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朱聰 | 來源:化妝品財經在線 2020-09-30 訪問量:2386
評論當「口罩妝」霸佔了全網視頻網站美妝區的同時,「口罩痘」也成了人們口中熱度漸高的新話題。
01
口罩放大的皮膚問題
「痘痘肌」市場蛋糕超千億
疫情下「顏值經濟」,市場需求悄然發生改變,「口紅經濟」變「口罩經濟」,護膚品銷售打敗口紅,護膚品似乎要替代口紅,成為經濟景氣度的新標本。
功能性護膚品市場增長尤為迅猛,而國產品牌成為高速增長「黑馬」。其中,專門針對祛痘這一特殊功效的產品,也在「口罩悶痘」這一新常態下成為市場關注的熱點。
《2019-2024年中國祛痘行業發展與投資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數據顯示,2019-2024年,中國祛痘美容產品市場潛在需求規模將保持快速增長的態勢,預計2024年達到2964.80億元。
在國家藥監局特殊用途化妝品備案,「祛痘」為關鍵詞,搜索的結果多達10000個,且長尾品牌居多。
企查查數據顯示,我國目前共有近5600+家企業名稱或經營範圍包含「祛痘」,且狀態為在業、存續、遷入、遷出的祛痘相關企業。其中,個體工商戶佔比高達95%。截至目前,地域分布上,廣東省、山東省、河南省的祛痘相關企業數量居全國前三。
從2020年8月百度搜索指數來看,關於祛痘的用戶分布以年輕群體為主,20-29歲的90後用戶佔比過半,且男女人群比例幾乎對等,男性消費市場有廣闊空間。
「我們在CS渠道感受最直觀的是,常規的基礎護膚已經無法滿足普通顧客的需要,於是出現了諸如修復、祛痘、脫敏、祛斑、緊緻、消紋、肩頸護理等各種功效訴求。」一位CS渠道店老闆告訴《化妝品財經在線》記者。
△ 圖解:化妝品店中常見的品牌哲科
02
國內品牌推新升級
藥企跨界,新銳品牌押注
《白皮書》中提到,人們在美容方面的消費費用在不斷增加,祛痘美容行業發展迅速。人均購買能力的增強促使人們消費理念發生變化,人們不再滿足低端需求,對產品成分、功效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促使化妝品企業不斷推出新產品。
2020年,知名國貨都不約而同地首次將產品線拓展到了祛痘品類。
主打珍珠美白的歐詩漫首次推出了祛痘「小光瓶」(歐詩漫珍珠祛痘修護高機能精華液),專注美白的高姿今年首度推出了祛痘精華(高姿水楊酸祛痘精華乳)。
國內那些主打屏障修護的護膚品牌也早就順延推出祛痘產品線,比如:主打皮膚屏障修護的玉澤,2013年就推出了玉澤清痘調護全系列,含水、乳液、精華等品類,該系列在2019年經過華山醫院臨床驗證後還做了一次產品升級;專注敏感肌的國貨中薇諾娜在2015年就推出了淨痘清顏系列,二者的祛痘線在社交媒體上都有不錯的口碑。
除了化妝品企業,祛痘化妝品賽道上,也不乏知名藥企跨界的身影。如「中華老字號」片仔癀推出拔痘魔王貼、祛痘修復膏、祛痘凝膠等。
藥企太安堂也從去年開始加入功能性護膚品賽道,旗下功能性化妝品「皮寶」也推出祛痘清妍系列,含三款產品,潔面泡沫、爽膚水和祛痘精華霜。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在抖音和微博上瘋狂投放營銷廣告的「仁和匠心」品牌多款祛痘產品,包括祛痘除蟎皂、丹參蘆薈祛痘凝膠、寡肽修復凍乾粉等,僅借力」仁和「兩個字市場號召力已經足夠強大,丹參蘆薈祛痘凝膠一款單品就月銷15萬+支。
