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統一」防範因病致貧

2020-12-20 瀟湘晨報

日前,省醫療保障局出臺《關於做好醫療救助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各市地要在2020年底前初步建立健全統一規範的醫療救助制度,實現市域內醫療救助對象範圍、認定程序、救助方式及標準、經辦管理、信息系統「五統一」的工作目標,初步建立了防範和化解因病致貧返貧長效機制,提高困難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意見》進一步拓展了醫療救助對象範圍,在原特困人員、低保對象、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低收入救助對象及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規定的其他特殊困難人員等醫療救助對象的基礎上,在全省範圍內將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統一納入醫療救助對象範圍。統一醫療救助對象認定程序。對於民政部門和扶貧部門認定的特困人員、低保對象、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醫療保障部門直接辦理醫療救助。對於低收入家庭中的低收入醫療救助對象,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規定的其他特殊困難人員,由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受理、審核、公示無異議後,由醫療保障部門納入醫療救助對象範圍。

《意見》規範了醫療救助方式和救助標準。醫療救助方式包括參保資助、門診救助、住院救助、重特大疾病救助。在參保資助方面,將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納入參保資助範圍,並按照特困人員資助標準給予全額資助。在門診救助方面,針對全省各地門診救助開展程度不一、救助範圍和標準不一致等問題,提出了全省統一的意見,為各市縣醫療保障部門全面開展門診救助工作提供政策依據。對住院救助進行規範,明確特困人員、低保對象、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在定點醫療機構住院發生的政策範圍內費用,經基本醫保報銷後,大病保險起付線以下的部分實施住院救助。在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方面,要求各市(地)將重特大疾病醫療費用救助的管理方式由按病種管理向按費用管理過渡,並確定救助範圍和救助標準。

《意見》要求,各市(地)要強化醫療救助對象及時精準識別和動態管理,依據醫療救助對象身份類別、醫療費用負擔等情況,制定分類分段救助政策,加快實現市域內「一站式服務、一窗口辦理、一單制結算」,建設並使用全省統一的醫療救助信息系統。加強對定點醫療機構的監督管理,提高工作人員業務能力和管理水平,提高政策知曉率和滿意度,廣泛凝聚共識,營造良好氛圍。

