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作者 | 小母雞
本篇編輯 | 董小姐
當值編輯 | 識無邊
▼
今日導讀
今天故事的作者,是一名17歲正休學在家的高中女孩,自她確診為抑鬱症以來,已經過去了293天。
如果不是她真摯又詳細的記錄和傾訴,我們可能很難窺見一個花季抑鬱少女內心真實的想法和感受。父親從她幼年開始不間斷的打罵,造成了她與父親之間感情淡漠,對父親的畏懼、孤僻的性格成了她抑鬱的隱患。
隨後,中考的失利讓她遭受了內心的挫折,步入新高中遇到的一系列不適應又讓她漸漸害怕上學,沒有朋友、人際關係複雜、班主任的嚴厲訓斥、沉重的學習壓力,終於讓這個活在恐懼中的小女孩崩潰了,她只能用不斷自殘的方式發洩自己的情緒。
如今的她,雖然還在休學階段,但已經狀況在逐漸變好,她每天外出打工,對人生也有了新的目標和規劃。希望這段坎坷的青春經歷,會成為她未來人生路途上的財富。
今天是2020年10月26日,是小陳同學抑鬱症確診的291天,沒錯,我又發病了,我失去了對自己情感的控制,自己一個人躲在被子裡歇斯底裡地大哭起來。我的手因為長時間服藥的緣故,開始不停地顫抖。此時的我,心裡只有一個想法——結束自己的生命,不管是吞藥也好、跳樓也好、割手腕也罷,我只是不想再被這個恐怖的惡魔給束縛著了。
刮眉刀就在我的床頭柜上,我不斷地往它的方向看了一次又一次,生怕哪一天會死在自己的刀下。我的左手臂上布滿了被自己劃傷的痕跡,一道又一道的傷痕清晰地印在我的皮膚上。我知道,就算這些傷口癒合了,它們也如同劍在石頭上刻下的印記,永遠無法消除,會一直陪伴著我。
由於經常割自己的手腕,我對於各種工具的使用了如指掌。用玻璃片刮不行,太粗糙,美工刀最快 ,圓規還行,小刀也還順手,但還是覺得修眉刀最好用,既快又留傷疤最深。
這一天晚上,我整整哭了2個多小時,直到眼淚都哭幹了,仿佛平常那活躍的泉水突然乾涸了。我的眼睛和頭異常地疼,頭上仿佛有一根筋在不停地把我的腦袋往上扯。
父親的打罵,讓我養成了孤僻的性格
人人都說18歲才算成年,其實成年並不是在你18歲生日這天發生的,往往是在某一瞬間你就突然長大了,崩潰亦是如此。
我今年17歲,正值青春階段,一直被認為是一個活潑開朗的孩子,誰都沒有想到,我會得抑鬱症這種在其他人眼裡看起來的「怪病」。沒錯,當時連我的父母都不敢相信,我居然抑鬱了,而且病得還不輕。起初他們認為我才這麼小的年齡,哪來的壓力,吃穿住行樣樣不缺,不就是學習這麼點小事情嘛。但我要說這不僅僅是你們想像的那麼簡單。
我認為我得抑鬱症,主要是受家庭因素和環境因素兩方面的影響。
別看小小一個家,其實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那些家庭和睦、父母不吵架的家庭,孩子得抑鬱症的機率就會相對來說小很多。就拿我的家庭來說吧,我從小是被外公外婆帶大的。在我小時候的記憶裡,父親由於工作的緣故,經常把上班時的壞情緒帶回家裡,導致我的父母經常吵架。
在我的印象裡,父親總是一副兇巴巴的樣子。小時候我數學成績不太好,他老是給我講題,我聽不懂,他便要打我。以至於我在確診抑鬱症前,都很畏懼我的父親,每次我和他單獨相處,不超過半個小時,我們便可以大吵一架。
父親嘴上功夫說不過我,便要拿起皮帶抽我。在一般的家庭,孩子長大以後,父母便不怎麼打罵了,而我卻不一樣,一直到中考後,我仍舊挨過父親的皮帶,於是父親在我的心中逐漸成為了一個兇神惡煞的角色。
為了少遭受些打罵,我幾乎每周末和父親溝通的話語不會超過20句,頂多就是叫父親吃飯付錢。而我們父女之間的情感,也早已經被皮帶和打罵隔離開了。在家裡,我逐漸變成了一個孤僻不愛說話的孩子。
中考失利,我適應不了新高中的生活
再者就是學校的緣故了。由於中考有一門課考砸了,我沒能考上重點高中,便去了一所民辦的私立普高。而我周圍要好的同學,都上了金華一中或者其他重點高中,於是我特別被同學們看不起。仿佛中考的失利將我和那些優秀的同學徹底地分離了。中考的失敗仿佛在告訴我,我的整個人生都失敗了,我只能感嘆自己是多麼的無能。
