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目前種植牙材料仍以外資品牌為主,國產品牌方興未艾,但隨著國內企業在材料和表面處理、品牌和渠道建設等方面的不斷進步成熟,未來在千億市場的種植牙行業裡,必將有國產品牌的一席之地。
【編者按】2017年,全球種植體和假牙市場規模達到89.8億美元,預計未來6年複合增速6.5%,2023年達到130.1億美元。目前,國內種植牙的滲透率仍然很低,遠低於國際水平,因此種植牙潛在的存量市場空間巨大,超千億規模。
本文發於思宇醫械觀察,作者為Alex;經億歐大健康編輯,供行業人士參考。
我國是全球種植牙市場中增長最快的,現有規模已超百億,潛在的存量空間更是千億級別。雖然目前種植牙材料仍以外資品牌為主,國產品牌方興未艾,但隨著國內企業在材料和表面處理、品牌和渠道建設等方面的不斷進步成熟,未來在千億市場的種植牙行業裡,必將有國產品牌的一席之地。
一、種植牙兼具美觀和功能性
種植牙是指將與人體骨質兼容性高的生物材料(即種植體)植入牙槽骨中,然後在種植體上做出假牙的一種修複方式。與其他缺牙修複方式相比,兼具美觀和功能性。
種植牙手術屬於微創外科手術,採用局部麻醉,創傷小,無需住院,在牙椅上即可完成。術後即可進食,痛苦很小。一般種植體植入術只需要幾十分鐘至幾十分鐘可以完成。成年人沒有年齡限制,只要牙周情況允許,全身情況允許,成年人都是可以種植的。兒童到成年這個階段有要求:原則上是身體發育成熟以後,才可以種植,當頜骨還在發育中,過早治療將來會出現其他咬合問題,所以不建議種植。
二、國內種植牙潛在市場空間超千億
2017年,全球種植體和假牙市場規模達到89.8億美元,預計未來6年複合增速6.5%,2023年達到130.1億美元。
據產業信息網數據,2011年時我國種植牙顆數僅約12萬顆/年,2013年增長至30萬顆,2016年已超過百萬顆,2017年接近200萬顆,2011~2017年複合增長率達到56%,是全球增長最快的種植牙市場之一。
種植牙手術的主要耗材包括種植體、種植基臺、牙冠、修復材料。種植體是植入牙槽骨中,為整個種植系統提供支持、固位作用,是種植牙的核心部件。種植基臺是種植體裸露在牙床黏膜外的部分,主要功能為連接、固定安裝在其之上的牙冠,牙冠即日常所說的「假牙」、「義齒」。修復材料一般包括口腔修復膜和骨粉,用於創口修復,二者既可聯合使用,也可單用口腔修復膜,視患者的頜骨缺損情況而定。根據招商證券調研數據,一臺種植牙手術的總費用約8000-22000元,其中種植體的費用佔大頭。
據第四次全國口腔流行病學調查數據,在35~44歲的中青年人群中,缺牙率大約為36.4%,平均牙量為每人29顆,缺牙已修複比例82.8%;65歲~74歲老人中,86%存在牙缺失,全口無牙的比例為4.5%,平均牙量22顆,缺牙已修複比例為63.2%。目前,國內種植牙的滲透率仍然很低,遠低於國際水平,因此種植牙潛在的存量市場空間巨大,超千億規模。
三、鈦合金是現階段主流的種植牙材料
目前種植體的材料類型多樣,包括:(1)金屬及合金:純鈦(Ti)、鈦鋁釩合金(Ti-6Al-4V)、鈷珞鉬合金(Co-Cr-Mo)、鐵鉻鎳合金(Fe-Cr-Ni);(2)瓷和碳:氧化鋁(Al2O3)、β磷酸三鈣(TCP)、羥基磷灰石(Ca10(PO4)6(OH)2HA)、磷酸三鈣(Ca3(POA)2)、碳和碳-矽(C-Si);(3)高分子多聚體:聚甲脂丙烯酸甲脂(PMMA)、聚乙烯(PE)、聚四氟乙烯(PTFE)、聚碸(PSF)。其中,鈦合金是現階段主流的材料。
據招商證券調研數據,目前市場上不同檔次的種植體價格差異較大,高端種植體價格約12000元左右,中端種植體價格約5000-8000元,低端種植體價格約3500-5000元。
四、外資品牌佔主流,國產品牌方興未艾
目前,全球種植牙市場呈寡頭壟斷格局,主要由歐美幾家企業控制,種植體器械市場前6家企業佔據了高達78%的市場份額。
1. Straumann
Straumann(士卓曼)是全球種植、修復和再生牙醫學領域的領先者。通過與頂尖診所、研究機構和大學合作共同開展研究,開發和製造牙科種植體、器械、修復體以及牙科生物材料,以用於牙齒更換和修復或防止牙齒脫落。Straumann 為傳統治療和數字工作流程提供廣泛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包括導板手術、口腔內掃描和 CAD/CAM 修復。
