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惡的新冠病毒,原來長這樣!中國團隊重磅揭示,最高解析度圖來了

2021-02-27 每日經濟新聞

據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微信號16日消息,9月14日,浙大一院李蘭娟院士團隊與清華大學李賽研究團隊聯合在國際權威學術雜誌《細胞》(Cell,影響因子38.637)在線發表題為「Molecular architecture of the SARS-CoV-2 virus」的研究成果。

該成果在國際上首個解析了真實新型冠狀病毒全病毒三維精細結構,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解析度,並原位揭示了刺突蛋白的天然構象及其分布特徵,以及核糖核蛋白複合物在病毒體內的結構及其分子組裝過程,對深入了解新冠病毒的生物特性、疫苗設計、抗病毒藥物研發等具有重要意義。

研究人員將從一名重症患者體內分離得到的病毒株在體外大量培養並有效滅活和固定後,進行病毒超速離心純化、冷凍電鏡成像和數據採集。通過分析處理319套傾轉系列中的2294顆病毒粒子(為目前已知的關於新冠病毒最大的冷凍電鏡斷層成像數據集),獲得了病毒的精確尺寸大小與形態、表面刺突蛋白天然構象與分布、病毒體內核糖核蛋白複合物結構及組裝形式等重要信息,並重構出一個具有代表性的病毒高清三維結構。

全球首個揭示新冠病毒全病毒三維精細結構及核糖核蛋白複合物的分子組裝

圖片來源: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

在此之前,國際上對新冠病毒的結構研究大都聚焦於某一個部位或者蛋白分子,該研究在國際上首個解析了真實新型冠狀病毒全病毒的精細結構,並原位揭示S蛋白天然構像和分布、核糖核蛋白複合物在病毒體內的分子組裝過程等。這項研究所揭示的新冠病毒全病毒結構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解析度,並闡明了該病毒如何在直徑約80納米的體腔中組裝和堆積其約30Kb長的單股RNA,最終使「看不見的敵人」清晰地展現在世人面前。

新冠病毒的分子結構及其組裝機制

(來源: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

在病毒身上做研究揭示病毒表面天然結構

對疫苗研製、抗病毒藥物研發意義重大

冠狀病毒因其如日冕般外圍的冠狀而得名,病毒表面的這些冠狀物質叫做刺突蛋白,是一種糖蛋白,也是我們能看到的最直觀的病毒結構。它的作用就是感染細胞,可以說是病毒侵入人體細胞的「鑰匙」,如果沒有了刺突蛋白,病毒也就不具有感染性了。

目前大多數對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的研究都是體外重組的,而該研究直接在病毒上開展科研工作,原位解析了新型冠狀病毒表面刺突蛋白的天然構像和分布。

科研人員發現,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就像「鏈錘」一樣可以在病毒表面自由擺動,上端粗、下端細,這種特性有助於病毒能靈活「抓住」細胞表面,與之結合入侵細胞,感染人體。

科研人員還發現,它的刺突蛋白的朝向也很有趣,懂得「自我保護」。如果把刺突蛋白比喻成一把傘,雨傘張開被稱為「向上」,雨傘關閉被稱為「向下」,當刺突蛋白向上時,它就像亮出了自己的武器一樣,大喊著「我要去感染細胞了!」此時,如果人體細胞不幸被刺中,那麼就面臨感染的危險。而當刺突蛋白向下,它就像收起兵器,以免被機體識別擊潰。研究發現,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97%都是向下的,這也就成為它不易被抗體及藥物等擊敗的原因之一。

圖片來源: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

新冠病毒為什麼可在環境長期存活

或許與「病毒靈魂」的組成有關

除了刺突蛋白,新冠病毒的內部結構核心——核糖核蛋白複合物,在該研究中也取得了重要進展。

核糖核蛋白複合物是病毒核酸與蛋白的結合體,病毒所有的遺傳信息都儲存在裡面,可以調控病毒的生物特性,可謂是「病毒的靈魂」。

早前的研究發現新冠病毒的核糖核酸長度是同類病毒中最長的,達到病毒自身直徑的100倍,那麼病毒是如何將達到自身長度100倍的核糖核酸不糾纏、不打結、不斷裂、完好無損地裝進自己體內的,一直是個未解之謎。科研團隊開創性地揭示了病毒腔內核糖核蛋白複合物天然結構及其組裝機制,闡明了新冠病毒是如何在80納米的管腔內組裝和堆積單股長達30Kb的核糖核酸。

