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組井陘六十年前的老照片,看看有沒有你同學、朋友

2021-02-23 古驛陘風

老師老同學舊照片有你嗎1956一1968

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們相識相知在河北井陘小作中學。我們在一起共同學習,互相幫助,其樂融融,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結下了深情厚誼。

我們這一代人出生在共和國成立前和初期,11班一15班是老三屆,處在文革特殊時期,我們學農:下鄉和農民一起播種、收穫;我們學工:到工廠參加勤工儉學勞動,到井下挖煤,體驗礦工勞動的艱辛。大部分老三屆學生去北京接受毛主席檢閱,部分師生或步行或坐車到全國各地參觀革命紀念地,接受革命傳統教育。

我們老三屆1968年畢業後,各自走上了不同的崗位,為國家貢獻自已的一份力量,有一部分學生響應毛主席:知識青年到農村去的號召,下鄉到農村接受鍛鍊,有的師生在校或畢業後參加了解放軍,為保衛祖國貢獻青春。

在那令人難忘的歲月裡,我們一起走過陽光,一起走過風雨,共同度過了人生中一段最純潔、最寶貴的青春年華,留下了一段美好而難忘的記憶。半個多世紀過去了,我們已到古稀之年,為了留住我們在小作中學師生和同學情誼,我收集了小作中學1956年建校至1969年師生的部分舊照片,製成美篇,以作永久留念。

1959年6月,小作完小畢業照。部分學生升入小作中學4、5班。照片由高考昌提供。

1958年9月10日小作中學歡送歡迎合影留念。前排左起:沈金海,楊慶林,王守靖,霍席儒。後排左起:程振國,康增錄,馬威林(校長),梁繩萍(女),焦克興老師。

石家莊市井陘礦區小作小學六年級畢業照,1964年7月10日。圖中前左起杜娃娃、李惠珍等二十幾人考入小作中學12、13班。

1965年6月25日,小作小學六年級畢業照,杜吉書等大部分同學考入小作中學14、15班。

石家莊市井陘區第七初級中學全體師生合影一1959.6.22.

1956年建校後1班2班3班合影留念(代1班畢業照)。

石市井陘煤礦公社小作中學全體教工合影,1960年7月。

小作中學首任校長與第一屇學生畢業50周年聚會合影,2009年4月29日。

石市井陘煤礦公社小作中學第二班團分支學生畢業合影,1960年7月。

河北井陘煤礦小作中學全體教工合影,1961年7月15日。

河北井陘煤礦小作中學第三屆(3班)畢業合影。1961年7月。

13班學生,上左起:尹小娃、王文懷、焦孔柱、張正正。下:任二小、趙海文、高雙雙、霍志軍老師(13班班主任)。

1998年8月底,小作中學12、13班同學畢業30年後首次聚會。邀請12班班主任高玉發(二排左八)老師和13班班主任霍志軍(左九)老師參加,共90餘人到會,在小作宏樓前合影留念。

