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記憶中的味道:廣東人記憶中的美食是從每天的「嘆」早茶開始

2020-12-20 歐德霖

尋常的飯碗裡總能品出媽媽的味道,喜慶的宴席上總能撥動遊子思鄉的味蕾,這些家常菜的滋味裡,讓我們尋找記憶中的味道

廣東在飲食上是十分精緻講究的,豐富的物產,多樣的美食,讓凡是到過廣東的人,總是留有「還沒嘗完,還沒吃夠」的遺憾。作為中國菜系裡的明星,粵菜在世界各地廣受歡迎,廣東人總是能用別出心裁的食材搭配,讓一道道粵菜看上去賞心悅目,廣東人精益求精手法又能為「高顏值」的菜餚,注入味道的靈魂,而其中的點心廚房是粵菜的重要陣地,怎樣過硬的手上功夫,才能做出漂亮喜慶的叉燒包。

全國美食,食在廣州。來到廣州後,味道調查員發現只有在廣州待上一段時間,才了解廣州美食博大精深的文化。要想了解廣州人記憶中美食,就一定得從這個城市早晨開始,每天這裡街頭巷尾,大小餐廳,都會上演一出特別的晨間生活秀,這樣熱鬧擁擠的場面,如果是在別的城市,可能會發生在菜市場,但這裡是廣州,這群精神抖擻的人們,爭先恐後期待坐在最愛那家餐廳裡的餐檯邊,泡上一壺茶,點上兩籠點心,在廣州人的記憶裡,每一天都是從這「一盅兩件」開始的,這就叫「嘆」早茶。一個嘆字,寓意享受,盡得風流

前廳食客悠閒自得,後廚又是另一番景象,點心廚房是粵菜廚房的重要陣地。無數「明星」食物就是從這裡誕生,被廣東人稱為「四大天王」的蝦餃,叉燒包,幹蒸燒麥及蛋撻,最為耀眼,能成為「天王」的原因是蝦餃皮透蝦潤,幹蒸燒麥質地軟彈,酥皮蛋撻鬆軟香酥。

而後廚剛畢業的小廚師們正在製作就是叉燒包,他們正在等待大廚對其成品的檢驗。這位大廚就是味道調查員尋找的廣州點心界行家譚師傅,譚師傅告訴味道調查員廣式早茶的味道可追溯到清鹹豐,同治年間,當時廣州有一種火遍街頭巷尾的一釐館茶水鋪,只花一釐錢,就可以喝茶吃點心,供往來客商洽談生意,交換信息。因此廣東早茶發展與廣東自古以來貿易興盛密不可分。

做叉燒包的麵皮與北方餃子麵皮不同,前者是開口,後者不開口。決定麵皮是否開口就是其配料的原因。譚師傅介紹「開口笑」是廣東人對叉燒包的最高要求,只有保證麵皮進行最恰當好處的發酵,蒸熟之後,包子才能自然裂開,形成三片飽滿的「花瓣」,咧開「笑口」使一款點心成為讓廣州人無論走到哪裡都會念念不忘的「明星」點心。味道調查員決定向譚師傅拜師學藝,學習如何製作酥皮叉燒包。

首先,譚師傅教味道調查員用力摔打麵皮,麵皮在木臺板面因敲擊而發出響亮的聲音。麵皮是帶麩的小麥粉麵團製作,這種帶麩麵粉是從二十世紀90年代傳入廣州,與廣式點心相遇。這樣就成為酥皮叉燒包的「新武器」,脆口的酥皮,麥香濃鬱,給全麥的麵粉增加顆粒感十足的嚼勁,無數捶打之後,使用這種材料及方法製作的叉燒包的麵皮會很勁道。其次,譚師傅除了傳承了傳統製作方法之外,也會與時俱進,挑戰創新,用黃油及蛋黃壓實冷凍,分割成大小合適的小團,然後,壓扁成酥皮,把它放在叉燒包上,如同給新式叉燒包帶上一個金黃色的「小帽子」,這是得益於菠蘿包的啟發。最後,把當天製作叉燒剁碎與秘制醬汁調成的餡料包裹在麵皮內,放在烤盤上,放入烤箱烤制。

這新式叉燒包是何滋味,味道調查員迫不及待品嘗了親手製作剛出爐的叉燒包。首先是菠蘿包的口感,再往下咬,就是叉燒肉的鮮甜味道,這就是這個食物的「高潮」,它是兩種味道的完美融合,又產生一個更完美的食物。此時味道調查員腦海裡只有5個字「味道好極了」。