原來,這些複合物像串珠一樣把核糖核酸組織在一起,並在病毒體內有序排列,不僅解決了在有限空間內收納超過自身容量核糖核酸的難題,還加固了病毒本身結構,使它能夠經受住人體外複雜環境中的各種理化因素破壞的挑戰,這也可以用來解釋新冠病毒長期在外環境存活的一個重要因素。

圖片來源: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

編輯|胡玲 趙雲 杜恆峰 校對|盧祥勇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浙大一院等

截至9月16日05:23,全球新冠肺炎確診29401946例,死亡931019例。關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動態,請點擊↓↓↓


相關焦點

  • 說……可惡的新冠病毒原來長這樣!
    可惡的新冠病毒,原來長這樣!中國團隊重磅揭示,最高解析度圖來了 據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微信號16日消息,9月14日,浙大一院李蘭娟院士團隊與清華大學李賽研究團隊聯合在國際權威學術雜誌《細胞》(Cell,影響因子38.637)在線發表題為「Molecular architecture of the SARS-CoV-2 virus」的研究成果。
  • 新冠研究中國登上Science封面首次揭示新冠病毒人體蛋白受體結構
    中國研究又登上了Science雜誌封面!日前,西湖大學周強實驗室的一項關於新冠病毒的研究登上了最新一期Science封面。該研究通過冷凍電鏡Cryo-EM 技術,解析出新冠病毒S蛋白三聚體3.5埃的近原子解析度結構,並解析了新冠病毒細胞表面受體ACE2的全長三維結構,以及表面蛋白S受體結合結構域與細胞表面受體ACE2全長蛋白複合物的三維結構。從生物物理及結構生物學的角度為冠狀病毒的識別和感染的分子基礎提供了重要的見識。
  • Cell:李蘭娟/李賽等解析新冠病毒完整分子結構
    由於新病例的迅速增加,2019年冠狀病毒病(COVID-19)很快引起了全球關注,病原體被鑑定為SARS-CoV-2。截至目前(9月15日),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發布的實時統計數據,全球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過2925萬例,死亡人數達93萬。
  • 重磅!北大團隊新發現:某些抗體結合可抑制新冠病毒突變體
    每經編輯:王鑫 北京大學官網9月29日公開發布《北大結構生物學與抗體研發團隊再度聯合中國醫科院動研所揭示新冠中和抗體功效和機制》,文章稱,近日,北京大學結構生物學與抗體研發團隊聯合中國醫科院動研所在《細胞》雜誌發文,揭示新冠中和抗體功效和機制。
  • 新冠病毒難攻克的原因找到了!原來是模仿人mRNA「帽子結構」
    去年年末,新冠病毒(SARS-CoV-2)的「突襲」在全球掀起了一場「腥風血雨」,歷時半年,令全國人民欣慰又自豪的是,中國的新冠疫情已經得到了較好控制。然而,這個「折騰」得全球不得安寧的病毒到底為什麼那麼難消滅呢?
  • 迷惑新冠病毒,西湖大學研究團隊設計出新冠病毒蛋白抑制劑
    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是對全人類共同的考驗。疫情發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致力於了解病毒入侵機理,研究破解之道。疫苗以及抗體作為預防和治療新冠肺炎的重要手段,目前已經取得很大進展。除了這些手段之外,是否還有其他方法能有效遏制新冠病毒?
  • ...進一步通過數學模型評估了防控效果,揭示了新冠病毒的傳播特徵...
    【最新研究成果揭示新冠病毒的傳播特徵】國際學術期刊《自然》近日正式刊印了華中科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這一研究是在前期總結武漢市公共衛生幹預措施與疫情流行趨勢關聯性的論文基礎上,進一步通過數學模型評估了防控效果,揭示了新冠病毒的傳播特徵。新的模型研究揭示了新冠病毒具有兩大特徵:高傳染性和高隱蔽性。
  • 【前沿進展】孫強/黃紅豔團隊合作揭示D614G突變增強新冠病毒感染...
    【前沿進展】孫強/黃紅豔團隊合作揭示D614G突變增強新冠病毒感染能力新機制 2020-12-01 15: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結構生物學家之痛:愛滋、新冠等囊膜病毒,為何長相如此不同?
    圖源:李賽團隊 引 言 近期,清華大學李賽團隊利用冷凍電鏡解析了新冠病毒結構,為人們理解新冠病毒提供了直觀的認識。在下面的這篇文章中,李賽不僅介紹了新冠病毒的結構研究,還解讀了新冠病毒所屬的囊膜病毒的結構研究。
  • 結構生物學家之痛:愛滋、新冠等囊膜病毒「罪犯」,為何長相如此不同?
    圖源:李賽團隊 引 言 近期,清華大學李賽團隊利用冷凍電鏡解析了新冠病毒結構,為人們理解新冠病毒提供了直觀的認識。在下面的這篇文章中,李賽不僅介紹了新冠病毒的結構研究,還解讀了新冠病毒所屬的囊膜病毒的結構研究。
