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學雷鋒,怎樣見行動?

2020-12-15 華夏經緯網

  2月27日下午,在設於寧鄉經開區的第260期《你說話吧》討論現場,在寧鄉工作的博士群體就「博士如何學雷鋒如何見行動」的話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圖為討論現場。 

  【主持人語】 

  2月以來,在全市上下掀起的學雷鋒熱潮中,湧現出了一個「寧鄉博士群學雷鋒」的現象,十分引人關注。雷鋒只有初中學歷,但他卻以實際行動踐行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理想,他的精神影響了一代代年輕人的成長。有人說,擁有最高學歷的博士,是當今社會人人稱羨的知識精英,似乎不需要再從雷鋒身上去學習什麼了。博士們自身如何理解學雷鋒?應該學什麼?如何見諸於行動? 

  2月27日下午,第260期《你說話吧》走進國家級園區——寧鄉經開區,20多位市民網友與工作在寧鄉的13位博士一道,圍繞博士以及知識分子如何學雷鋒見行動的話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寧鄉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劉莉霞全程參與了話題討論。本期話題討論形成主要觀點如下。 

  話友感受 

  學雷鋒,行動之中見精神 

  吳國梁(湖大化學工程與技術博士,現任寧鄉縣經開區主任特別助理):我們曾經有一個同志為了落實工作在經開區到處奔走,7天穿破了4雙鞋,辛苦程度難以想像;他還曾為了保護老百姓的財產而徒手與劫匪搏鬥。學雷鋒不在於喊多麼高尚的口號,一個行動就夠了。 

  張學秋(哈工大材料加工工程博士,現任寧鄉縣金洲管委會副主任):有人說,寧鄉引進了這麼多博士,他們在寧鄉做了什麼?我們為寧鄉申報「長沙市中小企業發展試點」等多個項目,不但自己嘔心瀝血,有人還請來了自己的導師。雷鋒生活的時代過去了,但其精神始終鞭策著我們,我們這些博士,一定會為130多萬寧鄉人民的福祉,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王建新(寧鄉縣歷經鋪鄉金南社區黨支部書記):學雷鋒,就是多為老百姓辦實事。作為村官,我們學雷鋒辦實事,首先就是要組織好社區的志願者隊伍,把大家都變成志願者。我們一定要對國家有真心,對他人有愛心,對父母有孝心,從自己做起,從平常事做起。   

  徐大山(芙蓉區寶南街社區居民):我今天來到寧鄉,看到寧鄉建設得非常好,博士學雷鋒一定要結合所學的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為寧鄉發展創造經濟效益,這樣的貢獻就是實實在在的學雷鋒。 

  熊志揚(寧鄉縣人大常委會黨組成員、縣委組織部副部長):我們寧鄉通過「5127人才工程」引進了很多博士,他們很多來自「北上廣」,捨棄了在大都市的種種優厚待遇,來到寧鄉這個小地方,以自己的聰明才智投身於寧鄉的發展建設。我覺得他們選擇來寧鄉這件事情的本身,就發揚了雷鋒艱苦奮鬥的精神! 

  話友熱議 

  博士,應從雷鋒身上學什麼? 

  觀點一: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魏民(華南理工大學化學工程博士,現任寧鄉縣工信局副局長):我的名字的諧音是「為民」,學雷鋒,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服務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非常難。我為寧鄉中小企業做服務,企業來到我們這裡,要的就是八個字:「衷心服務,創新發展。」企業向我們提到的問題,我們都會去全面跟蹤,遇到難題更要鍥而不捨想辦法去解決。 

  賀堅華(寧鄉縣歷經鋪鄉金南社區居民、長沙市學雷鋒先進個人):博士們在幹好本職工作外,要儘量多為群眾著想,多維護群眾的利益。我們寧鄉縣有一個鄉長就是引進的博士,去年年前,博士鄉長打電話給我說,快過年了,要多注意小偷小摸,掛個橫幅提醒下百姓。作為領導,這些是小事,但對於老百姓來說就是大事。學雷鋒就是要替群眾著想。 

