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因病致貧返貧頑疾 南部「處方」全省推廣

2020-12-18 南充頻道

 因為患肺氣腫,在縣人民醫院經過10來天時間的治療,家住南部縣碑院鎮的張茂林11月28日上午出院。讓他沒想到的是,從住院到出院,自己沒花一分錢。

「咱們貧困群眾看病不要錢了,出院後要好好幹,爭取早日脫貧。」張茂林說。

在決戰全勝脫貧攻堅行動中,南部縣通過築牢基本醫療保險、商業保險、民政救助「三道防線」; 施源頭工程、基層醫療機構建設、技術培訓和醫療聯合「三大工程」;建立動態篩查、定期巡診、長效便民「三大機制」,一舉破解因病致貧、返貧頑疾。日前,省委政策研究室向全省推廣南部「處方」。

一項調研 因病致貧人口佔貧困人口47.6%

今年58歲的張茂林家住南部縣碑院鎮林壩村,屬於貧困群眾。11月中旬以來,他感到呼吸困難,肺部時常隱隱作痛。到鎮衛生院檢查後,醫生診斷出是肺部炎症導致肺氣腫,建議他到縣人民醫院作進一步檢查治療。11月17日,張茂林來到縣人民醫院檢查治療,經過門診醫生的檢查,確診為肺部炎症導致肺氣腫,當即安排他入院治療。

入院時,醫院除登記了張茂林的身份證和新農合資料外,沒有讓他繳納醫療費,甚至連押金都沒有交。入院後,張茂林得到了醫生的精心治療,經過10來天時間的輸液與吃藥,身體完全康復。28日上午,醫生安排張茂林出院。出院時,醫生還給他開了一些西藥,叮囑拿回家繼續服用。

「現在黨的政策就是好,貧困群眾住院都不要錢了。」張茂林感激地說,出院後,他一定好好發展副業,多養幾頭豬,再養10隻羊子,爭取早日脫貧致富。

「不僅僅是張茂林,全縣貧困群眾在縣域內醫院住院,醫療費用都是全免,門診費用報銷比例也達到90%。」南部縣衛計局副局長王愛民說。

南部縣貧困群眾享受的惠民醫療政策,源自於一項調研。

在開展脫貧攻堅中,南部縣經過對貧困群眾摸底調研發現,全縣精準識別為「醫療救助一批」的因病致貧人口為2.55萬人,佔貧困人口總數的47.6%。今年四川全省計劃脫貧「摘帽」的5個縣中,因病致貧返貧共有6.9萬人,南部縣佔三分之一強。

「救護車一響,一頭牲畜白養;住上一次院,一年農活白幹。」南部縣經過調研發現,在因病致貧戶中,不少是「小病捱、大病拖,危重才往醫院抬」,越窮越病、越病越不敢看,因延誤治療導致輕病拖成慢病,慢病拖成重病。

調研完成後,南部縣迅速找準了脫貧攻堅的著力點。「對症下藥,立即實施有效措施,破解因貧致貧、返貧頑疾。」南部縣委書記張根生要求。

「病根」找到,行之有效的「處方」很快開出。南部縣首先築牢基本醫療保險、商業保險、民政救助「三道防線」,對確定的12080特困供養人員、26370名需要醫療救助兜底的建卡貧困人員進行全額資助,他們在縣域內醫療機構住院醫療費用全額報銷,門診費用報銷比例達90%以上,同時加強大病保險與城鄉居民醫保、新農合等制度的有效銜接,形成醫療保障合力。對4065名建卡貧困低保對象在定點醫療機構發生的政策範圍內的住院費用,經基本醫療保險、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及各類補充醫療保險、商業保險報銷後的個人費用,再按70%的比例給予救助;對因為慢性病需要長期服藥或者患重特大疾病需要長期門診治療的32種門診重症疾病實施救助。

