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補冬!冬季進補記有三句口訣五道菜

2021-01-09 央廣網

11月7日立冬,立冬後一直有「立冬補冬」的習俗。俗語「冬季進補,上山打虎」,但是也不能「盲補」。如何進補?中醫專家和營養專家給了三句進補口訣和五道營養菜:

三句口訣

少年重養,中年重調,老年重保

立冬進「補」,也要因人而異。王雪梅提及,人有男女老幼之別,體(體質)有虛實寒熱之辨,中醫養生原則,應該是:少年重養,中年重調,老年重保。

也就是說,少年陽氣正盛,其實可以不補,或者小補;而中年人就要根據最近的身體狀況作出相應的調理了,比如最近很勞累,身體損耗太大,就要補一補;現在老年人往往患有多種慢性疾病,更應多重視保護。比如立冬時節,氣溫變化大,高血壓、冠心病患者更應注意保暖,規律用藥,減少出汗等體力活動;頸患有椎病、腰椎病的患者,應注意局部的保暖,多做一些柔和的鍛鍊,如練太極拳、八段錦等養生操,這些都體現了「老年重保」的理念。

王雪梅進一步介紹,進補還要找中醫師進行辨證,不能清補、溫補、大補、小補,不分輕重緩急一起上,那樣不但達不到進補的目的,甚至還會因小失大,對身體造成不必要的危害。

事實上,在臨床上,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有些人以清為補、有些人以通為補、有些人以化痰除溼為補等,不是只有補氣養血、滋陰溫陽才算是補,還是要根據具體年齡來看。

南方清補,北方溫補,高原潤補

進補還要注重區域之分。我國幅員遼闊,南北氣候差異很大,雖說都是立冬時節了,在北方的人已經看到了飛雪,穿起了厚棉襖,而在南方的人還穿著單層袷衣。王雪梅介紹,其實,中醫裡的立冬進補也有個地域原則:南方清補、北方溫補、高原潤補。

具體來說就是,北方地區的冬季天氣寒冷,進補宜大溫大熱之品,如牛、羊肉等。而長江以南地區雖然已入冬,但氣溫較北方地區要溫暖得多,進補應以清補甘溫之味為主,比如雞、鴨、魚類。在我國南方,立冬人們愛吃些雞鴨魚肉,如臺灣立冬街頭的「薑母鴨」,就是不錯的選擇。而地處高原山區,雨量較少且氣候偏燥的地帶,則應以甘潤生津之品的果蔬、木耳、冰糖為宜,比如做一道冰糖燉雪梨就是不錯的膳食。

王雪梅提醒,「南方清補,北方溫補,高原潤補」,這句口訣說的是大環境的一個原則,另外還要注意我們生活的小環境。比如現在北方普遍都通了暖氣,很多人長期待在有暖氣的室內,所面對的環境不一定就是寒,也有可能是熱;而南方一些家庭,冬季也會開空調取暖,所以環境裡還夾雜了些燥,這樣進補的同時還得潤燥。如果個人再有個什麼基礎疾病,這樣一來,我們面對的環境複雜了,體質也複雜了,進補就不是簡單的跟著戶外環境來了。所以在遵循地域環境進補時,最好還是到醫院找中醫師辨證一下,以便更好地進補。

少吃鹹,多吃苦,平平安安來進補!

從立冬開始,寒冷的天氣正式登上季節的舞臺。中醫認為此時可以進補,不過飲食應「少鹹、多苦」。

河南省人民醫院中醫科醫學博士、副主任醫師王雪梅解釋,這是因為按照中醫理論,冬季為腎經旺盛之時,而腎主鹹,心主苦。

從五行理論來說,鹹勝苦、腎水克心火。若冬季鹹味吃多了,就會使本來就偏亢的腎水更亢,從而使心陽的力量減弱,所以就應該多吃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陽,這樣就能抗禦過亢的腎水了。

「事實上,現在大家都很注意飲食上的『少鹹』,過鹹無益,不過,在這個季節吃點苦味的食物倒也不錯。」王雪梅推薦苦瓜、芹菜、萵筍、生菜等蔬菜,除了按照中醫的理論,可以養心外,這些苦味食物中含有胺基酸、維生素、生物鹼、微量元素等,具有抗菌消炎,提神醒腦,消除疲勞等多種功效。

說起「養心」,除了飲食上多吃苦,王雪梅建議大家從情志養生上來調節養心,因為養心貴在養性。

中醫常說,「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神補」,可是我們如何才能做到神補呢?王雪梅提到,雖說我們現在不能像古人那樣「早睡晚起」,不過也可以在這個季節裡藉助讀書來養性,或者練練瑜伽、太極、站樁這類東方式的靜功。

