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井陘的教育也是英才輩出,六十年代多人考取重點名校

2020-09-20 古驛陘風

井陘歷代教育都較落後。隋、唐之前,井陘的教育狀況無資料可考。據清·雍正《井陘縣誌》載:井陘縣於宋代始建學宮;元代戰亂,學宮衰落,明代復興,建「陘山書院」;至清,書院幾經遷徙、更名,到乾隆三十五年(1720年)又改名為「皆山書院」。明、清兩代,凡540餘年,井陘書院僅考取進士9名、舉人63名、貢生255名。據悉,清朝270年,直隸(河北)共考取進士2600多名,其中井陘只有1人。


民國年間(1935年前),井陘有高級小學8所、初級小學246所、在校學生1萬餘人,全縣兒童入學率為40%。日軍佔領井陘期間,全縣教育制度形成兩種,即日偽統治區的奴化教育和抗日根據地的傳統教育,其中敵佔區有小學100多所,抗日根據地有小學120多所。1947年4月,井陘全境解放。1948年1月,井陘(路)南(路)北兩縣合併,全縣共有高級小學9所、初級小學210所、初級師範1所。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全縣小學發展到250餘所,其中完小(即含高級、初級小學)10所,學生入學率達到65%。辛亥革命至新中國成立之間,井陘還沒有一所普通初級中學。

井陘縣第一所中學——井陘中學,於1951年9月在縣城(今天長鎮)誕生,始設兩個初中班,共招學生100名。1955年8月,成立井陘第二中學,原井陘中學改稱井陘第一中學。井陘二中的前身是井陘縣立師範學校,該校成立於1948年,由井陘(路北)幹部師範學校和(路南)楊莊高級小學合併而成,校址設在井陘城內原皆山書院。1948年至1952年共招了7個班1950年前系單班(第一至三班),學制二年,1951年和1952年分別招收兩個班(第四、第五班和第六、第七班),學制改為年。1954年師範第三、四班畢業後,學校設立附中,招收了3個初中班;1955年又招收兩個初中班,同年8月,根據政務院「逐步收縮初師」的指示,師範第六、七班畢業後井陘師範停辦,學校改為井陘二中,同時將1954年招的3個初中班合併為兩個班(其中把家在井陘城附近的學生分往井陘一中),隨同學校遷往微水。


最初,學校沒有學生食堂和宿舍,學生曾在微水村農家吃派飯、借住。井陘二中於1956年暑期始在微水招生,招兩個班,招收學生100名,班級排列順序為第五班、第六班,原師範附中班為第一至四班。此後,自1956年至1958年,井陘縣又先後在威州、小作、障城和辛莊成立了縣屬初級中學;1958年7月井陘礦區併入井陘縣,礦區原所轄礦市鎮中學、鳳山中學、賈莊中學歸屬井徑。這時,全縣共有普通中學9所,並改以序號排列,即原井陘一中、井陘二中、礦市鎮中學、鳳山中學、威州中學、賈莊中學、小作中學、障城中學,分別改稱為井陘第一中學、井陘第二中學、井陘第三中學至井陘第八中學,辛莊中學稱林業中學。同年8月,井陘一中始招兩個高中班,學生100名;翌年8月,井陘二中和井陘三中亦招收高中生,分別招兩個班,各招學生100名,由此三所中學成為完全中學。


最初,井陘二中由於校舍尚未建好,所招的兩個高中班在井陘一中就讀,序排為高五班、高六班,1961年回到二中(微水)後,才始為本校的高一班、高二班。1960年5月,井陘礦區恢復建制,隸屬石家莊市管轄,之井陘三中、井陘四中、井陘六中同時又歸屬礦區。此後,井陘其他各中學名稱也不再以序號排列,校名以學校所在地的名稱稱,即井陘中學(原井陘一中)、微水中學(原井陘二中)、威州中學(原井陘五中)……1961年至1963年,井陘中學先後畢業三屆高中生,盧春瑞、盧仲明、劉儒庭等部分學生分別考入清華大學、西北大學、北京化工學院、北京廣播學院、河北醫學院、河北北京師範學院等高等院校,這是新中國成立後井陘縣的首批「進士」。


