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嘆早茶」到「吃夜宵」 廣式餐飲文化如何影響全國?

2020-12-13 華夏經緯網

  「廣州好,有好多好嘢食佢合味道。艇仔粥蝦餃夾埋叉燒酥,齋面姜蔥撈一撈。」 廣州亞洲美食節開幕式文化文藝展演上,東山少爺一曲《廣州好》,為廣州地道特色美食進行了「全球推介」。

  其實,「食在廣州」的美譽早已聲名遠播,而廣州的飲食文明,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全國,推動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甚至影響到思維方式和思想方法——

  「嘆早茶」早已不是老廣們的專利,在北方許多城市,越來越多人愛上「一盅兩件」的悠閒;AA制、打包等餐桌上的「規矩」,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自覺遵守」;夜幕降臨後的宵夜文化,也從廣州走向全國,「深夜發吃」在朋友圈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蘊含在廣州美食當中的文明,正在成為一種新風尚。

  清晨的茶樓酒店,人頭湧動。伴隨著「一盅兩件」 氤氳的香氣,老廣們開始了一天的生活。

  廣州飲早茶的飲食習俗歷史悠久。在清代,以早茶為中心的飲茶習俗初具雛形。二釐館、茶居、茶樓等相繼成形,茶點結合、雅俗共賞成為廣州飲茶文化的重要特徵。直至今日,「飲咗茶未啊」(飲早茶了沒有),依然是老廣們打招呼最常用的話語。

  飲早茶,在廣州人的意識中,不僅僅是品茗而已,還包含著豐富的社會生活內容。它和飲食相聯繫,還與人際交往的禮節習慣有關係。

  在茶樓,經常能看到的場景是一家大小圍坐一桌,大人們談天說地,小孩子也怡然自樂。在蝦餃、艇仔粥、燒賣、醬蒸鳳爪熱氣騰騰的香味中,一家人其樂融融,親族間的感情得到維繫和升華。

  廣州作為千年商都,商業貿易極其發達。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廣州經濟社會快速發展,飲早茶的文化不但沒有消失,反而越來越成為廣州人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茶樓成為許多商務人士交流信息、共商合作的地方。「為名忙,為利忙,忙裡偷閒,飲杯茶去」,這就是廣式早茶文化背後的精妙之處——幾籠點心下肚,茶杯一碰,往往一單生意便談成了。

  如今,廣州的「早茶文化」更是走向了全國。「是什麼讓我看到周末早晨10點前的太陽?是為了不排隊吃上點都德。」一位上海市民在美食點評網站上留言。去年,廣州茶樓「點都德」走出廣州進駐上海,迅速成為「網紅」排隊店,動輒要等一小時。如今還不到一年,點都德已經在上海開出三家分店,其中位於新天地商圈的分店,目前已有13000多條網友評論。除了點都德外,陶陶居等「老字號」也紛紛走出廣州,開至其他城市,並得到當地人的喜愛。

  在廣州的茶樓嘆完早茶後,經常能聽到的一句話是「唔該打包」,即「麻煩幫我打包」。這便是廣州飲食文化中獨樹一幟的「打包文化」。

  民以食為天,食以禮為先。吃飯是社會生活的重要部分,而餐桌文明是社會文明的重要體現。廣州人在講究飲食之餘,「光碟」和打包等文明習慣,也早已深入人心。

  在中國,「打包」的行為普遍被認為最早是在廣州出現的。20世紀80年代以來,廣州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市場經濟走在全國前列。作為一座以商貿而著稱的城市,廣州人明白實用、舒適、不鋪張浪費的意義,「低調而務實」的基因,根植在廣州人的骨子當中。

  學者高旭正認為,商貿活動中的平等、公平、講求實惠等意識,也在飲食習慣上得到反映,如一般廣州人在筵席上從不強人喝酒,宴客菜餚大多以適量有度為好等等。廣州人的這種豐儉有度、不尚奢華的務實食風 , 正是現代社會文明發展的必然結果。

