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健:傣族風格葫蘆絲音樂的特徵

2020-12-14 金葫蘆劉健論民族音樂

傣族地區是葫蘆絲的發源地,這裡不僅流傳著葫蘆絲起源的悽美傳說,而且也孕育了葫蘆絲音樂。樂曲主要分為三類,一是民間樂曲,大多數為當地的民歌、歌舞曲調,如《芒市壩子調》、《趕擺舞》等;二是傣族舞蹈音樂創作作品,如何維青的《遠方飛來的金孔雀》、《迎春》,羅忠鎔編曲的《孔雀舞》、央忠編曲的《雀音》等。三是專門為葫蘆絲巴烏獨奏、重奏創作的樂曲,適合於教學、舞臺表演,如《竹林深處》、《竹林晨曲》等。

(一)音樂形象與內涵 從樂曲的標題看,主要是與傣族風情有關的人、事、物作為音樂形象,如以傣家竹文化作為形象的樂曲有《竹樓情歌》、《竹林晨曲》、《竹林深處》等;以傣族地區特色產物為形象的樂曲有《金孔雀與鳳尾竹》、《湖邊的孔雀》、、《美麗的金孔雀》)等,這些樂曲的特色多具有擬人化的傾向;三是以民族風俗、節日作為描述對象的樂曲,如《趕擺》、《歡樂的潑水節》、《趕擺路上》等。以上這些樂曲的內涵上多表現傣族地區的景色的讚美和對愛情的歌頌,所以傣族風格樂曲的筆調多注重情感的抒發。

(二)結構特徵傣族風格樂曲以三部性結構居多,其中復三部曲式的樂曲分為兩種形式,一是並列三部曲式,如《傣鄉情歌》、《趕擺》等,主體結構分為A+B+C三部分,每一部分呈現不同的旋律。二是帶再現的復三部曲式,如《歡樂的潑水節》、《傣寨情歌》等,主體結構為A+B+A1三部分,A1部分為A部分的完全或變化再現,還有一種介於單三部曲式和復三部曲式之間的鑲邊三部曲式,如《傣鄉小夜曲》為A+B+A1的形式,其中B部分結構較為複雜,A與A1為單樂段或復樂段結構。並列多段結構的樂曲也較多,如《趕擺路上》、《傣家情》等,由並列的或者帶再現的多個樂段構成。

(三)調式特徵傣族風格樂曲的調式多為徵調式和宮調式,宮調式的樂曲有《勐養江畔》、《竹樓情歌》等,徵調式樂曲有《小卜少》等,除了以上樂曲採用單一的調式外,很多樂曲還體現出傣族民間音樂中清角為宮和變宮為角的轉調特色,如《歡樂的潑水節》中快板部分體現為D宮到A宮的下方四度轉調,其他如《迎春》等樂曲則是C宮到F宮上方四度的轉調。傣族風格中羽調式的樂曲有《傣家情》、《古歌》等,尤其是《古歌》運用了民間「哭調」素材,表現了一種遠古而神秘的意境。

四、旋律特點傣族風格樂曲多為五聲性音階,較少使用偏音,一般在樂曲中出現的偏音多為轉調音,而不應看作是原調中的偏音。由於五聲性的特點,常常運用dol-sol-re-mi和mi-dol-la-dol作為旋律發展核心音列,從旋法上看,多運用上下行級進,有時也常常出現四度、五度的跳進和六度、八度的大跳,如《傣寨情歌》中的快板部分。傣族風格的旋律多具有滑音修飾的特點,旋律中二度、三度音程的進行均可用滑音表現出來。其次就是連音的運用也較多,如很多樂曲散板性的引子部分中常用級進式上下連音符,在快板中常用琶音式上下連音符,這些都說明了傣族音樂清脆、纏綿、婉轉動聽、波浪式進行的特點。

