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生 成潤寧
浮雕牆壁、青瓦牌坊,燙金大字印著「莫家街」三個字,這是一條擁有600多年歷史的古巷,也是西北遊攻略裡必去的網紅打卡美食街。
近幾年,青藏高原成為越來越多文藝青年嚮往的聖地,西寧作為西北遊的一大重要中轉站,吸引著來自天南地北的遊客。了解一座城市最迅速、最直觀的方式就是漫步在這座城市大大小小的街巷裡,感受當地民風、觀賞特色建築、品嘗地道小吃,只有穿梭在那一條條充滿人間煙火氣息的街道,才能讓人體會到遠遊的意義。
莫家街北接東大街,南與宏覺寺街相連,是西寧市區最古老的街道之一。相傳,明朝嘉靖年間,京都禮部官員莫懷古因家中珍藏溫涼盞一隻引來權貴爭奪,後被貶到西寧,便在今莫家街一帶和今雷鳴寺街南面建起私邸和宗祠。莫家宗祠建成後,宗祠前的街道漸漸被人們叫作「莫家街」,此名一直沿用至今。
如今的莫家街已經成為西北經典美食的聚合地,每年慕名前來品嘗青海特色小吃的遊客數不勝數,到了旅遊旺季整條街道都沉浸在一片紅紅火火的氛圍中。這裡有最接地氣的市井生活,能滿足遊客對西北風土人情的想像。
許多遊客來到西寧後,第一站打卡地便是莫家街,吃的第一頓飯便是在馬忠食府,這裡匯集了幾十種西北小吃,20元就可以吃到正宗的烤犛牛肉串。走進馬忠食府,各地口音湧進耳中,其中不乏本地方言。
成都遊客張宇航說:「去年出差來了一次西寧,在酒店附近吃過一次燒烤,很合口味,一直想著再來這裡一定要留出一天的時間,專門來吃特色小吃。這不一進莫家街就被馬忠食府吸引了。」
「對,這裡簡直是吃貨的天堂啊!像個自助餐廳一樣,想吃什麼樣的西北特色美食這裡都能滿足我們。」張宇航的同伴說。
「馬忠家的釀皮子我從小吃到大,有嚼勁還入味,外地來的朋友我都推薦他們來嘗一嘗。」放假回來的大學生王琪亞說。
大缸、大盆、大勺……這就是遠近聞名的馬忠釀皮,師傅將一張厚約2釐米的黃褐色釀皮對摺切條,放進大碗中,撒上綠油油的韭菜,澆上紅彤彤的辣油,給人留下熱情火辣的印象。
德祿酸奶的口碑在省內外越來越響亮,店門口每天人頭攢動。6元錢即可買到一碗正宗青海犛牛酸奶,即能在店裡食用,又可以打包帶走。酸奶冰冰涼涼、酸酸甜甜,上面覆蓋著一層金黃色的奶皮,用勺子輕輕一戳似乳酪一般滑嫩,入口奶香濃鬱回味無窮,令人感慨西北竟有如此柔軟甜蜜的一面……
莫家街街巷裡的青海犛牛肉店一家挨著一家,門口掛著一排又一排的整隻牛肉,有顧客選肉,老闆便掏出一把鋥亮的大刀利落割下,透露著幾分豪邁與不羈。
站在街口,放眼望去,排列在街道兩旁的是一家家標有「青海特色」「土特產」「老字號」等字樣的小店,手抓羊肉、羊腸面、羊肉串、炒麵片、釀皮、老酸奶、青稞甜醅等,這些帶有「青海特色」標籤的美食,讓這條老街「染」上歷史厚重的底色。而現代化便捷的手機支付、掃碼加入的優惠群、異地快遞郵寄服務等,更是讓莫家街在時間變遷中逐漸展現出新潮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