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畫下了所有不舍的東西,唯獨沒敢和艾薩當面告別第一次的離別

2020-12-12 好孕書

文 | 黃盼盼 編輯 | 胡雯雯

與陽光混為一色的羊群從銀幕中走來,牧羊人敲打著鈴鐺,輕輕揚起的塵土也被陽光照亮。電影院復工首日走進電影院,我一下子就被帶去了到南疆大漠的村莊,跟著艾薩迫不及待地把小羊羔從羊圈中帶出來,用奶瓶耐心地給它餵奶。

小羊羔的嘴巴吃一半漏一半,艾薩一邊哄一邊喂,像個小媽媽一樣操心。還沒餵完,一個鬼靈精怪的小女孩凱麗就遠遠地衝過來了:「艾薩我來接小羊了!說好的各養三天,輪到我了!」艾薩著急地護著小羊:「它生病拉肚子了還沒好呢,我過兩天再送到你家去好嗎?再給我養兩天吧!」

凱麗站在羊圈上,一副威風凜凜的樣子,扮出一副女巫的腔調:「艾薩~你若是敢阻攔,我就用魔法把你變成猴子的鬍子,再變成猴子的尾巴!弟弟,去把小羊抱出來!」

就這樣,《第一次的離別》在艾薩與凱麗的童年友誼中拉開序幕。導演王麗娜在拍攝這部電影之前,先完成了一部紀錄片的拍攝,再從紀錄片的素材中剪輯出來這部作品。

因此,《第一次的離別》有著極強的真實感,然而又始終有一種詩意的氛圍貫穿:「並不是我刻意去表現什麼,而是(新疆這片)土地的光感,土地本身的氛圍和生活充滿詩意。」王麗娜在訪談中談到。

電影詩意而舒緩甚至支離破碎的敘事,既無法讓人大笑不止,也沒有讓人熱血沸騰,更不打算把人感動得淚流滿面,總之,對於期待一場酣暢淋漓的觀影感受的人,看完之後會感覺自己一記重拳打在了棉花上。

顯然,《第一次的離別》並不想充當人們對電影院「久別重逢」的情緒宣洩出口,詩一般的人物對白穿插著維吾爾族民間歌謠,在光影的變化下,深入人物內心,細膩地講述了層次豐富的「離別」故事。

那些關於離別的練習

「媽媽說我是月亮,月亮長在天上。」

「如果我是月亮長在天上,媽媽會獨自哭泣。」

滿屏的南疆大漠風光中,艾薩和凱麗,還有凱麗的弟弟艾力乃孜,在胡楊樹下一唱一和。三個小孩身分別穿著鮮豔的紅、黃、綠色衣服,無限接近三原色。仿佛一種隱喻,他們童年的底色鮮豔而單純,情感也不摻一絲雜質。

「我什麼都不害怕,就害怕媽媽走丟。」艾薩是一個懂事得令人心疼的孩子,在一個本該得到母親呵護的年紀,他卻每天都要給母親餵飯梳頭,照顧她。他在作文中寫道:「我是媽媽從外星空帶來的,媽媽聽不見,也不會說話,但我會用眼睛和她交流。」

總是隨時要從課堂上甚至從考試中被叫回去找媽媽的艾薩,和總是擔心父母離婚的凱麗一樣,隨時都承受著失去媽媽的恐懼。兩個好朋友全心全意地呵護著小羊,給小羊他們所期望得到的愛。

當凱麗和弟弟抱著小羊走了之後,艾薩也匆匆跑回家,給媽媽餵飯,再把門鎖好,就去追凱麗和小羊:「我送你回去,給小羊蓋個房子我再回家!」在如夢如幻的夕陽下,三個小夥伴唱著跳著,陽光透過凱麗的紅裙子,活潑得像一團跳動的小火苗,艾薩則在草垛上忙活著為小羊做窩。

然而在開心地和小夥伴玩了之後,艾薩回家卻發現媽媽又不見了。天色暗了,只能用眼神和媽媽交流的艾薩問遍了鄰居,尋到無人戈壁灘上,無助地喊著媽媽。但是媽媽聽不到,只剩下越來越深的夜色把艾薩籠罩。

離別,是成長的近義詞

影片名字的來源是新疆教育版初一年級的一篇語文課文:

