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財聯社
當地時間5月26日,頂級科學期刊《自然》雜誌刊發了中國科學家對新冠中和抗體的研究報告,證實了特異性、全人源單克隆抗體CA1和CB6體外中和病毒的效果。在針對恆河猴的實驗中,CB6抗體展現了治療和預防新冠病毒的有效性。研究團隊表示CB6抗體具有臨床轉化的價值。
根據論文信息,該實驗由中科院微生物所嚴景華團隊、高福團隊、王奇慧團隊聯合國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研究所、北京地壇醫院、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等單位共同實施。在港交所掛牌上市的君實生物也參與了項目的產學研攻關。
受消息刺激,君實生物-B今日漲幅最高至7.72%,隨後受大盤波動影響收盤漲幅回落至1.31%。
據論文表述,這項研究旨在從新冠病毒恢復期患者外周血中分離針對SARS-CoV-2的特異性單克隆抗體(mAb)。在11種分離出的抗體中,CA1、CB6兩種單克隆抗體可特異性結合SARS-CoV-2刺突蛋白轉染的HEK293T細胞,兩者均在後續的細胞實驗中表現出良好的中和活性。
(兩種抗體在體外試驗中均顯示出良好的病毒中和作用,來源:自然雜誌、研究論文)
此外,在新冠病毒感染恆河猴模型的實驗中,研究人員將9隻恆河猴(6-8歲、六公三母)分為對照組(注射安慰劑)、預防組(感染前一天按照50mg/公斤注射CB6抗體)和治療組(感染後第一、三天注射等劑量CB6抗體)。
經過咽拭子病毒檢測,預防組的猴子感染病毒後僅表現出了低水平的病毒,治療組的猴子在感染第四天後病毒滴度較對照組低了3個對數單位。
(恆河猴對照試驗病毒測試滴度,來源:自然雜誌、研究論文)
此外,研究人員在對備選抗體進行工程化改造後,形成的CB6-LALA 抗體在顯著抑制 SARS-CoV-2 病毒的同時,減少了因依賴性增強(ADE)效應對肺部引起的損傷。
中科院微生物所嚴景華博士表示,本次研究報告了兩株具有良好中和活性的單克隆抗體,其中代號為CB6的抗體在體外實驗中表現出更強的阻斷能力,不僅比宿主細胞受體的親和力高100~200倍以上,且與病毒結合區域高度重疊,使得病毒與宿主細胞結合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同時,我們還通過非人靈長動物實驗顯示了CB6抗體的治療和預防能力,表明這一針對新冠病毒的候選藥物頗具前景,非常期待它在臨床試驗中得到進一步驗證。
在該論文發布以後,君實生物在官網聲明中表示已經開始對中科院微生物所篩選的候選抗體進行多路並行開發。公司和禮來製藥計劃於2020年第二季度在中國和美國遞交 IND 申請並啟動臨床研究。
今年5月4日,君實生物宣布與美國禮來製藥公司籤署了《研發合作和許可協議》。雙方將合作研發及商業化SARS-CoV-2中和抗體,禮來製藥將被授予在大中華地區外對君實新冠抗體開展研發活動、生產和銷售的獨佔許可。
根據協議,禮來製藥將向君實支付1000萬美元首付款,並在每一個君實新冠抗體(單用或組合)實現規定的裡程碑事件後,向君實支付最高2.45億美元的裡程碑款,外加該產品銷售淨額兩位數百分比的銷售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