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清明上河圖」跟教堂的長度完全吻合,歷史學家感嘆古人心思

2021-01-14 記者倪好

提起巴約掛毯(Bayeux Tapestry,也稱巴葉掛毯),不少人可能會感到陌生,但是這幅長達70米的作品所講述的故事盡人皆知,它通過刺繡的方法,將1066年諾曼徵服進行了詳盡的記錄,威廉、哈羅德、黑斯廷之戰、哈羅德死亡、威廉稱王等都可以在巴約掛毯上找到相應的畫面。

此前經過多年的研究,人們已經基本清楚了巴約掛毯的畫面內容、製作方法,從其上632個人物形象、55隻狗、200多匹馬、49棵樹和41艘船,以及2000多字的配文,足以瞥見其歷史文化和藝術審美價值。

最近,藝術史學家克里斯多福·諾頓(Christopher Norton)開始關注巴約掛毯最初的懸掛位置,他表示:「15世紀掛毯製作完成後,最有可能被懸掛在法國諾曼第巴約大教堂(Bayeux Cathedral)的中殿裡,而掛毯的尺寸完全是按照中殿內柱子到門廊的間距設計的。」

根據諾頓搜集的資料,在1476年巴約大教堂的藏品清單中,人們第一次看到了巴約掛毯的相關記錄,因此巴約掛毯在製作完成後一直被懸掛在巴約大教堂內也是順理成章。

為了使結論有理有據,諾頓測量了現代巴約大教堂各個部分的精準尺寸,並結合文獻資料中關於教堂中殿尺寸、布局的數據,從而計算出巴約大教堂1000多年前始建時的樣子。

隨後,他將巴約掛毯的尺寸與計算出的尺寸進行比對,同時考慮了建築材料以及掛毯使用的羊毛和亞麻材料歷經多年的收縮、缺失,最終發現巴約掛毯完全適合於巴約大教堂教堂的中殿。

諾頓認為,弄清楚掛毯的「原始狀態」很重要,人們已經知道巴約掛毯是由徵服者威廉的同父異母兄弟畢曉普·奧多(Bishop Odo)委託製作的,以描繪威廉的功績。

雖然具體是誰繡制了這幅「驚世之作」不得而知,但至少通過研究,我們能夠知道如今應該如何陳列這幅有意義非凡的作品。

事實上,不同博物館採用過不同的方式展示巴約掛毯,其中最常見的是將其懸掛在陳列櫃中展示。1812年,巴約掛毯被捲起保存,只有在展出時,保管員會通過捲動線軸將其展開。

從1983年至今,巴約掛毯被懸掛在法國諾曼第大區巴約市博物館向公眾展出。目前巴約市的文物保護部門已經擬定修建一個新的博物館,新博物館可能會採用諾頓的建議,將其固定在一個矩形空間的三面牆壁上,以模擬其最初的展示狀態。

考古講究還原歷史,文物修復講究修舊如舊,博物館陳列也同樣需要情景化,現在很多博物館藉助聲光影技術讓人們能夠身臨其境,真正感受和感知文物,這或許就是諾頓對巴約掛毯研究的意義所在。

你對巴約掛毯的典故怎麼看,歡迎留言、分享。

請隨手點讚、關注、轉發,支持原創!