「明天,我就要去縣裡上初中了,從此,我就要開始獨立生活了。這還是我第一次與父母分別,因此,心中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

課文沒有在片中出現,實際上電影並沒有去刻意渲染這種離別,但離別卻在影片中接踵而至。

先是艾薩的哥哥離開家上大學去了。

接著艾薩的媽媽被送進了養老院。

沒過多久,就連凱麗也要離開。

轉眼間,與夕陽交界的沙漠地平線上,只剩下孤獨的牧羊少年。

導致凱麗與艾薩離別的,則是凱麗越來越差的普通話成績——從35分到20分。凱麗怎麼也學不好普通話,說起維語來連珠炮似的小精靈,說起普通話來卻沒有一個字的音在調上。在家長會上,凱麗和媽媽都被老師嚴厲地點名批評。

雖然有人在看過電影後指出,現在的新疆不可能還有三四十歲的中年人不會說普通話,但對於在維吾爾文化環境下長大的孩子來說,漢語確實是一種異質文化。

「等我長大了,可以做老師,做科學家……科學家是什麼?」凱麗一字一頓地讀著新課文,「科學家」這個詞彙對她來說過於遙遠。不僅如此,平時唱起歌來眉飛色舞的她,在課堂上跟老師一起讀《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時候,不僅面無表情,吐出來的普通話仿佛一個壞掉了的複讀機。

凱麗學漢語的難度,不亞於師資匱乏的偏遠山區小學生要適應全英文教學。

為了讓凱麗說好普通話,凱麗媽媽決定全家搬到木庫,讓凱麗上語言學校去。她要離開一起長大的小夥伴,離開原來的家,去一個陌生的地方,將漢語塞進腦袋,擠進漢語文化的世界,去讀懂「科學家」的含義,用漢語宣誓會好好學習長大成人。

在離家前夜,凱麗沉浸在離別的悲傷之中,問媽媽:「能把艾薩也帶走嗎?把我所有的朋友都帶走,房子也帶走?」而媽媽卻告訴她:「不行的,每個人都要學會告別。」在媽媽的開導下,她畫下了火車,艾薩,房子……所有自己不舍的東西。唯獨沒有和艾薩當面告別。

真正的離別都發生在心裡。或許當凱麗再次讀起《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時,就會真正讀懂「獨在異鄉為異客」,想起艾薩,想起他們一起在胡楊樹下唱的歌,在相似的情感觸動之下,維吾爾族文化與漢語文化終將在凱麗的情感中融合,打破她學不好漢語的桎梏,在文化的異鄉之中,抵達共同的情感歸宿。

艾薩呢?

影片的最後,艾薩在風雪中去找走丟的小羊——那是他和凱麗共同養育的「孩子」,但怎麼也找不到。這一幕和他在夜幕降臨的沙漠中尋找母親的畫面,形成了一種令人心碎的呼應。風雪中的少年,最終在孤獨中長大成人。

成年後,世界總是與我們擦肩而過。在按部就班的日常生活軌跡上,很少再為任何風景駐足停留,很多人已經對離別「脫敏」。也許你我曾是艾薩,也曾是凱麗,而那隻迷失的小羊,也走丟在了記憶裡。

