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牯牛山村貧困戶創作楹聯謝黨恩

2020-12-20 法周融媒

在桃源牯牛山村集中安置一條街羅正春家的門楣上,寫著這樣一幅對聯:新居落成全靠政府幫,易地搬遷深感黨恩情。橫批:黨恩賜福。左邊窗戶上也寫著這樣一幅對聯:改革春風拂大地,扶貧政策暖民心。橫批:春滿人間。門前掛著的大紅燈籠上寫著「感恩載德」四個大字。這是羅正春的兒子羅繼新對黨的扶貧政策發自內心感激創作出來的聯句。

牯牛山村位於桃源南部的牯牛山下,境內山高林密,田地稀少,村民生活大都非常貧困,是有名的貧困村。2016年,桃源縣市政公用事業管理處作為該村扶貧後盾單位之一,高度重視扶貧工作,市政管理處主任、縣住建局副局長郭建平親自抓扶貧工作。幾年來,和其他後盾單位、駐村工作隊一起為該村脫貧攻堅做了大量工作,幫助該村進行了農電網改造、修通了村組公路、新修建了村部和村民集中安置點,使該村基礎建設煥然一新。

羅正春一家原來住在大山上,交通以及日常生活極不方便,兒子羅繼新患了鼻咽癌,兒媳患了淋巴瘤,孫女在讀大學、孫兒讀中學,他們一家極度貧困,可說是在生死線上掙扎。扶貧工作隊進駐了解情況後,把羅正春、羅繼新定為貧困戶,由市政管理處結對幫扶。郭建平很快知道了羅正春一家的困難,每年籌措上萬元資金捐助兩個孩子上學,盡一切努力幫助羅正春一家解決實際困難,讓他們一家過上了正常的生活。今年9月13日,當郭建平一行來到羅繼新家中看望慰問時,羅繼新非要與扶貧人員合影,表達他對黨和政府的感恩之心。

郭建平結對幫扶2戶貧困戶,身有殘疾的蔣鞏固老人就是郭建平幫扶對象之一。蔣鞏固老人現年63歲,患有股骨頭壞死疾病,行動非常困難,老伴已過世,女兒已出嫁,小兒子在外面打工,只有蔣鞏固獨自一人生活在山裡家中。郭建平看到這種情況,為老人買來了拐杖和輪椅車代步,還籌措資金一萬元幫助老人修建了廁所方便老人。並為其看病買藥,讓蔣鞏固老人病情得到好轉。

今年來,看到蔣鞏固老人能行動了,郭建平又資助老人在屋後山上新建了養雞棚,飼養100多隻土雞,年底就可以出售,一隻雞賣100多元,算下來就有1萬多元的收入,讓老人看到了脫貧致富的希望。村裡這次要幫他轉成低保戶,他謝絕了,他說:在郭建平局長的資助幫扶下,現在情況好多了,明年再把雞棚擴大,我就能實現脫貧致富了,為什麼還給政府添麻煩呢?

扶貧先扶志,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觀念、扶信心。幫助貧困群眾樹立起擺脫困境的鬥志和勇氣,同時樹立黨的為民形象。桃源縣市政公用事業管理處扶貧工作真正落到了實處。(記者:劉璽東 通訊員:徐探)