五道菜:

韭菜炒黃鱔

韭菜自古就有「蔬菜之葷」的美稱,冬天食用不僅可以除風祛溼,對關節疼痛也有緩解作用。中國中醫科學院教授楊力介紹,黃鱔是溫性食物,可補肝腎、益氣血、強筋骨。冬日補腎,韭菜炒黃鱔很好,但火氣重的人不易多吃。

做這道菜首先要將黃鱔洗淨切成寸段,用薑汁至少醃10分鐘(去除腥味)。先將黃鱔炒熟,再放入韭菜。由於黃鱔體內有一種頜口線蟲的囊蚴寄生蟲,如果沒有燒熟燒透,會有感染頜口線蟲的風險,因此,一定要炒熟。另外,要選長得比較飽滿、活潑、顏色明黃的,太老或太小的都不太好,當然,不要選購死黃鱔。

紅棗芝麻粥

解放軍309醫院營養科主任左小霞表示,立冬後天氣更冷,有些腎氣不足的人就會感覺手腳冰冷。我推薦喝紅棗黑芝麻粥,能迅速溫暖身體,也助於體內微循環,尤其適合手腳冰涼或便秘者。另外,紅棗中的蘆丁可軟化血管,而環磷酸腺苷有提高免疫力和抗癌的作用;黑芝麻不僅能補腎,滋養肌膚,護髮的效果也不錯。血脂高者還可再加點蕎麥或燕麥等富含膳食纖維的粗糧一起熬粥食用。

紅棗是溫熱食物,吃多易上火,每人每天3~5顆為宜。挑選黑芝麻時用手捻一下,若褪色可能是被染色了,也可以掐一下,天然芝麻裡面應該是白色的。

羊肉蘿蔔湯

寒風起,羊肉肥,立冬進補,羊肉是首選。羊肉有補脾益氣的功效,而蘿蔔是涼性食物,與羊肉搭配,堪稱冬日進補絕配。

北京電力醫院營養科營養師崔軍說,燉羊肉白蘿蔔湯非常適合冬天喝。把羊肉切塊放入冷水中慢慢加熱(若一開始放入沸水中煮,不利於肉中雜質排出),水沸後撈出;再加入熱水以及蔥、姜、八角一起燉製,快熟時放入蘿蔔即可。注意鹽要在快出鍋前放,加鹽過早會導致肉不容易燉熟。

羊肉中嘌呤含量較高,痛風患者不要多吃。另外,購買時要選擇羊肋部的肉,燉出來口感較好,而且有嚼頭。

水煮花生米

北京中醫醫院婦科副主任醫師朱梅介紹,氣血虧虛似乎和女人更「親密」。元代著名醫家朱丹溪曾說「女子陰常不足,陽常有餘」,因為女性一生經、帶、胎、產、乳,都需要損失大量的精血津液,即傷陰。

所以相對於男人,女人更需要補氣血。由於氣血的消耗往往是造成女人氣血虧損的原因,所以造血的原材料——鐵質就顯得尤為重要,女人補血最要補鐵。

花生米是補氣血的「良藥」,尤其是在女性經期過後,需要補充流失掉的鐵。但最好是用水煮,補陰作用尤佳。炸花生米油脂含量高,吃多了還易「上火」。

清燉牛肉

氣血虧虛也經常會找上男人。尤其是現代男人承受很大壓力,工作忙碌,生活不規律,很容易出現氣血暗耗。相對於女人,男人氣虛更多一些。上班時,硬撐著,一下班,便神疲體倦,一動都不想動了。相對於女人,男人的活動量大,新陳代謝快,因此,可以多吃一些肉類來進補,血肉有情之品比青菜更能補充氣血。羊肉偏燥,牛肉更好。做法以清燉為宜,中醫講「隔水做」補陰,燒烤的牛羊肉不宜多吃。

另外,保持一定的運動量是更好補充營養的前提。就好比工廠,大工廠消耗大,原料就要多進;小工廠出的少,原料就少進。人體的消耗也是如此,一定要根據自身情況來補,補過了就容易矯枉過正。適當增加運動量還可以促進脾胃運化功能,增加食慾和吸收,是改善氣血虧虛的好方法。

