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本質關係是交換,不是奉獻,更不是奉承

2020-10-19 職場生存法則說

    由於公司和員工天然處於不平等的位置,缺乏主導權的員工總是小心心翼翼的「伺候」領導,任勞任怨的工作,生怕丟了工作,沒了生計。

    所以很多時候,員工都非常被動,這種心態導致員工會被老闆剝削、欺壓、受委屈。如果想要職場混得好,並不需要諂媚,也不需要奉承,正確認識職場本質關係,將有助於你在職場的選擇和端正的心態,必要時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第一:職場的本質是交換

    我們去公司上班,首要目的就是賺錢,養家餬口。我們出賣自己的時間、技能,而公司支付相對應的報酬,進行合理或不合理的交換,是一種僱傭關係。

    可有些老闆經常在公司跟員工說,公司給你們發工資,讓你們吃得起飯,能體面的生活,所以要感激公司,努力工作來回報公司。這樣表面上看沒有多大的錯誤,但會讓人覺得很不舒服,好像老闆就高人一等,員工是被公司養著的人而已。

    然而我們在公司裡,一沒遊手好閒,二沒不勞而獲,踏踏實實工作去獲得工資,拿到等價值的回報,怎麼就被老闆當成給我們「施捨」了呢?

    拋開身份不談,老闆和員工都是人,只是暫時所處的位置不一樣而已,在僱傭關係裡面,僱傭方並不一定就得比被僱傭方高人一等,彼此之間應該互相尊重,各司其職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

    一旦平等交換關係出現了失衡,就會出現員工跳槽,或者老闆裁員的情況,但不管結果是如何,大家都應該正確認識到這種關係,這也是職場保持平衡的前提。

    第二:職場需要奉獻嗎

    有奉獻精神值得鼓勵,這樣的人到哪都會受到歡迎,能夠積累不錯的人脈和口碑。但絕對不能一味毫無底線的付出,讓別人覺得理所當然,那樣的奉獻將變得毫無價值,更不會被人重視。

    以前有個大學生,剛畢業來到公司,非常勤快,常常主動加班,其他同事覺得麻煩的事情,她也願意包攬。時間久了,大家都很認可她,有好事也會喊上她,當她遇到困難之時也願意伸出援手,很短時間內就得到了提拔。

    這就是適當奉獻帶來的正面反饋,也能收穫不錯的人際關係。

    但不能奉獻沒有度,如果一直無私奉獻,假如你某天不想去做那些事情的時候,別人會認為你變了,背後會開始說你的壞話。

    這個小姑娘得到提拔後,負責的事情更多了,以前經常找她幫忙的人,有一次又來麻煩她,由於事情太忙,她一下子忘記了,那個人就說她升職後,就飄了起來,以前看錯她了。

    你看吧,偶爾一兩次的奉獻和付出,大家會感激你,但長時間一味的付出,別人只會覺得理所當然。

    職場中人心複雜,少做吃力不討好的事情,根據情況、時間再決定要不要奉獻,把握好那個度。

    第三:職場需要奉承嗎

    一般人覺得奉承就是拍領導的馬屁,阿諛奉承。大多數人都看不起這樣的人,但你不得不得承認,適當的說好話,奉承一下,在某些時候還是有作用的。

    我有個表哥,嘴皮子非常利索,只要有他的場合,就不會出現冷場。

    高中畢業後,就出去工作,輾轉換了不少工作,不是特別如意。後來機緣巧合下,認識一位領導,沒多久居然當上了領導的專職司機,後面混得風生水起。他說,再難伺候的領導,只要你會說話,會奉承,領導們還是會吃這一套的。

    要想在職場中比較順利,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非常重要。適當學會奉承,說好話,肯定是有用的。