相關焦點

  • 貧困戶脫貧後寫感謝信「曬」帳單
    新田新聞網(通訊員 樂劍平)「尊敬的上級領導:我們是新田縣金盆鎮徐家村2組的貧困戶徐英動、蔣長青夫婦,在黨和政府的關心下,我家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得到了明顯的改善,實現了脫貧致富,現在寫信對黨和政府表示真心的感謝……」8月4日,新田縣公安局扶貧工作隊員謝新華收到結對幫扶的貧困戶徐英動
  • 「最美扶貧人物」桃源李華春:貧困戶的貼心人
    李華春為人和善,對扶貧知識非常熟悉,對全鎮貧困戶情況了如指掌,領導同事們對她的評價是:對工作認真負責、任勞任怨、非常敬業,哪家貧困戶有問題、有困難,她就出現在哪裡,是老百姓的貼心人。雙溪口鎮貧困人口在2014年建檔立卡時712戶1635人,李華春剛開始接手脫貧攻堅工作時,什麼也不懂,電腦知識欠缺。怎麼辦?
  • 北京楹聯——直擊大都市楹聯創作骨幹精品力作,今天看北京
    直擊大都市楹聯創作骨幹精品力作今天看北京編者按: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是我國的四個直轄市,這四個城市在當今中國無疑是大都市。但是,有一個群體他們是傳統文化的守望者,在經濟和物慾的大潮中,傳承著楹聯文化。在經濟大潮中他們只是滄海滄海一粟,和腰纏萬貫的土豪比他們是天下寒士,可他們精神飽滿,豪情滿懷,生生不息,是不滅的火種,讓楹聯文化薪火相傳,得以傳承光大。今天我們來看看由北京市楹聯學會推薦的10位楹聯愛好者的100副作品,或俗或雅,紙短情長,意深境闊,基本代表了當今北京市楹聯的創作水平。
  • 2020畢業季丨鍾吉湧:產業扶貧在桃源
    本人畢業創作採用攝影的形式,用自己的鏡頭去記錄時代的發展,去見證著社會的進步。畫面所展示的是中國湖南省桃源縣脫貧攻堅中關於產業扶貧的精彩瞬間,每張圖片所展示的是扶貧企業背後的故事。這組攝影作品表現了桃源穩定脫貧,鞏固提升脫貧成果,同時體現了脫貧攻堅中桃源人的拼搏和努力。可以展示出產業扶貧可以助力精準脫貧,提高貧困人民的生活水平。通過攝影去表現創作,通過深入塑造,提升了攝影的社會影響力。
  • 武漢紡織大學學生,校園相逢掃陰霾,創作楹聯迎新生活動
    近日,武漢紡織大學經濟學院大二學生羅志輝、姜華凱揮灑著沾滿墨水的毛筆,意猶未盡地品著手上這副剛寫完的楹聯:「胸有丘壑行事光明磊落,程門立雪成就杞梓之才。」 為迎接即將到來的新生 武漢紡織大學經濟學院開展了「同聚紡大,楹聯傳情
  • 「『紅船杯』全國廉政楹聯創作大賽」最優作品網絡、簡訊投票啟事
    由《中國紀檢監察報》社、中國楹聯學會、中共嘉興市委、嘉興市人民政府聯合舉辦的「紅船杯」全國廉政楹聯創作大賽徵稿已於8月1日截止,廣大黨員幹部和楹聯愛好者投稿踴躍,共收到來自全國各地的應徵廉政楹聯作品19926副。為了體現群眾的參與性和評選結果的公正性,本次活動採取專家評審和網絡、簡訊投票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前期,經專家初評,已確定最優作品17副、優秀作品100副。
  • 讓世界愛上中國茶,讓桃源紅茶走向世界 開放創新 合作共贏 桃源茶...
    (原標題:讓世界愛上中國茶,讓桃源紅茶走向世界 開放創新 合作共贏 桃源茶企巡禮)
  • 【楹聯知識】之《楹聯技法一》
    《楹聯技法一》【疊字法】  疊字,又名「重言」,係指由兩個相同的字組成的詞語。人們在創作楹聯時,常常將疊字運用於聯語創作的方法,就是疊字法。用疊字法作楹聯,可以生動地表現楹聯的意境,語音上和諧悅耳,節奏明朗,韻律協調,具有個情達意的形象性,因而可以增強楹聯的藝術魅力,獲得特定的表達效果。在楹聯創作中,疊字法的運用是非常廣泛的,幾乎隨處可見。比如:鶯鶯燕燕,花花葉葉,卿卿暮暮朝朝;風風雨雨,暖暖寒寒,處處尋尋覓覓。這是蘇州網師園的一副疊字楹聯,全聯從縱和橫的角度描寫了該園山重水複、鳥語花香的美景和遊客流連忘返、戀人們卿卿我我的境況。
  • 桃源:片片茶葉成為脫貧致富的「金葉葉」
    打造了「桃源大葉茶」桃源野茶王」「桃源紅茶」等多個地理品牌,更是先後榮獲「全國重點產茶縣」「全國無公害茶葉生產示範基地縣」「湖南茶葉千億產業十強縣」等殊榮。好山好水出好茶,桃源地理氣候環境適宜,土壤硒含量高,生產條件得天獨厚。茶庵鋪鎮百尼茶庵。
  • 利川毛壩四溪村打造詩詞楹聯庭院
    恩施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杜瑞芳、杜苗)青山綠水之間,小村田舍整潔,家家戶戶門外貼對聯,一幅幅詩詞畫掛在堂屋裡……6月4日,記者在利川市毛壩鎮四溪村看到,該村以傳統詩詞文化為依託,營造出學楹聯、用楹聯、賞楹聯的濃厚氛圍。為了讓村落景觀與人文內涵共生,今年77歲的利川市詩詞楹聯學會毛壩分會會長馮志成,從2016年開始致力於打造詩詞楹聯庭院。