  在這樣的背景下,廣州人在餐桌上形成了「打包」的習慣,並發展成為其獨有的文化,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東南西北中,發財到廣東」的人群。逐漸地,這一餐桌上的文明,也隨著「埋單」「打包」等說法,一同傳播至全國各地,對其他地方的飲食方式、生活方式產生深遠影響。

  同樣從廣州的餐桌流向全國並產生較大影響的飲食文化,還有AA制。

  AA制是英文Acting Appointment的縮寫,最早出現在16世紀前後的荷蘭和義大利。彼時義大利、荷蘭商人們已衍生出聚時交流信息、散時各付資費的習俗。商人流動性較大,一次聚餐之後不知何時再見,所以彼此分攤成本便成為了最好的選擇。

  為此,在不少學者眼中,AA制代表了平等交流關係,是西方文明最重要的符號之一。在中國,這一「餐桌文明」最早在商業文明濃厚的廣州出現,不僅反映了廣州作為中國與世界各國文明交流互鑑窗口,也給國人的理念、觀念造成了很大的衝擊。

  難怪易中天在《讀城記》這麼描述:「廣州人或廣東人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已越來越成為內地人們的仿效對象。這些影響遠不止於生活方式,而是直接影響到思維方式和思想方法。」

  夜幕降臨,體育西橫街、洛溪食街、寶業路、粵墾路……忙碌了一天的廣州人,約上三五好友,邊吆喝著進店,邊用眼角悄悄鎖定最新鮮的食材。資深「吃貨」必然知道廣州的寶業路,以及這裡最出名的小龍蝦、浦天光、炭燒生蠔、潮汕砂鍋粥。但千萬不要白天來,這裡的食肆營業時間都是迎著夕陽,踏著早霞。

  但或許大多數人不知,廣州的宵夜,是中國宵夜的鼻祖。因拍攝《舌尖上的中國》而家喻戶曉的陳曉卿曾這樣說,廣東人吃宵夜的習慣,是由地理氣候決定的,廣東天熱夏天夜裡沒有空調,家裡是住不了的,人們必須溜達到街邊上吃點東西,沒想到這原本只屬於炎夏的宵夜文化,成就了廣州這座宵夜天堂,也不分四季地流傳下來了。

  宵夜,也代表了廣州的「先進」與「新潮」。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廣州成為國內改革開放的橋頭堡,廣交會帶來的商貿快速發展,毗鄰港澳的地理絕對優勢,新鮮事物與新潮文化,在這裡一一交融。

  宵夜背後的城市夜色,是這座城市忙碌奔波者的生活底色。他們拼搏奮鬥,而這座城市開放、進取、包容。

  開放進取的城市精神,在廣州體現的淋漓盡致。上世紀80年代,廣州率先開放蔬菜、水果、魚鮮等食材的自由流通,不少人也因此開始了個體戶的生涯,加之舒適宜人的夜間氣候,宵夜經濟應運而生。

  上世紀90年代初,廣東省先於全國其他省市終結了糧票的流通,廣州的批發業、商貿業更為繁榮。順勢南下的「打工潮」不僅帶來了豐富的勞動力,也讓宵夜檔在「鑊氣」和「人氣」之中成街成市,發展壯大。宵夜也逐漸從單純的「加餐」轉變為具有社交功能的重要生活場景。南來北往的勞動者在品盡廣州美食的同時,也帶來了全國各地甚至全世界各地的美食文化,宵夜的品類日益紛繁多樣。

  「沒有宵夜,何以『消夜』?」隨著來廣州的人越來越多,他們也將廣州獨特的宵夜文化帶到大江南北。在不同地方,宵夜或有不同叫法,但人們在深夜對美食的那種嚮往之情是同樣的濃烈。從廣州傳出的宵夜文化,影響了一代人的生活方式。

  在廣州,這一生活方式仍在繼續。隨著城市經濟發展的東進,沿江路西餐酒吧街、珠江琶醍啤酒文化創意藝術區等宵夜場所為了「夜行人」應運而生,聚集在天河、海珠等的網際網路企業員工,加班後組隊去科新路、員村食街吃夜宵,也成為廣州一道獨特的風景線,體現著這座城市煥發的活力。