    當然不推薦大家都只會奉承,畢竟想要站穩腳跟,還是需要過硬的工作能力,不然樹倒猢猻散的時候,你也會跟著倒黴。

    打鐵最好還是自身硬,再學會好好說話,獲得良好的關係,順風順水的機率更大些。

    職場江湖,人員複雜,不能認定一個死理不放,而是要能靈活的運用,方能走出一條不錯的職場之路來。

    原創不易,轉載請註明出處。關注公眾號:職場生存法則說,查看更多職場文章,以及最新招聘信息。

相關焦點

  • 人要活得明白:職場本質是交換,從來不是奉獻,更不是奉承!
    網友問:職場的本質是交換,不是奉獻,更不是奉承我們可以分解出三部分:職場的本質是交換,職場需不需要奉獻?需不需要奉承?就這三個觀點來說說我的看法:一、職場的本質是交換對於這一點,我認為說的挺對的。我們為什麼要去上班?不就是去上班掙錢,去養家餬口。
  • 「人要懂:職場的本質是交換,不是奉獻,更不是奉承」你怎麼看?
    結合我的職場經歷,我覺得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奉獻和奉承,只是達成職場交換的手段,包括其它行為,準確地說都是為了交換。那我們與誰交換,交換什麼呢?即有與老闆的交換,也有與同事的交換,不管跟誰,交換的無非是利益。
  • 社會交往的本質是信息交換,我們在工作場所交換什麼?
    我想帶你們一起討論一下職場中的社會事務,我相信當你讀完這篇文章,你會對職場社交有一個新的看法。社會交往的本質是利益交換關於社交的定義,我想給你簡單的談談。社會交往是指個體在一定條件下相互交往、進行物質和精神交流的社會活動,從更深層次來說,所謂的社會交往本質上就是利益的交換。
  • 公司不是家,老闆更不是家長,有些職場謊言你該早點知道
    球隊為了贏球,企業為了盈利,難道不是這樣嗎?2.老闆壓榨你了嗎?很多人 ,進入職場,覺得自己總被老闆壓榨,每天被老闆逼著幹這個幹那個,當奴隸使喚,就給那一丁點工資,命苦啊。職場僱傭關係,本質就是一場很公平的交易,但由於立場不同,感受不同而已。你沒錢,你用你的時間和技能換錢,老闆沒時間,用錢購買你的時間和技能,等價交換。而關於錢多錢少的問題,誰承擔的風險大,誰獲得的收益多,風險和收益是成正比的,顯然,老闆和員工的收入,是不具可比性的。
  • 職場人脈至關重要,如何建立有效的人脈關係?
    人脈的本質是價值的交換1.人脈的本質是價值的交換卡耐基說「如果我們想要交朋友,就要先為別人做些事——那些需要花時間體力體貼奉獻才能做到的事」。你有多大價值,你的人脈才能產生多大價值。職場不是慈善機構,沒有人甘願為一個無用的人買單。這就跟拜年一樣,有來才有往。這次我幫了你的忙,下次我找你,你還好意思拒絕嗎?關鍵在於你得有屬於自己的優勢,如果自己一點價值都沒有,誰能想得起你?互相能幫上忙的前提在於有能力幫忙,廢柴得不到人脈,只配得到關愛。
  • 人脈的本質是價值交換
    在商業或者職場上面,我始終認為這個觀點是正確的"人脈的本質是價值「,若個人「價值我們生活在這個時代中,很容易與各種各樣的人產生不同的聯繫,但是究竟什麼樣的關係是長久的,而不是像過客一樣,不知道有沒有靜下心思考過這樣的問題。
  • 【職場聚焦】職場猶如戰場 攻防無處不在
    商品的價值決定價格,同樣在職場中人的價值決定了你的身份地位和應有的報酬。職場的本質,就是價值交換,你有利用價值,你才會被需要。在職場中我們常常提到人脈,什麼是人脈?有的人認為人脈就是各方面關係廣泛、認識的人多等等。其實不然,人脈的真正本質就是價值交換。沒本事的人就沒有人脈。所以,人在職場,要做的事情就是:不斷提升自己的價值。
  • 顧客不是上帝,讓服務回歸到商業本質——價值平等交換
    前一段事件,不知道大家是否記得某姑娘在淘寶上買了18條裙子,旅遊拍照完了就退貨,據說是完全符合消費者保護法和淘寶的制度,但是意外的在道德層面慘遭炮轟,她自己竟然覺得很委屈,其實這就是價值交換過程中的不平等。
  • 職場潛規則:真正厲害的人,都懂拓展人脈關係的核心,是利益交換
    其實,職場中所有的人脈資源、人際關係,都不能離開利益交換,而這種利益交換,通常只有同能量層級的人才能實現,換句話說,同量層級的人才能成為有效的人脈資源或朋友。這種關係是提攜。高能量者主動與低能量者交往,高能量者自願付出資源,不求回報。這種關係是施捨。反之;低能量者主動與高能量者交往,低能量者獻出殷勤和關切,以期待能從高能量者那裡獲得更稀缺的資源。這種關係是巴結。低能量者與高能量者交往,低能量者自願獻出殷勤和關切,不求回報。這種關係是粉絲對偶像的膜拜。
  • 洛克菲勒:沒本事的時候不配談人脈,四點教你看清職場人脈的本質