  鄭小華(美國阿拉巴馬大學金融數學博士,現任寧鄉縣金融證券辦主任):雷鋒精神中最核心的就是為人民服務,能夠做到吃苦在前、享樂在後,不計較個人得失。身為寧鄉博士的一員,第一,我承諾對於群眾反映的問題,無論是私事還是公事,我都會在第一時間以最高的效率給予協調解決。第二,來寧鄉投資的人,沒有內外之別,我們的支持都「給力」。第三,做好本職工作,提高寧鄉的金融服務水平。我們這個群體,學歷比雷鋒高,群眾寄予的期望也高,大家都希望我們對社會的貢獻也要像我們的學歷程度一樣高,關心社會、關愛百姓的程度也要像我們的學識一樣深厚,我們應該做雷鋒中的博士、博士中的雷鋒。 

  觀點二:做愛崗敬業的螺絲釘 

  鄧湘益(中山大學金融學專業博士,現任寧鄉縣財政局副局長):不論畢業於哪個學校,來自哪個省份,博士來到寧鄉,就要投身工作、愛崗敬業。去年年關的時候,我和同事走出財政大樓,遙望我們的辦公室,主樓的每一個窗口都亮著燈光,我們都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以我的崗位來說,可能成就與在一線的博士們無法相比,但我始終認為自己的工作十分重要,我會用堅定的信念,傳承雷鋒精神,做新時代財政人。 

  戴金波(湖大歷史學博士,寧鄉縣委宣傳部幹部):我在宣傳部理教科工作,這是一個非常平凡的崗位,但是再平凡的崗位也有它的價值。在這個崗位上,有三個方面值得我去努力:一要沉得住氣,不好高騖遠。比如,我每個月要編輯兩期《導讀60分》,這是一個非常細緻的工作,從排版到印刷,還要一個個信箱送過去。有人取笑說,你讀了這麼多書,最後就是專門去發書。但我認為,哪怕只要有一個人看這裡面的文章,我的工作就值得我花心思一絲不苟地完成。二要研究雷鋒精神,宣揚雷鋒精神,宣揚先進模範。雷鋒精神是先進文化的一個重要內容,它也需要與時俱進和理論創新,才能適應新的社會實踐。這是我作為一名史學博士、作為宣傳部理教科的一位工作人員,義不容辭的責任! 

  胡健(寧鄉縣四中老師):雷鋒精神是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就是立足崗位做自己能做的事情。我作為一個教師,就是要使每個學生在四中健康成長,考上理想的大學。 

  周西南(蘭州大學經濟學博士,現任寧鄉縣工信局副局長):我來寧鄉選擇的課題是產業規劃。為了做好工作,我召集了湖大幾位志同道合的博士,做出了《寧鄉縣五百億食品產業發展規劃》,並以此為基礎,成功申報了「全國食品工業強縣」,寧鄉由此成為了省內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個獲此殊榮的縣城,為我們各項政策的爭取、招商引資都帶來了優勢。我以為,在服務和工作的過程中,只有踐行螺絲釘精神,才能真正做到「常懷、常溫、常思、常談、常學、常行」雷鋒精神,才能真正使雷鋒精神成為一種「常事、常理、常象、常態、常效、常制」。 