2013年5月12日,14班學生在小作宏樓前合影留念。

2000年5月15日,小作中學15班聚會留念。邀請班主任劉吉豐(前左四)老師參加。

1968年4月15日小作中學革委會成立後在主席像前合影。

竇希澤同志在任上安中心學區負責人時,該單位曾獲河北省教育系統先進單位,河北電視臺曾報到過。

竇希澤任上安西中心學區負責人時和教師們在正定參觀時合影。

房老師1972年在石家莊。上衣印有"小作中學"字樣。

小作中學毛澤東思想宣傳隊受井陘縣革委會委託,赴全縣各公社演出。這是在奔赴某公社途中。圖:拿主席像者是14班高冬蘭,高舉紅旗的是15班劉軍山。

1966年冬天,11班趙香文(左起),龐登智老師,14班王風堂,13班張天鎖徒步赴延安途中,在劉胡蘭烈士塑像前合影。

小作中學四位女同學,1966年赴延安途中,在劉胡蘭家鄉留影。

1967年1月,霍志軍老師在延安寶塔山下延河旁邊留影。

1966年冬,13班尹小娃、15班劉軍山和11班高喜錄在北京人民英雄紀念牌前合影留念。

1968年國慶期間,小作中學毛澤東思想宣傳隊在井陘礦務局禮堂演出後,十位同學在礦務局東門合影留念。

圖:前左起,何三小、張來生、左風庭。後排左起,左福喜、崔世清、鄭老虎、侯路珍、張天鎖、張元良、劉軍山。

1968年範壽小(右,15班學生)王風堂(左,14班學生)和欒傑章老師在太原出差時合影。

武喜堂穿飛行員服留影,全校唯一一名參加空軍的學生。

1969年12月14日,親朋好友歡送13班胡風虎(前左二)參軍,後右一是12班高素娥。

2019年9月8日,原小作中學赴福建參軍部分同學在微水聚會慶祝入伍五十周年時合影。

小作中學15班郭四毛學生證,1967年1月12日發。

歡送高栓錄、盧二毛入伍。後排左起:15班杜吉書、15班高福生、左風庭。前排左起:14班高拴錄、15班盧二毛、15班梁中山。

後記:我把收集到的中學時期老師和同學舊照片製成美篇,永久保存留念。在此向我提供畢業照和個人照片的老師、同學表示感謝!這次小作中學校慶後我又收集了九班學生趙貴文提供的九班學生畢業照;房保太老師的女兒房鳳華提供的十班學生畢業照;十一班學生馬戊生提供的十一班學生畢業照。在收集舊照片過程中,十五班範志宏同學給於了支持和幫助,他們為小作中學彌補了歷史遺缺,在此一併致謝。我已把這些畢業照發到了小作中學,學校楊副校長表示非常歡迎和感謝,並存檔保管。