1962年8月,微水中學第一屆高中生畢業(即高一、二班),有72人參加了當年的高考,結果只有1人被錄取,升學率僅為1.3%。當時人們戲諺井陘被推了「光頭」。因為北京電力學院所錄取的這名考生(叫甄寶璽)不是井陘籍,是四零二(3502)軍工廠的子弟,還是中途轉學來的。事後分析升學率低的原因,主要是這兩班學生在高一二年級時,正逢建校蓋樓,兩年時間裡,一周一換「班」,男生赴臺頭、貴泉或蘆莊、尖山,從山裡往山外的公路旁搬運木料,女生則從長崗嶺的磚瓦廠往學校工地背送磚瓦,過多的勞動,使學生的學習時間減少,課程耽誤的太多。但也有幾個平時學習成績不錯的,老師們認為高考肯定有把握,沒想到都因「政審」過不了關(主要是家庭成分或父輩們的政治歷史問題)而被拒之大學門外。


1962年高考結果揭曉後,面對垂頭喪氣的任課教師、滿腹疑慮的學生、怨聲載道的考生家長、議論紛紛的各方群眾,微水中學的領導著急了,井陘縣委、縣人委(政府)的領導著急了。微水中學作為縣委、縣人委駐地的唯一一所中學,在人們的眼裡,它的教學成果代表著全縣的教育質量,領導們怎麼能不著急呢!時任縣委書記韓哲五和縣長韓志、縣委副書記董明道、縣委宣傳部長王達等都先後到學校了解情況。這一「結果」還驚動了石家莊行署的領導,臨放暑假前的一天,井陘縣分管教育工作的副縣長馬星奎陪同石家莊行署副專員牛茂堂親臨微水中學調查研究,與校領導及教師一起分析高考失利的原因。

微水中學高五班畢業合影(1964年7月)

第二排教師從右至左:姜萬和、段錦明(班主任)、視。焦吉成(副校長)、錢洪芳、張士祥、馬樹才

微水中學的高考失利,引起井陘縣領導對教育的重這年8月中共井陘縣委很快做出兩項決定:一是徹底改組微中領導班子;二是調整充實微中教師隊伍。根據群眾的推薦,在上級主管部門的支持下,不幾天,曾在抗戰時期任過楊莊高小校長的張風翔從河北省委黨校調回井陘,擔任了微水中學的專職黨支部書記。張風翔到任,未來得及安頓自己的辦公室和宿舍,就先跑到省人事廳,要求向井陘調配好教員。河北省人事廳了解情況後,特準許張風翔在當年的大學畢業生中挑選。


為此,張鳳翔住在省會保定市一連翻閱了三天檔案,挑選出從河北師範大學畢業的李天民、馬素琴、崔祝寧、劉佔春、王玉斌和從河北北京師範學院畢業的李壽安、李貴仙等12人,經與省有關部門協商,將他們充實到了微水中學教師隊伍中。這批新上任的教師進校後大都擔任了初中班的課程。同時結合學校教學工作的實際,對正在校就讀始升入高三年級的高三、高四班和始升入高二年級的高五、高六班及新招入的高一年級高七班(高八班在井陘中學招生),從班主任到任課教師也都進行了大範圍的調整。為此,縣委、縣政府還特把井陘中學具有多年教學經驗的老教師幾乎全部調到了微中。可以說,此期間微水中學集結了全縣中學教師的精華。這批教師中有潘呈來、徐易、陳聲明、霍燕桂、張士祥、段錦明、李天民、高喜生、朱建南等。

微水中學高六班畢業合影(1964年7月)

中排左五系班主任潘呈來

此後至1966年這幾年,是微水中學教學成果最輝煌的時候。20世紀80年代後,這批教師大都離開微水中學或調離井陘。其中徐易於1979年被評為河北省首批特級教師,也是石家莊市的第一位特級教師,他先後還被評選為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等,1984年調到石家莊市第十九中學;張士祥調入縣文教局教研室,後曾擔任政協井陘縣第一屆委員會副主席、井陘縣第十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段錦明和李天民先後調到石家莊市一中,段錦明在市一中被評為特級教師。1962年選調到井陘的12名大學畢業生教師,也有十來人調離井陘。