  劉紅雲(南京農大植物學博士,現任寧鄉縣偕樂橋鎮黨委書記):在一般人看來,博士就是在一些科研機構裡搞搞研究。我以為,博士學雷鋒,就是要體現螺絲釘式的責任感和精神,我們到寧鄉就是要扎紮實實做事情。去年,我們寧鄉縣開展了一個「幹群心連心,共建新家園」的活動,主要對象是弱勢群體,其中有一戶李姓人家,年紀比較大,愛人有些智力障礙,孩子才11歲,在中學念書成績非常好。這戶人家條件非常差,屋頂下可以直接看星星,我們把他定為援建戶,當地居民都非常高興,連70多歲的老娭毑都來幫忙。在老幹部的建議下,鎮上還出錢出力協調電力部門同時改建了新房附近存在安全隱患的電線桿。去年12月底,李家搬了新家,這於我而言,是盡了我該做的本份,於李家而言,就實實在在是一件大事。我們來到基層,沒有必要喊什麼口號,做點實際的,就是對雷鋒精神的最好詮釋。 

  觀點三:動手動腳更要動腦 

  曾崢(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幹部,英國諾丁漢大學碩士):我曾在國外留學,感受過英國人的紳士風度、德國人的嚴謹精神、比利時布魯塞爾少年的愛國情操……這些,通過中華民族的一個雷鋒,就可以集中體現。其實,雷鋒不僅走出了國門,也走進了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留學歸來,我現在是望城區的一個普通居民,成為雷鋒的鄉親,我希望,隨時隨地不僅是我的身體在路上,我的思想也在路上,學習雷鋒精神也應該在路上,謝謝! 

  熊志揚:博士學雷鋒,一要勇於挑戰。雷鋒無論在哪個崗位都是在挑戰自己,力求把每個崗位的工作都做到最好。從城市到農村,從學校到基層,從北方到南方,我們這些博士面臨的不僅是環境的變化,也有工作中的具體職位的變化,要勇於面對變化。二是小事要勤。我老家離望城不遠,望城人不僅做事很勤快,也善於想問題。雷鋒是在思考之後幫助別人的,所以才能把事情做好。我們寧鄉博士,要勤於做小事,同時還要勤於思考,怎樣為群眾為社會做好這些小事,在做小事的同時還要想大事,利用寧鄉這個平臺和載體貢獻出更大力量。 

  話友思考 

  博士學雷鋒,怎樣見行動? 

  觀點一:對自我定位要準確 

  呂靜波(長沙市六中英文教師):博士是最高學歷的人,文化水平越高,越要學雷鋒,而且要比普通人學得更好,這樣才不辜負人民對你的培養。來到寧鄉,應戒驕戒躁,帶有雷鋒的榮譽感和使命感,對人民有真誠的感情,擺正好自己的位置,在工作中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虛心接受領導的安排和意見。我祝願寧鄉的博士給大家帶個頭,給80後、90後的知識分子樹立榜樣,祝你們成功!   

  劉輝(寧鄉縣經開區黨工委副書記):在開發區,我們既像政府又像企業,我們的博士不管是在機關裡,還是在企業裡,在樹立遠大的理想抱負時,一定要重新對自己進行定位。我們的項目是一個個招進來的,發展也是一點一點累積起來的,所以我們的博士不要怕做小事。從實踐做起,從自身做起,從普通員工成長起來。在機關,就要搞好服務工作,在企業,就要提升技術水平,這兩個方面都需要博士作出表率。 

  觀點二:尋找工作的突破口 

  陳驍(長沙理工大學道路與鐵道工程博士,現任寧鄉縣交通局副局長):可能有些博士剛來這裡會感覺手足無措,其實,我們要善於尋找工作的突破點,要充分利用政府給我們的平臺,利用優勢資源,協調好各種關係,做到「大事不放,小事做好」,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敬一行,在工作中不斷努力,讓道德的花朵更加芳香迷人,讓和諧的音符更加悅耳動聽,讓雷鋒精神更加發揚光大。 

  陳計偉(湖大化學博士,現任寧鄉縣歷經鋪鄉黨委副書記、鄉長):博士學雷鋒要找到一種方式,要結合自身特別是基層的工作。第一要抓住問題的根源。面對崗位上的具體問題,博士一定要發揮特長,好好研究。問題解決與否,或者解決的好壞,在於自己。第二要抓解決問題的方法。基層工作比較複雜,但只有我們依靠群眾,尋找更優更好的工作模式或工作方法,做起工作來就不會覺得辛苦,反而會覺得非常值得。端茶送水我們可以做,但更重要的是利用自己的專業優勢和資源為寧鄉快速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做別人做不到的事情。 

