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健:傣語聲調與篳贊哈調—傣味葫蘆絲「抖指斷音」技巧的根源

2020-12-12 金葫蘆劉健論民族音樂

筆者按:任何一個地域或民族的民間音樂在形成上受到多元化因素的制約,特別是在民間音樂旋律進行上與方言聲調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通俗地說,方言聲調對音樂旋律的進行起到決定性的作用。當民間音樂中的民歌轉化為器樂旋律時,其中的方言聲調元素也毫無保留地繼承下來,其中很大一部分元素成為樂器的演奏技巧呈,本文以傣味葫蘆絲中的「抖指斷音」為例,從音樂學、民族學、語言學等學科視角探究了此種技巧產生的根源,希望能夠給葫蘆絲吹奏者一定的啟示。

一、什麼是抖指斷音

在龔家銘、龔茂莉編著的《孔雀神韻—葫蘆絲演奏實用教程》一書中提到了「抖指斷音」這一技巧,指的是在同度音(同音反覆)進行中,為了區別兩個音,在第二音之前加入一個抖指音以斷開同度連接,如11(dol),為連續同度音,為了進行區別,在第一個dol之後、第二個dol之前,快速抖動一下手指,以示區別。從這一解釋上看,我們可以讀出如下信息:

1、葫蘆絲吹奏者都知道,在同度音進行時,為了能夠區別兩個音,有非常多的辦法,如吐音、打音、疊音等,其目的是使旋律的進行更加俏皮、活潑、詼諧,或者連接地更有律動效果。抖指斷音也有這種功能,所以這一技巧和吐音、打音、疊音等在功能上具有相似性

2、什麼是「抖」,《現代漢語辭典》解釋為「顫動、哆嗦、振動、甩動」,實際上和我們常說的疊音相似,即「快速開合音孔」,在手指動作意義上可以理解為「疊音」。

3、在葫蘆絲吹奏中,抖指斷音技巧中的「抖指」,要抖哪一個手指。衛巍《跟我一起學習傣味技巧》以及「傣鄉戀」《抖指斷音技法學習》兩篇文章做了闡述,簡述如下:

(1)低音sol\la\si以及中音dol四個音抖動第五孔(自下而上計算),也就是左手中指(左手上位、右手下位),音高在中音降mi左右。

(2)中音re抖動第六孔,音高在中音升fa左右

(3)中音sol和la不用抖指

上述所列音階各音為傳統七孔葫蘆絲中的各音,所提到的降mi、升fa並非十二平均律絕對音高,可能是微升、微降,可能偏高、偏低,因為在民間音樂中,音高由於受到多種律制以及不同地域方言運用差別的原因,在音高上不一定是絕對值。

二、產生的疑問

以上是對抖指斷音的論述以及總結出來的信息,可以說葫蘆絲吹奏者根據以上說明,在較短的時間內就能夠掌握這一技巧,但是為什麼會產生這一技巧,為什麼各音會「抖」各自固定的手指,這些在筆者所能夠查到的教材以及論述中都沒有詳細解說。如果你是一名葫蘆絲教師或者學生,遇到這個技巧時,你也會產生相應的疑問,你應當這樣理解或者如何給學生解釋。所以就以上問題,筆者展開了思考。

筆者認為,針對「抖指斷音」技巧這一概念,可以從中羅列出如下問題,這也是所要探索的關鍵點,即:

(一)「抖指斷音」作為解決同度音的一種方式,是傣味葫蘆絲中的重要技巧之一,所以在傣味葫蘆絲樂曲中,為什麼會有「同度音」。

(二)為什麼低音sol/la/si以及中音dol四個音抖動第五孔,即降mi左右音高

(三)為什麼中音re的抖動音高在中音升fa左右。

現從以上三個問題出發,探尋抖指斷音的根源以及運用情況。

三、答疑解惑

(一)同度音的產生—傣族風格葫蘆絲樂曲中的同度音與傣語聲調之關係

民族民間音樂中的旋律之所以形態各異、風格各異,與方言聲調淵源頗深,傣族民間音樂也是如此,與漢語普通話四聲(平上去入)不同的是,傣族方言有六個聲調,又稱為傣語六聲,按照高低排序,分別是高平調、高降調、中升調、中平調、中降調、低平調,即某字可以有多個聲調,而表現為不同的意思,當不同的字相連時,由於在讀音聲調上的差別,所以可形成不同音高的相連,成為產生旋律的因素之一。

