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1 15: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以下文章來源於iNature ,作者楓葉
iNature
專注前沿科學動態,傳遞科普信息。
關注我們,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導致2019年冠狀病毒病(COVID-19),如今仍在全球肆虐。目前流行的SARS-CoV-2中已廣泛出現了D164G突變體,並逐漸取代2019年的原始毒株成為主流病毒株,但導致該突變株超強的傳播和感染能力的機制並不清楚【1】。
2020年11月17日,孫強研究員與首都醫科大學黃紅豔教授研究團隊合作在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上發表了題為Bimodular effects of D614G mutation on the spike glycoprotein of SARS-CoV-2 enhance protein processing, membrane fusion, and viral infectivity的文章【2】。文章對介導新冠病毒感染的關鍵分子——刺突蛋白(S蛋白)進行了生物信息學分析,並就D614G突變後病毒的感染能力增強機制進行了系統研究。發現D614G突變可以通過雙模態的調控S蛋白三聚體的穩定性來促進病毒的感染。
研究人員首先通過對GISAID EpiCoV資料庫中9002個S基因序列進行序列比對,發現D614G是一個突出的突變,約佔已發現突變的90%(5583/6253),位點特異性突變頻率>62%(5583/9002)。同時,三維建模結果顯示野生型S蛋白第614位(D614)的天冬氨酸殘基與相鄰亞基的T859殘基可形成氫鍵並相互作用,而當第614位的D突變成G時,側鏈丟失,消除了亞基間的氫鍵。進一步研究發現,在未與ACE2受體結合的情況下,G614突變體中三聚體的表達量高於D614野生型;一旦與ACE2受體結合,G614突變體中三聚體的表達量顯著降低。表明未與受體結合時,G614突變能夠增加病毒粒子上的S-三聚體穩定性,而當與ACE2受體結合時,則促進了S-三聚體的解離,從而增加介導膜融合的S2片段暴露(圖1)。在細胞學水平,G614突變對S蛋白穩定性的影響顯著增強了病毒顆粒和靶細胞膜的融合,以及對靶細胞的感染(是野生型的3.1~5.6倍)。
圖1. D614G突變調節S蛋白三聚體穩定性
本研究首次提出D614G突變增強新冠病毒感染力的雙模態調節理論,即「增加游離病毒顆粒表面S-三聚體穩定性,同時促進結合於靶細胞表面病毒S-三聚體的解離」(圖2),為D614G突變病毒株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
圖2 D614G突變雙模態調節S蛋白三聚體穩定性、增強感染模式圖
該論文第一作者為首都醫科大學碩士研究生蔣曉禕,研究助理張崢嶸,助理研究員王晨曦,副研究員任洪廣和高級實驗師高麗華。孫強研究員、首都醫科大學北京世紀壇醫院黃紅豔教授為該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
原文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92-020-00392-4
參考文獻
1.Korber B, Fischer WM, Gnanakaran S, et al. Tracking Changesin SARS-CoV-2 Spike: Evidence that D614G Increases Infectivity of the COVID-19Virus. Cell. 2020;182(4):812-827.e19. doi:10.1016/j.cell.2020.06.043
2.Jiang X, Zhang Z, Wang C, et al. Bimodular effects of D614Gmutation on the spike glycoprotein of SARS-CoV-2 enhance protein processing,membrane fusion, and viral infectivity. 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2020;5(1):268. Published 2020 Nov 17. doi:10.1038/s41392-020-00392-4
來源:BioArtReport
1980-2020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前沿進展】孫強/黃紅豔團隊合作揭示D614G突變增強新冠病毒感染能力新機制》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