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自然》刊發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 證實新冠中和抗體潛在效果

2020-12-13 新浪財經

來源:財聯社

當地時間5月26日,頂級科學期刊《自然》雜誌刊發了中國科學家對新冠中和抗體的研究報告,證實了特異性、全人源單克隆抗體CA1和CB6體外中和病毒的效果。在針對恆河猴的實驗中,CB6抗體展現了治療和預防新冠病毒的有效性。研究團隊表示CB6抗體具有臨床轉化的價值。

根據論文信息,該實驗由中科院微生物所嚴景華團隊、高福團隊、王奇慧團隊聯合國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研究所、北京地壇醫院、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等單位共同實施。在港交所掛牌上市的君實生物也參與了項目的產學研攻關。

受消息刺激,君實生物-B今日漲幅最高至7.72%,隨後受大盤波動影響收盤漲幅回落至1.31%。

據論文表述,這項研究旨在從新冠病毒恢復期患者外周血中分離針對SARS-CoV-2的特異性單克隆抗體(mAb)。在11種分離出的抗體中,CA1、CB6兩種單克隆抗體可特異性結合SARS-CoV-2刺突蛋白轉染的HEK293T細胞,兩者均在後續的細胞實驗中表現出良好的中和活性。

(兩種抗體在體外試驗中均顯示出良好的病毒中和作用,來源:自然雜誌、研究論文)

此外,在新冠病毒感染恆河猴模型的實驗中,研究人員將9隻恆河猴(6-8歲、六公三母)分為對照組(注射安慰劑)、預防組(感染前一天按照50mg/公斤注射CB6抗體)和治療組(感染後第一、三天注射等劑量CB6抗體)。

經過咽拭子病毒檢測,預防組的猴子感染病毒後僅表現出了低水平的病毒,治療組的猴子在感染第四天後病毒滴度較對照組低了3個對數單位。

(恆河猴對照試驗病毒測試滴度,來源:自然雜誌、研究論文)

此外,研究人員在對備選抗體進行工程化改造後,形成的CB6-LALA 抗體在顯著抑制 SARS-CoV-2 病毒的同時,減少了因依賴性增強(ADE)效應對肺部引起的損傷。

中科院微生物所嚴景華博士表示,本次研究報告了兩株具有良好中和活性的單克隆抗體,其中代號為CB6的抗體在體外實驗中表現出更強的阻斷能力,不僅比宿主細胞受體的親和力高100~200倍以上,且與病毒結合區域高度重疊,使得病毒與宿主細胞結合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同時,我們還通過非人靈長動物實驗顯示了CB6抗體的治療和預防能力,表明這一針對新冠病毒的候選藥物頗具前景,非常期待它在臨床試驗中得到進一步驗證。

在該論文發布以後,君實生物在官網聲明中表示已經開始對中科院微生物所篩選的候選抗體進行多路並行開發。公司和禮來製藥計劃於2020年第二季度在中國和美國遞交 IND 申請並啟動臨床研究。

今年5月4日,君實生物宣布與美國禮來製藥公司籤署了《研發合作和許可協議》。雙方將合作研發及商業化SARS-CoV-2中和抗體,禮來製藥將被授予在大中華地區外對君實新冠抗體開展研發活動、生產和銷售的獨佔許可。

根據協議,禮來製藥將向君實支付1000萬美元首付款,並在每一個君實新冠抗體(單用或組合)實現規定的裡程碑事件後,向君實支付最高2.45億美元的裡程碑款,外加該產品銷售淨額兩位數百分比的銷售分成。

