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企業參與研發的新冠病毒中和抗體登上《自然》雜誌

2020-12-19 新民晚報

來源/《自然》雜誌官網

新民晚報訊(記者 葉薇)中國科研團隊在「全球抗疫」的鬥爭中再次取得新的突破。北京時間2020年5月26日,國際權威期刊《自然》雜誌(Nature,IF 43.070)在線刊登論文,發表上海君實生物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合作研發的中和抗體臨床前研究成果。研究發現了兩種具有較強新冠病毒(SARS-CoV-2)特異性中和活性的特定人類單克隆中和抗體,其中代號為CB6的抗體在恆河猴動物實驗中能夠顯著抑制病毒感染,顯示出治療和預防效果,具有進行臨床轉化的價值。

論文首次報告了針對SARS-CoV-2中和抗體的非人類靈長類動物實驗結果,並取得了積極成果。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嚴景華團隊、高福團隊、王奇慧團隊聯合中科院武漢病毒所、北京地壇醫院、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國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研究所以及君實生物等多個產學研機構和團隊聯合攻關。其中,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嚴景華、高福、王奇慧,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生物安全大科學中心袁志明,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傳染病治療研究中心王福生為通訊作者。

中和抗體是一種治療性抗體,可以通過中和或抑制病原體的生物學活性來保護細胞免受侵害。憑藉特異性和高親和力特點,中和抗體能夠搶先與病毒刺突蛋白(S蛋白)結合,從而阻斷病毒與宿主細胞結合,病毒無法感染正常細胞,就很容易被免疫系統清除。中和抗體被國內外科學界普遍認為具有對抗新冠疫情的潛力。

研究者首先使用單細胞測序技術,從恢復期患者外周血單個核細胞中(PBMC)分離出11個SARS-CoV-2中和性單克隆抗體(mAb),經流式細胞技術(FACS)進行阻斷試驗分析,篩選出CA1、CB6兩種單克隆抗體,可特異性結合SARS-CoV-2刺突蛋白轉染的HEK293T細胞,兩者均在後續的細胞實驗中表現出良好的中和活性。

為進一步測試抗體的治療與預防效果潛力,研究人員採用SARS-CoV-2感染恆河猴模型的方法,將9隻恆河猴分為3組(對照組、預防組和治療組),其中對照組注射安慰劑,預防組在病毒感染前一天注射CB6抗體,治療組則在病毒感染後第1天和第3天注射同劑量CB6抗體。結果顯示,在感染後的第4天,治療組的猴子病毒效價顯著降低,病毒滴度比對照組降低了約3個對數,表現出明確的治療效果。同樣,在預防組中,研究人員在猴子感染新冠病毒後僅檢測到最低水平的病毒,病毒載量峰值不超過103 RNA 拷貝/mL,表明CB6中和抗體在SARS-CoV-2環境下具有很強的預防保護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為了避免既往SARS病毒研究中出現的抗體依賴性增強(ADE)效應(如急性呼吸道損傷等),研究團隊對備選抗體進行了Fc段改造,引入LALA突變,以降低其介導的細胞毒性作用(ADCC),降低急性肺損傷風險。在動物實驗中,治療組或預防組動物均具有完整的肺泡結構,表現出有限的病理肺損害,表明經過工程化改造的CB6-LALA抗體在顯著抑制SARS-CoV-2病毒的同時,減少了感染相關的肺損傷。

此外,研究團隊還對中和抗體進行了晶體結構解析,以進一步了解其結合位點與抗病毒機制。結果發現,CB6抗體能夠識別結合SARS-CoV-2受體結合域中的ACE2位點(SARS-CoV-2-RBD),從而幹擾病毒與其受體之間的相互作用。

君實生物和中科院微生物所是全球範圍內最早啟動新冠中和抗體研究的團隊之一。早在疫情暴發之初,雙方就攜手抗疫,夜以繼日地投入到新冠中和抗體的基礎研究與產業化工作中。目前,雙方利用各自優勢平臺,已完成臨床申報所需的臨床前研究,用於GLP毒理研究和臨床批次的抗體工藝開發和GMP生產。此外,君實生物也與美國禮來製藥籤訂合作協議,雙方計劃於第二季度在中國和美國遞交臨床試驗申請並啟動臨床研究。