相關焦點

  • 劉健:宮調式在葫蘆絲不同音樂風格中的運用
    葫蘆絲巴烏音樂由於風格的關係,多運用五聲宮調式,較少使用偏音,如果存在有清角、變宮情況多是轉調情況(七聲宮調式除外)。在傣族風格音樂中,宮調式運用的較多,可以分為兩種形式,一是以宮—角—徵為核心三音列的宮調式。如楊建生作曲的《美麗的金孔雀》中的快板主題,由dol、mi、sol三音構成的核心音列,具有大調式特色,善於表現開朗、活潑的音樂形象。
  • 劉健:為什麼小三度音程在葫蘆絲音樂中非常重要
    小三度滑音是葫蘆絲吹奏運用最為廣泛的技巧,對於葫蘆絲音樂風格特點的形成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二、傣族音樂風格特點與葫蘆絲小三度音程的關係 談及葫蘆絲音樂語言,不得不考慮它的母體—傣族音樂,從調式和音階的角度看,傣族音樂多採用五聲音階,以宮調式和羽調式居多,當然這兩種調式在西南少數民族音樂中也大量的存在和運用。
  • 劉健:音樂形態—判斷葫蘆絲音樂地域風格的依據
    本文就以葫蘆絲音樂為例,從音樂形態的角度談談如何判斷一首樂曲的地域風格。現代漢語中,形態指的是形式或狀態,即事物存在的樣貌。音樂形態指的是由音樂構成要素而表現出的「樣貌」,這裡的「樣貌」我們可以理解為音響效果,構成音響效果的諸元素包括節奏、節拍、旋律、和聲、調式、調性等。在具體的器樂音樂中,還應當包括演奏技法、個性音色等元素。
  • 劉健:傣語聲調與篳贊哈調—傣味葫蘆絲「抖指斷音」技巧的根源
    三、答疑解惑(一)同度音的產生—傣族風格葫蘆絲樂曲中的同度音與傣語聲調之關係民族民間音樂中的旋律之所以形態各異、風格各異,與方言聲調淵源頗深,傣族民間音樂也是如此,與漢語普通話四聲(平上去入)不同的是,傣族方言有六個聲調
  • 劉健:葫蘆絲師資現狀分析
    ,是關係到葫蘆絲藝術長期穩定發展的關鍵性因素。當前葫蘆絲教師的構成基本上可以分為幾類。一是音樂愛好者教師身份,此類教師的特點為有一定的音樂基礎,能夠掌握一到幾門樂器的演奏。但是畢竟屬於業餘人員,缺乏系統的音樂素質的修養和專業的演奏技術功底,能夠教授基礎性的樂曲,但是高難度的樂曲難以駕馭。
  • 劉健:葫蘆絲教學用語中「節奏」的三重概念
    葫蘆絲教學是音樂教學門類中的一個分支,在專業術語運用上,既有著與葫蘆絲樂器自身相關的概念,也有與音樂相關的一般通用概念,尤其是在後者的運用上,常出現概念混淆的情況,有時候教師認為自己表述得很清楚,但是對於部分學生來說對部分概念感覺很模糊,筆者在與很多葫蘆絲愛好者交流的過程中,也經常會遇到這一問題,現以葫蘆絲教學用語中的「節奏」一詞談談自己的看法。
  • 阿清講葫蘆絲:盤點學習,葫蘆絲的5個音韻知識點
    大家好,我是你們帥氣的小編阿清,很高興今天給大家帶來本期的原創作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上了葫蘆絲。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聊一聊關於葫蘆絲的 5個音韻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喜歡的朋友歡迎收藏加關注哦!第1點:風指音:「扇指」是指這個聲音在手指上上下快速移動,使聲音發出一種特殊的聲音,如微波震動,這是傣族人固有的一種特殊演奏方式,可用於「竹林深處」,替代顫音的部分效果很好!