  觀點三:將專業與實踐結合 

  黃俊峰(湖大法學博士,現任寧鄉縣政法委幹部):博士學雷鋒該如何做?我總結為「一個率先、兩個結合」。所謂一個率先,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就是我們要比普通人更有覺悟,更追求上進。如何結合呢?要與本職崗位相結合,與寧鄉實際相結合。堅守崗位,服務寧鄉,我們在像雷鋒一樣保持極大熱情的同時,也要結合專業特長,發揮聰明才智,調動社會資源,這是我們應該做的,也是可以做到的。 

  陳國斌(雨花區井灣子社區居民):雷鋒,一個平凡的人做了一些平凡的事,掌握了宏觀問題的博士,可能會對這些小事不屑一顧。儘管博士是高級知識分子,但從學雷鋒的角度來看,可能還有極小一部分博士認識還不到位。我們博士們應該和身邊的群眾打成一片,問一問他們的想法,他們的生豬每年可以餵幾頭、可以長多大,餵了幾隻雞、幾隻鴨?如果你打官腔,用長沙話來講,群眾可能「冒賽起你」。有了這些基礎,才能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當好領導的助手、企業的參謀,幫助百姓脫貧致富。 

  朱漢洪(上海財大技術經濟及管理專業博士,現任縣政府辦副主任):今年1月,我在QQ群中看到一個關於送溫暖獻愛心的活動,於是便組織了我們的博士,包括縣委組織部的公務員參與了這個活動。我為我學雷鋒總結的關鍵詞就是「與時俱進」,要發揮網絡的傳播優勢,發揮社會效益。 

  話友建議 

  學雷鋒重在做雷鋒式的博士 

  觀點一:博士也是普通人,別神化了他們 

  簡婕(東北師大教育學博士,現任寧鄉縣教育局幹部):現在社會上把博士定位非常高,好像博士是神一樣,其實我們只是普通人,會懶,會累。每當我想到雷鋒,我會戒驕戒躁,刻苦學習。我希望每一位在寧鄉工作的博士,都能做一顆螺絲釘,不管是在哪個部門,都好好工作,讓我們整個社會機器運轉得又快又好。 

  蔣亞非(長沙理工大學退休人員):我兒子是一個在讀博士,平常忙於專業,周末時候就去學校附近的敬老院當志願者。敬老院說,志願者都是小姑娘居多,你一個男孩子來幹什麼呢?我兒子說,和寂寞的老人們說說話,也算力所能及吧。後來,敬老院住進去一位老教授,和我兒子交談得非常愉快,漸漸地敬老院也經常打電話叫我兒子過去了。我覺得,博士們不僅大事上要學雷鋒,在日常生活中,從一些小事入手,比如說做志願者、做義工等方面,也需要認真學。 

  楊光輝(華銘實業退休職工):博士往往是某一個專業學科領域的精英,但離開了專業,就是一個普通人。每個人都是平等的,不論什麼身份,只要真正地把雷鋒這種大愛精神學到了,你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不管環境怎麼變,我以為,如果你用讀博士的精神來學雷鋒,那麼你一定是一個雷鋒式的博士。 

  田奇暉(寧鄉經開區辦公室副主任):別把博士當另類,讓他們高處不勝寒,他們也是實實在在學雷鋒。討論這個話題,並非他們做得不好,只是他們是高端群體,任何行動都難免有放大效應。博士學雷鋒,第一要以小見大。比如加班不要浪費電,同事累了給他遞杯水。第二是不要拘泥於形式。學金融的可以教別人生活理財,學政治的可以進行政策宣講,不必非要多麼高深。第三是方法得當。我認為學雷鋒貴在堅持,雷鋒既然來了就別走了,無需刻意,相伴於身,長存於心! 