1963年至1966年,微水中學教學成果之所以能走向輝煌,是與井陘縣委改組微中領導班子和調整充實微中教師隊伍這兩項決定分不開的。在簡述了教師隊伍調整充實的情況時,還應特別介紹學校領導班子改組後新任校長張瀾的到來。1962年暑假開學後,各年級的任課教師經調整很快到位,但校長一職卻遲遲不見人到來。原來,井陘縣委犯了難,因為從全縣的幹部、教師中挑選不出一位較合適的人來。井陘縣委再次向石家莊地委求援,請求派一位德才兼備的校長。一年後,在1963年暑假開學時,新任校長張瀾才來到微水中學。張瀾原任正定縣北宋中學校長,1963年11月正式接任微水中學校長並主持教學工作。


張瀾主持工作後,微水中學各方面都發生了明顯變化,特別是在管理方面,首先建立健全了各項規章制度,徹底改變了過去隨意停課和拉學生參加勞動的雜亂局面。學校的規章制度以「校歷制」為主導,就是把一學年的工作按組織教學、組織教研、政治思想教育、體育鍛鍊、勤工儉學、後勤保障等分成幾項,按每季每周完成什麼,完成到什麼程度,誰來負責,誰來檢查等,分別列表張貼上牆,作為一個學年內總的工作綱領,沒有特殊情況,不得隨便變動、更改。與「校歷制」相配合的,還有老師的備課制度、教研製度以及學生違紀處理辦法、升降級制度、體育鍛鍊制度、財務管理制度、班主任職責等。張瀾對已形成的各項制度,堅持原則,緊緊抓住不放鬆。

如教師備課制度規定,每節課必須寫出教案,教案不僅要體現出本節授課的重點、難點,還要體現出板書的設計;必要的課時,還要體現出與學生的配合、提問、練習等等。


三年來,張瀾堅持不懈地抓制度建設,抓教學和課堂管理,使微水中學很快形成一個緊張而有秩序的教學環境,所有教師和學生都處在一種規範、有序的管理之中。老師的教學成果、學生的學習成績大幅度提高。1962年暑期後,經過調整充實教師,1963年高三、高四班有13人分別考入南開大學、北京林學院天津工學院、河北醫學院、河北師範大學等高校;1964年暑期,高五、高六班畢業時,張瀾主持教學工作整一年。

微水中學初24班合影

是年,微中參加高考49人,有33人被錄取,其中12人被國內知名大學錄取,其中北京大學1人、天津大學5人、南開大學5人、蘭州大學1人,升學率為67.3%。1965年7月,高七、高八班畢業,參加高考的72名學生中有54人被錄取,升學率為75%,其中16人分別考取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哈爾濱工業大學、天津大學、北京農業大學等全國重點院校。這一年在石家莊地區所屬的17個縣中,微水中學的高考升學率僅次於辛集中學、正定中學(兩校均系省重點中學),名列全區第三。1966年6月,正當高九、高十班備戰高考時,「文化大革命」運動已開始,各級各類學校停止招生,這兩個班的學生未能跨入大學校門。1977年恢復高考後,原高九、高十班的部分學生參加了1977年或1978年的高考,有十五六人圓了大學夢,所不同的是,這些大學生多已成為孩子的父親或母親。