    洛克菲勒:沒本事的時候不配談人脈,四點教你看清職場人脈的本質洛克菲勒,是史上第一位億萬富翁,也是美國史上除君主外最富有的人。洛克菲勒並不是家族繼承而擁有的巨大財富,而是在當時市場經濟環境下,憑藉個人奮鬥、發明、經營管理創造財富。
  • 決定你職場命運的,一直不是學歷和能力,很多人搞錯了
    我是一個非常認可讀書可以帶來機會的人,通過長期讀書,總結,突然發現決定你職場/人生高度的,從來不是學歷和能力,更不是家庭背景,而是這兩個字——認知。 學歷、能力固然重要,家庭背景也可以為我們添磚加瓦,但真正拉開人與人之前距離的,是認知。
  • 職場的本質: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嗎?
    因為職場是一個交換利益的地方,老闆靠你賺錢,你用勞力換錢。一切活動的基礎都是利益。只看重理想,而不明白利益重要性,這是絕大部分人被打擊的原因。所以,想要在職場成功,你需要的不僅僅是「理想」,更應該懂得「利益」。2、表面是公義,心裡是生意,這才是職場的本質。
  • 職場中,決定你成功的因素並不是你內向的性格,而是職場社交能力
    內向並不是我們的錯,因為天性如此。職場中性格內向的人多了去,肯定有人能成功。 既然有了成功的案例,為什麼我們不能去學習和模仿呢? 內向並不是缺點,用好了同樣是優點,只是我們不喜歡用語言去表達而已。
  • 行走職場就要利益為先、交換為主,你知道為什麼嗎?
    那麼,我們行走在職場上,就要做好利益為先交換為主的覺悟,不然的話,你會在職場中走的異常艱難,說不定自己辛辛苦苦一陣子,卻給別人支鍋做了一頓飯。而利益為先,交換為主是確保我們不在職場生存下去的根本,畢竟你不是去職場上玩的,如果不能夠實現你的這個根本我將來的目標,就沒有必要再在職場中呆下去了,因為呆的時間越長,就會對你的傷害越大,大家想想,是不是這個道理?二、價值的體現---行不行總得需要驗證,不是說說就行了:有利益,有交換,才會有價值體現。
  • 深度解析:為什麼職場上能力不是最重要的,趕緊醒悟過來吧,別再自欺欺人
    但是深度解析就會發現,並不是如此。職場其實就是資源交換的場所,你有能力,固然可以提供更多的價值,這其實就是你用能力,交換公司的資源---工資,同樣的,既然是交換資源,那麼能夠交換工資的就有很多。比如你會服務領導,總是能夠想領導所想,幫助領導解決一些他無法開口的事情,那麼這同樣可以交換公司的資源,也就是工資。
  • 無論在哪上班,請牢記這職場生存十二大戒律
    二、同事就是同事,不要掏心掏肺同事關係是職場中一個最普遍的社會關係,它既包括同部門的同事,也包含同公司的同事,這其中不乏有一些談得來的人,但切忌把談得來當做可以交朋友的充分必要條件,更不要因為別人的一句奉承而打開言語的大門,跟同事掏心掏肺,這樣的結果往往是連同事都很難做成,可謂傷人傷己。
  • 人在職場,巴結領導與做事認真,哪個更受歡迎呢?
    >1.領導是人,也需要迎合奉承俗話說得好,忠言逆耳,人都愛聽好話,不喜歡聽壞消息,領導也是人,他也喜歡自己的下屬來巴結自己、迎合奉承自己,增加自我優越感。而他們的內在問題,並不是「認真做事」,而是「只會認真做事」。「認真做事」,並沒有什麼不好,但一定要擺脫「只認真做事」的心態和狀態。很多時候埋頭做事,只是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自身戰略上的懶惰。而有些人靠著巴結領導討好同事,他們在職場也能行得通。
  • 電磁力本質上是光子的交換,可卻看不見
    因此,兩塊磁鐵之間的磁力是靠光子傳遞的,更準確來說是虛光子。在經典場論中,兩塊磁鐵雖然沒有直接接觸,但是磁鐵周圍存在磁場,它們之間是直接靠電磁場進行相互作用的。電磁場擁有能量、質量和動量。在量子場論中,科學家們認為電磁力是由虛光子的交換產生的。那什麼是虛光子?
  • 同事關係不好?看職場老油條是如何用4招搞定的!
    職場中,能與同事打成一片,自然是好的,但該怎麼做效率會更高一些呢?2. 與現事相處、打成一片,有沒有可以拿來就用的方法呢?【閒聊】不管是職場新人,還是老人,基本上都會有與同事打成一片的好方法的需求,因為這樣會更有利自己在職場中的發展。
  • 《喜寶》被罵慘:這不是愛情與麵包的選擇,人生的本質就是交換
    喜寶的存在,不是為了讓大家去效仿她,而是要從她的得與失中,權衡利弊,更好地做出人生選擇。《喜寶》這部影片貫穿始終的一個主題是「交換」,喜寶和勖存姿之間是交換,她和之前男友之間也是交換,其實,我們的整個人生都是經歷一步步交換走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