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中國團隊恆河猴實驗證明,中和抗體顯著抑制新冠感染

2020-12-25 人民日報海外網

來源:澎湃新聞網

自然雜誌發表文章截圖。

5月26日,國際權威科學期刊《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中國科學家研究成果論文《以SARS-CoV-2受體結合位點為靶點的人類中和抗體》(A human neutralizing antibody targets the receptor binding site of SARS-CoV-2),該論文首次報告了針對SARS-CoV-2中和抗體的非人類靈長類動物實驗結果,並取得了積極成果。

該研究發現了兩種具有較強新冠病毒(SARS-CoV-2)特異性中和活性的特定人類單克隆中和抗體,其中代號為CB6的抗體在恆河猴動物實驗中能夠顯著抑制病毒感染,顯示出治療和預防效果,具有進行臨床轉化的價值。

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嚴景華團隊、高福團隊、王奇慧團隊聯合中科院武漢病毒所、北京地壇醫院、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國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研究所以及君實生物等多個產學研機構和團隊聯合攻關。其中,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嚴景華、高福、王奇慧,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生物安全大科學中心袁志明,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傳染病治療研究中心王福生為通訊作者。

澎湃新聞注意到,近期包括北京大學生物醫學前沿創新中心主任謝曉亮團隊,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陳薇院士與西湖大學周強實驗室等團隊都在中和抗體研究方面取得一定進展。中和抗體被國內外科學界普遍認為具有對抗新冠疫情的潛力。

中和抗體是一種治療性抗體,可以通過中和或抑制病原體的生物學活性來保護細胞免受侵害。憑藉特異性和高親和力特點,中和抗體能夠搶先與病毒刺突蛋白(S蛋白)結合,從而阻斷病毒與宿主細胞結合,病毒無法感染正常細胞,就很容易被免疫系統清除。

在此次發表的論文中,研究者首先使用單細胞測序技術,從恢復期患者外周血單個核細胞中(PBMC)分離出11個SARS-CoV-2中和性單克隆抗體(mAb),經流式細胞技術(FACS)進行阻斷試驗分析,篩選出CA1、CB6兩種單克隆抗體,可特異性結合SARS-CoV-2刺突蛋白轉染的HEK293T細胞,兩者均在後續的細胞實驗中表現出良好的中和活性。

為進一步測試抗體的治療與預防效果潛力,研究人員採用SARS-CoV-2感染恆河猴模型的方法,將9隻恆河猴分為3組(對照組、預防組和治療組),其中對照組注射安慰劑,預防組在病毒感染前一天注射CB6抗體,治療組則在病毒感染後第1天和第3天注射同劑量CB6抗體。結果顯示,在感染後的第4天,治療組的猴子病毒效價顯著降低,病毒滴度比對照組降低了約3個對數,表現出明確的治療效果。同樣,在預防組中,研究人員在猴子感染新冠病毒後僅檢測到最低水平的病毒,病毒載量峰值不超過103 RNA 拷貝/mL,表明CB6中和抗體在SARS-CoV-2環境下具有很強的預防保護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為了避免既往SARS病毒研究中出現的抗體依賴性增強(ADE)效應(如急性呼吸道損傷等),研究團隊對備選抗體進行了Fc段改造,引入LALA突變,以降低其介導的細胞毒性作用(ADCC),降低急性肺損傷風險。在動物實驗中,治療組或預防組動物均具有完整的肺泡結構,表現出有限的病理肺損害,表明經過工程化改造的CB6-LALA抗體在顯著抑制SARS-CoV-2病毒的同時,減少了感染相關的肺損傷。

此外,研究團隊還對中和抗體進行了晶體結構解析,以進一步了解其結合位點與抗病毒機制。結果發現,CB6抗體能夠識別結合SARS-CoV-2受體結合域中的ACE2位點(SARS-CoV-2-RBD),從而幹擾病毒與其受體之間的相互作用。

澎湃新聞從參與此次研究的單位君實生物處了解到,中科院微生物所與君實生物是全球範圍內最早啟動新冠中和抗體研究的團隊之一。早在疫情暴發之初,雙方就攜手抗疫,夜以繼日地投入到新冠中和抗體的基礎研究與產業化工作中。目前,雙方利用各自優勢平臺,已完成臨床申報所需的臨床前研究,用於GLP毒理研究和臨床批次的抗體工藝開發和GMP生產。此外,君實生物也與美國禮來製藥籤訂合作協議,雙方計劃於第二季度在中國和美國遞交臨床試驗申請並啟動臨床研究。(記者 胡丹萍)