當然我只是收集了很少一部分,學校給於我大力支持,並發來部分照片,使我非常感動。我將繼續收集有價值的資料,留住青春,留住母校培育之恩,留住歷史。

相關焦點

  • 一組珍貴老照片:真實反饋六十年代的生活是什麼樣的
    這是一張六十年代中國人民解放軍慰問越南人民軍時候的老照片,照片裡一位少女在縫補衣物,那個年代的人們不僅勤勞刻苦,而且還特別的心靈手巧。照片裡的少女在縫補的時候嘴角掛著淡淡的笑容,想必是在為自己的解放軍男友縫補物品吧。這是一張六十年代的老照片。照片裡是一對軍人情侶。
  • 18年前老照片走紅網絡 「西湖邊最美女子」身份揭曉
    感謝網絡時代的便捷與快速,僅僅兩天後,這張18年前的老照片終於找到了自己的主人。  東方網6月6日消息:昨天早上,記者收到了殷姍來自日本的電子郵件,這位被杭州的同學一眼就認出的「西湖邊最美女子」在隨後的越洋電話中,親自確認了相中人就是她。
  • 當年井陘的教育也是英才輩出,六十年代多人考取重點名校
    明、清兩代,凡540餘年,井陘書院僅考取進士9名、舉人63名、貢生255名。據悉,清朝270年,直隸(河北)共考取進士2600多名,其中井陘只有1人。民國年間(1935年前),井陘有高級小學8所、初級小學246所、在校學生1萬餘人,全縣兒童入學率為40%。
  • 千年古縣井陘一篇500年前的墓誌文為何引人注目?
    因為一是墓誌為當時著名理學家馬理所撰並書;二是墓誌所記雖然是當時一位沒有科名的普通百姓畢宗伊,但是畢氏向為井陘望族,且在明代出現多名有功名仕績並被載於史籍的人物。所以此墓誌不僅為研究井陘地方史的提供了資料,同時也是研究馬理文學和書法藝術的珍貴資料。馬理所撰書《鞠泉處士傳》拓片之二馬理(1474——1556),字伯循,號谿田。陝西三原人。《明史》有傳。
  • 揚州六十年前的老同學,怎麼也沒想到,能通過這種方式,再重逢!
    前兩天我們的節目和大家說了這麼一件事情,就是有一位八十多歲的老人李在國想尋找他以前教過的學生,節目播出後,有一位同樣快八十歲的孫鐵生的老人給我們打來了電話,說道我是老李六十年前的同學!李在國:四塊啊 給我看一下 我們買一定要買好一點的//到人家去 一定要(用紅塑膠袋) 喜氣一點啊//收你七十啊 三樣啊 三樣聽說六十年前的同學來聯繫自己,八十歲的李在國相當開心。一刻也等不及,立馬就要到自己老同學家去看望。
  • 民權縣的老照片,看一看,有沒有勾起你的回憶
    北區有莊子廣場。南朝文學家江淹墓地也是在民權。中州佛教名剎白雲寺,寺裡有一棵生長在鐵鍋裡數百年的槐樹,如今枝繁葉茂。春秋時期齊桓公兩會諸侯的會盟臺就在民權。民權如今有高鐵站,也有火車站。民權火車站始建於1914年,1916年元月正式通車啟用。
  • 井陘4名教師擬成為全河北「明星」!快看有沒有教過你?
    >、井陘第一中學霍國輝、井陘縣實驗中學張文華3人被推薦為優秀教師。他熱衷教學課改,用「愛」陪伴學生,與學生同吃、同住、同學、同活動,所帶班級、年級高考成績突出,2020年高考所帶7、8班有8人600分以上,類本一人數53人,上演了高考成績大逆轉,培養出包括王成偉、仇麗娉在內的多個理科狀元及物理單科狀元,輔導多名學生在全國及省市物理競賽獲獎。
  • 一組老照片告訴你,接下來一個月要幹啥?!看哭了……
    一組老照片帶你回憶那份純真一組臘月裡的老照片,滿滿都是回憶……俗話說: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舊時的農曆新年早上媽媽會早早起來熬上一鍋臘八粥放上花生、紅豆、紅棗等上學前喝一碗甜甜的,暖暖的臘八前後家家戶戶都要醃上幾罐臘八蒜就著餃子吃,那叫一個美臘八節一過
  • 一張老照片承載著40年前列車員的故事
    閩南網6月6日訊 這是一張珍藏了40年的老照片。在一張黑白集體照裡,站在人群中的曾華聰,當年只有28歲,穿著「的確涼」白襯衣,笑得很陽光。  現在的高鐵四通八達,日行萬裡,但你知道40年前的火車又是怎樣的嗎?老曾笑著說,當時的火車比現在落後得多,很長一段時間都是蒸汽火車,是利用燒煤作為動力的。他回憶,直到上個世紀90年代後期,福建的鐵路才換成內燃機車,改燒柴油。更有趣的是,火車到達邵武、上饒、金華等站點,就要換掉火車頭,連司機也跟著換。原來,這是為了補充燃料,而且不同的路段,得換上熟悉線路的司機。
  • 90年代的貴州黔南老照片,看看是否留有你的童年時光?