相關焦點

  • 中美「新冠中和抗體」暗戰:Sorrento慢半拍,中國抗體最快下月在美...
    2Sorrento在這場抗體研發的比賽中,進度遠不如中國企業。外媒還在質疑Sorrento的抗體「100%有效性」時,中國團隊早已開始了新冠中和抗體的產業化。5月18日,中國科研團隊在《科學》雜誌上在線發表論文,科研人員從一名新冠康復者的血漿中分離出了兩種人源單克隆抗體:B38和H4。這兩種抗體能夠阻斷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的受體結合域與其受體「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ACE2)」的結合。參與抗體研究的是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而且兩個抗體已在相關公司進行產品轉化。
  • 《自然》:中國團隊恆河猴實驗證明中和抗體顯著抑制新冠感染
    該研究發現了兩種具有較強新冠病毒(SARS-CoV-2)特異性中和活性的特定人類單克隆中和抗體,其中代號為CB6的抗體在恆河猴動物實驗中能夠顯著抑制病毒感染,顯示出治療和預防效果,具有進行臨床轉化的價值。
  • 中國研究團隊發現一抗體可顯著抑制新冠病毒感染
    新京報訊(記者 張秀蘭)5月27日,新京報記者從君實生物了解到,國際權威期刊《自然》雜誌(Nature)在線發表君實生物和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合作研發的中和抗體臨床前研究成果,兩種具有較強新冠病毒(SARS-CoV-2)特異性中和活性的特定人類單克隆中和抗體被發現。
  • 上海企業參與研發的新冠病毒中和抗體登上《自然》雜誌
    北京時間2020年5月26日,國際權威期刊《自然》雜誌(Nature,IF 43.070)在線刊登論文,發表上海君實生物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合作研發的中和抗體臨床前研究成果。研究發現了兩種具有較強新冠病毒(SARS-CoV-2)特異性中和活性的特定人類單克隆中和抗體,其中代號為CB6的抗體在恆河猴動物實驗中能夠顯著抑制病毒感染,顯示出治療和預防效果,具有進行臨床轉化的價值。
  • 《自然》:中國團隊恆河猴實驗證明,中和抗體顯著抑制新冠感染
    該研究發現了兩種具有較強新冠病毒(SARS-CoV-2)特異性中和活性的特定人類單克隆中和抗體,其中代號為CB6的抗體在恆河猴動物實驗中能夠顯著抑制病毒感染,顯示出治療和預防效果,具有進行臨床轉化的價值。
  • 中科院/君實新冠中和抗體進入人體試驗;國家...
    2、全國公立醫院將開展經濟運行狀況調查近日,有相關消息顯示,一份《關於報送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公立醫院經濟運行情況調查表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已下發。據了解,該《通知》要求各公立醫院填報1月至3月的經濟運行情況,有關部門將根據數據內容分析公立醫院目前的經濟狀況,找出醫院運營困難點並實施解決辦法。
  • 「科學網」狙擊「新冠」,中科院微生物所有哪些進展
    ,疫情發生以來,中科院微生物所高度重視,組織精銳力量,積極投入抗疫科技攻關工作。本次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微生物所積極響應黨中央和國家的號召,按照中科院的部署,盡全所之力,全力投入。微生物所的科研攻關團隊,承擔了病毒溯源、變異模式、關鍵蛋白結構解析、抗體和疫苗等方面的研究任務,同時配合中國疾控中心,做好數據信息支撐任務。
  • 中科院微生物所王軍研究員奔赴武漢開展臨床致病機理研究
    3月14日,中科院微生物所病原微生物與免疫學重點實驗室王軍研究員奔赴武漢,將與武漢金銀潭醫院和中科院武漢病毒所進行合作,推動藥物等臨床合作,研究新冠病毒的臨床致病機理,開展中科院科研攻關任務中的相關科研工作。
  • 【張文宏聯合主持的新冠中和抗體藥已進入Ib/II期臨床研究】11月6...
    2020-11-06 16:31:38來源:FX168 【張文宏聯合主持的新冠中和抗體藥已進入Ib/II期臨床研究】11月6日,第三屆進博會上,展商禮來中國與君實生物、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召開「貫通產學研,抗疫同戰線」研討會。
  • 中國科學院/解放軍總醫院等合作發現高效新冠中和抗體
    2020年5月26日,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嚴景華團隊、高福團隊、王奇慧團隊聯合中科院武漢病毒所、北京地壇醫院、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國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研究所等機構,在Nature上在線發表了A human neutralizing