  觀點二:做好小事也要胸懷大志 

  崔啟明(芙蓉區東郡社區居民):博士來到寧鄉,就要紮根寧鄉,服務於寧鄉的發展建設。不要有投機思想,不要有「鍍金」思想,以為搞幾年就走了。我希望我們的博士在寧鄉這片熱土,能有所思考、有所作為。這不是要博士去為個人爭名奪利,而是為百姓和地方發展經濟、壯大名聲。大家有不同的專業,要把自己的所學創造性地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去,真正發揮博士的作用,這跟做些扶老人、抱小孩的小事,境界還是不一樣的。 

  觀點三:將知識高度轉化為道德高度 

  劉莉霞(寧鄉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博士是高級知識分子的代表,學雷鋒還是有不同的定位。第一個定位是,既要志存高遠,又要腳踏實地。各位博士現在正是幹事業的黃金時期,如何把這個狀態發揮到最好,就是要學習雷鋒精神,腦子裡謀大事,身邊做小事,既到高處做大,又要小處落實。第二個定位是,要攻堅克難、銳意進取。來寧鄉工作,可能跟你們想像中不太一樣,可能還會有很多難題,但要像雷鋒那樣,順境也好,逆境也好,都要不畏艱難地去做,兢兢業業地落實。第三個定位是,要知行合一、率先垂範。從身邊小事做起,從本職崗位上做起。鄧小平說過,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幹出來的,「不幹事半個馬克思也沒有」。哪怕給同事一杯清茶,一聲問候,學雷鋒應該是我們的一種生活態度。 

  我們寧鄉學雷鋒要有更多的載體,將雷鋒精神的時代內涵豐富深化,通過博士學雷鋒,使更多人來踐行學雷鋒,把知識的高度變成道德建設的高度。博士,應當成為我們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傳承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倡導者,更要成為我們創新社會管理的先行者。(來源:長沙晚報)