  • 君姐講葫蘆絲:盤點學習,葫蘆絲和巴烏髮音的3個不同點
    大家好,我是伶俐可愛的音樂文章小編君姐姐,很高興給大家帶來本期原創作品。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娛樂活動,娛樂項目等越來越多,其中葫蘆絲是比較受音樂愛好者喜歡的一門樂器!今天君姐姐就和大家聊一聊葫蘆絲和巴烏髮音的3個不同點:葫蘆絲「垂直吹」在許多地方與巴烏「水平吹」相同。難怪有人說「會吹葫蘆絲就會吹巴烏」,事實上,它們也有許多不同之處。兩者之間最關鍵和最明顯的區別是吹氣口的位置和結構,這導致吹氣口形狀和吹氣方法的不同。
  • 君姐說葫蘆絲:盤點學習,葫蘆絲5個不同含義的音調
    大家好,我是伶俐可愛的音樂文章小編君姐姐,今天繼續跟大家聊一聊葫蘆絲,愛好音樂的朋友都知道葫蘆絲一種彈簧管耦合振動樂器,有高、中、低三種音調,五種最常用的音調:降b、c、小d、大F和G調,葫蘆絲音色柔和細膩,圓潤質樸,柔和迷人,極具表現力,深受人們喜愛。
  • 劉健:葫蘆絲獨奏曲《曲水蘭亭》音樂與演奏分析
    2、曲式結構  《曲水蘭亭》一曲既對會稽山一帶的美景進行了描繪,也重溫了這次1700多年前的名流聚會,因此這首作品將傳世名篇與音樂創作聯繫在一起,具有濃厚的人文氣息,使人聯想到俞遜發的竹笛名曲《琅琊神韻》中對《醉翁亭記》一文的詮釋,兩者在創作和藝術表現上具有異曲同工之處。此曲由陳祖仁作曲,採用降B調葫蘆絲演奏,4/4拍與2/4拍的混合拍子。
  • 劉健:葫蘆絲教學用語中樂理概念的補正—音列與音階是兩回事
    一、什麼是音列、音階以西方音樂基本理論為參照,音列是「樂音體系中的音,按照上行(從低到高)或下行(由高到低)的次序排列起來的音的組合」。2、音列中各音皆屬於樂音體系,什麼是樂音體系呢,就是音樂中使用的所有的音。因此,從理論上看,樂音體系各音可以無窮小,也可以無窮大。而在實際運用上,則根據具體情況而定,如鋼琴中的各音,其樂音體系就是從A2-c5,共88個單音。什麼是音階呢?
  • 劉健(文):如何克服葫蘆絲舞臺表演時的緊張心理
    在音樂表演的過程中,緊張也常常伴隨著表演者,如果表演者控制得當,則有利於舞臺表演的正常發揮,否則可能造成表演失敗,下面筆者就談一談造成葫蘆絲舞臺表演時心理緊張的原因是什麼,以及如何更好地將緊張度降低到最低值,希望此文能夠對葫蘆絲表演者有所啟發。
  • 雲南藝術學院奏響2021葫蘆絲巴烏新年音樂會
    2021年1月2日,由雲南藝術學院藝術實踐中心主辦,雲南省音樂家協會葫蘆絲巴烏學會承辦的2021葫蘆絲巴烏新年音樂會在雲南藝術學院實驗劇場隆重上演。  此次音樂會以獨奏、合奏及重奏的表演形式,向大家呈現了《古歌》、彝族民歌《彝族酒歌左腳舞》《傣鄉情歌》《阿佤人民唱新歌》《月光下的鳳尾竹》《金風吹來的時候》《滄海》《花筒裙》《景頗新歌》、新曲首發《大山的聲音》等18首表演曲目,涵蓋了傣族、彝族、景頗族、戲曲改編及現代音樂作品,表演者中最小的5歲,最大的63歲,有來自葫蘆絲之鄉梁河的優秀傳承人,有多年在基礎教學一線的教師,有雲南藝術學院音樂學院的教授
  • 葫蘆絲藝人劉強強:音樂道路永無止境
    劉強強,出生於廣袤的北方沃土,有著北方男兒的豪爽大氣,但是鐵漢亦有柔情,劉強強自幼便表現出對音樂極強的熱愛和天賦。劉強強在廣泛地嘗試陶壎、電子琴、吉它、笛子、嗩吶、葫蘆絲等多種樂器之後選擇出他最愛的樂器——葫蘆絲。
  • 民族器樂視野裡的葫蘆絲藝術的創新