在「正確地選用功效型化妝品對皮膚的護理有一定的作用」的共識下,不少品牌或從這一細分市場受益。
△ 網友在小紅書上發布的祛痘筆記
爭食蛋糕的除了老牌國貨的全新產品線,還有深耕這個細分市場多年的品牌以及專注這一賽道的「後浪」們。
只做祛痘消印WIS曾憑藉著不到20個種類的商品,在2014年一路殺入了淘寶化妝品行業前20;主打原液的HFP品牌僅「去痘加速瓶」( HFP寡肽原液)一款產品就月銷4w+;定位為中國的「寶拉珍選」的上水和肌家的拳頭產品之一是主打祛痘的「水+凝膠」;功能性化妝品研發企業斑敏痘今年4月完成了5000萬元天使輪融資;主打祛痘效果肉眼可見的CBD成分的溪木源在9月完成了A輪1000萬人民幣融資 。
03
在網上流傳的「戰痘」攻略裡,「刷酸」這個詞語的出現率出現的次數非常多,含維A酸成分的多是處方藥,被添加在化妝品中的酸類成分不外乎這麼幾個:
水楊酸(BHA):寶拉珍選是水楊酸裡的銷量擔當了、理膚泉K乳和DUO+、Drunk Elephant夜用凝膠;
果酸(AHA):含乳酸、杏仁酸等,比如臺灣的DR.WU、歐萊雅旗下的修麗可都有相關產品;
壬二酸:即杜鵑花酸,最近比較紅的有The Ordinary 10%杜鵑花酸精華、上水和肌平衡理肌祛痘凝膠。
除此之外,今年8月CIBE美博會發布的「工程師like原料」榜單顯示,化妝品工程師們更青睞的祛痘成分中,按投票數由高至低依次為「皮傲寧」「水楊酸」「傘花烴」 「麥角硫因」和「依克多因」。
除了進行成分復配,祛痘產品還向外延伸出了多元產品形態:
比如添加了酸類成分的棉片,像美國Stridex水楊酸棉片;比如凝膠類貼片,如美皮護、3M品牌的痘痘貼,由親水膠體製成,有些產品會添加一些特殊的成分,比如抗菌劑、水楊酸、煙醯胺等成分;再比如主打祛痘的美容儀器,如露得清紅藍光祛痘美容儀2016年推出的一款光療面罩,露得清紅藍光療祛痘筆 。
△ 痘痘貼常見品牌 | 圖片截自買購網
04
《白皮書》指出,祛痘美容傳統行業主要面臨極大問題,主要表現為假冒偽劣產品難以控制、行業進入門檻過低、行業競爭不規範等幾個方面。
在國家食藥監的抽查中,祛痘產品經常上黑榜,因為祛痘產品覆蓋人群廣且帶有一定「剛需」屬性,不合格產品通常想在市場迅速立足並賣出高價錢,「見效快」是其最大追求,部分生產廠家為了滿足「功效性」,往往就鋌而走險,在產品裡違法添加抗生素或糖皮質激素等禁用物質。
在本地生活服務平臺上搜索「祛痘」,可以看到涉及許多這一業務的祛痘美容機構,往往擁有上千家的加盟連鎖店,有著如「小氣泡美膚」「果酸煥膚」「紅藍光祛痘」「杏仁酸煥膚」等多個服務項目,價格低至9.9元,高不封頂。
不過,這裡也有「坑」。比如有些從事祛痘業務的機構只有「生活美容」服務,不具備「醫療美容」資質,還有的在快手、抖音等平臺以15元到店體驗祛痘為名,誘導消費者以分期貸款的方式消費,導致欠下高額「美容貸」等問題也時有發生。
除了常規的祛痘藥品和化妝品,電商上也充斥著打著「中醫秘制配方」旗號的介於藥品與化妝品之間灰色地帶的「祛痘膏」「祛痘水」,魚龍混雜良莠不齊,質量全憑賣家良心。
事實上,祛痘是一場「持久戰」,任何聲稱快速見效的產品都不可輕信,一旦出現皮膚過敏等不良反應,消費者應停用並就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