本文來自《綿蔓河見證 》主編 劉育書

相關焦點

  • 80年代的師專相當於如今的什麼學歷?當年容易考取嗎?
    後來復讀到當年市裡最好的高中,依然有不少師專畢業的老師,並且最牛的物理老師就是零陵師專畢業的,是全地區的王牌物理老師。所以說八幾年師專畢業生水平也是相當不錯的。 不誇張地說,當年能夠考取師專的學生,如果放在現在,基本上是可以考取211大學的。
  • 一組井陘六十年前的老照片,看看有沒有你同學、朋友
    老師老同學舊照片有你嗎1956一1968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們相識相知在河北井陘小作中學。
  • 【慶板橋中學建校六十周年】郭沫若與板橋中學
    看到這裡,很多人都要問了,這板橋中學也不是什麼名校,建校也只有60年,大名鼎鼎的郭沫若怎麼會給學校題寫校名呢?這是真的嗎?在信件第一頁空白處,他用毛筆寫下:「讀了你們的信,祝你們好好用工(註:當年工與功共用),好好煅煉身體(註:煅煉即鍛鍊)。郭沫若二、廿二。」郭老對同學們的信進行了批改,在信開頭名字上,畫了一個圈,表示可去。在信中寫了毛岸英犧牲的地方,他畫了表示重點的橫線,並且寫上「確實是在朝鮮犧牲,我往年(1958年)訪朝時,曾經參拜過他的墓。」
  • 外地人眼中的井陘 從紅旗廠到5460
    來源 WTSB_272原創文學 因工作關係,上世紀九十年代到本世紀的最初十年,我曾經與位於河北省井陘縣的兩個軍工廠有業務往來,對這兩個軍工廠有所了解。事情過去了近二、三十年,當年的事情仍然清楚地記在我的腦海裡。在這裡寫成網文,分享給大家。
  • 喜報連連,廣西謝家學子已有3人考上清華等名校,個個都有非凡的家風校風教育背景
    點擊上面藍字[謝氏網]關注新文章歡迎分享到朋友圈】廣西謝家已有3人考上清華等名校個個都有家風校風教育背景喜報
  • 六十年代一斤肉餃20分,一枚郵票70分,當年集郵者是否後悔了?
    六十年代,一斤肉餃子只要20分,一枚高面值郵票卻要70分,一大套郵票下來將近2元,折合10斤肉餃子,還都是熟的!不知道當年的集郵者作何感想,六七十年代普通人的工資只有幾十元,一套郵票的價格相當於普通人家幾天的生活支出,一個人能拿出這些錢來搞集郵,只能說非富即貴。
  • 魔獸世界玩家大談六十年代,當年網吧最火的開黑遊戲
    畢竟六十年代不僅僅是一個版本,更是我們這代魔獸玩家的回憶。還記得當年網吧坐成排的,不是在LOL五黑,而是組團下本。更有甚者一大群人在狂笑,走近一看,原來是血蹄村的篝火附近,圍了一大群公牛頭人在跳舞。仍記得魔獸世界是我接觸過的第一款全3D的MMORPG,由於不熟悉,操作起來相當蹩腳,拿下我角色一血的不是怪物,而是不慎從高處墜落,直接摔死。
  • 博白劉氏居然這麼多人考取中國十大名校
    博白劉氏居然這麼多人考取中國十大名校獎優助學開盛景,劉氏宗親展宏圖。2020年9月10日上午,博白縣劉氏優秀學子考取中國十大名校頒獎慶典在寶中寶大酒店召開。在致辭中首先回顧了劉氏在2020年度高考所取得的優異成績(其中6名學子考取中國十大名校),並對獲得獎勵的優秀學子深情寄語,勉勵他們勤奮學習,為以後走上社會,報效祖國奠定堅實的基礎。
  • 微中老校友為您揭秘井陘一中的前世今生
    井陘一中系全封閉寄宿制高中,屬省示範性普通高中;現有教學班56個,在校學生3200人、教職工260餘人。學校已連續多年被評為石家莊市高中教學工作先進單位,近三年又被命名為石家莊市「語文課程教學基地」,榮獲「河北省教育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被評為河北省園林式單位等。
  • 【井陘故事】13萬、4億、542、133,四個數字彰顯咱井陘對抗美援朝...
    這是20世紀五十年代初,傳遍祖國大江南北、孺婦皆會唱的一首歌曲。翻開歷史的卷帙,先輩的搏殺吶喊猶在耳畔,輝煌的足跡清晰如昨。七十載櫛風沐雨、砥礪奮進,井陘人民將紅色基因轉化為改革開放的不竭動力,緬懷歷史,繼往開來……今天,為大家推送此文,旨在挖掘、追尋、紀念那些難忘的光榮歲月。
  • 上海唯一考取中科大少年班,中考排位萬名後,2年內從區重點逆襲
    在上海,如果說到知名高中,大家脫口而出的可能是「四大名校」、「八大金剛」、「十三羅漢」,閔行中學這所曾經的區重點可能要排名到30名開外了,可今年,這所學校出了上海唯一——高二的徐小航同學考取中科大少年班。