相關焦點

  • 《自然》:中國團隊恆河猴實驗證明中和抗體顯著抑制新冠感染
    該研究發現了兩種具有較強新冠病毒(SARS-CoV-2)特異性中和活性的特定人類單克隆中和抗體,其中代號為CB6的抗體在恆河猴動物實驗中能夠顯著抑制病毒感染,顯示出治療和預防效果,具有進行臨床轉化的價值。
  • 中國研究團隊發現一抗體可顯著抑制新冠病毒感染
    新京報訊(記者 張秀蘭)5月27日,新京報記者從君實生物了解到,國際權威期刊《自然》雜誌(Nature)在線發表君實生物和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合作研發的中和抗體臨床前研究成果,兩種具有較強新冠病毒(SARS-CoV-2)特異性中和活性的特定人類單克隆中和抗體被發現。
  • 上海企業參與研發的新冠病毒中和抗體登上《自然》雜誌
    北京時間2020年5月26日,國際權威期刊《自然》雜誌(Nature,IF 43.070)在線刊登論文,發表上海君實生物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合作研發的中和抗體臨床前研究成果。研究發現了兩種具有較強新冠病毒(SARS-CoV-2)特異性中和活性的特定人類單克隆中和抗體,其中代號為CB6的抗體在恆河猴動物實驗中能夠顯著抑制病毒感染,顯示出治療和預防效果,具有進行臨床轉化的價值。
  • 中國團隊發布新冠病毒疫苗動物實驗研究結果
    本報北京5月8日電 記者田雅婷從中國醫學科學院新聞中心獲悉,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秦川團隊、科興控股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祥喜團隊、浙江省疾控中心張嚴峻團隊、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等多家單位合作
  • 「原創」《自然》刊發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 證實新冠中和抗體潛在效果
    來源:財聯社當地時間5月26日,頂級科學期刊《自然》雜誌刊發了中國科學家對新冠中和抗體的研究報告,證實了特異性、全人源單克隆抗體CA1和CB6體外中和病毒的效果。在針對恆河猴的實驗中,CB6抗體展現了治療和預防新冠病毒的有效性。
  • 新冠疫苗動物實驗出爐 需再測試ADE效應
    陶黎納表示,相比其他疫苗技術產生直接針對病毒S蛋白的抗體,滅活疫苗有所不同。「由於滅活疫苗是一整個病毒體,所以無法專門針對某種病毒產生抗體,而是通過中和抗體的形式對病毒產生抑制作用。」此次,研究人員從11名中國、義大利、瑞士、英國、西班牙等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的支氣管肺泡灌洗液中分離出了新冠病毒毒株,包含新冠病毒毒株的11個樣本廣泛分布在所有可用基因序列構成的系統發育樹上。
  • 不止是新冠,中和抗體新功效:可抵抗致癌病毒
    該研究闡明抗EB單克隆抗體對可致人瘤病毒在人源化小鼠模型中的複製起到抑制作用,且可與恆河猴淋巴瘤病毒發生交叉反應並中和淋巴瘤病毒。 更重要的是,足夠量的中和抗體可保護獼猴經口傳播的淋巴瘤病毒,這為基於中和抗體保護的新型病毒疫苗設計概念提出了新思路。
  • 北大團隊新發現:某些抗體結合可抑制新冠病毒突變體
    每經編輯:王鑫 北京大學官網9月29日公開發布《北大結構生物學與抗體研發團隊再度聯合中國醫科院動研所揭示新冠中和抗體功效和機制》,文章稱,近日,北京大學結構生物學與抗體研發團隊聯合中國醫科院動研所在《細胞》雜誌發文,揭示新冠中和抗體功效和機制。
  • 新冠患者康復後還會再感染嗎?梳理一系列研究,得出這個結論
    1感染新冠病毒的恆河猴康復後不再感染相同病毒株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動物實驗研究所秦川團隊7月2日在美國《科學》雜誌發表了一項感染新冠病毒的恆河猴(模型)研究的結果,表明在初次新冠病毒感染的早期恢復階段,用相同的新冠病毒株再次感染恆河猴,沒有顯示出可檢測的病毒傳播、病毒性疾病的臨床表現或組織的病理學變化。
  • 中國團隊的中和抗體研究登上Nature/Cell讓新藥可期
    雖然新冠疫苗的開發近期捷報頻傳,但到目前為止,尚沒有疫苗或藥物被批准用於治療COVID-19。而在疫苗開發成功之前,中和抗體可以提供短期的保護效力。何謂中和抗體?中和抗體被國內外科學界普遍認為具有對抗新冠疫情的潛力。作為一種治療性抗體,可以通過中和或抑制病原體的生物學活性來保護細胞免受侵害。
  • 新冠肺炎患者康復後還會再次感染嗎?