「實施『三道防線』後,貧困群眾能夠實現放心就醫。」王愛民認為。

為了確保貧困群眾能夠看得上病,南部縣還推出了動態篩查、定期巡診、長效便民「三大機制」。目前,全縣貧困人口建檔率達到了100%,做到了「一戶一卷、一人一案」;南部縣組織縣級和鄉鎮衛生院組建了醫療扶貧服務隊,定期對全縣198個貧困村免費開展健康體檢、集中診療和後續回訪,並按照慢性病、重大疾病、殘疾人三類和病種屬性、病情輕重、救治緩急等建立專門檔案;為了方便貧困群眾就醫,南部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醫院、縣婦幼保健院及12所中心衛生院均建立起了精準扶貧就醫綠色通道,貧困群眾在縣域內住院就醫時,一律實行「先住院後結算」,事先不繳押金、中途不繳費用。

建好村衛生室 讓群眾就近能夠看得好病

11月28日上午,家住南部縣大堰鄉封坎廟村村民劉照誠來到村衛生室測量血壓。村醫劉明珍發現他的血壓偏高后,當即開了一些降壓藥,並叮囑說:「飲食要清淡一些,常檢查……」

「現在看病真是方便,四五分鐘就到了村衛生室。」劉照誠說,他查出高血壓已經5年多時間了,以前因為村衛生室設備簡單,他只能到大堰鄉上查血壓和開藥,坐「摩的」都要20分鐘左右,一來一往半天時間還打緊。

28日上午,記者在封坎廟村衛生室看到,這裡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房間窗明几淨,醫療設施齊全,有聽診器、吸痰器、診查床、清創縫合包、血壓計、呼吸器、輸液架、氧氣包、擔架等。「村衛生室如今的環境與過去相比,那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當了47年村醫的劉明珍回憶,過去一直沒有村衛生室,他就將自己家裡的房子騰出一間,用來為群眾看病。如今,村裡不僅新建了村衛生室,面積達70餘平方米,添置了醫療設施,西藥種類也從過去的20種增加到了80種,中藥從過去的60種增加到了150種。

封坎廟村「第一書記」李翼宏說,為了讓老百姓就近就能看好病,封坎廟村不僅建起了標準的村衛生室,大堰鄉衛生院還派出了一名坐診醫生,並多次組織村醫到縣人民醫院、鄉衛生院培訓學習,如今老百姓打針輸液、普通小病、常見病,都能夠在村裡得到治療,村衛生室甚至還能夠開展一些小型手術。

封坎廟村衛生室建設是南部縣保障群眾看得好病,實施的「基礎工程」和「保障工程」的一個縮影。為了保證貧困群眾「小病不出村、就近能看病」,南部縣今年安排專項資金453萬元,對2016年規劃的60個脫貧村衛生室全面實施標準化建設,今年9月份全部建成並投入使用。對2017年、2018年脫貧村衛生室建設,計劃在2017年上半年全面完成。據介紹,南部縣還將投入1.5億餘元,新建、改擴建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63個,新建村衛生室204個,配備急需的醫療設備5000餘臺(件)。隨著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加快,前些年「體溫靠摸、拿藥靠抓」的現象一去不復返。

「『硬體』設施達標了,『軟體』也必須達標才行。」王愛民介紹,為了讓基層醫療機構醫務人員「敢於看病、看得好病」,南部縣還採取舉辦短訓班和巡迴講座等方式,分期分批培訓全縣鄉村醫生,覆蓋面達100%,並制定了二級以上醫療衛生機構對口支援鄉鎮衛生院方案,保證了每個貧困村所在的鄉鎮衛生院都有一個上級單位或上級下派的專業技術人員進行「一對一」幫扶。統計顯示,今年1至6月,南部縣內就診率同比增長9%,其中貧困患者縣內就診率達91%。