    從製作材料上去看,葫蘆絲兼具了匏類樂器和竹類樂器的共性特徵,因此葫蘆絲在製作材料上具有「匏竹」兩重性。   第二個方面就是在外型上,以漢笙為例,古代的笙鬥就是葫蘆,現在西南少數民族中流傳的葫蘆笙還是以天然葫蘆為主。其次是簧片,笙與葫蘆絲都是自由簧發音,笙是一管一簧,簧片大而厚,成長方形,簧舌與簧片無夾角,用綠石漿塗之以免漏氣,以音珠多少來定音。
  • 葫蘆絲入門學習教程
    葫蘆絲是一門簡單易上手的樂器,拿到樂器後不用練習也可以吹出聲響,與竹笛,長笛這些樂器不同。竹笛、長笛這類樂器需要對嘴唇吹氣的方式有一定的技巧才能吹響,相比之下葫蘆絲就更簡單一些。同時葫蘆絲獨特的音色與吸引了一大批愛好者。我們樂器社與伍科亮老師合作出了《伍科亮葫蘆絲教學視頻》的入門技巧與教程系列,點擊連結即可以看到。
  • 認識中國56個民族:「水的民族」傣族
    傣族是泰國、寮國的主體民族,佔泰國總人口的40%,傣族還是緬甸的第二大民族,中國、印度、越南、柬埔寨等國的少數民族。據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傣族在中國境內共有126萬餘人。「花腰傣」獨具魅力的頭飾、服飾,與晉寧石寨山、江川李家山出土的滇國青銅器上的人物十分相似,有著椎髻、短襟衣、筒裙等共同特徵,證明了兩者之間的一脈相承。男性:傣族男子著無領對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著長管褲,冷天披毛氈,多用白布或青布包頭。男子文身的習俗很普遍,既表示勇敢,又可以驅邪護身、裝飾身體。
  • 傣族園幹欄式建築,民風民俗,質樸淳樸
    歡迎大家來到百家號神偷是奶爸,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是西雙版納傣族園。如果有時間一定要參加傣家樂活動,親歷一下傣家生活,做做傣家人。傣家人非常熱情好客, 傣家的竹樓造型美觀,庭院潔淨、舒適,院裡花草繁盛,傣族佳餚更是鮮美可口,還有傳統的傣族舞蹈一飽眼福,住在這裡會讓你不禁有種隔世之感,完全深深陶醉在其中。不過在體驗傣族生活的同時,傣族的一些禁忌也不可忽視哦!
  • 君姐講葫蘆絲:葫蘆絲初學者,如何正確選擇歌曲的3個建議
    現在,在學習葫蘆絲一段時間之後,你在選擇歌曲時遇到過困難嗎?這些基本技能已經練習了一段時間,通常的技能都差不多,所以看著大大小小的歌曲,有點頭暈。先練習哪首歌?先練習哪一個呢?覺得哪首都好,都想嘗試,但是要想有效的學習葫蘆絲,必須學會「接受」和「放棄」!
  • 民族常識 | 傣族的潑水節
    傣族是我國少數民族之一,我們所熟悉的潑水節就是他們的代表節日之一。傣族的潑水節又稱為「浴佛節」,傣語意為「桑堪比邁」是新年的意思。傣族潑水節在農曆清明前後10天舉行,在節日當天傣族男女老少會著盛裝出席節日,節日內容豐富,包括:潑水、趕擺、賽龍舟、浴佛、孔雀舞等,會維持3—7天,更有當地特色美食助興。2006年5月20日,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區傣族潑水節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傣族的潑水節為什麼會又被稱為「浴佛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