以Straumann®組織水平種植體系列為例,該種植體系列專為一期手術而設計,可簡化操作並降低治療的複雜性,不只可以實現骨維護,還保護了種植體周圍的健康。Straumann®組織水平種植體便於種植、修復和維護,設計考慮了生物學距離;一項獨立的大規模臨床研究表明,其結合SLA®表面在9年後發生種植體周圍炎的比率最低。該系列擁有40餘年的創新和出色的臨床表現,是當今市場上有記錄的最佳種植體系統之一。
2. Danaher
Danaher(丹納赫)創立於1969年,前身是Diversified Mortgage Investors,Inc.,是全球領先的科學與技術創新產品與服務的設計商及製造商,業務由生命科學、診斷、牙科、環境及解決方案四個平臺組成。
2004年,卡瓦被丹納赫集團整體收購,成為丹納赫牙科產品業務平臺旗下企業。2006年,美國盛邦公司被丹納赫集團收購,卡瓦盛邦成為全球領先的牙科設備和耗材製造商,在丹納赫齒科業務中佔比最大。2014年,丹納赫以22億美元收購牙科植入領域排名第二的Nobel Biocare(諾貝爾種植),Nobel Biocare在口腔種植領域擁有超過60年的歷史,作為口腔種植領域的先行者,推出了許多先進的解決方案並樹立了行業標準。
3. Dentsply
Dentsply(登士柏西諾德)是全球專業的牙科解決方案公司,由登士柏和西諾德於2016年合併而成。Dentsply為牙科專業人士提供全面的端到端解決方案,公司研發、生產和銷售全11條牙科解決方案產品,包括CAD/CAM 椅旁全瓷修復、根管治療、牙科綜合治療臺、技工修復、治療器械、修復、影像診斷、正畸、預防和種植。
公司擁有三個優質種植系統,完整的數位化規劃、再生和修復解決方案以及教育培訓項目和業務開發。
4. Henry Schein
Henry Schien(漢瑞祥)是全球最大的牙科分銷商,其獨家渠道銷售的CAMLOG®及CONELOG®種植系統可覆蓋大量種植適應症,滿足種植市場需求。
1988年1月,EBERLE Medizintechnik GmbH 成立,公司製造的種植體由 Axel Kirsch 教授研發。1999年12 月推出 CAMLOG 品牌,CYLINDER-LINE 和SCREW-CYLINDER-LINE 產品率先投入市場。2002年4 月推出了CAMLOG SCREW-LINE種植體,包含5種種植體直徑和4種長度,SCREW-LINE 成為了 CAMLOG 最成功的種植體產品線。
5. Zimmer Biomet
Zimmer Biomet成立於1927 年,致力於矯形重建、脊髓和創傷器械、人工植牙及相關外科手術產品的設計、研發、製造和營銷。公司在全球超過25個國家開展業務,產品銷往100餘個國家。
6. Osstem
Osstem(奧齒泰)是全球第五大植體生產商,亞洲植體第一品牌,在美國及韓國皆有設廠,每年產能超過400萬組植體,佔有韓國60%以上植牙市場。公司自1997年成立以來一直保持良好的業績成長,成為了植體市場的開拓者和領導者,公司產品廣泛運用50多個國家/地區,包括亞洲、美國、中東、以至非洲,及全球植體工業的發源地歐洲。
據平安證券統計數據,目前國內共有15家企業和機構獲批種植體,其中美佳境、安聯和鐿鈦科技來自臺灣地區。大陸企業中鄭州康德、北京萊頓獲批較早。有些醫療機構早期也在研發自己的種植體,但以自用為主。目前北京萊頓BLB、 百康特BKT、江蘇創英、威高WEGO等種植體品牌市場認可度相對較高,但市佔率仍然較低。目前國內企業在材料和表面處理等方面技術已逐步成熟,但在品牌和渠道建設等方面與進口品牌仍有差距,與某些韓國品牌相比,性價比優勢並不突出。
結語
在口腔產業鏈的上遊中,種植牙材料和正畸材料是兩座金礦,隨著消費升級,國內口腔市場近些年快速爆發,存在大量的未滿足的醫療需求,國內的種植牙市場近些年也保持著超過30%的高速增長。目前外資品牌仍佔國內種植體市場的90%以上:歐美高端品牌,如士卓曼、諾貝爾種植等,以公立醫院市場為主,價格較高;日韓品牌奧齒泰、登騰等則以更高的性價比發力民營醫院和口腔診所。未來隨著國產品牌在材料科學、表面處理技術、品牌渠道建設等方面不斷進步成熟,我們相信,進口替代的故事也將逐漸上演。
往期文章推薦:國家醫保局回應:帶量採購擴圍45家企業擬中選,價格平均降幅為59%
帶量採購擴面:「冰火兩重天」下的企業博弈與產業變革
基層廉價藥、低價藥難求?醫保局回應:將從這四方面解決
北京便利店售藥試點達58家,超額完成2019年目標後的挑戰在哪?
Atomwise進軍亞洲市場,與豪森達成AI藥物研發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