按照楊錦和《試談傣族語言詩詞與民歌曲調的關係》一文的研究成果,我們可以看出傣族風格音樂旋律中「同度音」的產生。即「高平、高降為一個調值範疇,中平、中升、中降為一個調值範疇,低平為一個調值範疇」。所以當兩個相同調值範疇的字相連時,在聲調上可以作同度音的進行,這也是為什麼在傣族風格音樂中出現同度音的原因。

文中還說到,在作同度音的進行時,「或中間加以二、三度音的裝飾」,其原因在於一個調值範疇的字,由於聲調區別所在,可以加入一定的聲調變化,如兩個高降字相連時,無需加入裝飾音,而高降字和高平字雖為一個調值範疇,但是一個是降、一個是平,還是有一定差別的,所以兩個字的聲調之間要加入裝飾音,由此可以理解為在葫蘆絲吹奏中,為什麼會有打音、疊音、倚音、滑音技巧了。

二、篳贊哈調中的特殊調式與抖指斷音的關係

在傣味葫蘆絲抖指斷音的概念中,提到低音sol\la\si以及中音dol四個音抖動第五孔,即降mi左右音高,原因是什麼,這就涉及到「篳贊哈調」這一民歌體裁。

在傣語中,「贊」指的是「能人」,「哈」指的是「歌唱」,在西雙版納地區,「贊哈」是對民間說唱藝人的統稱,而「贊哈調」就是由民間說唱藝人歌唱的民歌。「篳」是傣族人民的簧管吹奏樂器,有鼻音效果,無共鳴箱,葫蘆絲即是在篳的基礎上而衍生出的樂器,又稱為「篳南叨」。所以「篳贊哈調」指的是用篳作為伴奏的贊哈民歌,後來也形成了篳曲,即篳獨奏曲。由此可知,葫蘆絲樂曲與民歌之間的密切聯繫。

現在要說的是,在篳贊哈調中,存在一種特殊的調式,即在旋律進行中常出現半音或者微升高的dol、re、la三個音。筆者認為,這三個音應當是民間調式中的色彩音,如同湖南民間音樂中的微升sol、陝西民間音樂中的微降si等,為方言音調的結果。

在此,我們需要關注的是升re這個音,從音高上辨別,這個音和降mi音高相似。按照傣族方言聲調與旋律進行多為小三度的密切關係,可知在中音dol上,為什麼採用中音降mi作為抖指音,一是降mi這個音為色彩音,應當在旋律中強調;二是降mi和dol之間為相似小三度關係(因為降mi這個音有音高游離性,不固定,所以稱為相似小三度),符合傣族方言習慣。

如果按照以上的分析,既然在傣族民間音樂風格中注重小三度,為什麼在低音sol、la、si上也用降mi音做抖指音呢。

以低音sol為例,如果按照小三度抖指音理解,應當是將低音降si作為抖指音,但是在傣族民間音樂五聲或六聲音階中,沒有降si這個音,所以排除;

以低音si為例,如果按照小三度抖指音理解,應當是將中音re作為抖指音,但是在傣族民間調式中,si這個音是轉調音,所以在葫蘆絲樂曲中出現si這個音時常常意味著轉移到的上方五度調上,也就說明在一個調式調性範圍內很少有兩個同度音si連接的情況。

以低音la為例,如果按照小三度抖指音理解,應當是將中音dol作為抖指音,所以當兩個低音la相連時,可以用中音dol,也可以用中音降mi。

以上分析的是低音sol\la\si以及中音dol四個音抖動第五孔,即降mi左右音高的原因。下面我們來看一下葫蘆絲中音re採用抖指斷音的情況。

按照小三度抖指音理解,在葫蘆絲中音re上運用抖音應當是中音fa的音高,為什麼會選擇升fa這個音,原因如下:一是在傣族民族音樂中,fa音的出現與si一樣意味著轉調,如果在中音re上加入fa的抖指音,則有轉調之感,使旋律進行中調性變得十分的模糊;二是之所以採用升fa的音高,原因為在傣族民間音樂中存在大量的六聲調式,其中就包含升fa音,如流傳於瑞麗、章風一代的傣族民歌「喊楞檔」,其調式音階為六聲,裡面包括升fa,當然也可以當作調式的色彩音,所以在中音re上運用這個抖指音就順理成章了。