相關焦點

  • 擁有最後「嘆早茶」完整記憶的,是八零後...
    很多廣東人,自小就有跟隨家人嘆早茶的記憶:那是文學作品裡「天邊正泛起魚肚白」 的酣睡之時,整個人被一把抽離被窩,睡眼惺忪地拖到酒樓。  老電影《拔哥的故事》就是在惠如樓取景  可惜的是,隨著2000年最後一間「三如樓」結業,九條魚便全數消失在歷史的洪流中,相關的過去,只有在廣州爺爺奶奶們的記憶中去提取了。
  • 正宗名小食——廣漢一絕,尋找記憶中的味道
    當食物不再只是用來果腹,人們不再只滿足於充飢,開始鍾情於享受每食每味與美食美味。一晃,來成都已經將近10年了,日子過起來飛快。往往離開家鄉越久,就越想念家鄉的味道。沒時間停下來欣賞身邊的風景和美食。就連家鄉的美食,已經很久沒有嘗一嘗。想念家鄉的味道,趁著下午陽光尚好,立刻出發。開在廣漢的這家名小食,從小編有記憶開始,就已經是當地很火的名小食。已經10年沒去吃過,今天就再去嘗嘗,找尋記憶中的美味。
  • 粵式早茶——「嘆」茶
    通常都是聚朋會友,業餘消遣的時候都會選擇到茶樓,而茶樓則是經營粵式早茶的餐廳(通常也會供應午餐晚餐),廣州等珠三角地區人說的(早上)飲茶(或嘆茶)即等於去酒樓吃點心喝茶的意思,並不單指茶桌上泡茶喝,嘆茶的「嘆」字有享受的意思,粵式茶點之多,每一份點心都小巧精緻,色香味俱全,所以嘆茶的時間通常都是1小時以上,有時在酒樓都可以看到有些退休老人每天都會在茶樓嘆茶看報紙
  • 美食|嘆早茶
    相傳廣東早茶文化從清鹹豐同治時期興起,又傳乾隆帝南下時亦曾與貼身侍衛登茶樓飲早茶。後歷經一個多世紀至今,早茶文化不僅在廣東長盛不衰,更是發揚光大到了全國皆知。 向酒店諮詢早午餐時意外聽說附近有一家只在周末供應正宗廣式早茶的寶藏店(好像是小可樓?遺憾名字記不清楚了),於是一拍即合完成了早茶初體驗 猶記得第一口嘗試滑蛋牛肉粥的心情。沸騰牛肉粥底中打入生雞蛋攪拌,利用砂鍋餘溫將雞蛋加熱至成熟同時又保持肉和蛋的鮮嫩,簡直驚為天人,從此打開了鹹粥新世界。
  • 在馬來西亞,嘆粵式的早茶
    外地遊客常常會覺得點都德這樣的連鎖早茶品牌最正宗:環境佳,口味正,一壺四杯、七盞八碟擺起來,模樣十足;廣州本地人多數覺得西關某家不知名小鋪子最正宗:除了熟悉的味道之外,還有與熟悉的食客與店員相伴,以人情構築了輕鬆愜意的飲食環境;
  • 不「嘆」粵式早茶,怎麼知道叉燒包的好吃?廣州美食的招牌擔當
    【粵式(廣東)早茶是一種嶺南民間飲食風俗。】廣東人飲早茶,有的是當作家庭早餐,通常都是一家老小圍坐一桌,「飲茶嘆世界」,共享天倫之樂。有的飲完早茶即去上班,這裡早茶就是果腹填肚皮,標準的「吃早餐」,豐儉由己。
  • 記憶中的味道!炭爐現煮雞涮菜
    門口放著幾個小炭爐和木炭,大學北路的袁生邊爐看起來很土很吸睛,這種用炭爐現煮雞涮菜的吃法其實是老闆記憶中的味道。海洋公園、銅鑼灣、中環、廟街、九龍、深水埗……袁生邊路是個100多平方米的小店,起源於老闆姓袁,廣東人的叫法叫袁生。
  • 荷田田:記憶中的味道
  • 探尋那些記憶中的鎮江丹陽老味道,每一道美食都是童年時期的期待
    而對於很多60、70後的鎮江丹陽人而言,他們的記憶就是金雞飯店的餚肉麵和蟹黃湯包,而對於80、90後來說就是谷口街的臭豆腐、白雲街的上海湯包、燈籠巷的燒餅油條,今天我們就去探尋那些記憶中的鎮江丹陽老味道。金雞飯店金雞飯店最有名的便是餚肉麵、蟹黃湯包、糕點粥品。
  • 見證荒蕪沙漠中美食情緣《大地私宴》為食客找尋記憶中的味道
    由浦發銀行信用卡特約播出、飛豬旅行行業贊助播出的美食類紀錄片《大地私宴》,將攜手「上海最強私宴廚娘」汪姐一起走進陝北榆林的黃土高原,找尋食客記憶中的味道。《大地私宴》開啟美食尋味之旅無盡美味等你來嘗《大地私宴》節目組邀請國際上數位頂級名廚,踏上各自的尋覓自然食材之旅。
  • 京都老蔡記英協路店,記憶中的老味道