相關焦點

  • 藝門新思丨《第一次的離別》:在離別中學會成長
    《第一次的離別》是一部以少數民族自治區為地域背景的兒童電影,如果放在往常,少數民族題材和兒童電影兩者決定了《第一次的離別》只會被少數影迷群體關注。但事實上,《第一次的離別》上映首日排片佔比近三成,單日票房超過118萬。對於一部慢節奏的文藝片來說,這實屬難得的佳績。
  • 專訪《第一次的離別》導演王麗娜|願每一次離別都有重逢的一刻
    所以電影裡有了弟弟送別哥哥的那一場戲,那是艾薩和哥哥第一次的離別,但某種意義上,也是哥哥和夢想的第一次離別。那場戲,我選了在蘆葦蕩中拍攝,我覺得我們的生活其實就像那個場景,任風肆意地吹,那是一種無解感,也是一種無力感,但在無解和無力中又充滿了無限的可能,有著混沌,也有著勃勃生機。從艾薩的視角,有跟母親的離別,也有跟童年玩伴的離別,凱麗有和故鄉的離別……這些離別都交織在一起,這就是生活。
  • 維語電影《第一次的離別》兒童視角下「野蠻生長」的胡楊林
    2019年柏林《少年的你》和《過春天》都參加了柏林新生代,但《第一次的離別》在14歲以下新生代組裡得獎,前面兩部參加14歲以上卻沒有拿到,說明評審團的口味還是很偏向《第一次的離別》。這部電影是脫胎於紀錄片的劇情片,由素人演員完美融入。影評人於念慈所說:「就像從泥土裡冒出的土豆一樣,淳樸、健康,還帶有一種原始的生命力。」
  • 《第一次的離別》:在離別中讀懂成長的滋味
    猶記影院復業首日,電影《第一次的離別》與觀眾溫情相遇,這部在國際上收穫了不少殊榮的電影,用童真的視角講述了「愛與離別」的人生主題,讓人們不經意間打撈起自己心底關於親情、關於友情、關於故鄉的種種記憶,也承載著影院與觀眾「久別盼重逢」的寓意。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部電影。影片中的故事發生在新疆沙雅,在那片有著世界最大胡楊林的美麗土地上,維吾爾族少年艾薩與一次次離別不期而遇。
  • 形容離別不舍的傷感句子 哪一句觸動了你的心?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形容離別不舍的傷感句子 哪一句觸動了你的心? 我們從出生開始,就不斷地在和別人告別。幼兒園的朋友、小學的同學、初中的同學等,相繼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今天小編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催人淚下的離別心情說說,一起來看看吧! 形容離別不舍的傷感句子: 1、畢業了!
  • 我們慢慢習慣離別,心中便再難泛起不舍的漣漪
    當第一次離開家去學校上學時,那是我離開成長的搖籃的第一步,後來便有第二步第三步,然後有數不清的無數步。和很多小孩一樣,第一天去學校讀書的時候我在外婆的預料之中哇哇大哭,不願意乖乖坐在狹窄的教室裡,她前腳一離開我便後腳背上書包跟著她跑出教室。無奈之下,她只能站在教室外的窗臺看著我,無論是天晴還是下雨。
  • 「梅溪湖36子」同臺演繹主題曲 不舍離別尋音樂之光
    "梅溪湖36子"同臺演繹主題曲 不舍離別尋音樂之光中國網娛樂1月18日訊「我用聲音追著光。」首檔原創勵志聲樂競演節目《聲入人心》即將於本周五晚20:10收官,近日在節目官方微博留言下,粉絲紛紛表達了對節目的不舍,演員蔣欣更是加入留言表白《聲入人心》:「超愛!坐等!」十二期節目以來,36位追光者終於成了發光者,也迎來了他們的《聲入人心》畢業禮年度聲樂青春盛典。
  • 跟家人離別不舍的句子,總有一句寫進了你心裡!
    2.如果可能,沒有人願意告別,從來都是心裡萬般不舍,嘴上卻無奈地說著再見。3.離開之後,我想你不要忘記一件事:不要忘記想念我。想念我的時候,不要忘記我也在想念你。5.不舍依戀,卻又不敢表現出來,怕他們擔心!卻又知道他們跟自己一樣也在盡力隱藏著什麼,為的是讓我放心。6.即將分別,要說的話太多太多,千言萬語化作一句,毋忘我。7.離別,能使淺薄的感情削弱,卻使深摯的感情更加深厚,正如風能吹滅燭光,卻會把火扇得更旺。
  • 當離別爬上眼角,不舍的淚水全部匯聚在佳煦、柏林陽光幼兒園