【來源:哈爾濱新聞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四川廣元培育「健康細胞」 戰勝因病致貧頑症
    慈善公益報(本報記者 王希文)近年來,四川省廣元市以「阻擊因病致貧、因病返貧,鞏固健康扶貧成果」為目的,「以提升家庭整體健康素養、改善健康生活條件、強化醫療保障水平」為核心,全面開展了以創建「健康家庭」「健康村」和培養健康明白人為抓手的「健康細胞」建設,有效遏制了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
  • 四川昭化:織牢織密因病致貧返貧「防護網」
    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是農村貧困人口最為突出的致貧因素,為破解這一難題,近年來,廣元市昭化區在築牢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的基礎上,創新實施「勞動能力恢復」工程,建立因病致貧返貧阻擊機制,進一步織牢織密因病致貧返貧「防護網」。恢復勞動力 重樹追求「巴適」生活的信心2014年,昭化鎮朝陽村果農焦樹張被確診為股骨頭壞死。
  • 開灤集團:「對症下藥」幫助因病致貧家庭走出困境
    長城網訊(通訊員 李曉輝 田璐璐 張秀麗 記者 信賀寧)「病治好了,能打工掙錢養家了,心裡亮亮堂堂的!」這是開灤集團對口幫扶的承德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海字村村民魏顯強提起自己生活變化時必說的一句話。為全面掌握貧困家庭致貧原因,開灤集團駐村工作隊在對3個村全部建檔立卡貧困戶走訪調研後發現,因病致貧家庭有157戶,佔貧困戶比例達28.81%。針對這種情況,開灤集團提出不僅要做好產業扶貧,還要發揮企業擁有三甲醫院和優質醫療資源的優勢,著眼貧困群眾身體健康,向因病致貧「開刀、用藥」。
  • 特困人員將享受優質醫療護理保險 防止因病致貧返貧
    今年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採取市級統一招標,公開選擇網點覆蓋面高、履約能力強及理賠服務優的保險企業,兜牢特困群體看病就醫保障底線。防止特困家庭因患病無法走出貧困按照規定,具有合肥市戶籍的城鄉老年人、殘疾人,同時具備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或其法定義務人無履行義務能力三個條件的,可納入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範圍。
  • 我省出臺農村低保新政 因病致貧低保認定有法可依
    我省建檔立卡農村貧困人口中有44%屬於因病致貧,這種低保資格如何認定?近日省民政廳、省扶貧辦、省人社廳、省衛計委和省殘聯5部門聯合下發《關於貫徹落實〈黑龍江省加強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準確把握農村低保對象認定條件、合理計算農村低保家庭收入等四方面進行重點解釋說明。
  • 廣東雲端「把脈」為因病致貧者「開方」
    廣州7名知名專家與韶關市、南雄市本地專家通過遠程會診平臺,為省裡掛牌督戰脫貧攻堅篩查的南雄10名因病因殘致貧且有康復預期的大病患者「把脈開方」。這也是省衛生健康委在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和常態化疫情防控期間,呼應基層需求,開展貧困人口大病專項救治工作的一個創新舉措。
  • 破解因病致貧返貧頑疾 南部「處方」全省推廣
    在決戰全勝脫貧攻堅行動中,南部縣通過築牢基本醫療保險、商業保險、民政救助「三道防線」; 施源頭工程、基層醫療機構建設、技術培訓和醫療聯合「三大工程」;建立動態篩查、定期巡診、長效便民「三大機制」,一舉破解因病致貧、返貧頑疾。日前,省委政策研究室向全省推廣南部「處方」。
  • 臨渭區補助因病致貧家庭自付費用1萬以內全報
    昨日,在渭南市第二醫院治完病出院時,64歲的楊改土說。住院花了近5000元自己不用掏楊改土是渭南市臨渭區豐原鎮民家村村民,家裡一共有4口人,分別是兒子、兒媳和5歲的孫子,兒子在外地打工,兒媳患有重病,常年需要治療,本來就貧困的家庭,因為兒媳和他患病,更加貧困。楊改土家是因病致貧的家庭,也是低保戶。
  • 【扶貧攻堅進行時】我縣農村因病致貧的貧困戶家庭可申請民政醫療...
    近日,記者從縣民政局獲悉,我縣農村建檔立卡因病致貧家庭可申請民政醫療救助,重病患者可享受資助參保、普通疾病救助、重大疾病救助等醫療救助。      據悉,我縣民政醫療救助實行屬地管理原則,農村因病致貧的家庭現家中有重病患者(除已納入醫療救助的家庭)的,可納入民政對象享受民政醫療救助。
  • 四川南部縣:為破解因病致貧返貧開「處方」
    針對因病致貧、因病返貧這一現象,如何幫助困難群眾早日脫貧致富,南部縣開出「處方」。具體而言,通過築牢基本醫療保險、商業保險、民政救助、愛心基金幫扶「四道防線」,確保群眾看得起病;實施源頭工程、加強基層能力建設、提升醫療服務水平「三大工程」,確保群眾看得起病;建立動態篩查機制、定期巡查機制、長效便民「三大機制」,確保群眾看得上病這三個特效「處方」,一舉破解因病致貧、返貧頑疾。
