹。不過,隨著品牌化和市場需求細分化,童裝行業或面臨洗牌。在多元化的混戰格局之下,誰將成功切走一塊大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