四、推論與啟示

(一)抖指斷音是傣味葫蘆絲中的一個特殊技巧,多在同度音(同音反覆)中運用。

(二)抖指斷音在演奏方式與疊音相同,但是在音程跨度上有所不同,按照浙派笛子宗師趙松庭的說法,江南風格笛子曲中的疊音講究「疊不過三」,即江南風格中疊音在三度或者三度以內。傣味葫蘆絲樂曲中的抖指斷音全部為三度及以上音程,所以與我們常說的二度音程疊音是有區別的,在吹奏傣味風格葫蘆絲樂曲時,應當注意這一點。

(三)抖指斷音的形成與傣族方言、民歌旋律、民間音樂調式音階、色彩音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繫,實際上也應當包含有民歌潤腔因素,還需要進一步探究。

(四)在很多傣味葫蘆絲樂曲中,在中音mi這個音上常運用虛指顫音,即有意識地降低mi的音高,達到降mi的效果。可以看出降mi這個音在傣族民間音樂中的重要性。

本文的研究還有很多未盡之處,甚至有的地方仍需要斟酌、甄別,還望大家多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

相關焦點

  • 劉健:葫蘆絲師資現狀分析
    葫蘆絲的師資問題是當今葫蘆絲教學中存在的最顯著的問題,其中最突出最明顯的就是缺乏專業的師資力量,在各地的琴行、培訓中心或老年大學中的葫蘆絲教師是否具有教師的資質
  • 劉健:為什麼小三度音程在葫蘆絲音樂中非常重要
    小三度滑音是葫蘆絲吹奏運用最為廣泛的技巧,對於葫蘆絲音樂風格特點的形成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以葫蘆絲筒音作sol為例,它的音階可以表述為低音mi-sol-la-si-中音dol-re-mi-fa-sol-la,我們可以成為這是葫蘆絲的常規或自然音階。
  • 劉健(文):如何克服葫蘆絲舞臺表演時的緊張心理
    在音樂表演的過程中,緊張也常常伴隨著表演者,如果表演者控制得當,則有利於舞臺表演的正常發揮,否則可能造成表演失敗,下面筆者就談一談造成葫蘆絲舞臺表演時心理緊張的原因是什麼,以及如何更好地將緊張度降低到最低值,希望此文能夠對葫蘆絲表演者有所啟發。
  • 劉健:音樂形態—判斷葫蘆絲音樂地域風格的依據
    本文就以葫蘆絲音樂為例,從音樂形態的角度談談如何判斷一首樂曲的地域風格。現代漢語中,形態指的是形式或狀態,即事物存在的樣貌。音樂形態指的是由音樂構成要素而表現出的「樣貌」,這裡的「樣貌」我們可以理解為音響效果,構成音響效果的諸元素包括節奏、節拍、旋律、和聲、調式、調性等。在具體的器樂音樂中,還應當包括演奏技法、個性音色等元素。
  • 劉健:葫蘆絲教學用語中「節奏」的三重概念
    導入語:教學用語指的是教師在教學中所運用的語言,有專業術語、形象化語言等不同的表述形式,其中專業術語常用來表示某一學科概念。葫蘆絲教學是音樂教學門類中的一個分支,在專業術語運用上,既有著與葫蘆絲樂器自身相關的概念,也有與音樂相關的一般通用概念,尤其是在後者的運用上,常出現概念混淆的情況,有時候教師認為自己表述得很清楚,但是對於部分學生來說對部分概念感覺很模糊,筆者在與很多葫蘆絲愛好者交流的過程中,也經常會遇到這一問題,現以葫蘆絲教學用語中的「節奏」一詞談談自己的看法。
  • 劉健:葫蘆絲獨奏曲《曲水蘭亭》音樂與演奏分析