  記者 餘秋亮 柳時強

  統籌:陳邦明 黃穎川

 


來源: 南方網      轉自:新華網

相關焦點

  • 「嘆」廣式早茶 中式brunch給你的愜意周末
    原標題:「嘆」廣式早茶 中式brunch給你的愜意周末   說到廣式早茶,外鄉人稱為「飲」茶,本地人叫「嘆」茶(嘆在粵語中有享受之意),而對粵菜敬若神明的老外則贈以Dim Sum和Yum Cha的外來詞以示仰慕。與其說是吃早茶是為了填飽肚子,不如說它是一種生活方式和Social的場景。
  • 美食|嘆早茶
    詞作以粵省飲茶開篇,側面可見廣東飲茶文化之盛行。相傳廣東早茶文化從清鹹豐同治時期興起,又傳乾隆帝南下時亦曾與貼身侍衛登茶樓飲早茶。後歷經一個多世紀至今,早茶文化不僅在廣東長盛不衰,更是發揚光大到了全國皆知。
  • 廣州嘆早茶來 「點都德」,新款美味點心讓你吃得讚不絕口!
    廣州嘆早茶來 「點都德」,新款美味點心讓你吃得讚不絕口!在廣州飲食文化中,「嘆早茶」是廣州人享受日常美好生活的方式和文化標誌。每天一大早上,各位廣州街坊約上三五知己,在茶樓裡叫上一壺靚茶,點幾碟點心,聊聊家常,談天說地,其樂融融也。
  • 在南寧吃到了廣式早茶的精華,關鍵是好吃又實惠啊
    朱仔記海鮮食府的紫金蒸鳳爪香煎蔥油餅賣相好在南寧朱仔記海鮮食府嘆廣式早茶,吃得太過癮了 圖文:劉國雄很久沒去吃廣式早茶了,雖然南寧也挺多餐館搞廣式早茶的,都是平時上班,也懶得約朋友去吃啊。今天早上終於在南寧朱仔記海鮮食府吃了廣式早茶了,而且吃得太過癮了。廣式早茶的精華是用小蒸籠蒸的各種肉類和點心,其中紫金蒸鳳爪、金蒜蒸排骨、黑椒牛仔骨,醒腦核桃包、香煎蔥油餅、紅糖糕,都是必點的,這些做得好吃,早茶才過得關。在朱仔記,這些茶點都非常好吃。
  • 廣東傳統飲食文化「嘆早茶」,去廣州茶樓必點的早茶點心
    廣東傳統飲食文化「嘆早茶」,去廣州茶樓必點的早茶點心飲茶是廣州人的一個生活習慣,廣州人所說的飲茶,實際上指的是上茶樓飲茶,不僅飲茶,還要吃點心。廣州茶樓的點心也是愈發精緻多樣,馬蹄糕、蝦餃、燒賣、叉燒包、糯米雞、金錢肚等等應有盡有,茶樓裡常有上百種茶點,供客人任意挑選。與好友相約茶樓,是廣州人的日常,如果你去廣州旅遊,一定要去廣州茶樓吃茶點,不然可就算是白去了。那麼,廣州茶樓裡有那幾道點心是必點的呢?
  • 廣州早茶文化之「一盅兩件」
    早茶百年前,早茶文化就已經盛行廣州,慢慢演變成一種習俗,一種根深蒂固的傳統。「一盅兩件」,廣式早茶文化俗稱。一壺茶,兩籠點心。茶點喝早茶,「老廣」慣叫嘆早茶。嘆早茶,完成體現了廣式的慢生活。「一盅」比較地道的是菊花茶、普洱茶、鐵觀音等。
  • 早茶、下午茶和晚茶,廣州美食可以從早吃到晚
    食在廣州,廣州的美食真的是可以從早吃到晚。在廣州旅遊,任何時間你走進一家酒店都會有好吃的,即便是晚上24點。在廣東省內,有兩班廚師,一班是做茶,一般是做餐。有區別嗎?有。早餐時間:6點到8點,腸粉、米線、生滾粥、炒河粉、豆漿等等。午餐時間:12點到14點,臘腸飯、煲仔飯、雲吞麵、快餐等等。晚餐或宴請時間:18點到20點,叉燒、鱸魚、白切雞、燒鵝、老火靚湯等等。做茶的就不一樣了,比起做餐要吃得飽來說,做茶更要吃得精。早茶時間:8點到11點,早茶點心「一盅兩件」,特別多待會再說。