    這裡,可謂是匯集了省內各市的招牌美食,從開封的老味道砂鍋、商丘的垛子牛肉、到百餘年的傳統美食拆骨肉、皮凍,以及各式滷味、蔡家私房、蔡記蒸餃、老式扣碗、、烤串等,每個人都能在這找到自己最愛吃的那份美味。當然,這裡點單率最高,也是店內招牌的蒸餃、餛飩,每天都吸引著四方賓客來此品嘗美味。熱氣騰騰的蒸餃端上桌時,還在噝噝地冒著熱氣。
  • 客家筍粄|客家人記憶中的味道
    型似餃子,外皮透亮Q彈口感鮮嫩,餡脆汁香筍 粄這便是客家人記憶中的味道——筍粄>筍粄是傳統的客家小吃其中,最好吃的要數大埔筍粄大埔筍粄是客家粄食中最典型的外形與客家蘿蔔粄相似是中原飲食文化色彩最為濃厚的風味小吃之一
  • 文和友:記憶中的那座城是老長沙的味道
    在文和友,那些隨著城市發展而消失的記憶,重新被尋回。西長街電遊室,從小的夥伴都是在這裡打遊戲,打架,還原了一個歷史中的場景。又像北正街批發部,隨著北正街的拆遷一起消失了。在這裡,它以另一種形式回到大家的視野。
  • 江門鶴山有一種傳統美食,叫做「白水角」,是鶴山人記憶中的味道
    在廣東江門,鶴山最地道的鄉村美食是什麼?你的第一反應很可能會是白水角,是的,沒錯,江門鶴山的白水角頗具鄉村風味,在鶴山,逢年過節做白水角是一種傳統。白水角具有獨特的家鄉風味及製作特點,早已成為當地很多農村作為特定的節日(社日)的主食品擺上餐桌。
  • 回憶曾經小時候記憶中,最難忘的美食,你首先想到的是哪款美食?
    回憶曾經小時候記憶中最難忘的美食,在你們的腦海中想到的是哪款美食呢?今天說到的記憶中最難忘的美食不是菜,也不是湯,是面,炒麵,不是現在城市中那種常見的炒麵條,而是炒麵粉,說到炒麵這個詞大家想到的應該都是炒麵條,就是現在城市中的炒麵大家應該都聽過而且還都吃過,在我的記憶中這個詞現在幾乎已經把原來的炒麵的概念掩蓋了,今天就讓我們體驗一下10多年前小時候在農村吃過的一款美食炒麵,相信農村的朋友們還記得10多年前吃過的那款承載兒時美好回憶的炒麵吧!
  • 尋找記憶裡的味道 松江九亭邀你打卡美景美食
    圖說:九亭鎮發起了「美食美景打卡」徵集評選活動 採訪對象供圖(下同)新民晚報訊(記者 張鈺芸)一座城市有屬於它的特有韻味,這些特殊的味道往往通過美食、美景烙刻在人們的舌尖和記憶裡。在你的記憶裡,松江九亭是什麼味道呢?
  • 「嘆一盅兩件」,茶樓中談天說地,融入老廣們的「飲早茶」生活
    嶺南一帶有許多特有的飲食傳統,如愛煲滋補養生的老火靚湯,如飲食偏蒸煮清淡,但是最讓廣東人離不開,最讓外地客人想嘗試的,莫過於「飲早茶」了。早茶是嶺南源遠流長的飲食傳統,在或大或小的茶樓裡,錯落的擺放著古色古香的桌子,有三代同堂溫馨無比,有幾個老年人追憶往昔,也有年輕人們埋頭享受美食……這是如此令人心馳的畫面,小編身為地道的廣東人,就以親身經歷給大家介紹一下「早茶」吧。
  • 在千萬種美食中,也沒法抵擋記憶中的美味:山粉圓子
    在千萬種美食中,也沒法抵擋記憶中的美味:山粉圓子世間美食千萬種,總有一樣讓你記憶中慢慢迴蕩,就像點一支檀香,香氣久久不能散去,時不時在心間蕩漾。當你閒下來時點一支香,泡一壺清茶,細細品味這一樣美食在心裡牽起的無限思望。
  • 那些年小飯館懷舊餐廳 帶你尋找兒時記憶中的味道
    過去的時光因為只存在在人的記憶中,所以顯得尤為的珍貴。我們不是懷舊,只是想把那些年的味道重新找回來 。合肥有一個地方,不僅可以追憶那些年我們玩過的遊戲,更可以品嘗那些年我們吃過的美食,它就是——那些年小飯館,一個把懷舊做到極致的特色餐廳。那些年小飯館成長於本土植根於本土,目睹了不少傳統品牌的興衰與沉浮,全新的餐飲模式「那些年」餐廳破繭成蝶!
  • 童年記憶中的味道|義利麵包
    那是多少北京人心中抹不去的味道。還有熱愛者教我如何把義利果子麵包放到冰箱冷藏中,吃的時候切下一片,再抹上果醬,味道更甜美。越來越多的北方人在海南買了房子,遠離家鄉,更想念家鄉的味道。他們可以自己做出各種家鄉的美食,但是,他們再高檔的烤麵包機卻做不出義利麵包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