相關焦點

  • 「清明上河圖」的「清明」怎樣翻成英語?
    他還指出,關於「清明」二字的來歷有二:一、是張擇端在進獻畫時為得到皇帝的賞識所以加上了「清明」二字;二、張擇端在將畫進獻時並沒有「清明」二字,只叫「上河圖」,皇帝看到畫上的繁榮景象,因宋代喜歡粉飾天下,所以皇帝在「上河圖」這個名字的基礎上加上了「清明」二字。
  • 展板轟然倒塌壓碎玉雕版畫「清明上河圖」
    本報瀋陽訊「37萬都沒賣啊,碎啦,我的心啊,現在也跟著碎啦……」在昨日瀋陽科學宮舉辦的「瀋陽國際藝術博覽會暨第三屆中韓藝術博覽會」上,雕刻藝術家邵忠田歷時兩年雕刻而成的玉雕版畫「清明上河圖」等標價共109萬元的藝術品,因近8米長的展板轟然倒塌而被摔碎。
  • 電子動態版「清明上河圖」驚豔臺北
    電子動態版「清明上河圖」驚豔臺北 時間:2011-07-01 15:20   來源:人民網 吳亞明攝   人民網臺北6月30日電(記者吳亞明、陳曉星)今天下午,「智慧的長河——會動的《清明上河圖》」開幕式在原臺北花博爭豔館隆重舉行,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臺北市長郝龍斌、上海市政協主席馮國勤等出席。在開幕式致辭時,吳伯雄表示,兩岸文化交流是心連心的交流。此次藉助高科技的展覽給人很多啟示。
  • 江蘇高考英語現「清明上河圖」,考生卻自大?網友:是個狠人
    導語:江蘇高考英語驚現「清明上河圖」,考生卻自大?網友:是個狠人英語很重要,將英語高度重視,是大力推行改革開放的一項教育舉措,全民學英語已經很多年,弊端是有,但意義肯定不能否認。網上爆料江蘇高考英語中的作文,據悉這一次的英語作文居然長達16頁,被人們稱作「清明上河圖」,這麼長的作文,那麼題目的難度是否很大呢?估計有的考生連題目都沒有看完吧!
  • 江西的秋日美景,「世界級」古鎮風情,被稱流動的「清明上河圖」
    今天我要說的是江西的秋日美景,「世界級」古鎮風情,被稱流動的「清明上河圖」。這個時候,去哪裡旅遊最好?這裡的莊稼一定很好吃,紅柿味甘,令人流連忘返,而且這裡還有其他的風景,就是村裡的建築有著濃鬱的徽派風格,街道上一排排的房子,「天街」就像一條絲帶,連接著這裡,人們把這裡的風景稱為「流動的清明上河圖」,村子裡有數百棵古樹,環繞著村子,到了秋天,它們變得五顏六色,帶著一種蕭肅的魅力,讓人不知不覺地傷感,但卻能感受到其中的美,周圍有一萬畝梯田,環繞其中,各種風景值得一看
  • 上海54歲電焊工繡出22米長「清明上河圖」
    張興發展示十字繡版「清明上河圖」。供圖中新網上海12月3日電 (記者 康玉湛)近日,在中建二局華東公司上海奉賢中電建項目門前廣場上,7名建築工人合力展開了一幅「清明上河圖」十字繡。記者在工地上見到張興發時,他正在做外架焊接工作。張興發告訴記者,這幅十字繡版「清明上河圖」是其歷時7年一針一線繡出,共有1643個人物,全長22米。記者看到作品上,不論是樹林稻田,石橋船隻,還是亭臺樓閣,都被一針針惟妙惟肖地繡了出來。十字繡版「清明上河圖」局部。
  • 古人破解了"清明上河圖"嗎?專家:800年前已有誤識
    ◎餘輝  「故宮博物院藏《石渠寶笈》書畫特展」中展出的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卷(以下簡稱《清》卷)已告別觀眾,這一次十分難得的是展出了卷後的全部題跋。在金元明三朝13家的14段題跋裡,記錄了他們對該圖的認識經過。古人和我們一樣,也經歷了一個由表及裡、由淺入深的認識階段,關鍵在於跋者能否結合畫家的生活背景去感知該卷的思想特性,與張擇端產生共鳴。
  • 柳版「清明上河圖」亮相博物館 竹刻根藝同步展出-廣西新聞網
    在融水民間藝術作品和紅荔書畫館聯展上,百裡柳江長卷頗具規模。記者 卿要林 攝柳版「清明上河圖」亮相博物館竹刻、竹編、杉畫、根藝同步展出廣西新聞網-南國今報記者謝永輝昨日上午,「大美苗山 九曲柳江——融水詩書畫民間藝術聯展」在柳州市博物館開幕,在這裡,你不僅可以見識到神奇的根藝書法,還能一睹被譽為「
  • 54歲電焊工7年繡出22米長「清明上河圖」
    不知道的會以為這是在形容某位心靈手巧的繡娘,其實這是一位在上海建築工地上做普通電焊工的大老爺們。在上班之餘,今年54歲的湖北利川人張興發, 用7年的時間,一針一線繡出了一幅繡有1643個人物、全長22米的「清明上河圖」十字繡,成了名副其實的巧手「繡郎」。張興發介紹自己的作品。
  • 老人撕出11米清明上河圖 1釐米人物樹葉橋和船都是撕出來的
    老人撕出11米清明上河圖 1釐米人物樹葉橋和船都是撕出來的時間:2020-11-15 16:0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老人撕出11米清明上河圖 1釐米人物樹葉橋和船都是撕出來的 清明上河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如今也有不少人通過其他手段將這一繁浩的北宋風俗圖景生動地呈現出來
  • 頭頂安全帽手拿繡花針 54歲的他歷時7年繡出長22米的「清明上河圖」