建六大制水廠 農村群眾用上放心水

水龍頭一擰,自來水就「譁譁譁」的流了出來。28日上午,家住南部縣保城鄉馬家坪村的村民唐德偉高興地說:「以前吃水,要到700多米的山下去挑,水質還得不到保證。」

南部縣屬於丘陵地區,水資源分布不均,季節性降水不均衡,「十年九旱」的高山村、旱山村人畜飲水和生產生活用水嚴重匱乏,區域性缺水、季節性缺水,嚴重影響了老百姓的生活質量,以及農村經濟社會發展。

為了破解缺水的難題,南部縣運用「項目資金+財政補貼+社會融資+群眾自籌」的多元投資機制,整合資金15億元,實施「源頭工程」,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目前,全縣建成6個大型制水廠,日供水能力13.5萬噸,鋪設了9條射線狀主幹管網,並建設了多處加壓泵站和調蓄水池,覆蓋縣城及64個鄉鎮場鎮、輻射668個村,解決了65萬群眾的安全飲水用水問題。

汩汩清泉潤民心。今年68歲的張秀瓊家住南部縣長坪鎮侯元村,今年年初,她出資1800元,就把自來水接進了廚房。老人高興地對記者說:「從此,我們再也不用擔心喝不到乾淨的水了。」乾淨的自來水通到了村裡,通到了群眾家裡。長坪鎮雙溝村「第一書記」伏雲國說,有了水,村裡辦起了小榨油坊,養殖業也發展起來了。

南部縣五靈鄉丁字橋村海拔700餘米,過去,老百姓天還沒亮就到山下的小河溝去排隊等水、找水,鄉小學沒水吃時只能放假。村民孫永芳娶兒媳婦那年買了一臺洗衣機,因為缺水一次也沒有用過。通上自來水那天,孫永芳一大早就搬出洗衣機,樂呵呵地說:「今天終於可以派上用場了,平時挑水用的水桶也得『下崗』了。」

南部縣水務局一名負責人介紹,今年底之前,全縣計劃出列的60個貧困村、計劃脫貧的7420名貧困戶都將用上和縣城一樣的安全水、放心水。隨著全域供水模式的推行,一股股甘甜的清泉流進千家萬戶,也將從根本上解決「因水致貧」的頑疾。(記者 李奎 實習生 曹欣)

