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在廣東,比福建人還好吃的早茶,是我們嶺南飲食文化的靈魂所在。到廣東不嘆一頓早茶,都不好意思說你來過。
早茶起源
飲早茶是廣東人特有的飲食文化,在清朝時早已開始在廣州盛行,具體起源沒有明確說法。
據傳同治時期華人買辦在招待西洋人用早餐時,礙於禮節不方便獨享中國大餐,但又吃不慣西方人的牛奶加麵包。
突然間靈感爆發,想到用紅茶與糕點、點心代替。首先糕點、點心比較常見,其次又適合大眾口味。這很快掀起了一股時尚潮流,早茶逐漸變得多樣化、大眾化。
早茶演變
以前,飲早茶還是只有那些喜歡玩鳥、鬥蟋蟀富家子弟可以享受到。早晨,很多富貴人家總會聚在茶館,叫上一盅茶,點上兩份點心消遣,一副上流社會的派頭。
如今,去茶樓飲早茶是廣東人最普通不過又特別講究的日常,也是一種由來已久的傳統。
不管是家庭聚會享受天倫之樂,還是朋友社交維繫感情,都習慣去茶樓訂個位,開啟「一盅兩件」的味蕾享受模式。
泡上一壺菊花普洱,點上兩件點心,一起談天說地品茶嘗點、風味橫生。
後來隨著時代的變化,曾經的功夫茶在早茶中的主角地位,慢慢轉變成了配角;而那些看起來精緻可口、花樣百出的點心已成為早茶的寵兒。
早茶態度
其實,我們廣東人心思很簡單,嘆茶並不是單純為了追求美食,而是為了早晨能和親朋好友一起飲一杯茶、聊聊天吹吹水。
甚至有時候在早茶餐桌上,還能談生意談合作,這儼然成為了一種商務社交方式。
人生得意須盡歡,胡吃海喝需盡興。吃什麼不重要,喝什麼不重要,最緊要的是家和萬事興。我們需要這種美滿的家庭氣氛、愛美食愛生活的儀式感。
廣東早茶中的點心大部分是蒸物,採用「蒸」的製作手法,讓原料內外的汁液不像其它加熱方式那樣大量揮發,保存了食材原料鮮、香、嫩、滑的滋味。
下面一起來盤點那些讓人慾罷不能的早茶必點點心~
蝦餃皇
我每次飲茶必點蝦餃皇,不然總感覺少了點什麼。澄粉做皮的半透明蝦餃,隱約可見裡面滿滿晶瑩的蝦肉,料超級足。
鮮蝦味縈繞在鼻翼,滿足地咬上一口,鹹鮮的餡汁跑遍整個口腔,Q彈爽口肉質嫩滑,口感十分豐滿,讓人不由得想多吃幾個。
幹蒸燒麥
幹蒸燒麥是廣東早茶「四大天王」之一,據說最早從北方傳來。
因為加入鴨蛋做皮,所以表面呈黃色,餡料飽滿也比較多樣,有糯米、豬肉、蝦肉、牛羊肉等,通常會在表面鋪一層蟹子,用來增加口感。
排骨鳳爪
排骨和鳳爪也是茶桌常客,不管是主料、配料還是醬汁都好吃到爆。特別喜歡排骨中蒸得粉粉的芋頭,搭配配上豆豉入味,簡直比排骨還要美味。
而鳳爪用花生做佐料,膠質濃稠、鹹甜鮮味十足,輕輕一咬骨肉就分離,入口即化直接get到味蕾高度。
叉燒包
說到早茶中的包點,無人不知「四大天王」中的叉燒包。外型精緻小巧,頂部自然開裂美感十足,輕輕一掰開,肥而不膩的叉燒餡嶄露頭角,空氣中都是鹹甜味。
輕輕咬一口,麵粉和叉燒伴隨著唾液,立即開啟一場舌尖的浪漫之旅。
流沙包
減肥什麼都是浮雲,誰都低擋不住流沙包的甜蜜暴擊,是的我很膨脹,每次飲茶都要來兩籠。
流沙包可謂流動的黃色,奶黃色的外表,夾雜濃鬱的麥香,掰開後鹹蛋黃和黃油流露,更是給你與眾不同的強烈衝擊感。
糯米雞
吃過廣東早茶中的糯米雞,你再也不會想吃其他地方的糯米雞了。糯米裡面搭配雞肉、冬菇、鹹蛋黃等等,裹上荷葉上爐蒸。
蒸出來的糯米雞滿滿的油香和荷葉香,餡料的滋味全部滲透到糯米中,入口軟糯甜香,十分具有飽腹感。
年輕人喝完早茶去上班,街坊退休老人約上三兩老夥計,從早晨茶樓開門一直吹水到「收檔」,消磨時間享受生活其樂無窮。
廣東生活就是如此多姿多彩,廣東人就是這麼任性,趕緊來嘆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