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的D614G突變為何感染力更強?中國學者詳細解析

2020-12-15 澎湃新聞

新冠病毒(SARS-CoV-2)的刺突S蛋白是介導其進入宿主細胞的蛋白,也是疫苗和藥物研發的主要靶標之一。近日,科研人員發現,新冠S蛋白發生在D614G位置上的胺基酸殘基突變可顯著增強病毒的感染能力,並且降低了病毒對患者恢復期血清的敏感性。

當地時間6月20日,重慶醫科大學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黃愛龍團隊在醫學預印本平臺bioRxiv上發表了題為:The D614G mutation of SARS-CoV-2 spike protein enhances viral infectivity and decreases neutralization sensitivity to individual convalescent sera 的最新研究論文,論文作者均來自重慶醫科大學,通訊作者為全國政協委員、重慶醫科大學校長黃愛龍、重慶醫科大學教授唐霓等人。

此前,黃愛龍團隊於4月29日、6月5日和6月18日短時間內在國際頂級期刊 《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發表了三篇論文,針對新冠病毒患者的抗體反應和無症狀感染者的臨床和免疫學特徵展開研究。

此次研究中,黃愛龍團隊詳細闡述了新冠病毒S蛋白在614位置的顯性突變(D614G突變)。研究表明,新冠病毒所屬的RNA病毒突變率極高,這可能助長傳播和毒性。

新冠病毒S蛋白中唯一的顯著變異就是非同義D614G突變(天冬氨酸D變為甘氨酸G)。原始數據表明,S-G614是SARS-CoV-2的致病性更高的毒株,具有較高的傳播效率。此前也有研究稱,SARS-CoV-2變體的S-G614蛋白中存在一種新的絲氨酸蛋白酶(彈性蛋白酶-2)切割位點,但是目前科研人員尚不清楚S蛋白中D614G的轉化如何影響病毒的感染性,也不清楚S-G614蛋白是否可以在細胞模型中被彈性蛋白酶-2處理和激活。

在此研究中,科研人員發現,D614G突變在所有分析的序列中佔比高達64.6%,在全球範圍內存在大量自然分布。

研究人員通過慢病毒表達系統等還發現,這一突變可以

增強蛋白酶對S蛋白的切割能力,從而促使病毒具有更強的感染能力

此外,

D614G突變改變了S蛋白甚至是整個病毒的免疫原性,進而降低了康復期血清對病毒的敏感性

作者們認為,這項研究將有助於理解SARS-CoV-2的傳播,同時推動新冠疫苗的設計和藥物研發。

D614G突變增強S蛋白切割能力,使病毒有更強感染能力

研究人員首先通過資料庫比對發現,S蛋白D614G突變體存在自然分布,且在全球範圍內新冠S蛋白中觀察到的前10個最豐富的非同義突變中,D614G突變表達的相對豐度最高,這個突變在所有分析的序列中佔比高達64.6%。

因此,研究人員認為,D614G突變在新冠病毒進化過程中可能具有選擇優勢。而此前的研究顯示,攜帶D614G突變的新冠病毒毒株已經取代2019年的原始毒株成為了主流新冠病毒株。根據近日公布的數據,導致6月北京新發地新冠疫情的病毒也均帶有D614G突變。

D614G突變為何使新冠病毒有更強感染力、更易進入宿主?

通常來講,冠狀病毒利用兩種不同的途徑侵入細胞:一種是蛋白酶介導的細胞表面途徑(protease-mediated cell-surface),另一種是胞內體途徑(endosomal pathway)。

冠狀病毒S蛋白會被宿主細胞的蛋白酶切割成S1亞基和S2亞基,其中,S1亞基負責受體識別和結合,S2亞基負責感染過程中入侵階段的膜融合。

而通過蛋白酶切割實驗,研究人員發現D614G這種突變引入了另外一個彈性蛋白酶2切割位點,進而可以增強蛋白酶對S蛋白的切割能力,促進了其裂解和病毒細胞的進入。這預示著

