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老同學舊照片有你嗎1956一1968
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們相識相知在河北井陘小作中學。我們在一起共同學習,互相幫助,其樂融融,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結下了深情厚誼。
我們這一代人出生在共和國成立前和初期,11班一15班是老三屆,處在文革特殊時期,我們學農:下鄉和農民一起播種、收穫;我們學工:到工廠參加勤工儉學勞動,到井下挖煤,體驗礦工勞動的艱辛。大部分老三屆學生去北京接受毛主席檢閱,部分師生或步行或坐車到全國各地參觀革命紀念地,接受革命傳統教育。
我們老三屆1968年畢業後,各自走上了不同的崗位,為國家貢獻自已的一份力量,有一部分學生響應毛主席:知識青年到農村去的號召,下鄉到農村接受鍛鍊,有的師生在校或畢業後參加了解放軍,為保衛祖國貢獻青春。
在那令人難忘的歲月裡,我們一起走過陽光,一起走過風雨,共同度過了人生中一段最純潔、最寶貴的青春年華,留下了一段美好而難忘的記憶。半個多世紀過去了,我們已到古稀之年,為了留住我們在小作中學師生和同學情誼,我收集了小作中學1956年建校至1969年師生的部分舊照片,製成美篇,以作永久留念。
1959年6月,小作完小畢業照。部分學生升入小作中學4、5班。照片由高考昌提供。
1958年9月10日小作中學歡送歡迎合影留念。前排左起:沈金海,楊慶林,王守靖,霍席儒。後排左起:程振國,康增錄,馬威林(校長),梁繩萍(女),焦克興老師。
石家莊市井陘礦區小作小學六年級畢業照,1964年7月10日。圖中前左起杜娃娃、李惠珍等二十幾人考入小作中學12、13班。
1965年6月25日,小作小學六年級畢業照,杜吉書等大部分同學考入小作中學14、15班。
石家莊市井陘區第七初級中學全體師生合影一1959.6.22.
1956年建校後1班2班3班合影留念(代1班畢業照)。
石市井陘煤礦公社小作中學全體教工合影,1960年7月。
小作中學首任校長與第一屇學生畢業50周年聚會合影,2009年4月29日。
石市井陘煤礦公社小作中學第二班團分支學生畢業合影,1960年7月。
河北井陘煤礦小作中學全體教工合影,1961年7月15日。
河北井陘煤礦小作中學第三屆(3班)畢業合影。1961年7月。
13班學生,上左起:尹小娃、王文懷、焦孔柱、張正正。下:任二小、趙海文、高雙雙、霍志軍老師(13班班主任)。
1998年8月底,小作中學12、13班同學畢業30年後首次聚會。邀請12班班主任高玉發(二排左八)老師和13班班主任霍志軍(左九)老師參加,共90餘人到會,在小作宏樓前合影留念。
2013年5月12日,14班學生在小作宏樓前合影留念。
2000年5月15日,小作中學15班聚會留念。邀請班主任劉吉豐(前左四)老師參加。
1968年4月15日小作中學革委會成立後在主席像前合影。
竇希澤同志在任上安中心學區負責人時,該單位曾獲河北省教育系統先進單位,河北電視臺曾報到過。
竇希澤任上安西中心學區負責人時和教師們在正定參觀時合影。
房老師1972年在石家莊。上衣印有"小作中學"字樣。
小作中學毛澤東思想宣傳隊受井陘縣革委會委託,赴全縣各公社演出。這是在奔赴某公社途中。圖:拿主席像者是14班高冬蘭,高舉紅旗的是15班劉軍山。
1966年冬天,11班趙香文(左起),龐登智老師,14班王風堂,13班張天鎖徒步赴延安途中,在劉胡蘭烈士塑像前合影。
小作中學四位女同學,1966年赴延安途中,在劉胡蘭家鄉留影。
1967年1月,霍志軍老師在延安寶塔山下延河旁邊留影。
1966年冬,13班尹小娃、15班劉軍山和11班高喜錄在北京人民英雄紀念牌前合影留念。
1968年國慶期間,小作中學毛澤東思想宣傳隊在井陘礦務局禮堂演出後,十位同學在礦務局東門合影留念。
圖:前左起,何三小、張來生、左風庭。後排左起,左福喜、崔世清、鄭老虎、侯路珍、張天鎖、張元良、劉軍山。
1968年範壽小(右,15班學生)王風堂(左,14班學生)和欒傑章老師在太原出差時合影。
武喜堂穿飛行員服留影,全校唯一一名參加空軍的學生。
1969年12月14日,親朋好友歡送13班胡風虎(前左二)參軍,後右一是12班高素娥。
2019年9月8日,原小作中學赴福建參軍部分同學在微水聚會慶祝入伍五十周年時合影。
小作中學15班郭四毛學生證,1967年1月12日發。
歡送高栓錄、盧二毛入伍。後排左起:15班杜吉書、15班高福生、左風庭。前排左起:14班高拴錄、15班盧二毛、15班梁中山。
後記:我把收集到的中學時期老師和同學舊照片製成美篇,永久保存留念。在此向我提供畢業照和個人照片的老師、同學表示感謝!這次小作中學校慶後我又收集了九班學生趙貴文提供的九班學生畢業照;房保太老師的女兒房鳳華提供的十班學生畢業照;十一班學生馬戊生提供的十一班學生畢業照。在收集舊照片過程中,十五班範志宏同學給於了支持和幫助,他們為小作中學彌補了歷史遺缺,在此一併致謝。我已把這些畢業照發到了小作中學,學校楊副校長表示非常歡迎和感謝,並存檔保管。
當然我只是收集了很少一部分,學校給於我大力支持,並發來部分照片,使我非常感動。我將繼續收集有價值的資料,留住青春,留住母校培育之恩,留住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