相關焦點

  • 今日立冬!進補記住這三句口訣五道菜
    11月7日立冬,立冬後一直有「立冬補冬」的習俗。俗語「冬季進補,上山打虎」,但是也不能「盲補」。如何進補?中醫專家和營養專家給了三句進補口訣和五道營養菜:三句口訣少年重養,中年重調,老年重保立冬進「補」,也要因人而異。王雪梅提及,人有男女老幼之別,體(體質)有虛實寒熱之辨,中醫養生原則,應該是:少年重養,中年重調,老年重保。
  • 立冬進補吃什麼:記住這三句口訣推薦五道菜
    11月7日立冬,立冬後一直有「立冬補冬」的習俗。俗語「冬季進補,上山打虎」,但是也不能「盲補」。如何進補?中醫專家和營養專家給了三句進補口訣和五道營養菜:三句口訣  少年重養,中年重調,老年重保  立冬進「補」,也要因人而異。
  • 冬天多吃這兩種食物 進補有三句口訣五道菜
    原標題:冬天吃這兩種食物 疾病繞道走   立冬,意味著冬季正式來臨,草木凋零,蟄蟲休眠,萬物活動趨向休止。這個時節吃什麼好?怎麼吃才能養生?今天,我們就來和大家聊一聊。   冬季進補記有三句口訣五道菜   三句口訣:少年重養,中年重調,老年重保   立冬進「補」,也要因人而異。王雪梅提及,人有男女老幼之別,體(體質)有虛實寒熱之辨,中醫養生原則,應該是:少年重養,中年重調,老年重保。
  • 立冬到|俗話說:「立冬補冬,不補嘴空」,立冬進補不能少
    立冬到|立冬習俗新解:立冬進補不能少,習俗早知道,俗話說「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立冬補冬,不補嘴空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九個節氣。立冬之後,正午太陽高度繼續降低,日照時間繼續縮短,我國歷來以立冬為冬季的開始。
  • 2018立冬是月幾號應該吃什麼 南北方立冬補冬進補吃什麼好
    2018立冬是月幾號應該吃什麼 南北方立冬補冬進補吃什麼好  立冬應該吃什麼 南北方立冬吃的傳統食物一、南方立冬吃的傳統食物  「立冬」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從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開始到11月22日或23日結束。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一樣,都是農曆上表明一個新季節的開始。
  • 「補冬」是什麼意思 補冬跟立冬是同一天嗎如何「補冬」
    立冬素來有進補的飲食風俗,立冬預示著冬季的到來,立冬後天氣漸寒,進補是為了增加能量預防嚴冬的寒氣侵入。民間有諺語稱「立冬補冬補嘴空」,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立冬補冬補嘴空的「補嘴空」表達了什麼?跟同小編一起了解一下關於立冬這句耳熟能詳的諺語吧。>>【2017立冬是幾月幾號 立冬有哪些習俗】  立冬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
  • 南北方補冬有差異!冬至進補要跟著地域來
    立冬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氣,代表著冬天的來臨,從養生的角度來講,立冬後也進入了進補的最佳時期。我國歷來有「迎冬」「補冬」的習俗,古人認為天轉寒冷就要補充身體營養,食人參、鹿茸等補藥是當時較流行的補冬方式。
  • 立冬食補怎麼吃?這4個原則要牢記!
    在中國傳統農曆裡,立冬就代表著冬季的開始。自立冬起,草木凋零,蟄蟲休眠,萬物活動趨向休止。 作為萬物之長的人類也是一樣。雖然不用冬眠,卻可以通過冬令進補,來養精蓄銳。 傳統中醫認為:「萬物皆生於春,長於夏,收於秋,藏於冬,人也亦之。
  • 立冬後怎麼補冬 匯源給你來支招
    又是一年立冬時。作為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九個節氣,太陽在這一天到達黃經225°,是為立冬。《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記載:「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萬物收藏,歸避寒冷,冬季自此開始。按照中國人的習俗,冬季是給身體進補的大好時節,因此民間有立冬補冬這一說法。據說只有補冬以後,身體才有抵禦嚴寒的元氣,並可為來年的身體健康打好基礎。
  • 立冬吃什麼傳統食物 立冬節氣補冬各地食物吃啥
    明代詩人王稚登在《立冬》中說立冬時節一天比一天寒意更濃。11月7日是立冬節氣,截至目前,冬季「版圖」已經佔領我國「半壁江山」,進入立冬節氣後,冬天的「地盤」將繼續向長江以南地區擴展,中國天氣網特別推出入冬進程圖和立冬補冬地圖,看看冬天的腳步到哪兒了?你的補冬計劃提上日程了嗎?