    問:不久前,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動物實驗研究所秦川團隊以恆河猴作為試驗對象,就新冠病毒感染康復後的復染問題做了一項研究,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具體是怎麼回事?答: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動物實驗研究所秦川團隊7月2日在美國《科學》雜誌發表了一項感染新冠病毒的恆河猴(模型)研究的結果,表明在初次新冠病毒感染的早期恢復階段,用相同的新冠病毒株再次感染恆河猴,沒有顯示出可檢測的病毒傳播、病毒性疾病的臨床表現或組織的病理學變化。
  • REGN-COV2抗體能夠預防和治療恆河猴和倉鼠中的SARS-CoV-2感染
    REGN-COV2抗體能夠預防和治療恆河猴和倉鼠中的SARS-CoV-2感染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12 16:57:25 REGN-COV2抗體能夠預防和治療恆河猴和倉鼠中的SARS-CoV-2感染,這一成果由
  • 新冠肺炎強效藥進入臨床試驗|新冠肺炎|臨床試驗|中和抗體|謝曉亮|...
    國際知名期刊《細胞》昨天在線發表了北京大學北京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謝曉亮課題組與合作團隊的文章,公布了其新型冠狀病毒強效藥研究的最新重要進展。謝曉亮團隊利用高通量單細胞測序技術,從新冠肺炎康復期患者血漿中成功篩選出多個高活性中和抗體。
  • Nature:單劑Ad26.COV2.S疫苗讓恆河猴強勁抵抗新冠病毒
    Barouch博士領導的一組研究人員報告,BIDMC與強生公司合作開發的一種領先的COVID-19候選疫苗引發了中和抗體產生,並強有力地保護非人類靈長類動物免受SARS-CoV-2侵害。這項研究建立在該團隊之前的成果基礎上。
  • 臺灣採用「血液淨化療法」治癒新冠肺炎
    中國團隊發布全球首個新冠疫苗動物實驗研究結果全球知名學術期刊《科學》雜誌在其官方網站發布了由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秦川團隊領銜,聯合浙江省疾控中心張嚴峻團隊、科興控股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等多家單位合作完成的研究文章《SARS-CoV-2病毒滅活疫苗的快速開發》。這是首個公開報導的新冠疫苗動物實驗研究結果。
  • 【北大領銜科研團隊找到有望成藥的高活性新冠病毒中和抗體】由...
    【北大領銜科研團隊找到有望成藥的高活性新冠病毒中和抗體】由北京大學領銜的科研團隊17日在美國《細胞》雜誌在線發表論文介紹,他們利用高通量單細胞測序技術,從新冠肺炎康復期患者血漿中成功篩選出多個高活性中和抗體。動物實驗證明,這些抗體有望用於新冠治療藥物研發和短期預防。
  • 動物實驗顯示「只能緩解而非免疫」 英國牛津大學載體疫苗有效性存疑
    5月13日上周三,牛津大學在預印版網站BioRxiv上發表題為《ChAdOx1新冠疫苗可預防恆河猴感染新冠肺炎》的文章,披露疫苗相關動物試驗數據。論文稱,研究人員在廣泛接觸病毒的所有恆河猴的鼻分泌物樣本中都檢測到了新冠病毒的核酸,且接種牛津疫苗的實驗組病毒載量與未接種疫苗的對照組沒有區別。
  • 中國科學家有新突破!發現可阻斷新冠病毒感染的抗體
    導讀:中國科研團隊近日在《科學》雜誌上公開表示發現了兩種可有效阻斷新冠病毒感染的人源單克隆抗體,有望用於抗新冠藥物和疫苗的研發。 目前兩個抗體已在相關公司進行產品轉化,未來有望用於新冠患者臨床治療。
  • 多項研究再次表明羥氯喹治療新冠患者無效;新冠病毒可在貓群之間傳播
    -2會在被感染的恆河猴中引起呼吸道疾病,疾病持續8~16天。總之,恆河猴模型成功模擬了人類新冠病毒感染的中度疾病,將促進對發病機制的進一步了解,並將有助於藥品及疫苗的開發和測試。 5.證明新冠病毒並非 實驗室洩露,而是自然進化 5月10日,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史衛峰團隊在Current Biology雜誌發表了題為:A novel bat coronavirus closely related to SARS-CoV
  • 中英兩款新冠疫苗同日發布實驗結果論文!好消息壞消息,醫殤一股腦...
    中國的疫苗Ad5-nCoV中國的研究正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薇領銜團隊研發的腺病毒載體疫苗,論文題目為《5 型重組腺病毒新冠疫苗在 18 歲以上健康成年人中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一項隨機研究表明,新冠肺炎的重症率、死亡率隨年齡增長顯著升高。陳薇院士團隊在Ⅱ期臨床試驗設計中重點關注了年長人群,最年長受試者84歲也產生了抗體。與18-54歲年齡階段相比,該疫苗在年長人群(大於55歲)中的免疫原性稍弱,但安全性良好。Ⅱ期臨床試驗結果,進一步證明該疫苗在 18 歲以上的健康成年人中是安全的,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