  • 粵式早茶——「嘆」茶
    通常都是聚朋會友,業餘消遣的時候都會選擇到茶樓,而茶樓則是經營粵式早茶的餐廳(通常也會供應午餐晚餐),廣州等珠三角地區人說的(早上)飲茶(或嘆茶)即等於去酒樓吃點心喝茶的意思,並不單指茶桌上泡茶喝,嘆茶的「嘆」字有享受的意思,粵式茶點之多,每一份點心都小巧精緻,色香味俱全,所以嘆茶的時間通常都是1小時以上,有時在酒樓都可以看到有些退休老人每天都會在茶樓嘆茶看報紙
  • 到越南西貢堤岸嘆早茶,體驗華人文化
    廣東人愛喝早茶,此一習俗已伴隨華人的足跡向全世界傳播。堤岸華人早就在當地落葉生根,但還保存民族特色,使越南多民族文化大家庭增添異彩。
  • 廣式早茶品後小感
    早茶不是獨屬於廣東的,在江蘇揚州、泰州也非常盛行,記得之前去桂林也有很多廣式餐廳,特色也是早茶。不過,飲食文化是廣東濃墨重彩的一筆,而早茶又在廣東飲食文化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其實只去過廣州一次,待了幾天,就跑出來寫早茶文化是抓瞎,所以這篇文章不是來講道理的,只是來談談自己的感受,畢竟廣州是我很期盼的一座城市。
  • 生滾魚片粥,廣式早茶的經典!飲茶必點!
    說到早茶,可以說是廣東人的社交飲食習俗,而最為典型的廣式早茶在廣州,食在廣州,味在西關。每逢節假日,廣東茶樓的生意是最為興旺的,廣東人一家幾口或約上三五知己,一起去茶樓飲茶,嘆早茶。"嘆"在粵語中是享受的意思,由此可見,喝早茶對他們來說是一件很愉悅享受的事情。外地的朋友可以能覺得喝茶不過是很簡單的事情,何必要去茶樓還有如此欣喜雀躍的。你了解才會明白,這裡的早茶不是簡單的喝茶水,茶水在整個早茶當中不過是配角,真正的主角是各式茶點,包含乾濕兩種,幹類比如蝦餃,包子,酥點,油條,腸粉,炒河粉等,而溼類有粥,豆漿,豆腐花等。
  • 知道廣式早茶一盅兩件,不一定知道四大天王,偏偏外地遊客不愛點
    很多人來到廣東旅遊,一定要體驗的飲食項目,就是廣式早茶了。廣東人將喝早茶稱作嘆早茶。所謂「嘆」,是廣東方言,就是「享受」的意思。一個字,就看出來喝早茶是多麼享受的一件事。很多人都說,在茶樓裡,一眼就能看出,哪些是外地遊客,哪些是廣東當地人。
  • 在家也能吃到正宗廣式早茶!五款廣式點心,製作不到十分鐘!
    對於喜歡吃早點或者早茶的人來說,廣式點心應該會比較受歡迎,特別是一些湯包類的美食,作為早點食用也會比較容易有食慾。不過自己製作早點需要用很多的時間,而且如果想吃到廣式早茶,但是又沒有居住在廣東的話,也不需要擔心,可以嘗試廣州酒家,它們家的早茶茶點口感都和店裡面製作的一樣,而且食用起來非常方便,只需要蒸煮加熱八至十分鐘,就可以吃到熱騰騰又美味的早茶了。早上只需要不到十分鐘的時間,就可以吃到早餐,即使是上班族或者學生黨也都是非常適合的。
  • 從早茶到夜宵,最後再吃一份甜點
    不管是早餐還是小吃,又或者是夜宵,有幾座城市你是不可以忽略的,在美食界的地位也是值得讚揚的,今天就來說其中一個城市,帶大家逛遍這座城市,從早餐到小吃到夜宵,到底有哪些是你吃過的,又有哪些是你不可以錯過的,還有哪些是你聽過但是沒見過的,通過這篇文章都來了解一下。