S-D614G突變體對宿主細胞,甚至是個體有更強的感染能力

研究人員發現,轉染pS-G614的細胞顯示出比轉染pS-D614的細胞更強的S1信號,這表明D614G突變改變了細胞蛋白酶對S蛋白的裂解性。

隨後,科研人員又通過慢病毒表達系統成功構建新冠病毒突變體假病毒(含有螢光素酶報告基因),使用表達人類新冠病毒受體ACE2(293T-ACE2)的HEK293T細胞測試ACE2表達與假病毒易感性之間的關係。

研究人員發現,並且證明新冠病毒突變體假病毒在HEK293T細胞上的感染能力,不管從包裝效率還是感染、表達能力等方面都更加強勁。

在實驗中,使用攜帶G614的新冠病毒S蛋白變體,在細胞模型感染後48小時,病毒轉導量比攜帶D614的新冠病毒S蛋白變體增加了2.2倍;此外在細胞感染S-G614假病毒後72小時,

研究人員觀察到最高的病毒轉導效率比S-D614假病毒高約2.4倍

S-G614蛋白假型病毒顯示出感染力有所增加

這意味著,當標準化輸入病毒劑量時,S-G614假病毒的進入效率是S-D614假病毒的2.4倍左右,這表明D614G突變可促進SARS-CoV-2的感染性並增強病毒的傳播能力。

研究人員還指出,由於假病毒是單輪感染檢測,因此體外實驗中病毒進入效率的這種看似很小的增加可能會導致體內病毒感染性的巨大差異。

突變可使康復患者血清中和效應大幅降低

恢復期血漿療法是一種傳統的輸血治療方法,在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SARS)、伊波拉出血熱、中東呼吸症候群等新發突發傳染病疫情的救治中均發揮了一定作用。在此次新冠疫情期間,也有研究證明從新冠康復病人血液中提取的免疫球蛋白有更高的中和能力、更高的特異性。

對此,黃愛龍團隊通過體外微量中和實驗,對康復者血清對突變體病毒和未突變病毒的中和能力進行了驗證。

2020年2月5日至2月10日期間,研究人員從重慶市的三家定點醫院收集了總共41例恢復期新冠患者血清樣本(症狀發作後2-4周),並探索它們對突變體假病毒的抑制作用。

研究者們發現,93%(38/41)的恢復期新冠患者血清樣本可以中和S-D614和S-G614兩種假病毒,並且具有相當的效率。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大約7%(3/41)的恢復期血清樣本顯示出對S-G614假病毒的中和活性降低。

在所有樣本中,來自1號、7號、40號病人的血清對突變體假病毒的抑制作用是降低的,而對野生型病毒的中和能力則非常強(甚至存在3-4倍的中和差異)。

其中,

1號病人的血清對突變體假病毒完全失去了中和能力,而此前的實驗證明,它可以中和大約30%的原始病毒

此外,上述3例患者血清樣本在ID50(半數抑制劑量,在50%的實驗動物造成感染的微生物劑量)的S-D614假病毒中顯示出894至1337的較高的中和活性,但在S-G614假病毒中,其ID50的中和活性僅為216至367,明顯有所降低。

研究人員表明,這意味著在攜帶D614G突變的新冠病毒中,康復患者血清樣本對於病毒的中和效價僅為原來的(針對未突變病毒)約四分之一。

研究人員據此得出結論:新冠病毒S蛋白的

D614G突變改變了S蛋白甚至是整個病毒的免疫原性,進而降低了康復期血清對病毒的敏感性

研究人員最後提到,本研究設計中也存在一些限制性條件。比如實驗使用的是新冠病毒突變體假病毒,缺失S蛋白C末端第19位胺基酸;本次中和實驗主要圍繞S蛋白展開研究,相關的其他蛋白或者表位沒有考慮在內等。