  • 自貢市大安區:「五大行動」解決「因病致貧」問題
    據了解,2016年以來,大安區衛生計生局牽頭大安區人社、民政、殘聯等部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精準扶貧系列工作要求,紮實開展健康扶貧「五大行動」,採取有效措施,著力解決轄區建檔立卡貧困戶「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等問題,為貧困群眾提供了堅實有力的醫療衛生保障。
  • 江陰村級醫療互助破解因病致貧 全國推廣
    今年64歲的胡建興在2018年、2019年先後因頸椎骨折、肺積水入院治療,前後花費近15萬,他怎麼也想不到,每年在村裡交的30塊錢村級醫療互助金,讓他得到了意料之外的大額補助金。胡建興告訴記者:「通過福村寶報了2萬多塊錢,這樣就是對我們老夫妻兩個人來講,減輕了很大的負擔,看病有了雙保險」。
  • 重慶實施健康醫療扶貧專項行動 建立因病致貧返貧監測預警和精準...
    4月21日,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從重慶市衛生健康委獲悉,健康醫療扶貧專項行動的主要目標是,2020年總體上將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住院個人自付比例控制在10%以內,慢病和重特大疾病門診自付比例控制在20%以內,縣域內就診率達到90%以上,大病集中救治病種擴大到30種以上。
  • 60%癲癇患者未獲得規範治療,許多家庭因病致貧!百名癲癇患者家庭將...
    上海市歐美同學會醫務分會副秘書長、上海德濟醫院院長郭輝教授表示,我國有超過900萬名癲癇患者,卻有60%的患者沒有得到規範治療,其中相當部分家庭因病致貧,嚴重影響患者和家庭的生活質量。第十四屆「國際癲癇關愛日」當天,國際癲癇關愛日大型公益活動暨第六屆百名癲癇患者家庭精準扶貧工程啟動,將為至少100位癲癇貧困家庭提供醫療援助,讓貧困患者得到更好的救治,挽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癲癇患者家庭。
  • 全國推動因殘致貧家庭脫貧攻堅暨失能貧困重度殘疾人照護和託養...
    5月25日,全國推動因殘致貧家庭脫貧攻堅暨失能貧困重度殘疾人照護和託養工作現場會在我市召開。圖為大會會場。夏更生強調,做好殘疾人脫貧攻堅工作,要堅持「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管理體制,著力推動責任落實、政策落實、工作落實,認真把握好「五個堅持」,即堅持目標標準、防止降格以求,堅持精準施策、防止縮小版大水漫灌,堅持應扶盡扶、防止一兜了之,堅持量力而行、防止脫離實際,堅持脫貧質量、防止反彈回潮。重點做好五個方面工作,即打牢精準基礎,加大幫扶力度,完善保障措施,激發內生動力,加強典型宣傳。
  • 農村醫保讓「因病致貧」一去不復返
    現在好了,農村醫保讓我們都能看得起病了。」卓筆村現有建檔立卡128戶,目前已全部參加了農村醫保。湖南商學院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卓越隊等於7月30日完成了對68家農村醫保戶的走訪調查。曾胡云是該村自農村醫保政策實施以來,受益最大的典型代表。現年80歲的曾胡云家有7口人,可以說是四代同堂,家庭負擔很重。他本人年輕時就患上支氣管炎,因沒有錢看病,一拖就是幾十年。
  • 「因毒致貧」的死循環如何打破?
    我國貧困人口中有一類特殊人群,就是因毒致貧的群體。吸毒——致貧——戒毒——無業——復吸,這是很多涉毒貧困戶曾陷入的死循環。妻離子散、家破人亡,這仿佛是染上毒品後的固定結局,那麼那些無辜的孩子、親屬該何去何從?如何打破這個「因毒致貧」的死循環?
  • 「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健康保險讓看病不再難
    當我們不幸感染疾病時,小病治療可能少則幾百,多則幾千、幾萬,但是加上營養費、誤工費,一加一減,對於普通家庭來說也是很大的負擔;如果是少則幾萬、多則十幾萬、幾十萬治療費用的重大疾病,即使是小康家庭也是難以負擔的。
  • 中電觀察丨水電梯級開發可有效防止因災致貧
    論壇上,多位專家學者指出,水電梯級開發有利於消能減災,可有效防止人民群眾因災致貧、因災返貧,在扶貧攻堅中有重要意義。  「西南河流的未來是階梯化,應進行『串糖葫蘆』式的梯級水電開發」  「高水能導致災害,因此水電富礦區同時也是地質災害頻發區。」
  • 湖南省出臺解決因殘致貧家庭突出困難的工作措施
    近日,省殘聯會同省教育廳、省民政廳、省財政廳等部門出臺了《湖南省著力解決因殘致貧家庭突出困難的工作措施》(以下簡稱《措施》),針對因殘致貧家庭和深度貧困殘疾人提出了一系列幫扶措施,確保貧困殘疾人如期實現脫貧。  截至2018年4月,我省168萬持證殘疾人中,未脫貧的有22.2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