  • 每日匯聞|全球首個新冠中和抗體試劑盒誕生,天津擬將「醫鬧」納入...
    全球首個新冠中和抗體試劑盒誕生,無需用真病毒開展實驗,不用在 P3 實驗室進行檢測。4. 荷蘭將與德國、法國和義大利合作研製針對新冠病毒的疫苗。5. 北京鼓勵藥物臨床試驗服務收入結餘獎勵個人,不受單位績效工資總量限制。6.
  • 【中國科學報】狙擊「新冠」,中科院微生物所有哪些進展
    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疫情還在繼續蔓延,作為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微生物研究單位,疫情發生以來,中科院微生物所在做些什麼呢?  就此,《中國科學報》採訪了該所領導和參與此次疫情防控阻擊戰的科學家。  《中國科學報》:微生物所在這次疫情中主要承擔了哪些任務?
  • 中科院微生物所期刊聯合編輯部「專刊出版」那些事兒
    「專刊出版」那些事兒——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期刊聯合編輯部「號外,號外!」32013年第1期《微生物學通報》微生物地球專刊42016年第3期《微生物學報》微生物藥物的創新和高效製造專刊5現今,她們在專刊出版方面已是熟能生巧,自然有著獨到的選題經驗。在她們看來,選題不是一項簡單孤立的工作,選題來源不僅僅在社會熱點新聞、研究熱點、產業報告、國家重大科研項目、學術年會等,有時也在與專家的談話聊天間。這等於說,選題策劃工作是365天的。
  • 《科學》雜誌:高福等學者發現2種阻斷新冠與受體結合的抗體
    來自中國的科學家團隊發現:從一名新冠康復患者中分離出的兩種單克隆抗體B38和H4抗體,可以阻止病毒S蛋白受體結合區域RBD與人體細胞受體ACE2之間的結合。隨後在小鼠模型中的治療研究證實,這兩種抗體可降低小鼠感染後肺部的病毒載量。
  • 北大團隊新發現:某些抗體結合可抑制新冠病毒突變體
    每經編輯:王鑫 北京大學官網9月29日公開發布《北大結構生物學與抗體研發團隊再度聯合中國醫科院動研所揭示新冠中和抗體功效和機制》,文章稱,近日,北京大學結構生物學與抗體研發團隊聯合中國醫科院動研所在《細胞》雜誌發文,揭示新冠中和抗體功效和機制。
  • 義大利3.3%的狗和5.8%的貓檢測到新冠抗體
    這項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在武漢疫情爆發期間感染了當地的貓群,在調查樣本中(採樣有一定偏向性,主要是新冠確診患者家的貓),其中14.7%的貓可以通過間接酶聯免疫吸附實驗(ELISA)檢測到新冠病毒抗體的存在。
  • 中科院微生物所陶勇:寫高大上論文做接地氣產品—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微生物所供圖   在生物學家中,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員陶勇有點與眾不同。除了鑽研問題、發表論文外,他有著大多數科研人員少有的對產業的眼光和熱情。做應用研究時,他總能預見「什麼能碰、什麼又不能碰」,這些判斷幾乎都在後來得到證實。   陶勇的嗅覺,源於他曾在頂級工業生物技術企業任職的經歷。
  • 解藥|多個中國團隊發現抗新冠中和抗體 或嘗試雞尾酒療法
    【財新網】(實習記者 何京蔚 記者 邸寧)中國科學團隊發現更多潛在有效的中和抗體。5月13日,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在線發布一項研究顯示,從新冠康復者中分離出的兩種名為B38和H4的抗體,可以阻止新冠病毒與人體細胞的結合,並降低感染小鼠的肺部病毒載量。
  • Nature子刊:證實貓狗易感新冠病毒,義大利3.3%的狗檢測到新冠
    的狗和5.8%的貓具有可檢測的新冠病毒中和抗體滴度。 這些來自寵物的樣本中,研究人員在15隻狗(3.3%)和11隻貓(5.8%)體內檢測到新冠病毒的中和抗體,其中狗的抗體效價較低——1:20-1:160,而貓的抗體效價較高——1:40-1:1280,這與之前的研究相吻合。
  • 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發出我國第一個藥監局批准臨床試驗的新冠重組...
    (以下為部分問答內容)第一財經電視記者:我們都知道,今年年初新冠疫情在我國爆發,後來也在全世界蔓延。當前海外的疫情還在持續的蔓延中,我國疫情防控也在常態化的進行當中。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未來中科院在推進合作和更深一步的科研,是否制定了新的計劃以及路徑?如何去防控當前的影響?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