作者們指出,需要進一步使用真正的SARS-CoV-2病毒進行其他測定實驗,同時也應針對D614G以外的其他病毒突變展開研究評估。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科普:D614G突變是否會使新冠病毒更危險
    對於變異毒株傳播範圍的擴大,公眾擔憂的是,攜帶這種名為D614G突變的新冠病毒毒株是否更危險?是否會影響新冠疫苗研發?8月17日,在奧地利維也納,醫務人員在進行新冠病毒檢測採樣。新華社發(喬治斯·施耐德攝)新冠病毒屬於RNA(核糖核酸)病毒,變異相對較快。
  • 新冠病毒D614G突變沒影響疫苗效果,反而對疫苗更敏感
    新冠病毒D614G突變沒影響疫苗效果,反而對疫苗更敏感 2020-12-08 13: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印尼出現D614G新冠突變病毒
    《聯合早報》8月30日消息,印度尼西亞出現新冠病毒突變D614G毒株的傳播。據路透社報導,雅加達的埃克曼分子生物學研究所周日(30日)表示,隨著印尼確診病例數量激增,該國也出現新冠病毒變種毒株D614G的傳播。
  • 新冠病毒D614G突變株系複製能力和傳播性更強!
    截至目前,全球已有超過130萬人因SARS-CoV-2導致的新冠肺炎死亡。令人擔心的是,該病毒在人群中的傳播流行還遠未停止,隨時可能會出現導致發病機理,致病力或傳播能力改變的突變。已有研究報導,目前流行的SARS-CoV-2中已廣泛出現了D164G變體,其假型病毒在連續細胞系中的感染力更強,感染患者的上呼吸道病毒載量更高。然而,D614G病毒株系在真實的SARS-CoV-2感染模型中的病毒複製,發病機理和傳播性方面的功能仍未被評估,尚不清楚。
  • 《細胞》:讓新冠病毒感染力強9倍的突變終於搞清楚了
    原創 代絲雨 奇點網 新冠病毒出世至今,所有人都非常關注的一個問題是,它會不會不斷進化得更厲害?不久之前,科學家注意到新冠病毒中的一個特殊的突變D614G,有該突變的毒株不僅迅速成為了目前流行的主流毒株,美國兩家頂級研究機構更是證實,。
  • 【前沿進展】孫強/黃紅豔團隊合作揭示D614G突變增強新冠病毒感染...
    【前沿進展】孫強/黃紅豔團隊合作揭示D614G突變增強新冠病毒感染能力新機制 2020-12-01 15: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解讀新冠病毒英國突變株的前世今生,病毒到底有多可怕?
    由於發生了N501Y突變,病毒S蛋白穩定性降低,因而暴露出開放結構域,從而使S蛋白與人ACE2受體結合親和力提高。從而,使得病毒增強了感染人體的能力。 2、英國突變株感染力增加70%,僅僅是和該毒株自己突變前的感染力比,而不是和目前世界上流行的新冠病毒主流毒株的感染力比。
  • 新冠D614G突變席捲全球:感染力超2.6倍,與毒性無關
    新冠病毒(SARS-CoV-2)作為RNA病毒,相比DNA病毒更不穩定,容易變異。關於病毒進化的問題也隨之而來:SARS-CoV-2進化到更適應人類了嗎?是否更具傳染性?是否毒性更大?然而,病毒突變受自然選擇、隨機的遺傳漂移或最近的流行病學特徵等多因素影響,這就造成科學家一時難以區分病毒突變是由於適應性還是偶然導致,更難以確定單個突變是否會改變感染或大流行的結果。截至目前,圍繞新冠病毒D614G突變的研究和爭議最多。
  • 馬來西亞發現變異新冠病毒 D614G突變是否會使新冠病毒更危險
    【據新華社北京8月18日電】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之際,馬來西亞衛生部總監努爾·希沙姆日前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說,該國最近從分屬兩起聚集性感染的4名患者體內分離到攜帶D614G突變的新冠病毒毒株,並稱發生這一突變的毒株「具有10倍的傳染性」。
  • ...發現,發生D614G突變的新冠病毒,感染人類細胞的能力或提高9倍左右
    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全世界的科學家都在密切關注新冠病毒的變異動向。科學家注意到,攜帶D614G突變的新冠病毒毒株,自今年2月份出現以來,感染人數在全球範圍內(尤其是歐美國家)一路飆升,現在已經取代2019年的原始毒株成為主流病毒株。
  • 新冠病毒突變為「更強」亞型?最新結論並不如此