  • 上海唯一考取中科大少年班,中考排位萬名後,2年內從區重點逆襲
    在上海,如果說到知名高中,大家脫口而出的可能是「四大名校」、「八大金剛」、「十三羅漢」,閔行中學這所曾經的區重點可能要排名到30名開外了,可今年,這所學校出了上海唯一——高二的徐小航同學考取中科大少年班。
  • 不少家庭將「考取名校」作為檢驗高考成功與否的標準!可取嗎?
    而且,每年這個時候,都會成為「街頭巷尾」、「鄰裡之間」議論的重點。誰誰誰家孩子考上了某個「名牌大學」,誰誰誰大學考上了「一本」,誰誰誰孩子只是個「二本」。言語之中,自然對考取「名校」的進行讚許,貌似馬上就能見到這個孩子將走向人生巔峰,他們家庭也會隨之「登堂入室」!
  • 快來看,這麼多人來到井陘這個偏遠山村幹嗎了?
    3月29日,河北省傳統文化教育學會愛心志願者團隊聯合善行河北井陘公益團隊、河北媒體企業愛心公益聯盟的愛心企業家及愛心人士,在愛心志願者團隊陳朝軍主任和井陘公益團隊負責人梁滿祥的帶領下,幾十名愛心人士冒著初春乍寒的天氣,驅車來到井陘縣南峪鎮貴泉村,慰問探望體弱多病的孤寡老人王喜保;送去慰問金和米、面、油、被褥衣服等。
  • 考取職業院校該不該請客?
    這個孩子看上去聰明伶俐,幾年裡一步步看著他長大,心裡盼著這個孩子衝擊名校。找到朋友,追問孩子高考情況,聽到的卻並非好消息。朋友說,孩子高考不理想,只能上高職高專,準備選擇高職院校。在心裡掂量一下分數,覺得這是一個不值得慶賀的成績,擺酒慶賀可能不符合孩子意願。朋友說,請客是父母的意見,想給孫輩激勵一下。自己拗不過父母的好意,專程從外地趕回去操辦。
  • 在日中國留學生學習刻苦 多考取日本一流名校
    據日本《中文導報》報導,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高中畢業生選擇到日本留學。目前在日本的留學生中4成為中國留學生,其中不少人經過努力學習,考取了日本著名大學。據報導,位於京都市伏見區的「關西語言學院」在今年春季的入學考試中捷報頻傳,有14名學生考取東京大學,23名學生考取京都大學,這一成績堪與日本國內知名升學補習班匹敵。校長松尾英孝表示:「充滿求知慾望的中國人值得日本人尊敬。我們學校的畢業生廣受好評,日本各大學校都爭先來學校開說明會吸引學生報考」。
  • 當年的四大名校,只有1所退步明顯,被同城大學超過,咋回事?
    年齡稍微大一點的人,可能還記得20世紀80年代的四大名校:清北復開。也就是,清華、北大、復旦和南開。齋主小時候,耳邊經常聽長輩說起這四所大學。當時的理想,就是考取其中一所。當年沒有什麼大學排行榜,也沒有211、985、雙一流之類的國家標準。四大名校的出現是通過口耳相傳,而在民間流傳的。因為是口耳相傳,四大名校在各地可能是略有差異。
  • 從西安六十年名校學生殺害老師看教育環節中存在懲戒教育的短板!
    西安六十六中學,成立於一九五九年,於今已成立了六十個春秋!相對來說,歷史可謂悠久。教育上各項工作也是成就斐然!實際上,它已是當地名校之一! 可就是這樣一個名校,偏偏發生了學生殺害老師的惡性事件。 導致學生殺害老師的直接原因,是因為值班金老師收繳了學生李某的手機。而被殺的周老師與沒收手機事件並無直接關聯。
  • 會議|六八50周年:跨國互通與全球意識下的全球六十年代
    在今天,1968仍然是當代政治的一個重要參照點,也是學術研究不斷深入和拓展的一個前沿領域。2018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上海大學全球問題研究院舉辦的「全球六十年代:跨國互通與全球意識」國際學術研討會如期舉行。
  • 千年古縣井陘一篇500年前的墓誌文為何引人注目?
    因為一是墓誌為當時著名理學家馬理所撰並書;二是墓誌所記雖然是當時一位沒有科名的普通百姓畢宗伊,但是畢氏向為井陘望族,且在明代出現多名有功名仕績並被載於史籍的人物。所以此墓誌不僅為研究井陘地方史的提供了資料,同時也是研究馬理文學和書法藝術的珍貴資料。馬理所撰書《鞠泉處士傳》拓片之二馬理(1474——1556),字伯循,號谿田。陝西三原人。《明史》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