    又一年,清蟬的歌唱爬上樹梢又一年,蒲公英的孩子飄向遠方梔子花開的季節,離別的季節八月,是灑淚告別,深深感恩的季節八月,是揮手相送,依依不捨的季節 畢業,一個讓人百感交集的詞彙,成長、愛、感恩、留戀、欣喜、祝福、希望匯聚在一起,它讓每一個身在其中的人回味無窮。
  • 《2018——別離》文案節選,2018,與他們告別!不舍再見
    2018,與他們告別!不舍再見!溫格人生,能有幾個22年可以用來告別人生,又有幾次告別可以用22年來承載過往的22年,阿爾塞納溫格就是阿森納但在這一年,這條走過22年的路卻走向了時代的終點當曾經的對手變成相擁的朋友
  • 離別傷感的句子,離別時怎麼說離別贈言
    送別時刻,心緒難平,有份不舍,難以訴說,惟願你一路平安,順風順水!6、有人說: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我覺得所有的重逢又是為了下一次的離別。多少人只是陪彼此走過一段路,在下一個路口就分散;多少怦然心動上了心的人,在一個轉身的背影后消失。
  • 《城南舊事》她經歷了數次離別,最後她不得不與她的童年告別
    上世紀20年代末,小女孩英子一家住在北京城南的一個胡同裡,六歲的她無憂無慮,對任何事都充滿了好奇。一那條胡同裡還住著個瘋女人,名叫秀珍,鄰居們都躲著她,唯有英子很喜歡和她說話。秀珍曾和一個大學生相愛,並懷了孕,可是這個大學生因為參加學生運動被抓走了,生死不明。
  • 畢業季,離別是為了下一次的相遇
    02高考離開的心情如五味雜瓶,酸甜苦辣鹹,更多的是心中的懷念和不舍,三年的陪伴,往日裡追逐嘻打的夥伴,還有畢業典禮上老班那深情的告白。畢業典禮上 ,老班哭了,哭著訴說我們三年的點點滴滴,她是一個非常嚴格的人,一個不善於表達的人。曾記得在我高一的時候,上課經常睡覺,熬夜玩到深夜,經常擾亂課堂紀律,她並沒有放棄我,她像一個嚴厲的母親,每天在我耳邊嘮叨,在我經歷親人離開時,安慰我,由於家庭原因,沒有生活費和學費,她供我讀書兩年,那時我就開始發誓,自己一定要好好學習,以後來報答她的恩情。
  • 與情人離別傷感的句子,感同身受!
    真正可怕的不是猝不及防的離別,而是離別後泛濫成災的思念。5. 沒有枯澀的淚水,也沒有遺憾,離去的人根本不知道那即將是一場告別。帶著微笑遠離,是最幸福的一種離別。所有的不舍,留給等待的那個人。一天將盡,離別之後,明日我們還會相見嗎?明日,也許是天涯之遙。6. 如果當初沒有心動,現在也就不會心痛。
  • 《爸爸》六組家庭海邊烤肉 Kimi不舍離別痛哭(圖)
    《爸爸》六組家庭海邊烤肉 Kimi不舍離別痛哭(圖) 本期集市任務,Kimi主動吆喝賣刨冰,還和多多一起Joe完成任務,曾經的怕生和害羞都一掃而去。林爸比笑稱,Kimi自從參加節目後就愛上了做任務,這次被村長任命為小隊長,責任心立刻被激發出來。看來那個靦腆內向粘人的小男孩,真的成長成了大膽外向樂觀的小夥。
  • 畢業離別贈言80句匯總
    3.懷著夢想和激情走進大學的校門,開始一段新的人生旅程。轉眼離別的時候就要到了,真希望時間慢些走,讓我再多點時間好好享受下大學裡的生活,友誼。大學的生活真好,回憶起來諸多辛酸苦辣。6.看著空蕩蕩的宿舍和柜子,總覺得還留下了什麼,原來我留下了我對你們的思念。面對著歲月擺下的筵席,我們相互微笑殷勤地勸酒,仿佛所有沒說的愛戀與不舍,都收藏在語句的背後。因為我們都已明白,此去再也沒有比手中這一杯更醇更美的酒了。
  • 「千萬不要在微信上提分手」:好好告別,是對愛情最好的尊重
    有些告別是一段時間,你們距離下次見面的時間不會太久,如果想念對方的話,隨時都有機會也有理由去找對方。而有些告別,卻是一生,從此江湖路遠,你們再也無法相見。對一段感情結束最大的尊重,最好的告別,就是當面跟對方談清楚;無論是確定關係,還是選擇分手,都應當有各自的儀式感。
  • 有一種離別叫畢業作文(精選五篇)
    擁有過的夢,擁有過的回憶,擁有過的哭和笑。就這樣,漸漸地,煙消雲散,雲散煙消。也許隨霧在黎明消失,隨雨在天空中撒落,隨雪花在陽光下熔化。就這樣,靜靜地,慢慢地,在心中萌發,成長著一種思戀,一種不舍,一種心痛。  這是人生中的第二個畢業,猶記得小學畢業,沒有不舍,有的是一種解放,沒有留念,有的是一種厭惡,沒有心痛,有的是一種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