    新京報快訊(記者 李玉坤)《國家科學評論》3月3日在線發布了北大生命科學院研究員陸劍等人的論文,媒體對此論文解讀稱,新冠病毒已經突變,演化為兩個亞型,其中一個亞型「傳染性」更強(aggressive)。
  • 英國新冠病毒變異毒株感染力增加70%,到底是什麼意思?
    新毒株感染力增加了70%?新冠病毒傳染性增加了12倍? 按照一般理解,這似乎是說新冠病毒的傳染性更上層樓,這種毒株傳染性比正在流行的新冠病毒增強了接近1倍。 大家可曾還記得,先前曾有一個說法,稱新的變異毒株感染力增加了10倍。
  • 英國新出現的新冠病毒變異毒株感染力增加70%,到底是什麼意思?
    近日,消息稱英國新出現的新冠病毒變異毒株感染力增加70%,英國衛生部長馬特·漢考克(Matt Hancock)稱該變異毒株已經失控。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對英國和世界疫情發展和控制意味著什麼呢?新毒株感染力增加了70%?新冠病毒傳染性增加了12倍?
  • 研究稱新冠病毒或已發生突變 人類更易感染
    【綜合訊】佛羅裡達州科研人員近日發表最新研究結果稱,新冠病毒或已發生突變,從而導致人體更易感染。美國科學家:新冠病毒或已發生突變 更具傳染力綜合CNN、中新網報導,佛羅裡達州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科研人員指出,病毒突變對刺突蛋白(spike protein)產生影響。據稱,這種蛋白是病毒外部的一種結構,病毒利用這種結構侵入人體細胞。
  • 澳科研機構:在研新冠疫苗效果不受D614G突變影響
    新華社坎培拉10月12日電(記者白旭嶽東興)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日前發表公報說,該機構主導的一項新研究發現,新冠病毒的D614G突變不會對一些在研新冠疫苗的效果產生負面影響。相關成果日前已發表在英國《自然合作期刊·疫苗》上。
  • 全球多地發現新冠病毒變異:它變得更易傳播更致命了嗎?
    這種變異早些時候在世界其他地區出現,被稱為D614G突變。馬來西亞衛生總監諾希山表示,研究發現D614G突變擁有10倍更強的感染力,如果是經由「超級傳播者」散播出去,更容易傳染人。而造成其傳染性如此強的原因是因為「D614G」毒株表面的刺突蛋白比原始毒株多4-5倍。這種特性不僅使「D614G」毒株更具傳染性,而且也使病毒更穩定、更有可塑性。
  • 多國學者:新冠病毒已變異
    原標題:多國學者:新冠病毒已變異多國研究人員發現本國新冠病例已出現變異。這種變異會帶來哪些影響呢?巴西衛生部2日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巴西有2例確診病例。巴研究人員發現首個病例與在德國發現的病毒更加相似,而第二個病例則與在英國發現的病毒更加相似。據介紹,這兩名患者都是今年2月在義大利感染後回到巴西的。
  • 北京新冠病例現最強毒株突變,感染力或增強近10倍!
    專家傾向認為,「人傳人」與「物傳人」都可能發生,是物品或人將北京之外的新冠病毒帶入了「新發地」。 北京新冠疫情病毒所帶突變或致傳染性強於過往國內傳播的毒株。6月18日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正式發布6月北京新發地新冠疫情及病毒基因組序列數據,分別來自確診病例和環境樣本。
  • 新冠變異病毒感染力更強致病性未必更弱
    最近被媒體爭相報導的一項研究表明,導致全球疫情蔓延大半年的新冠病毒已經變異,新發現的變異毒株傳播能力更強,但至於危害性是否同時減弱則還沒有定論。Franceinfo 23日報導稱,法國近期感染人數明顯大幅上升,但相較之下,住院和重症監護室人數卻沒有增加多少,於是便出現了一種推斷,認為變異後的新冠病毒能更快地傳播,但卻比較不容易致病。這種推測的根據是科學期刊《細胞》(The Cell)7月初發表的一篇英美兩國共同研究的成果報告。但報告僅僅指出了觀察到變異毒株具有更高的感染能力。
  • 新冠病毒的武器——突變與進化
    原創 bio kiwi biokiwi 收錄於話題#生命科學23#科普22#新冠病毒5#病毒5#基因3從2020年12月開始,新冠病毒的變異程度似乎更上一層臺階,在英國東南部被鑑定出的新冠病毒變異毒株 B.1.1.7 表現出更快的傳播速度。傳染病學教授 Jeremy Farrar 在《科學》(Science)的報導中提到:「因為病毒的不斷進化,一個難以預測的階段即將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