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在《我們愛科學》這本書裡看到了一個小實驗,實驗的名字叫「燒紙船」。我覺得很有趣,就決定做這個實驗。
做這個實驗需要兩個桶、一個折好的紙船、一杯水和一個打火機。
我先拿來兩個裝奶粉的桶,然後用白紙折了一個紙船,把它放在兩個奶粉桶上,就像一座橋。接著我又端來一杯水,最後找來了一個打火機。
準備工作做好了,我就開始做這個小實驗。我先往紙船裡倒滿水,然後把打火機放到紙船下面,點著了火,火焰在紙船下面燃燒著,忽上忽下地跳躍著。我目不轉睛地盯著紙船,觀察它的動靜。
過了一會兒,我把手伸進水裡,發現水還是涼的,只能繼續等。又過了一會兒,水上冒起了熱氣,水還是不怎麼熱。又過了一會兒,水中冒出了許多小氣泡,我知道水已經很熱了,可是紙船還是沒有燒壞。
通過查資料,我知道了這個實驗的原理,原來是水吸收了大量的熱量,所以紙達不到燃燒的溫度,紙船就不會燃燒起來了。
這個實驗使我明白了,科學離我們並不遙遠,就在我們身邊。
今天,老師說要領我們做一個科學小實驗,名字叫吹桌球。我們聽了,真是胸前掛鑰匙——開心!
只見老師先將一張白紙捲成一個圓錐形,然後用膠布粘住漏鬥,上口很大,下口大約有一釐米。這樣,一個「紙漏鬥」就做成了。
老師又拿出一個金黃色的桌球,由上口投入漏鬥,問我們:「由下口用力往上吹氣,會不會將球吹飛?」同學們爭先恐後地回答,有的說會,有的說不會。我想:桌球那麼輕,肯定會被吹起來的。
老師用力往上吹氣,吹了好幾次,都是先快飛出來時,又掉了下來。接著又找楊智博來吹,他說自己肺活量還1800呢,結果一樣,失敗!張欣義自告奮勇上臺,自吹自擂:「我一年級時肺活量都2000了!還是我來吧!」他吹得臉紅脖子粗,可還不成功。張勇兵說:「還2000呢,頂多是個20。」同學們聽了都哈哈大笑,我卻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後來,老師給我們講了其中的奧秘,原來是吹進去的氣流分成了三股:第一股氣流繞過桌球「逃跑」了;第二股氣流沿著桌球的表面,來到桌球的上面,往下壓;而很少的第三股氣流往上推球,與二、三股氣流相互抵消了。所以,桌球只往上跳起一點,又掉了下來。
這個小實驗可真有趣。它更使我懂得了生活中的科學知識無處不在,科學的奧秘無窮,我們需要用一生去探索。
有趣的實驗
我用一個吃過的雪糕塑料盒,四周貼上海綿紙,改裝成了一艘貨船,我把它命名為「勇氣號」,放在澡盆裡,讓它自己漂流。忽然,我想起爸爸曾告訴我,磁鐵分正負兩極,如果兩面都是正極或負極,不但吸不到一起,還會相互排斥。對!用磁鐵試試,看能不能借阻力推動「勇氣號」前進。我拿來兩塊小磁鐵,試了試哪兩面吸不到一起,然後,把其中一塊放進「勇氣號」中央,把另一塊拿在離水面10釐米左右的上空中,果然「勇氣號」借著阻力慢慢向前行進,就像真的在海面上航行一樣。我興奮極了,加快推動速度,「勇氣號」也加速前進,我的實驗成功了!