相關焦點

  • 四川南部縣:為破解因病致貧返貧開「處方」
    針對因病致貧、因病返貧這一現象,如何幫助困難群眾早日脫貧致富,南部縣開出「處方」。具體而言,通過築牢基本醫療保險、商業保險、民政救助、愛心基金幫扶「四道防線」,確保群眾看得起病;實施源頭工程、加強基層能力建設、提升醫療服務水平「三大工程」,確保群眾看得起病;建立動態篩查機制、定期巡查機制、長效便民「三大機制」,確保群眾看得上病這三個特效「處方」,一舉破解因病致貧、返貧頑疾。
  • 四川昭化:織牢織密因病致貧返貧「防護網」
    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是農村貧困人口最為突出的致貧因素,為破解這一難題,近年來,廣元市昭化區在築牢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的基礎上,創新實施「勞動能力恢復」工程,建立因病致貧返貧阻擊機制,進一步織牢織密因病致貧返貧「防護網」。恢復勞動力 重樹追求「巴適」生活的信心2014年,昭化鎮朝陽村果農焦樹張被確診為股骨頭壞死。
  • 廣東雲端「把脈」為因病致貧者「開方」
    廣州7名知名專家與韶關市、南雄市本地專家通過遠程會診平臺,為省裡掛牌督戰脫貧攻堅篩查的南雄10名因病因殘致貧且有康復預期的大病患者「把脈開方」。這也是省衛生健康委在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和常態化疫情防控期間,呼應基層需求,開展貧困人口大病專項救治工作的一個創新舉措。
  • 重慶實施健康醫療扶貧專項行動 建立因病致貧返貧監測預警和精準...
    4月21日,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從重慶市衛生健康委獲悉,健康醫療扶貧專項行動的主要目標是,2020年總體上將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住院個人自付比例控制在10%以內,慢病和重特大疾病門診自付比例控制在20%以內,縣域內就診率達到90%以上,大病集中救治病種擴大到30種以上。
  • 我省首批9縣市籤約:「防貧保」,讓脫貧戶不再返貧
    這一創新的保險產品,就是針對「剛脫貧人口及處於貧困邊緣的人口因病、因災致貧返貧怎麼辦」的焦點問題,增強這兩類人群抗風險能力,防止脫貧戶及貧困線邊緣的農民返貧致貧。&nbsp&nbsp&nbsp&nbsp國內首創,破解扶貧痛點&nbsp&nbsp&nbsp&nbsp一場大病,可能會讓一個家庭陷入貧困。因病致貧、返貧一直是一個難解的痛點。
  • 「五統一」防範因病致貧
    日前,省醫療保障局出臺《關於做好醫療救助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各市地要在2020年底前初步建立健全統一規範的醫療救助制度,實現市域內醫療救助對象範圍、認定程序、救助方式及標準、經辦管理、信息系統「五統一」的工作目標,初步建立了防範和化解因病致貧返貧長效機制,提高困難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 特困人員將享受優質醫療護理保險 防止因病致貧返貧
    防止特困家庭因患病無法走出貧困按照規定,具有合肥市戶籍的城鄉老年人、殘疾人,同時具備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或其法定義務人無履行義務能力三個條件的,可納入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範圍。
  • 四川廣元培育「健康細胞」 戰勝因病致貧頑症
    慈善公益報(本報記者 王希文)近年來,四川省廣元市以「阻擊因病致貧、因病返貧,鞏固健康扶貧成果」為目的,「以提升家庭整體健康素養、改善健康生活條件、強化醫療保障水平」為核心,全面開展了以創建「健康家庭」「健康村」和培養健康明白人為抓手的「健康細胞」建設,有效遏制了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
  • 江陰村級醫療互助破解因病致貧 全國推廣
    今年64歲的胡建興在2018年、2019年先後因頸椎骨折、肺積水入院治療,前後花費近15萬,他怎麼也想不到,每年在村裡交的30塊錢村級醫療互助金,讓他得到了意料之外的大額補助金。胡建興告訴記者:「通過福村寶報了2萬多塊錢,這樣就是對我們老夫妻兩個人來講,減輕了很大的負擔,看病有了雙保險」。
  • 未讓一個人「因災致貧、因災返貧」貴州將14個深度貧困縣應急補助...
    面對今年60年未遇的災情,第一時間研究部署應急救助、過渡安置和災後恢復重建工作,未讓一個人「因災致貧、因災返貧」。同時,紮實抓好定點幫扶工作。堅定落實大數據戰略行動。深入推動大數據與應急管理深度融合,建設貴州應急管理雲。抓好「聚通用」,融合公安、氣象等18個部門37個平臺系統19.3萬路視頻資源,形成統一的綜合指揮調度平臺。