相關焦點

  • [新聞日日睇]海珠區 學雷鋒 見行動
    [新聞日日睇]海珠區 學雷鋒 見行動 海珠區,學雷鋒,見行動。
  • 永陽小學開展「學雷鋒見行動」主題活動
    三月是溫馨的,因為它是希望的生長;三月也是激昂的,因為它是生命萌發前的搏擊;在3月5日,永陽小學組織學生開展「學雷鋒見行動
  • 石家莊團市委啟動學雷鋒志願服務行動月
    河北新聞網訊(見習記者桑珊 通訊員戴麗麗)3月5日,石家莊團市委「傳承雷鋒精神 建設現代省會」學雷鋒志願服務行動月啟動,行動月期間,全市青年志願者將重點開展六大主題的志願活動。啟動儀式上,石家莊青年志願者標識「石小青」首次亮相。
  • 萊蕪組織小學生觀看雷鋒電影 以實際行動發揚精神
    萊蕪組織小學生觀看雷鋒電影 以實際行動發揚精神 發表時間:2014-03-20   來源:    「雖然電影裡沒有直接講雷鋒的故事,但是通過雷鋒的老戰友堅持不懈學習雷鋒精神的故事,讓我也深刻感受到了什麼是真正的『學雷鋒,做好事』。看電影讓我覺得雷鋒離我們並不遠,我以後要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把雷鋒精神發揚光大。」來自萊蕪市第二實驗小學三年級四班的學生李鈺童告訴記者。
  • 共青團石家莊市委學雷鋒志願服務行動月啟動
    3月5日上午,共青團石家莊市委舉行「傳承雷鋒精神 建設現代省會」學雷鋒志願服務行動月啟動儀式。圖為啟動儀式現場。  通訊員牛牧童攝河北新聞網3月5日訊(記者王峻峰)今天上午,共青團石家莊市委舉行「傳承雷鋒精神 建設現代省會」學雷鋒志願服務行動月啟動儀式。儀式上,石家莊青年志願者標識「石小青」首次亮相。
  • 小學生畫出他們心中的雷鋒(圖)
    「三月春風天地秀,雷鋒(微博)精神心中留。」在小學生心目中,雷鋒是誰?「雷鋒精神」是什麼?他們應該怎樣學雷鋒?魚化小學四年級學生昨天通過語言和繪畫,描繪了他們心中的雷鋒。2月29日上午,西安市雁塔區魚化小學四年級二班同學在老師帶領下,通過了解雷鋒生平、閱讀雷鋒故事、學習《雷鋒日記》學習雷鋒,領悟雷鋒精神。  「同學們心目中的雷鋒是一位什麼樣的人?我們應該怎樣學習雷鋒叔叔?現在請大家用文字和圖畫把它表達出來。」班主任老師話音剛落,同學們開始描繪自己心中的雷鋒……  「學習雷鋒叔叔做好事。該我值日的時候,我最先進教室開窗戶、打掃衛生。」
  • 研發雷鋒課程 推進人文教育
    研發雷鋒課程  推進人文教育——雷鋒精神滋養下的人文教育行動敘事山東省棗莊市市中區建設路小學
  • 國泰社區開展「3.15學雷鋒」 讓青少年用實踐行動感受雷鋒精神
    龍頭新聞訊 (記者 張宇馳 文/攝) 為進一步弘揚志願服務精神,學習雷鋒精神,爭做時代新青年,3月15日,國泰社區開展「弘揚雷鋒精神 爭做新時代青少年」的志願服務活動,共計20餘人參加活動。青少年志願者們發揚「不怕苦、不怕累」精神,以飽滿的熱情和充足的幹勁投入到社區美化的工作中,用實際行動弘揚雷鋒精神,給轄區居民創造了一個乾淨舒適的學習生活環境。
  • 雷鋒手抄報 雷鋒精神代代傳
    >雷鋒手抄報 雷鋒精神代代傳2016-03-05 09:58:18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才永遠不幹  雷鋒出生在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7歲就失去父母,成了一個孤兒。解放後,他參了軍,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解放軍戰士。
  • 南陽市少年兒童圖書館在行動 弘揚雷鋒精神唱 響和諧社會主旋律
    龍騰南陽訊8月7日,市少年兒童圖書館「大美南陽少年行」帶領孩子們走進「雷鋒連展覽館」暨「花洲書院」,領略南陽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積澱,感受大美南陽濃厚的人文文化。參觀學習「雷鋒連展覽館」有助於孩子們繼承和弘揚雷鋒精神,強化自身責任感,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向雷鋒學習,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爭做新時代的活「雷鋒」!