相關焦點

  • 俄羅斯:首次獲得可中和新冠病毒抗體
    科技日報莫斯科7月15日電 (記者董映璧)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分子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成功地從新冠肺炎患者血液中獲得了一種可以中和新冠病毒的抗體。據俄塔社報導,這是俄科研人員首次獲得能夠中和新冠病毒的抗體。此前,已有其他國家的科研人員發現了可以中和新冠病毒的抗體。
  • 【北大領銜科研團隊找到有望成藥的高活性新冠病毒中和抗體】由...
    【北大領銜科研團隊找到有望成藥的高活性新冠病毒中和抗體】由北京大學領銜的科研團隊17日在美國《細胞》雜誌在線發表論文介紹,他們利用高通量單細胞測序技術,從新冠肺炎康復期患者血漿中成功篩選出多個高活性中和抗體。動物實驗證明,這些抗體有望用於新冠治療藥物研發和短期預防。
  • 大羊駝中兩種納米抗體可中和新冠病毒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北京7月14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結構和分子生物學》雜誌14日發表了一項藥物發現:源自大羊駝(llama)的兩種小而穩定的納米抗體,可以在細胞培養中阻斷該病毒與人ACE2受體的相互作用,從而中和新冠病毒
  • 全球首款吸入式新冠中和納米抗體藥物進入開發
    目前新冠病毒全球蔓延形勢依舊非常嚴峻,國際上尚無針對COVID-19的特效藥物批准上市,《Nature Medicine(自然醫學)》相關研究顯示,疫苗保護力可能只有2-3個月,因此亟需開發安全、有效的新機製藥物以滿足巨大的臨床需求。
  • 《自然》:中國團隊恆河猴實驗證明,中和抗體顯著抑制新冠感染
    5月26日,國際權威科學期刊《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中國科學家研究成果論文《以SARS-CoV-2受體結合位點為靶點的人類中和抗體》(A human neutralizing antibody targets the receptor binding site of SARS-CoV-2),該論文首次報告了針對SARS-CoV-2中和抗體的非人類靈長類動物實驗結果
  • 《自然》:中國團隊恆河猴實驗證明中和抗體顯著抑制新冠感染
    自然雜誌發表文章截圖。5月26日,國際權威科學期刊《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中國科學家研究成果論文《以SARS-CoV-2受體結合位點為靶點的人類中和抗體》(A human neutralizing antibody targets the receptor binding site of SARS-CoV-2),該論文首次報告了針對SARS-CoV-2中和抗體的非人類靈長類動物實驗結果
  • 我科學家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新冠病毒感染半年後中和抗體仍在人體內...
    【科技前沿】    光明日報上海9月17日電(記者孟歆迪)日前,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國家轉化醫學中心(上海)相關研究取得最新進展:具有保護性的中和抗體在新冠病毒感染半年後仍在人體內穩定存在。
  • 破解抗體密碼,衝刺新冠治療!這家企業走在創新藥研發的最前端...
    從江畔爛泥渡路到國際金融城,從阡陌農田到一流張江科學城,平地裡長出陸家嘴的「上海高度」,蘆葦灘跑出特斯拉的「上海速度」,一網通辦織出服務企業的「上海溫度」。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在新的歷史節點上,三十而立的浦東又將如何勇擔使命再出發?
  • 與病毒賽跑需要加速度!華山醫院新冠病毒中和抗體臨床試驗進展順利
    這是全球首個在健康受試者中開展的新冠病毒中和抗體臨床試驗,JS016也是中國最早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的新冠病毒中和抗體。審批經歷「超音速」華山醫院張菁教授和張文宏教授聯合主持的中和抗體臨床試驗項目,通過健康受試者靜脈輸注JS016後的耐受性、安全性和藥代動力學特徵及免疫原性的研究,為探索JS016在人體中抗新冠病毒的治療與預防效果提供依據。