我念的這所高中,學費高、教育資源不太好,環境也不太行,學生大都是富家子弟,素質和我初中認識的同學相比,簡直有天壤之別。
在那所學校裡,我找不到一個真正可以談心的好朋友,同學們表面上看著很要好,其實背地裡都在悄悄地說著別人的壞話,噁心的人際關係讓我深深感受到了人心的險惡。
很不幸,我還遇上了一個非常嚴厲變態的班主任,快期末考的那段時間,她甚至禁止我們上活動課,私自給我們改成了自習課。我們的班主任還把自己從校長那得到的訓斥撒到我們的身上,鬧得全班都很不愉快。再加上高中10門課的壓力,我逐漸覺得喘不過氣來。
每天晚上睡覺的時候,我都躲在被窩裡偷偷地哭。我每天都活得小心翼翼提心弔膽的,生怕又招惹到了誰。漸漸地,我開始畏懼上學了,我仍然清晰地記得當時我的頭每天都很疼很疼,每天以淚洗面,感覺沒有了生活學習的動力了,思維也遲緩了很多。只要老師一罵人,我就有從教學樓5樓跳下去的衝動。
總之高中那些煩心的事,比如小群體孤立、背地裡說別人的壞話、打小報告、運動會的不團結等等,都讓我無比無比懷念我的初中生活。
其實我特別討厭學校裡那些知道你得了抑鬱症的同學,在他們的眼裡,抑鬱症就是矯情、做作、無理取鬧。其實我想說,抑鬱症也是病,它和感冒發燒一樣不挑人。那些平常看似陽光開朗、熱情堅強、朋友圈打滿了雞血、充滿正能量的人,一樣也有可能得抑鬱症。
談談00後的「喪」文化
我還想談談現在流行在我們00後之間的「喪」文化。作為00後的我們,出生在新舊時代的交接口,承受了很多父母遠遠不清楚的壓力。但我想說的是,這些流行在00後群體中所謂的「喪」文化,和抑鬱症根本不是一回事,那些天天在朋友圈發著看似喪氣、充滿負能量話的人,未必是得了抑鬱症。他們只是覺得跟風很好玩,仿佛得了抑鬱症就是一個很酷的玩笑。
其實說實話吧,在確診抑鬱症以前,我也曾經在朋友圈和各大媒體網站上發表過許多喪氣滿滿的話。現在回想起來,是一些很幼稚的行為,我只是想在情緒失落的時候,博得別人的一點同情。
但我覺得喪文化流行的真正原因,不僅僅是00後群體想要跟風這麼簡單,它是我們這一代人情緒低落的一種表達方式。當我們真的連接世界後,我們發現世界和我們想的不一樣、和書本上寫的不一樣、和老師教的不一樣。
我們發現,盡心盡力、勤勤勉勉未必是優點,油嘴滑舌八面玲瓏,好像也沒有什麼壞處,成功和努力好像並沒有關係,迷茫的我們無法尋找一個答案,只能用喪文化來發洩自己的情緒。
所以,那些嘴上說著自己有抑鬱症的00後,那些天天在朋友圈發著負能量文案的人,並不一定是真的生病了,是否生病還需要醫生來判定,就像抑鬱情緒一樣,它不等同於抑鬱症。
一些小建議
此外,我還有一些小建議,想給到那些和我一樣患有抑鬱症的朋友們,希望可以減少一些病發作時候的痛苦。
1.隨身攜帶糖果,它能使你的心情稍微愉悅一些
2.遵醫囑按時吃藥,吃藥雖然有副作用,但真的對您的病還是有一定的效果的
3.平常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歡的運動,因為運動會生成多巴胺,使人稍微開心
4.有條件的話可以一周進行一次心理輔導,或者和要好的朋友聊聊心裡,減緩一些壓力
5.如果是和我一樣休學的學生,可以給自己每天制定計劃表,讓自己忙碌充實起來,不去想那麼多煩心事,就會好很多
我希望大家以後如果遇到身邊抑鬱症的患者,請不要說:「沒事的,這點小事情熬過去就好了,不要過度擔心」,這只會讓我們更難過。
我也希望父母不要給予我們過多的期盼,比如期盼我們上重點高中、考上985、211重點大學。學習也是要看天分的,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一方面,家長不能只看著孩子學習的好壞,而不去發現他身上的優點,每個孩子都有他與眾不同的地方,那就是他的獨到之處。學習差不代表以後生活的不好,行行出狀元嘛。
最後,祝願看到這篇文章的患者,可以早日康復。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