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改革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學習,並通過學生的各種學習合作、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共同探究。小組合作學習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有效途徑。基於此點,小組合作學習就成為新課程教學中應用得最多的教學組織形式。為了推動學生的自我管理和自主學習,增強教師間的交流學習,新鄉市第二實驗學校語文組延續以往精神,繼續舉辦了以「合作學習」為主題的研討課。各位老師積極參加、認真備課,給大家帶來了精彩紛呈的語文課。
10月27日上午第一節課是荊伏苗老師執教的《四季》。《四季》是一首富有意趣的詩歌,它通過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葉、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這幾種代表性的事物生動形象地描述了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運用擬人化的手法來寫,語言親切,富有童趣。在第一課時荊老師運用隨文識字的方法,讓孩子們通過不同形式的美美地讀文體會四季的美,通過同桌、四人小組合作交流識字、朗讀,感受四季不同的美景。
10月27日上午第二節課是王倩瑩老師執教的《語文園地四》。課堂上王老師正確把握語文教學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注意創設情境,如:一開始上課,王老師問同學們,你們喜歡旅遊嗎?你們旅遊都乘坐什麼樣的交通工具?從而引出火車票,讓孩子們藉助拼音小組合作認讀,並說一說字是如何記住的。孩子們通過小組合作交流,識字的方法可以採用了加一加、減一減、換部首、猜字謎等多種形式識字。在識字的基礎上,孩子們又了解了火車票上的很多信息。孩子們充分發揮了自主合作學習,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
10月27日上午第三節課是何鳳玲老師執教的《學寫留言條》。何老師在這節課的開始就把留言條和熊大熊二的生活相結合,引起孩子們極大的興趣。在留言條找錯環節,讓同桌兩人合作當大偵探,一起找出留言條中的錯誤,從而鞏固正確的留言條格式。
10月28日上午第一節課是李秉秀老師執教的《太陽》。《太陽》這篇科普類說明文條理比較清晰,全文共有2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學習太陽遠、大、熱的特點,品味說明方法。李老師主要通過自主學習,同桌合作探究的形式,讓學生通過自由讀,畫出寫太陽遠、大、熱特點的句子,並從這些句子中,品味作者的說明方法以及用這種方法的好處。第二部分是要學生說說太陽和我們的關係密切在哪裡,李老師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默讀4一7自然段後,找出每自然段主要講了什麼與太陽的密切關係。通過問題引導學生讀課文,能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自學能力。
10月28日上午第二節課是程芳老師執教的《青山不老》。《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讀課文,程老師指導學生可以藉助導語、根據語文要素以及抓關鍵詞及關鍵的方式來理解課文,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討論探究問題,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並用小組展示的方式增加學生的參與度。讓學生在反覆讀課文中體會老人植樹造林、造福後代的精神。
10月28日上午第三節課是王嬌老師執教的《小小的船》。《小小的船》是葉聖陶先生寫的一首富有童趣的兒童詩。在小組合作教學時老師主要以同桌二人組、大組分讀、男女分讀方式進行識字、通讀課文。利用文中插圖想像詩歌描繪的圖景,感受夜空的美麗。
10月29日上午第一節是李明豔老師執教的《普羅米修斯》。《普羅米修斯》是一篇神話故事,具有神奇的想像和鮮明的人物形象,李老師從複習上節課學習的內容導入,教學過程圍繞本單元的語文要素了解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來展開,通過重點語句想像畫面,感受神話故事的神奇以及鮮明的人物形象,最後通過同桌合作講故事,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10月29日第二節是李向梅老師執教的《松鼠》。《松鼠》一文主要抓住松鼠的外形和習性兩方面內容,寫了松鼠漂亮,乖巧,馴良的特點。語言生動活潑,充滿趣味,是一篇集科學性與文學性為一體的科普小品文。本課時的學習目標有學習生字詞、整體把握課文主要內容,初步感知松鼠的特點。為了完成教學目標,李老師通過檢測預習、適時點撥的方法完成本課字詞的學習,引導學生用列表格的方法,讓學生小組合作提煉、梳理松鼠的相關信息,從而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10月29日第三節是尚明啟老師執教的《灰雀》。教學《灰雀》一文時,尚老師將全文緊緊圍繞「愛」一字展開,引導學生討論了三種「愛」——列寧對灰雀的喜愛(這是最淺層次愛的體現)、小男孩對灰雀的喜愛、列寧對小男孩的愛。在體會這三種愛時,我採取小組討論,充分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區分列寧與小男孩對灰雀「愛」的不同,並重點感悟列寧對小男孩的愛,同時,也為男孩知錯就改的思想所折服。
10月30日第一節課是聶治靜老師執教的《名字裡的故事》。口語交際是學生重要的學習方式,本節課聶老師所講授的《名字裡的故事》讓學生充分的明白了自己名字當中所蘊含的寓意。對中低年級的學生來說解說自己的名字是一種有趣而有實效的活動方式,它不僅能調動學生們參與的積極性,同時還能激發學生的思維方式和語言溝通能力。小組討論也使得學生們體會到了合作學習的重要性,懂得去傾聽和學習別人的長處。
10月30日上午第二節是徐林慧老師執教的《書湖陰先生壁》。徐老師通過四人小組合作的方法來解決難以理解的詞,弄通弄懂整首詩的詩意。進而理解湖陰先生勤勞愛整潔,樂於山水的高雅品質,深入體會這也是作者王安石所嚮往的生活!
本次小組合作學習研討課活動,起到了良好的互促互進作用,充分展示了我校語文教師的風採。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校語文組全體教師將不斷努力探索,繼續開展研究性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