  • 自貢市大安區:「五大行動」解決「因病致貧」問題
    據了解,2016年以來,大安區衛生計生局牽頭大安區人社、民政、殘聯等部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精準扶貧系列工作要求,紮實開展健康扶貧「五大行動」,採取有效措施,著力解決轄區建檔立卡貧困戶「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等問題,為貧困群眾提供了堅實有力的醫療衛生保障。
  • 臨渭區補助因病致貧家庭自付費用1萬以內全報
    昨日,在渭南市第二醫院治完病出院時,64歲的楊改土說。住院花了近5000元自己不用掏楊改土是渭南市臨渭區豐原鎮民家村村民,家裡一共有4口人,分別是兒子、兒媳和5歲的孫子,兒子在外地打工,兒媳患有重病,常年需要治療,本來就貧困的家庭,因為兒媳和他患病,更加貧困。楊改土家是因病致貧的家庭,也是低保戶。
  • 全國推動因殘致貧家庭脫貧攻堅暨失能貧困重度殘疾人照護和託養...
    5月25日,全國推動因殘致貧家庭脫貧攻堅暨失能貧困重度殘疾人照護和託養工作現場會在我市召開。圖為大會會場。5月25日,由中國殘聯、國務院扶貧辦、民政部共同主辦的全國推動因殘致貧家庭脫貧攻堅暨失能貧困重度殘疾人照護和託養工作現場會在我市召開,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殘疾人扶貧工作的決策部署,交流總結推广部分地區貧困殘疾人精準幫扶的典型經驗,部署下一步貧困殘疾人脫貧攻堅工作,推進政策舉措落實落地,確保打贏打好貧困殘疾人精準脫貧攻堅戰。
  • 60%癲癇患者未獲得規範治療,許多家庭因病致貧!百名癲癇患者家庭將...
    上海市歐美同學會醫務分會副秘書長、上海德濟醫院院長郭輝教授表示,我國有超過900萬名癲癇患者,卻有60%的患者沒有得到規範治療,其中相當部分家庭因病致貧,嚴重影響患者和家庭的生活質量。第十四屆「國際癲癇關愛日」當天,國際癲癇關愛日大型公益活動暨第六屆百名癲癇患者家庭精準扶貧工程啟動,將為至少100位癲癇貧困家庭提供醫療援助,讓貧困患者得到更好的救治,挽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癲癇患者家庭。
  • 「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健康保險讓看病不再難
    當我們不幸感染疾病時,小病治療可能少則幾百,多則幾千、幾萬,但是加上營養費、誤工費,一加一減,對於普通家庭來說也是很大的負擔;如果是少則幾萬、多則十幾萬、幾十萬治療費用的重大疾病,即使是小康家庭也是難以負擔的。
  • 開灤集團:「對症下藥」幫助因病致貧家庭走出困境
    長城網訊(通訊員 李曉輝 田璐璐 張秀麗 記者 信賀寧)「病治好了,能打工掙錢養家了,心裡亮亮堂堂的!」這是開灤集團對口幫扶的承德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海字村村民魏顯強提起自己生活變化時必說的一句話。為全面掌握貧困家庭致貧原因,開灤集團駐村工作隊在對3個村全部建檔立卡貧困戶走訪調研後發現,因病致貧家庭有157戶,佔貧困戶比例達28.81%。針對這種情況,開灤集團提出不僅要做好產業扶貧,還要發揮企業擁有三甲醫院和優質醫療資源的優勢,著眼貧困群眾身體健康,向因病致貧「開刀、用藥」。
  • 六種「重疾慢病」藥品針對貧困患者開放援助計劃 定點醫院認定後即...
    據悉,省慈善總會在今年4月16日啟動實施「愛善扶貧計劃」醫藥健康扶貧項目,旨在通過廣泛動員社會愛心製藥企業為貧困患者提供藥品援助,為全省適合使用捐贈藥品的困難患者提供藥品援助,減輕用藥負擔和經濟壓力,改善重病、慢病患者因長期用藥造成的「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
  • 防止欠薪致貧返貧!上半年貴州檢查機關為農民工追回欠薪5777萬元
    全省三級院檢察長、副檢察長、檢委會專職委員帶頭辦理重大、疑難、複雜和有影響的涉脫貧攻堅案件1382件。涉案財物快速返還 挽回經濟損失821.72萬元  依法起訴危害農村產業革命、破壞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以及虛報冒領、套取侵吞、詐騙扶貧惠農資金和物資等犯罪613人。
  • 農村醫保讓「因病致貧」一去不復返
    現在好了,農村醫保讓我們都能看得起病了。」卓筆村現有建檔立卡128戶,目前已全部參加了農村醫保。湖南商學院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卓越隊等於7月30日完成了對68家農村醫保戶的走訪調查。曾胡云是該村自農村醫保政策實施以來,受益最大的典型代表。現年80歲的曾胡云家有7口人,可以說是四代同堂,家庭負擔很重。他本人年輕時就患上支氣管炎,因沒有錢看病,一拖就是幾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