  • 中國學者給力!Science 封面最新論文:揭露新冠病毒如何入侵細胞...
    3 月 27 日,來自中國研究團隊的一篇學術論文,登上了世界著名學術期刊《Science》的封面。 這篇論文的研究成果是與新型冠狀病毒相關的。原來,在形態上,新冠病毒的 S 蛋白像一座橋橫跨在 ACE2 表面,又像病毒的一隻手,緊緊抓住 ACE2,這一點與 SARS 病毒很相似。新冠病毒 S 蛋白的受體結合結構域與 SARS 病毒的序列也非常像,相似性達到 82%。進一步分析,研究人員可以看到新冠病毒表面的 S 蛋白到底是由哪些胺基酸與ACE2 相互作用。
  • 新冠病毒完整結構圖到底多牛
    視覺中國供圖  「我希望大家能好好看一看。對於新冠病毒進化的思考,它確實給人很多啟迪。」9月19日,在一次學術研討會上,「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展示了一張新冠病毒的完整結構圖。
  • 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揭曉:首次解析新冠病毒的「邪惡之心」
    在參評成果中,新冠病毒相關成果佔比最大,相關工作均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上,展現了我國生命科學領域科學家在面對全新課題時招之能戰的快速反應能力,相關科學探索引領人類更加深了對於新冠病毒的認知。最終入選十大進展的知識創新類項目「首個新冠病毒蛋白質三維結構的解析及兩個臨床候選藥物的發現」和技術創新類項目「新冠肺炎動物模型的構建」,對防控當前全球面臨的新冠肺炎疫情有重大意義。
  • 重磅!深圳首次揭秘滅活新冠病毒真實形貌
    IT之家3月6日消息 據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消息,近日,深圳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南方科技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與南方科技大學聯合,從臨床新冠肺炎病例獲取生物樣本,首次使用冷凍電子顯微鏡觀察到新冠病毒經滅活後的真實形貌,為新冠病毒的識別、鑑定和臨床相關研究提供重要的超微影像基礎。
  • 新冠病毒溯源,有重大發現!
    去年11月 義大利一名兒童感染新冠病毒米蘭大學的研究團隊分析了去年9月到今年2月期間的39份口咽拭子樣本,其中一份被檢測出新冠病毒核糖核酸,這份陽性樣本來自一名4歲男孩。他生活在義大利米蘭市附近,此前沒有任何海外旅行史。
  • 中國攻關聯盟解析新冠要害 篩選出多種病毒抑制小分子
    該研究揭示了2.1Å新冠病毒Mpro(又稱3CLpro)與 N3複合物的高解析度結構,這也是世界上第一個被解析的新冠病毒蛋白質的三維空間結構。他們還分析探討了多種藥物發現策略,該研究為迅速開發具有臨床潛力的抗新冠肺炎的藥物奠定了重要基礎。通過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攻關團隊確定了新冠病毒主蛋白酶的強效抑制劑N3。
  • 你驚呼新冠病毒「完整結構圖」到底有多牛的時候,我看到了四點
    中國又一次成為世界第一。下圖是由清華大學結構生物學高精尖創新中學李賽團隊解析的新冠病毒的完整結構。張伯禮說,看完讓人倒吸涼氣,他們把病毒整個亞結構解得非常清楚。《細胞》審稿人在評審意見裡稱讚:這項工作展示了迄今為止我所見過的最完整新冠病毒形象!
  • 中國團隊發布新冠病毒疫苗動物實驗研究結果
    本報北京5月8日電 記者田雅婷從中國醫學科學院新聞中心獲悉,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秦川團隊、科興控股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祥喜團隊、浙江省疾控中心張嚴峻團隊、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等多家單位合作
  • 新冠病毒「完整結構圖」到底有多...
    對於新冠病毒進化的思考,它確實給人很多啟迪。」9月19日,在一次學術研討會上,「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展示了一張新冠病毒的完整結構圖。 張伯禮說,這是清華一幫搞結構生物學的年輕人做出的工作,看完讓人倒吸涼氣,他們把病毒整個亞結構解得非常清楚。 這是一張什麼圖?
  • 中國攻關聯盟解析新冠「要害」,篩選出多種病毒抑制小分子
    經國際權威學術刊物《自然》(Nature)邀請投稿,當地時間4月9日,來自中國的「抗新冠病毒攻關聯盟」正式發表了題為「Structure of Mpro from COVID-19 virus and discovery of its inhibitors」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