    回不去的曾經,留不住的過往,有時候懷念的不是某個人,而是過去的那段有快樂有難過的歲月。 你要接受這世上總有突如其來的失去。灑了的牛奶,消失的錢包,走失的愛人,斷掉的友情。不要想著自己失去的,想想自己擁有的。
  • 這些老照片告訴你,20年前沒有手機電腦,大學生們都在宿舍幹嘛
    要是說現代人生活中最離不開什麼東西,那應該就是那些電子產品,例如手機、電腦、平板電腦等,這些物品在以前價格較為昂貴,而現在家家戶戶基本上都有手機、電腦。只不過很多人回想起以前的生活,卻總會覺得很惋惜,因為現在人們不論是在家還是出門吃飯,都會抱著一部手機,這種情況與以前完全不同。
  • 一張92年前的老照片,這是揚州的哪所小學?
    「這張老照片距今整整92個年頭了!」近日,68歲的王宗正先生整理老物件時,又找出那張拍攝於民國十七年七月(1928年7月)的老照片。照片上是23位少年的合影,最上方有一排字——「江都第十二小學遊藝會新劇組攝影十七年七月」。王先生想問問,「江都第十二小學」在哪裡,如今是否還在?
  • 井陘縣委縣政府發出賀信!你們是井陘的希望
    日前,井陘一中、井陘二中在2020年高考中再創佳績!為此,井陘縣委、縣政府發出賀信,致以熱烈祝賀和親切問候!其中,在井陘縣委、縣政府和教育局的正確領導下,在全縣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在全省報名人數同比增加854萬人和新冠疫情影響的嚴形勢下,井陘一中全體師生團結一心,頑強拼搏,2020年高考成績保持逆勢上揚,600分以上人數實現突破。
  • 100年前紫禁城老照片,太和殿陳設精雕細刻,院子裡的雜草野長
    100年前紫禁城老照片,這是太和殿皇帝專用通道門口的裝飾,雕刻可謂是鬼斧神工,非常的精美,在一束光的照射下,盡顯皇家氣概,文化氛圍濃厚!100年前紫禁城老照片,紫禁城一處院落的人口出,能看到後面山上的塔頂,院中中間的長廊上有一群人在那裡乘涼,此時的時間應該是1900年前後,慈禧太后此時應該是在前往西安的路上!100年前紫禁城老照片,大殿看起來氣勢恢宏,建築非常的大氣,但是一種陰沉的氣息不言而喻,臺階上好像已經有很多日子沒有清理了,滿園的雜草已經淹沒了臺階!
  • 老照片修復:憶往昔,恰同學少年!
    老照片原片那是1970年冬,我們在讀的中學高七一屆即將畢業。同學們很快就要分別,各奔前程,我們八個要好的同學聚在一起商議,照張相,留作紀念。照片拍攝時間:1970年持有人:奔途(暱稱)珍貴級別:★★★★★老照片故事:50年前,那時候大家家裡都很窮
  • 老照片凝結57位同學的半世情緣,尋找57年前的同窗的你們
    9月25日,5名古稀老人從四面八方聚集一堂,重敘相隔57年的同窗友情。一張張鶴髮童顏的笑臉,一道道飽經風霜的皺紋,一聲聲久別重逢的呼喚:「57年前的老同學,你們在哪?你們好嗎?」1963年3月,部分同學返校團聚並與劉老師一起補拍下了這張珍貴的合照。互助友愛57名同學沒有人輟學老照片上,15名風華正茂的同學們將劉老師緊緊簇擁,微笑在每一張臉上綻放。「在我心目中,劉老師就是我的母親!」榮命富回憶,那時候正趕上經濟困難時期,吃不飽成為常態。
  • 太浦河老照片,告訴你29年前的練塘故事
    太浦河老照片,告訴你29年前的練塘故事 2020-11-30 13: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30年前的今天,是你的節日!快來看看你珍貴的兒童照!
    又是一年六一兒童節大齡兒童們紛紛表示要過節回憶起70後、80後、90後的兒童節懷舊氣息濃鬱的集體記憶仿佛湧到了眼前今天隴報君搜集到了一些隴南二三十年前的兒童節照片趕緊速度往下翻看看有你嗎?!>不愁沒有攝影師只要一部手機媽媽們都能記錄孩子每一次的成長多好呀!
  • 【老照片】130年前,臺灣原住民的老照片!原來和大陸差不多!
    歡迎來到【歷史8點半】的旗下欄目——【老照片】! 歷史君要分享清末臺灣的一組舊照片,讓我們了解一下130年前的臺灣人物風貌。 以上就是今天的老照片,有什麼感受歡迎下方留言,大家一起交流。、
  • 井陘礦區:社區值守時的一兜餅乾
    井陘礦區:社區值守時的一兜餅乾 2021-01-12 14: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