一塊小小的磁鐵竟有這麼大的威力,這個實驗讓我懂得,生活中有許多奇妙的現象,只要你善於觀察和發現,不起眼的東西也會散發出巨大的光芒。
綠豆發芽小實驗
開學的第二周,我們學了《種子發芽》一課。學完後,老師要我們回家做一個「綠豆發芽」的小實驗。我按照老師的要求,在爸爸、媽媽的指導下,完成了這個實驗作業。
我在家中找了四隻玻璃杯,分成兩組,每組兩隻。按種子在缺水和無陽光的兩種情況下觀察種子的發芽。
我先做種子在缺水狀況下的發芽實驗。我在兩隻玻璃杯上各放進5粒用水浸溼的綠豆。其中,一隻為「實驗杯」,不加水,蓋一張厚紙在綠豆的上面;另一隻為「對照杯」,加適量的水,用一張溼紙蓋在綠豆上面。綠豆都放在室內。第二天「對照杯」中的綠豆體積顯得很膨大,而「實驗杯」中的綠豆體積與原先差不多大。我正想為」實驗杯「中的綠豆因缺水而個頭長不大,想給它喝點水時,卻被媽媽攔住了:「不行,這是實驗。實驗要講科學。不然,實驗就不真實。」第三天,「對照杯」中的綠豆外殼脹裂並露出一個小白點。我再定神一看,這個小白點似乎還在一個勁兒的往外長。直到第五天,「對照杯」中的5粒綠豆都長出了淡綠色的嫩芽和白嫩的根。而「實驗杯」中的5粒綠豆還靜靜地躺著,無多大的變化。
我在做種子缺水發芽實驗的同時,也做了種子在低溫、無陽光下發芽的實驗。
我也用了一隻「實驗杯」和一隻「對照杯」,各放有5粒綠豆。在都滿足水分的條件下,「實驗杯」放進黑暗的冰箱冷藏室;「對照杯」我每天給它陽光沐浴,直到第四天,「對照杯」裡的綠豆都齊刷刷地探出了小腦袋,見到了陽光世界。而打入冷宮的「實驗杯」裡的綠豆,還浸泡在冰冷的凍水裡,只是稍有膨大,5個小生命似乎被凍結了。
由以上兩個實驗可見:
種子發芽需要水。水對種子是多麼的重要!
植物生長需要陽光,如果沒有了陽光,就不會有地球上的一切植物。
我喜歡有趣的小實驗
我喜歡有趣的小實驗。
一天,爸爸剛回來,我就纏著他要出題目給我做,爸爸說:「好吧!」
他拿出一個盤子,裝滿了水,問:「怎樣抽出裡面的水?」我想了起來,可不可以像吸塵器一樣?它的原理是先讓馬達高速運轉,內部產生負壓,運用負壓產生的吸力吸起灰塵,關鍵在負壓,我想出了一個好點子。
我找來一個玻璃罩、一根蠟燭和一個打火機,我先將點燃的蠟燭放在裝滿水的盤子中央,最後把玻璃罩罩住竄著火苗的蠟燭。
我靜靜觀察著:剛開始,無論是玻璃罩外面還是裡面,都無任何異常,看著這場景,我有些擔憂,想:是哪一步出錯了嗎?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慢慢地,一切有了變化:玻璃罩外的水越來越少,玻璃罩中的水反而越積越多,同時,罩子中的燭火也隨著水的增多變得微弱。我興奮起來,我做的試驗馬上就要成功了。最後,燭火滅了,可周圍的水依然繼續向罩裡滲,結果,一盤子水全部被吸到玻璃罩中。我朝爸爸綻開了得意的笑容。
爸爸豎起大拇指,一邊誇獎一邊問我:「真棒,那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我「噠!噠!噠!」地跺起了腳說:「火的燃燒需要氧氣,可玻璃罩中的氧氣一旦被消耗,罩子裡的氣體壓力就小於罩子外的大氣壓力,這個時候,水被擠壓進罩子裡了!」「我真對你刮目相看了,你已經可以把科學原理融會貫通了!」爸爸自豪道。
讓雞蛋浮起來
奇妙的科學世界裡有許多有趣的科學道理等待著我們去探索。今天,我們就做了「雞蛋浮起來了」的實驗。
一切準備就緒,實驗開始了。我們先在杯子中倒入清水,把雞蛋放進去。這個淘氣的寶寶「撲通」一下跳入水底,舒舒服服地躺了下來,痛痛快快地「呼呼」大睡起來。我見了,迫不及待地(往水裡)放入了一些鹽。只見鹽如雪花般飄落到了水底。我拿出一根小棒飛速地在水中攪拌起來,雞蛋也隨著跳起了「水中芭蕾」。
鹽慢慢融化了,可雞蛋寶寶似乎有點捨不得離開「暖和的被窩」,它很猶豫,想繼續睡覺,又想到外面去看看這個美麗的世界。它忽上忽下。
我又小心翼翼地往雞蛋的身體上灑了一丁點鹽,像是在幫它灑上沐浴露似的,真是好玩!你瞧,它正向外面時不時地探著小腦袋呢!
還沒等這小傢伙穩定下來,同桌那個急性子已經大把大把地往水裡撒鹽呢。這下可好,雞蛋不想浮起來也只能乖乖地浮起來了。「耶!」大家歡呼起來。
是什麼原因讓雞蛋浮起來的呢?老師告訴我們:「當物體的比重大於水的比重時,物體就下沉;當物體的比重小於水的比重時,物體就上浮。我們在水中加鹽,就增加了水的比重,當增加到一定量的時候,水的比重大於雞蛋的比重,雞蛋就浮起來了。」我們聽了,茅塞頓開。
這次試驗,既讓我們收穫了快樂,更讓我們收穫了知識,真是受益匪淺吶!
