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數人認知中,中傳校友是指通過招生錄取,在傳媒大學上完完整學制的畢業生。殊不知,上過中傳播音主持藝術專業進修班的學生,也是可以稱為「中傳校友」的。
12月11日,教育部發布《關於同意中國傳媒大學章程部分條款修改的批覆》,播音中國爬梳修改條文,在這份《中國傳媒大學章程修正案(2020年核准稿)》中,關於校友的修訂頗受關注。
修正案顯示,將第七十條改為第七十一條,修改為:「學校校友是指在學校辦學歷史的各個階段,在學校學習過的學生、學習時間超過3個月的學員,曾在學校工作過的教職員工,以及被學校授予各種榮譽學位和榮譽職銜的中外各界人士。」
而教育部2015年6月26日核准的《中國傳媒大學章程》原第七十條中的「學校校友」是指「在學校辦學歷史的各個階段,在學校學習或工作過的學生、學習時間超過3個月的學員,以及全體教職員工。」
兩相對比可以發現,學生和學員仍是校友核心群體。在傳統認知中,校友一般指在某所學校完整就讀學制的畢業生,中傳的這一定義讓外界有了更新版認知,對於校友有了外延拓界,把「學習時間超過3個月的學員」也納入校友序列。不少人聽聞此事,表示中傳播音學院的一些培訓班正是超過三個月的性質,以後這些就讀的學員有了根正苗紅的底氣背書,可以底氣十足自稱「中傳校友」。
「我雖然是個邊緣人,但是很多同學不拿我當外人。」著名配音演員和青年紀錄片解說藝術家周揚曾在音頻節目《無論是廣院還是傳媒大學,我心裡的那個「她」 生如夏花!》中自稱是個廣院「邊緣人」。
為何自言「邊緣人」,周揚表示,就是無學生身份,或有短暫學生身份;無學習資格,或有短暫學習資格,專業蹭課的一群人。「我經常大言不慚地想,我們也許也算是同學,只是沒有在同一張畢業照片上出現。」
周揚還在節目中說了一個段子,兩人碰面,都自稱是廣院播音系校友,且都是99級,但互不認識,結果一個是99短訓班,一個是99半個月經歷的學習者。周揚說,短短幾句話,並表明了自己的身份,「而我就是那啥班都沒有上過,剛想上又因為非典趕跑的第五類人群。」
此外,《中國傳媒大學章程修正案(2020年核准稿)》對於學校校史修訂為:「中國傳媒大學的前身中央廣播事業局技術人員訓練班始建於1954年。1958年北京廣播專科學校正式成立。1959年經國務院批准,更名為北京廣播學院。2000年由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劃轉教育部管理。2001年被確定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2002年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校區東校園(原北京煤炭管理幹部學院)整體併入北京廣播學院。2004年更名為中國傳媒大學。2017年入選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