  • 繼蘇州桃花源之後,融創在灣區的「收藏版桃源」來了!
    ,上午時分,舞獅祥瑞,隨著紅布被揭開,融創西江桃源正式亮相,人氣十分熱鬧。 秉持對嶺南文化的尊重,融創遵循桃源真諦,以「東方瑰寶,世界桃源」為理念,在嶺南對中國地域文化再次進行回溯、深研,詮釋「桃源」精神在當代嶺南的落位——將桃源系產品種植於灣區的土地之上。
  • 楹聯專家走進麓臺校園
    2020年8月29日上午,濰州麓臺學校應邀參加「慶祝濰城區詩詞楹聯學會成立十周年暨濰州聯壇五老詩聯創作研討會 下午,中國楹聯學會常務副會長、中國楹聯學會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楹聯學會教育委員會主任、山東省楹聯藝術家協會會長劉太品先生
  • 武安古稀老人,只有小學文化,酷愛詩詞楹聯……
    >義務傳播詩詞楹聯文化他的名字叫郝錦岐是我市一名資深的詩詞楹聯愛好者今年72歲的郝錦岐,自1988年開始創作第一幅楹聯,至今已有30餘年。對於郝錦岐來說,平淡的生活,因有了詩詞楹聯而有滋有味。1988年,邯鄲市詩詞楹聯協會成立。郝錦岐的同事將一份刊登有一則徵集對聯信息的報紙拿到他的面前,並勸說他和自己一起參加邯鄲市詩詞楹聯協會舉辦的徵聯活動。雖說一直都喜歡讀詩詞楹聯,但郝錦岐從沒想過自己創作。「那時候根本不懂得詩詞楹聯的創作要領,同事拿給我一本叫《對聯寫作基礎知識》的書。
  • 作楹聯是開心樂園
    《做楹聯是開心樂園》我連著幾天在做對聯,每天做朋友的對聯五幅左右,感到既動腦子又開心,有的要反覆推敲,要絞盡腦汁,既要講平仄,又要講寓意,既要大眾化,又要有新意,有所創新。把對聯做完以後,有朋友點讚,有朋友支持感到滿足了。
  • 讓楹聯藝術承下去
    今年64歲的他有一個心願:讓中國楹聯書法藝術永遠傳承下去。   王慶新 1948年生,山東省嘉樣縣人。字少穎,號偏方齋主人,現任北京華夏詩聯書畫院院長,中國詩聯書畫出版社社長,中國楹聯學會顧問。自幼喜愛傳統文學,尤喜楹聯、格律詩詞,從1988年起,先後出版專著及主編、執編各類書籍70餘部,包括《古今神童才女妙對》、《天下趣聯三百笑》、《祥酒杯徵聯集萃》等。
  • 談古話今說楹聯:一副楹聯帶出一個節日
    王飛捋了捋頭髮介紹說,這楹聯上聯指杜甫寓居於風光明麗浣花溪畔,將浣花溪一帶的優美風物攝入詩篇,創作出許多名篇佳句,千古傳唱,杜甫草堂與浣花溪可謂相映生輝;下聯即借用高杜人日唱和的典故,以表達對前賢的景仰與追懷。聯中「我」與「公」相對,並用「歸來」二字,含蓄地道出了作者以杜甫繼承者自詡的深意。  他說,這副對聯與成都人「人日」遊草堂的習俗有著深厚的淵源。
  • 樂山市詩詞楹聯學會海棠聯校結業典禮
    樂山市詩詞楹聯學會海棠聯校校長羅杜林先生致辭:樂山市詩詞楹聯學會首期楹聯創作培訓班的學員,今天正式結業了。半年多以來,他們在賈雪梅老師的帶領下,以絕大的毅力,艱辛的付出,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其作品在本會微刊刊發以後,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借用省楹聯學會會長馮修齊先生的話來說,那就是已經產生全國性的影響。
  • 永春陳氏宗祠楹聯選
    永春陳氏宗祠楹聯選2008-09-05 08:42     來源:閩臺宗祠網     編輯:賀晨曦厥德聿修有宋鄉賢裔;地維永勒桃源孝子家。 永春桃城榜頭陳氏宗祠由固始而踞桃源,枝榮葉茂,孝孫有慶;
  • 楹聯相關知識【三】
    同義相對謂之合掌,這是楹聯創作之大忌。對聯是一種非常嚴格的對仗,音韻、平仄、詞性、詞義和意思都要形成一種對仗,其中意思的對仗是「隱性」的,不是在局部 「音韻、平仄、詞性、詞義」上能看出來的。上下聯「合掌」,就意味著在內容上偏向單方面,像是兩個手印疊合,這無疑是「內容對仗」的一大缺陷。出句與對句的句意相同。古今詩律聯家認同一致的是「兩句不可一意」,即「句意相同」就是合掌。
  • 合川:楹聯文化進校園 傳承文化又提高教學質量
    書畫家現場書寫引起孩子們的興趣。通訊員 邱雲春 攝近日,重慶市合川區雲門街道萬家小學邀請區楹聯學會開展「楹聯進校園·墨香飄萬家」送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為師生講解楹聯相關知識,並現場創作書畫作品。「和諧社會春風暖 誠信人家喜事多」「勤為事業千秋訓 信是人生一字師」……孩子們認真研讀作品,並記在本上。孩子們告訴筆者,這些楹聯好讀好記,還特別有內涵,說出了很多人生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