  • 立冬將至,福建人補冬吃什麼?
    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立」是建立、開始的意思。作為「四立」之一的重要節氣,立冬是我國民間非常重視的季節節點之一。「秋收冬藏」,也是享受豐收、休養生息的季節,通過冬季的休養,期待來年的興旺吉祥。立冬不僅是冬季的第一個季節,在我國的很多地方也被當作重要的節日來慶祝。
  • 立冬養生吃什麼好?立冬進補以溫補為主
    立冬養生吃什麼好?立冬進補以溫補為主時間:2018-11-07 13:3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立冬養生吃什麼好?立冬進補以溫補為主 11月7日將迎來2018年立冬節氣,立冬意味著冬季正式來臨,草木凋零,蟄蟲休眠,萬物活動趨向休止。立冬養生吃什麼好?
  • 2017年11月7日今日立冬:立冬習俗盤點 立冬補冬吃什麼
    今天,我們迎來了冬季的第一個節氣——立冬。立,建始也。立冬,冬之始也,萬物收藏。立冬是24節氣中的第19個節氣。「立冬」節氣的到來,表示開始進入冬季。在古代,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是一個重要的節日。【2017年立冬祝福語】  相傳,古人在這個季節裡多用佔卜的方法來看整個冬天的冷暖。
  • 立冬後要做這三件事
    編者按:今年的11月8日立冬,老百姓常說,「立冬宜補冬,養生補嘴空」。立冬過後,「北風吹、氣溫低、雪花飄」的景象就會陸續上演。本期,小編和大家聊聊:要想舒服過冬,除了準備好毛衣、羽絨服等過冬必需品,飲食上多吃點啥?生活起居上,需要注意什麼?立冬後要做這三件事立冬之後,從此正式進入中醫說的「封藏之季」。
  • 泉州將迎來新一輪降溫 2016年立冬吃什麼好補冬怎麼吃好
    然而,如此陽光明媚,恰似「春暖花開」的好景卻並不長,今天就是立冬了,泉州正要迎來新一輪的降溫。泉州市氣象臺分析,今天泉州仍然以多雲天氣為主。北方的冷空氣在馬不停蹄地趕來泉州,初步影響泉州要等到周二的夜間到周三這段時間。11月7日是今年的「立冬」節氣,通常人們往往以為立冬就是入冬了。但「立冬」並不是氣象學上冬季的開始。立冬節氣,有秋收冬藏的含義。
  • 迎冬、拜冬、補冬……立冬習俗知多少?
    劉穎穎「北風潛入悄無聲,未品濃秋已入冬」,秋天的蕭蕭紅葉還未落盡,二十四節氣中的立冬就帶著清冷的寒風翩翩而至。這一天過後,氣溫下降速度加快,溫差也變得更大,因此,人們習慣上把立冬當作是冬季的開始。小春此去無多日,何處梅花一綻香」道出了一幅南國立冬的優美畫面,給人與眾不同之感。補冬:吃餃子、釀黃酒民間諺語說,「立冬補冬,補嘴空」。忙碌了一年的人們,秋收冬藏完畢,迎來了冬閒。因此,要在立冬這天以美食進補,犒勞自己的同時抵禦寒意,稱為「補冬」。
  • 立冬進補 正當時
    立冬進補 正當時 劉哲     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民間有「立冬補冬」的習俗,此時多吃一些溫熱補益的食物,不僅能使身體更強壯,還能起到禦寒的作用。本周,記者深入我市多個餐飲門店,為市民尋找多種適合冬季進補的菜品。
  • 立冬進補,來年打虎!不同年齡不同地域的進補方法都在這了!
    11月7日正式進入立冬!立冬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也是一年中「進補」最佳時期。「冬季進補,上山打虎」,冬天是對身體「進補」的大好時節,俗稱「補冬」。①①季節不同,進補不同從立冬開始,寒冷的天氣正式登上季節的舞臺。中醫認為此時可以進補,不過飲食應「少鹹、多苦」。王雪梅解釋,這是因為按照中醫理論,冬季為腎經旺盛之時,而腎主鹹,心主苦。從五行理論來說,鹹勝苦、腎水克心火。
  • 立冬的習俗風俗習慣有哪些 立冬為什麼要補冬吃餃子寓意介紹
    立冬節氣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是二衝四節氣的第19個節氣。我國古時民間習慣以立冬為冬季的開始。那麼立冬有哪些風俗習慣呢?為什麼立冬要吃餃子呢?立冬的風俗有哪些立冬的習俗風俗有哪些  1、立冬習俗:冬泳  在哈爾濱,立冬之日,黑龍江省冬泳協會的健兒橫渡松花江,以這種方式迎接冬天的到來。
  • 冬季正確進補,記牢3句口訣
    俗語「冬季進補,上山打虎」,但是也不能「盲補」。如何進補?一定要牢記這3句進補口訣。少吃鹹,多吃苦,平平安安來進補  中醫認為冬季進補,飲食應「少鹹、多苦」。  中醫理論認為,冬季為腎經旺盛之時。腎主鹹,心主苦,鹹勝苦、腎水克心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