    此曲由陳祖仁作曲,採用降B調葫蘆絲演奏,4/4拍與2/4拍的混合拍子。旋律素材來源于越劇元素。在曲式結構上具有戲曲的聯曲體特點,具有板式變化的性質。曲式結構如下表:  3、演奏分析 (1)引子:整體上呈現出「流觴曲水」的意境,連音的級進下行與下行表現出出了陣陣漣漪,虛指顫音的運用更加襯託出仙境般的氛圍。
  • 劉健:傣族風格葫蘆絲音樂的特徵
    傣族地區是葫蘆絲的發源地,這裡不僅流傳著葫蘆絲起源的悽美傳說,而且也孕育了葫蘆絲音樂。三是專門為葫蘆絲巴烏獨奏、重奏創作的樂曲,適合於教學、舞臺表演,如《竹林深處》、《竹林晨曲》等。
  • 劉健:葫蘆絲教學用語中樂理概念的補正—音列與音階是兩回事
    在葫蘆絲教學中,我們會運用到各式各樣的教學用語,基本上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形容詞用語,如我們在描述上滑音技巧時,會說到「要有抹的感覺」,在描述打音時,則會說「要有用手指彈孔的感覺」;另一類是用樂理用語,比如「力度稍強一些」、「音色柔美一些」等等。
  • 葫蘆絲入門學習教程
    葫蘆絲是一門簡單易上手的樂器,拿到樂器後不用練習也可以吹出聲響,與竹笛,長笛這些樂器不同。竹笛、長笛這類樂器需要對嘴唇吹氣的方式有一定的技巧才能吹響,相比之下葫蘆絲就更簡單一些。同時葫蘆絲獨特的音色與吸引了一大批愛好者。我們樂器社與伍科亮老師合作出了《伍科亮葫蘆絲教學視頻》的入門技巧與教程系列,點擊連結即可以看到。
  • 初學怎麼快速學習葫蘆絲,葫蘆絲專業指法表大全
    初學者對葫蘆絲的選擇,葫蘆絲分,樹脂葫蘆絲,紫竹葫蘆絲,黃竹葫蘆絲,小葉檀葫蘆絲,紅木葫蘆絲幾種類別,按管發音分為,單管,雙管,和三管葫蘆絲,樹脂葫蘆絲較為便宜,小葉檀紅木葫蘆絲較貴,音色質量非常好,初學者建議使用樹脂葫蘆絲作為先前學習,因為樹脂葫蘆絲耐用不易壞,使用時間較長,好保養。
  • 石頭聊葫蘆絲:盤點葫蘆絲的4種發音技巧,讓你更好地吹奏
    快進來,讓我們開始今天的知識分享,我是你們風趣幽默,搞笑古怪的葫蘆絲愛好者石頭,專注為你們講解小知識。今天要說的是葫蘆絲的4種發音技巧。讓你更好地吹奏。葫蘆絲是一種獨特的樂器,具有獨特的形狀和結構。1、滑音:這是葫蘆絲演奏中的一項重要傳統技巧。恰當地使用滑音可以使葫蘆絲的旋律表達更加細膩,具有圓潤和華麗的特點,甚至可以產生模擬效果,如人聲等。滑音的演奏是通過口風的緩急和手指運動的速度來完成的。
  • 民族器樂視野裡的葫蘆絲藝術的創新
    關鍵詞:葫蘆絲 形制 律制 技巧 寫意性 板式   近年來葫蘆絲成為民族樂器中普及很快的一種樂器,人們熱衷於葫蘆絲學習和演奏的同時,也在葫蘆絲理論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主要表現在葫蘆絲演奏理論、教學理論、作品分析理論等諸多方面。
  • 阿清講葫蘆絲:盤點學習,葫蘆絲的5個音韻知識點
    大家好,我是你們帥氣的小編阿清,很高興今天給大家帶來本期的原創作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上了葫蘆絲。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聊一聊關於葫蘆絲的 5個音韻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喜歡的朋友歡迎收藏加關注哦!第1點:風指音:「扇指」是指這個聲音在手指上上下快速移動,使聲音發出一種特殊的聲音,如微波震動,這是傣族人固有的一種特殊演奏方式,可用於「竹林深處」,替代顫音的部分效果很好!
