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後散散步,對大多數健康人群來說,有助放鬆心情,還能促進胃腸蠕動。不過,並非人人都合適。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康復科葉正茂副主任技師:飯後休息二三十分鐘再開始散步較為適宜。飯後馬上散步,血液需運送到全身其他部位,胃腸血液供應相應減少,食物得不到充分消化,對體質較差甚至是多病人群來說,易誘發功能性消化不良。尤其室內外溫差較大的季節,更不建議「飯後百步走」,特別是老年人,進餐時吃得紅光滿面,要是匆忙離開餐桌,在寒風刺激下行走,汗腺及皮下組織中的毛細血管驟然收縮,易引起風寒頭痛,甚至可能加大心臟供血負擔。
哪些人適合飯後散步?有高血糖,形體較胖、胃酸過多、活動較少的人。散步可使大腦皮層的興奮、抑制和調節過程得到改善,從而消除疲勞,放鬆、鎮靜、清醒頭腦。
哪些人飯後不要走?主要是體質較差,有低血糖、貧血,體弱多病,尤其是患有胃下垂或心腦血管疾病如高血壓、冠心病患者。
步行鍛鍊最好在晚餐後兩小時,以沒有氣急、氣短,身體微微出汗為最大限度,中途可依據情況適當停下休息。走路速度與身體素質相配,特別是老年人、體胖或有慢性基礎病的人,更要適可而止。我比較推崇「閒庭信步」,心情儘量放鬆,「百步走」也可以理解為「擺步走」。
推薦六種散步法,大家可根據自己情況選擇。
普通散步法:以每分鐘60至90步為宜,每次20至30分鐘,適合患冠心病、高血壓、腦出血後遺症或呼吸系統疾病的老人。
快速散步法:散步時昂首挺胸、闊步向前,每分鐘走90至120步,每次30至40分鐘。適合有減脂需求的人群、胃腸道疾病恢復期的老年患者。
摩腹散步法:散步時,兩手掌旋轉按摩腹部,每走一步按摩一周,正反方向交替進行。每分鐘40至60步,每次5至10分鐘。患慢性胃腸疾病、腎病的老人尤宜。
逍遙散步法:飯後緩步徐行,每次5至10分鐘,可舒筋骨、平血氣,有益於調節情緒、醒腦養神、增強記憶力。
定量散步法:即按照特定的線路、速度和時間,走完規定的路程。散步時,以平坦路面和爬坡攀高交替進行,做到快慢結合,對鍛鍊老年人的心肺功能大有益處。
倒退散步法:散步時雙手叉腰,兩膝挺直。先向後退、再向前走各100步,如此反覆多遍,以不覺疲勞為宜,有助防治老年人腰腿痛、胃腸功能紊亂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