  • 雷鋒精神"助人為樂"成首選 專家:要了解真實雷鋒
    有相當比例的孩子對於雷鋒只是知道名字,或者聽說過他是個做好事的模範,「雷鋒」並沒有真正影響孩子本身。  ■專家分析   從數據上看,書籍和學校的教育是目前德育教育的主要方式。  另一方面,父母都是那個時代過來的人,對於雷鋒精神都已熟知。有的家長因此把雷鋒當做德育教育的話題來和孩子進行討論,用雷鋒來教育自己的孩子。
  • 雷鋒手抄報內容:歌詠雷鋒
    近十萬普通市民自發地護送雷鋒的靈柩向烈士陵園走去,很多人泣不成聲。  他熱愛集體,關心戰友,關心群眾,把「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看成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樂,並身體力行,認真實踐,「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他把自己省吃儉用積存起來的錢,寄給受災人民,送給家庭困難的戰友。他曾擔任校外輔導員,以自己的模範行動影響和激勵少年一代健康成長。
  • 學習雷鋒:51年不變的傳承無論編制任務怎樣轉換,學習雷鋒精神的...
    姜潤邈整理有這樣一個班集體,51年前,因學雷鋒事跡突出,被北京軍區授予「小熔爐班」榮譽稱號,毛主席還親切接見了第一任班長王國勇;有這樣一支部隊,51年來,無論編制任務怎樣轉換,學習雷鋒精神的接力活動始終沒有中斷,數十次被各級授予學雷鋒先進集體。這支部隊就是武警北京總隊七支隊。
  • 踐行雷鋒精神,傳承美德力量 煙臺市中英文學校
    踐行雷鋒精神,傳承美德力量 ——初中部舉行「學雷鋒活動啟動及籤名活動」3月13日上午,中英文學校初中部學生在學校操場舉行學雷鋒活動啟動及籤名活動。初中部常主任,初中部初一到初三的全體師生參加了這次活動。
  • 「雷鋒團」 北京大學 牽手共育雷鋒傳人
    連日來,該院組織骨科、皮膚科等17個臨床科室40餘名專家教授走進軍營、車站、社區為官兵和群眾義務巡診,用實際行動傳承雷鋒精神。毛會彬攝  本報訊 特約記者姜玉坤、郭克鑫報導:「我們要去北大學習啦!」近日,瀋陽軍區雷鋒生前所在團第3批20名官兵即將赴北大參加「人才素質升級培訓班」。
  • 以雷鋒精神立德樹人
    答:我們主要有四個方式,一個是培育引導,比如唱雷鋒歌曲、寫雷鋒日記、講雷鋒故事;二是藝術薰陶,綜合課上秀雷鋒、藝術節裡演雷鋒、校園布置展雷鋒;三是實踐體驗,包括尋訪雷鋒親友、開展實踐活動、爭當雷鋒傳人;第四是分析對比,日常生活尋雷鋒、聯繫實際學雷鋒、社會現象辯雷鋒。
  • 北京雷鋒小學39年堅持續寫《雷鋒日記》(圖)
    雷鋒生前從沒有來過這裡,但它叫「雷鋒」,一叫就是20多年。這在全國還是頭一份,在北京也是唯一的。只因這所小學裡堅持的、培養的,就是一種「雷鋒」精神。有人說,「雷鋒沒戶口,三月來四月走」,可是,39年來,全校師生續寫著《雷鋒日記》,用身邊點滴小事,讓「雷鋒」成為北京的常住市民。
  • 山西大同大學外國語學院首屆「弘揚雷鋒精神、引領青年風尚」學雷
    山西大同大學外國語學院舉辦第一屆「弘揚雷鋒精神、引領青年風尚」學雷鋒系列活動啟動儀式暨大學生「學雷鋒、心向黨、講品德、見行動」動員大會  中國青年網北京3月14日電(記者李川 通訊員石靜)3月7日晚7點,為進一步弘揚雷鋒精神,
  • 讓雷鋒精神永駐校園——駐馬店實驗小學傳承弘揚雷鋒精神側記
    駐馬店實驗小學以立德樹人為目標,長期深入挖掘雷鋒精神與時代契合的德育教育資源,以雷鋒精神引領校園文化,堅持以傳承和弘揚雷鋒精神為主題,把學雷鋒精神活動融入生活、學習和工作中,切實構建「雷鋒精神」和諧校園。
  • 家鄉人記憶中的早年雷鋒:從庚伢子到雷鋒
    我的一個同伴很同情我,但也沒有辦法,就裝了點豬食給我吃……後來,雷鋒在外流浪。一天,雷鋒回「家」了。「是庚伢子回來了吧?」叔祖母仔細一看,見雷鋒瘦得不成人樣,身上又髒又臭,不禁一陣心酸,一把摟住雷鋒的頭,泣不成聲地說:「伢子,你再莫去討飯了,我們喝粥多放一碗水,有叔祖母在,就不會把你餓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