  • 我的葫蘆絲能用十幾年,秘訣就是這6點保養技巧
    下面就是沁雪劍士的關於葫蘆絲保養的幾點心得體會,相信會對大家有所幫助,大家可以結合觀看上述視頻,效果會更好一些。技巧一、嚴禁摔葫蘆絲葫蘆絲被損壞的原因雖然有很多,但是,據沁雪劍士了解,葫蘆絲被摔壞絕對排在第一位,因此,大家對防摔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 葫蘆絲初學者該選擇什麼樣的練習方法
    如今學習葫蘆絲的人越來越多,不僅大專音樂院校開設有葫蘆絲課堂,民間各種培訓機構也如雨後春筍版林立。但是還是有很大一部分朋友沒有這個條件去跟老師學,好多都是自學的或者是民間的一些社區班。說實話這首曲子就是3級左右的難度,也就跟《月光下的鳳尾竹》差不多的難度級別,可是她只能說能完整演奏,談不上多少的技巧和好聽。但是這位網友很有毅力,有「死磕」的精神,一遍不行再來幾遍,一天不行再來幾天,就是要死磕這首《花滿樓》。我稍微指導了幾個要點,然後主要還是勸她不要捨本逐末地死磕。閒談中說是她們社區的葫蘆絲學習班老師安排他們學習《雪映紅梅》!
  • 劉健:宮調式在葫蘆絲不同音樂風格中的運用
    宮調式指的是以宮音(dol)為調式主音的調式。葫蘆絲巴烏音樂由於風格的關係,多運用五聲宮調式,較少使用偏音,如果存在有清角、變宮情況多是轉調情況(七聲宮調式除外)。在傣族風格音樂中,宮調式運用的較多,可以分為兩種形式,一是以宮—角—徵為核心三音列的宮調式。
  • 伍科亮-第十二課 葫蘆絲演奏技巧-倚音(視頻+圖文)
    這節課向大家介紹葫蘆絲演奏技巧裡的倚音,倚音是非常常見的音樂的表達方式,並且他在譜面上也有清晰的標示,倚音記號見下圖就是一個正常的音符他的左上角還寫著一個小小的音符,然後有一個符號連接在一起,這樣子的符號叫做倚音
  • 君姐講葫蘆絲:葫蘆絲初學者,如何正確選擇歌曲的3個建議
    現在,在學習葫蘆絲一段時間之後,你在選擇歌曲時遇到過困難嗎?這些基本技能已經練習了一段時間,通常的技能都差不多,所以看著大大小小的歌曲,有點頭暈。先練習哪首歌?先練習哪一個呢?覺得哪首都好,都想嘗試,但是要想有效的學習葫蘆絲,必須學會「接受」和「放棄」!
  • 學習方法很重要,葫蘆絲少走彎路,這6條習慣你有嗎?
    好習慣能為我們節省很多時間,我們將那好的習慣用在練習葫蘆絲上,更高效的掌握學習技巧,葫蘆絲水平更上一層樓。 第二、專注專精練習 把重要的事排前面,然後排緊迫的事,再排其它的事,吹好葫蘆絲也如此,吹葫蘆絲不在於花了多久的時間,而是根據制定好的方案專注、認真地去執行。一首成熟的樂曲是通過千錘百鍊、仔細琢磨才可以完成的,學習葫蘆絲的過程一定是專心致志,如果練習過程中浮躁心靜不下來,這樣的練習也只能是走馬觀花。
  • 吹管樂器常用的音樂標識符號大全,笛子葫蘆絲等想要的都有
    現將笛子、葫蘆絲、嗩吶、薩克斯、單簧管等吹管樂器常見的音樂符號標識,歸納總結,並加以講解,以饗讀者。16.震音(1)符號解釋:分為指震音,氣震音。(2)演奏要領:指震音手指煽動時不能接觸樂器,氣震音不能靠喉頭。提示:震音不能濫用,否則能巧成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