  • 一盅兩件,廣式早茶幹蒸燒賣
    中國式的早餐多種多樣,最具代表性的其中還屬廣東早茶,在廣州一早就有人排隊等候在茶樓門前,到了七點開門營業,人們就蜂擁而入。一盅兩件,就是最普通的廣東早茶形式,樣樣精緻的點心小巧玲瓏,並不一定吃很多很飽,主要享受的是整個過程。
  • 廣式早茶中的「網紅」,沒吃過這四種,好意思說自己到過廣東?
    去過廣東的朋友應該了解,廣東的一大特色就是早茶,廣式早茶以花樣繁多而具名,第一次看到滿大桌各式各樣的美食,難免讓人驚呼:「太土豪啦」!而其中點擊率最高的不會少以下幾種,看看有沒有你吃過的……廣式早茶中的「網紅」蒸餃,幾乎每一家早餐店、茶樓都主推售賣,說它算得上是真正的一哥相信大部分人都無話可說,而之中最為多見的就是蝦餃了,蝦餃以新鮮的蝦仁作為主材就足以確保它首先得好吃,除此之外晶瑩剔透的外皮,加上各式花樣的點綴,讓人吃之前忍不住多看兩眼,一個食物好不好吃,首先它的賣相必須得突出,這一點蝦餃完全做到了
  • 尋找記憶中的味道:廣東人記憶中的美食是從每天的「嘆」早茶開始
    廣東在飲食上是十分精緻講究的,豐富的物產,多樣的美食,讓凡是到過廣東的人,總是留有「還沒嘗完,還沒吃夠」的遺憾。全國美食,食在廣州。來到廣州後,味道調查員發現只有在廣州待上一段時間,才了解廣州美食博大精深的文化。
  • 非遺傳承大師組團直播助廣式餐飲傳承
    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以下簡稱「遺產日」),主題為「非遺傳承 健康生活」,重點圍繞傳統體育、傳統醫藥和餐飲非遺項目,開展非遺宣傳傳播等活動。「遺產日」當天,中國烹飪協會聯合美團點評正式啟動「2020非遺美食節」,開設北京、上海、廣州、成都四個城市專場,通過開設非遺美食節線上專題、大眾點評App的十小時非遺美食直播、千餘家餐飲老字號聯合促銷等一系列活動,讓更多年輕人了解並體驗舌尖上的「非遺」,助力餐飲傳承。
  • 在馬來西亞,嘆粵式的早茶
    「要嘆正宗的早茶,來馬來西亞的檳城啊。」茶杯茶壺上桌已經用滾水燙好,店鋪老舊,但出品讓人覺得整潔,和廣州的早茶鋪相當神似。蝦餃最亮眼了,皮是半透明的,咬開來兩隻蝦仁,比廣州的厚道。價格參考下,基本上一個人十塊馬幣,折十五六塊人民幣就能吃到飽。消費水平應該是廣州的一半、香港的零頭吧?
  • 在廣州生活的你們,吃過廣式早茶嗎?
    在廣州生活的你們,吃過廣式早茶嗎?大家好呀,今天小編想跟大家聊一聊吃的問題。我們都知道呀,吃一直都是咱們老百姓生活中最重要最經常討論的一個問題。尤其是咱們國家那麼大,不同的地方總有自己當地特色的食物,讓吃過的人難忘,今天,小編就專門說一說廣東的某一樣特色的食物。一說到廣東,真的少不了美食,因為廣東人會吃懂吃什麼都能吃的形象,真的給人太深了。廣東地區確實能夠看到很多其他地方看不到的美食。海鮮,小吃,各種各樣的,真的非常多。尤其是廣州的早茶,很有年頭了,也是當地人的一種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