  • 大羊駝體內抗體能中和新冠病毒!
    大羊駝體內抗體竟能中和新冠病毒!我大羊駝居然有朝一日不憑著憨憨本色出圈了?新華社倫敦7月13日消息英國研究人員當日在學術期刊《自然·結構和分子生物學》上發表論文表明實驗室研究顯示源自大羊駝的抗體可中和新冠病毒有望用於開發新冠治療方法研究稱在大羊駝(llama)體內發現了兩種納米抗體可以通過阻斷新冠病毒刺突與ACE2受體的結合
  • 中國科學家有新突破!發現可阻斷新冠病毒感染的抗體
    導讀:中國科研團隊近日在《科學》雜誌上公開表示發現了兩種可有效阻斷新冠病毒感染的人源單克隆抗體,有望用於抗新冠藥物和疫苗的研發。 目前兩個抗體已在相關公司進行產品轉化,未來有望用於新冠患者臨床治療。
  • 新冠病毒中和抗體臨床試驗在上海啟動
    據新華社上海6月12日電 (記者 周琳 仇逸) 日前,上海君實生物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等單位共同開發的重組全人源抗新冠病毒單克隆抗體注射液(以下簡稱「JS016」)獲得國家藥監局批准,進入Ⅰ期臨床試驗階段。6月7日上午,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完成了首例受試者給藥。
  • 歐洲:識別出能中和新冠病毒的單抗,有助今後治療策略開發
    歐洲:識別出能中和新冠病毒的單抗,有助今後治療策略開發 張夢然/科技日報 2020-05-08 09:24
  • 美國團隊發現新冠病毒微型中和抗體,或成為有效防治方法
    資料圖據福克斯新聞網報導,匹茲堡大學的研究人員分離出一種生物分子,他們稱這種生物分子「完全而確切地」中和了導致新冠肺炎的病毒。據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當地分支機構KDKA報導,該大學醫學院的科學家已經分離出「迄今為止最小的生物分子」,可以中和新冠病毒SARS-CoV-2。這一發現周一發表在了《細胞》雜誌上。根據該報告,這種抗體成分比全尺寸抗體小10倍,已被用於製造藥物Ab8,該藥物可能成為新冠病毒的潛在預防和治療手段。
  • 最新研究:大羊駝體內抗體能中和新冠病毒!
    在這種情況下,「草泥馬」向人類拋出了橄欖枝,消息令人振奮:學術期刊《細胞》5月5日發表的一篇論文發現,羊駝身上可產生對抗新冠病毒的抗體,羊駝血或是治療新冠肺炎的關鍵;而7月13日,《自然》子刊上又一項研究顯示,大羊駝體內的兩種納米抗體或能起到預防病毒感染的作用。
  • 【新冠病毒中和抗體能維持半年以上】中新社記者9月17日獲悉,上海...
    2020-09-17 14:59:24來源:FX168 【新冠病毒中和抗體能維持半年以上】中新社記者9月17日獲悉,上海的醫學專家研究發現,具有保護性的中和抗體在新冠病毒感染半年後仍在人體內穩定存在。
  • 北大團隊新發現:某些抗體結合可抑制新冠病毒突變體
    每經編輯:王鑫 北京大學官網9月29日公開發布《北大結構生物學與抗體研發團隊再度聯合中國醫科院動研所揭示新冠中和抗體功效和機制》,文章稱,近日,北京大學結構生物學與抗體研發團隊聯合中國醫科院動研所在《細胞》雜誌發文,揭示新冠中和抗體功效和機制。
  • 「原創」《自然》刊發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 證實新冠中和抗體潛在效果
    來源:財聯社當地時間5月26日,頂級科學期刊《自然》雜誌刊發了中國科學家對新冠中和抗體的研究報告,證實了特異性、全人源單克隆抗體CA1和CB6體外中和病毒的效果。在針對恆河猴的實驗中,CB6抗體展現了治療和預防新冠病毒的有效性。
  • 中國研究團隊發現一抗體可顯著抑制新冠病毒感染
    新京報訊(記者 張秀蘭)5月27日,新京報記者從君實生物了解到,國際權威期刊《自然》雜誌(Nature)在線發表君實生物和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合作研發的中和抗體臨床前研究成果,兩種具有較強新冠病毒(SARS-CoV-2)特異性中和活性的特定人類單克隆中和抗體被發現。
  • 羊駝體內發現納米抗體 或有助研發新冠治療藥物
    參考消息網9月8日報導 外媒稱,瑞典卡羅琳醫學院研究人員在羊駝體內發現了一種被稱為納米抗體的中和抗體,具有阻斷新冠病毒進入人體細胞的能力。卡羅琳醫學院發表一份聲明指出,這種納米抗體或將被開發為針對新冠病毒的治療藥物。研究結果發表於最近的《自然·通訊》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