    54歲的湖北利川人張興發,是一名在上海建築工地上做普通電焊工的大老爺們。在上班之餘,他卻用7年的時間,一針一線繡出了一幅有1643個人物,全長22米的「清明上河圖」十字繡。圖說:「清明上河圖」十字繡(局部) 任超/攝(下同)在中建二局華東公司上海奉賢中電建項目門前廣場上,7名建築工人合力展開了這幅清明上河圖十字繡。
  • 54歲焊工7年繡出「清明上河圖」
    54歲焊工7年繡出「清明上河圖」 近日,一名在上海建築工地務工的電焊工張興發用7年時間繡出全長22米的十字繡版「清明上河圖」。張興發早年因一場車禍雙腿骨頭斷裂,無法再乾重體力活的他開始學習刺繡。
  • 清明上河圖的「清明」是啥意思?4種意見專家爭執不休
    但是,如果我們端詳這幅畫的話,實際上就會發現這幅畫上根本沒有表現出任何清明時節的氣息,那麼,《清明上河圖》之中的「清明」二字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如果它畫的不是清明節氣,那麼這幅畫又是在描述哪個時節的「盛世」呢?  實際上,對於《清明上河圖》描繪的季節,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的學術界前輩,如鄭振鐸、徐邦達、張安治、楊伯達等人,皆主「清明時節說」。
  • 歷史上的今天,法國定義「米」作為基本長度單位
    米是世界上用得最廣泛的長度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1米等於100公分,等於1公裡的千分之一,合3市尺或者6英尺8英寸。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長度單位米的出現與法國大革命、與地球周長的關係密切,現在我們就來了解一下藏匿其中的趣聞。
  • 【誰不說俺家鄉好】綏化版「清明上河圖」描繪記憶中的故鄉 網信...
    【誰不說俺家鄉好】綏化版「清明上河圖」描繪記憶中的故鄉 網信綏化 前天 2020-11-30 15: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1789年巴黎聖母院大教堂幾乎被法國革命暴徒摧毀
    它是法國最強大的宗教,建築和文化符號之一 - 巴黎聖母院的火焰形象 喚起人們對城市和大教堂如何向前發展的質疑。但火災並不是大教堂第一次遭遇破壞。在十九世紀九十年代的法國大革命期間,憤怒的暴徒和革命者搶劫了中世紀的哥德式教堂 - 甚至宣稱它根本不是一座教堂 - 在一次血腥的推動下,以消除法國與天主教會的密切聯繫。在瑪麗·安託瓦內特(Marie Antoinette)的同一年,公共斬首了二十多個貼在教堂外牆上的雕像。 在1789年一群憤怒的人群衝進巴黎的巴士底獄之前 ,教會在法國擁有非凡的權力。
  • 再有四川景點走紅,被稱為成都「清明上河圖」,門票便宜值得一遊
    但是,當一座城市的旅遊景點人滿為患時,很多遊客都想尋找一些安靜的幽深之處,然後在成都,就有了這個堪稱「清明上河圖」的古鎮,這個古鎮目前人流很大,但也不乏有安靜的地方。這是平樂古鎮。平樂古鎮,史書記載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不多說,四川的歷史文化底蘊也不言而喻,自然環境在全國各省都算相當優越,比如人盡皆知的「九寨溝」。
  • 中國步行街,長1500米,號稱「現代清明上河圖」
    楚河漢街與我國歷史上的楚河漢界無關,但它因靠近當地人工河流『楚河』而得名,楚河漢街建在武昌湖和胡莎湖之間,位於武漢中心文化區,在武漢市中心的黃金地帶,所以涉及到方方面面,只要有需求,楚河漢街都能滿足你,因此,滁河漢街成為最有趣的步行街,擁有最有趣的內容,最國際化的品牌,最有特色的建築設計,最高的文化品位,最吸引人的夜景照明。
  • 寬窄巷子:成都的「清明上河圖」
    夢幻寬窄巷當我的腳步踏進由清一色青磚鋪成的寬窄巷子,我似乎走進了成都的「清明上河圖」。陽光灑滿小巷,牆上爬滿綠色精靈,古樸的四合院,雕梁畫棟的屋簷,共同見證著巴蜀大地的滄桑和繁榮。清康熙五十七年,平定準噶爾之亂後選留的千餘兵丁駐守成都,在當年少城基礎上修築了滿城。清朝居住在滿城的只有滿蒙八旗,滿清沒落之後,滿城不再是禁區,百姓可以自由出入,有些外地商人趁機在滿城附近開起了典當鋪,大量收購旗人家產,由此形成了旗人後裔、達官貴人、販夫走卒同住滿城的獨特格局。此間的寬巷子名叫興仁胡同,窄巷子名叫太平胡同,井巷子叫如意胡同。
  • 99米摩天輪+「清明上河圖」……佛山這個遊樂園即將試業!
    99米摩天輪現實版「清明上河圖」……華僑城歡樂海岸PLUS即將試業!曲水灣風情商業街:現實版「清明上河圖」曲水灣風情商業街採用傳統嶺南建築的院落式規劃布局,由荷院、水院、戲院三大院落組團構成。從明清-民國-現代,走進這裡,仿佛開啟了時光穿梭之旅,感受順德自景泰三年(1452)置縣以來繁盛的光輝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