有趣的小實驗
寒假的一天早上,我無意間翻開《科學》課本,剛開始,我還覺得課本上的東西很枯燥,乏味。就在我想把書合上時,突然,書中的一個小實驗吸引了我,書本上說黑色能吸收陽光,而白色能反射陽光。真的是這樣子的嗎?出於好奇,我決定把這個實驗做一做,看看結果是否和書上說的一樣。
說幹就幹,我準備了一塊白布和一塊黑布,再拿了兩個杯子,杯子裡都裝滿了冷水。再接著,我把黑布和白布分別蒙在了兩個杯子上面,然後把它們放在太陽光直射的地方,接受太陽光的照射。
我半信半疑地等待了大約30分鐘之後,將黑、白兩塊布拿下,再用手指頭沾了一下兩杯水。我發現,用黑布遮著的那杯水比用白布遮著的那杯水溫度高出了很多。「呀,我的實驗成功了。結果真的就像書中所說的,白色能反射陽光,而黑色卻能吸收陽光。」我興奮地說。怪不得冬天穿黑色衣服的人多,而夏天穿白色衣服的人多呢!
通過這個小實驗,我受到了一定的啟發:一些知識不能只靠書本上給出的答案,而是需要實踐的檢驗;我們學習科學理論知識必須勤於思考,敢於實踐,這樣才能將這些知識學得牢固。這麼小的一個實驗,卻讓我得到這麼大的一個道理,難道這算不上是寒假裡的一件有意義的事嗎.
有趣的小實驗
寒假中的一天,我在一本書中看見了一個「吹球實驗」,我覺得十分有趣,就來做。我先拿來一個木架,木架上橫放著一根鐵絲,鐵絲上掛著兩個用線穿著的桌球,兩球之間大約有三四釐米的距離。我又繼續看書,書上說:「當你往兩球之間吹氣時會出現什麼樣的現象呢?」我想:這個問題太簡單了,簡直是易如反掌。「這可由不得你亂說」。我身旁的付紅強發話了。「為什麼?」我疑惑不解的問。「等你把這個實驗做完了,答案自然你就明白了」。「好!」做就做,到時候誰的觀點是正確的,就知道了。
實驗開始了,我鼓起兩腮,用力一吹,兩球「砰」的一聲,碰在一起了。他大笑起來,我說:「你笑什麼笑,剛才是我使的勁太小了,所以這兩球才會碰在一起的,我再試一次吧」。這一次,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低下頭,屁股一撅,使勁一吹,結果兩球還是碰在一起了。我自言自語地說:「真怪,為什麼兩球不分開Y,反而碰在一起呢?」我想了想對付紅強說:「你平時最喜歡看書,那就請你給我講講道理吧!」這個道理很簡單,因為流動的空氣壓力小,四周空氣的壓力大,這樣,當我們往兩球之間吹氣時,空氣一流動壓力就減小,兩邊空氣壓力就大,所以就推著兩球向內碰。
喲!一個小小的實驗還有不少科學道理呢?
星期三下午的科學課上,老師給我們布置了一項小實驗:將一朵帶莖的白色蘭花放在裝有紅墨水的杯子裡,第二天再去看看蘭花有什麼變化。放學後,我一回到家就開始找實驗材料了。我先在陽臺上摘了一朵帶莖的白蘭花,接著拿出一個塑料杯子放在茶几上,然後往塑料杯子裡倒入半杯紅墨水,最後將白蘭花放了進去。我目不轉睛地盯著白蘭花,希望它趕緊發生變化。可我看得眼睛都酸了,白蘭花也沒有任何變化。難道是我的方法錯了?還是紅墨水放少了?我焦急地拉著爸爸問個不停。爸爸說:「做實驗最重要的是要有耐心,你這樣怎麼能行呢?要知道心急可吃不了熱豆腐!」爸爸說的話有道理,我要耐心一點,等明天再看結果吧!第二天早上,我一起床便來客廳觀察白蘭花。哇,白蘭花居然真的變成紅色的了,真是太神奇了!後來,科學老師告訴我們:那是因為植物的莖會將吸收的水分輸送到花瓣,莖吸收了紅墨水又輸送到花瓣後,花瓣也就變成紅色的了。發現了花瓣變色的秘密,我不禁感嘆:原來生活中處處有學問,只要我們善於觀察,一定會有更多有趣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