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廣東你就會發現,早上廣東本地人見面的第一句通常都是「飲咗茶未」(喝茶了沒有),如果沒有的話,他們可能就結伴一起去飲早茶了。
廣東的「早茶」文化,是每個廣東人對生活的一種儀式感。特別是珠三角、說粵語較多的地方,飲早茶的氛圍更濃。
早在清朝光緒、同治年間,廣東就已經興起飲早茶之風。那時廣州是一個對外貿易的通商口岸,商人云集,早期最簡單的茶樓主要是為這些人提供茶水服務的,後來逐漸演變成在茶樓裡解決用餐問題,所以各色的點心就出現了。
六七十年代的早茶,茶和點心的種類相對比較簡單,但不管鄉村和城鎮,都有飲早茶的習慣,把早茶當做早餐來吃,屬於基本的日常操作。那時候小孩子基本只有周末的時候可以跟大人去茶樓飲早茶,茶樓裡飲早茶的大多是住在附近的熟客,所以服務生對熟客的習慣都了如指掌,會根據客人的喜好,提前備好茶葉。
從清朝直到現在,老字號的茶樓代表有蓮香樓、泮溪酒家、陶陶居、大同酒家、廣州酒家、北苑酒家等,經過幾十甚至幾百年的歷史,不斷地更新迭代,但飲早茶的本質從來都有變過。
飲早茶多少算「早」?賣早茶的茶樓早晨五六點就開市了,去飲早茶的人,從開市飲到下午的都有。對於廣東人來說,飲早茶既適合快節奏的上班族,也適合慢節奏的休閒養老族,有的人喜歡把「飲早茶」叫做「嘆早茶」,就是享受早茶的意思。
現在廣東早茶的「茶」種類繁多,一般的茶樓都有壽眉、香片、普洱、六安瓜片、茉莉花茶等,根據不同的價格,不同的等級可以點不同的茶品。
廣東早茶有「一盅兩件」的說法,一盅指茶,上面已經介紹,接下來說說「兩件」,「兩件」指的是早點(早茶的點心),在廣東這座吃貨的城市,早點肯定是少不了的。
傳統的廣式早點有蝦蛟、鳳爪、燒賣、蒸排骨、豬肉丸、馬蹄糕、白糖糕、豬腳姜、蛋散、油炸鬼、羅卜糕、叉燒包、豆沙包、豬肉包、齋腸粉、肉腸粉、白粥、肉粥、豬紅粥……比早茶的「早點」種類多得一個月不重樣也吃不過來。
不僅僅是廣東,在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華僑雲集的地方,也流行飲早茶,廣東人把飲早茶的習慣帶到世界各地,廣東的「早茶文化」是真正走出國門的文化,並且影響著一代又一代。
「飲咗茶未」、「得閒飲茶」不僅是廣東人的寒暄語,還是廣東人的待客之道,意思就是有空的時候一起坐下來喝喝茶,更深層的意思是老友之間有時間一起聚一聚,增進彼此的感情。
廣東的「早茶」,不僅僅是一頓早餐、一種習慣,更是廣東茶文化的見證,是歷史留下的瑰寶。
本文為原創,轉載需註明。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