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出席全國發展和改革工作座談會並講話。李克強指出,擴大內需是我國發展的戰略基點,也是轉方式的基本要求和首要任務。保持投資的適度規模,優化投資結構,保障重點在建項目建設,有序推進「十二五」規劃確定的重大項目開工,加強薄弱環節,支持民間投資進入鐵路、市政、能源、社會事業等領域,並把增投資與擴消費更好地結合起來,進一步鞏固我國經濟的內生和自主增長基礎,把握髮展的主動權。(12月16日新華網)
12月12日至14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被認為是近年來最晚召開的一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應對了中國民間的一句常用俗語——好飯不怕晚。在外界給予更多猜測的背後,是管理層對中國經濟未來一年審慎的處理理念和更為合理的應對策略的出臺。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把擴大內需的重點更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發展服務業、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上來,要合理增加城鄉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眾收入。確立了明年經濟工作的總基調是「穩中求進」。輿論的普遍的解讀是先求「穩」再求「進」。
作為中國經濟長期戰略的「又好又快」的階段性工作,2012年中國經濟的「穩中求進」儘管有幾個層面的解讀,但對實體經濟來講,形勢並不容樂觀。歐洲債務危機的陰影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將延續性地顯現出來。民生角度的「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固然可以起到穩定民心的作用,按照社會管理規律和經濟發展規律雙重定律看,當前的宏觀調控順序調整為「穩增長、控物價、調結構」是有現實意義的。中國經濟的複雜性遠超美國。
在歐美債務危機以多米諾骨牌式在多個歐盟國家爆發後,美國民眾因為不滿其國內經濟政策也不過是採用了「佔領華爾街活動」以抗議長久以來的高福利政策遭受了擠壓。中國持續三十多年的經濟高增長在2012年遭遇的內憂外患表現在國內物價國企,國際經濟整體經濟環境的衰退,經濟上保持「一枝獨秀」的願望將會遇到太多的阻力。
李克強在此次全國發展和改革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無疑是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的延續。「支持民間投資進入鐵路、市政、能源、社會事業等領域」的提法內涵極其豐富,看似只關係到「調結構」的一項,與「穩增長、控物價」無關,但實質上,中國已經有足夠的勇氣和信息迎接民營資本進入到傳統壟斷行業參與競爭。其結果勢必積極推進中國「穩增長、控物價」的目標。
聯繫到日前國資委透露的「國有企業在向兩個方向集中,並逐漸形成了兩種類型不同的國有企業,即具有公益性質的國有企業和競爭性領域的國有大企業」訊息看,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的時代將在2012年初露端倪。民營經濟的「玻璃天花板」將開啟一扇「天窗」已成定局。但「天窗」的空間有多大,有多少民營資本參與,以及對民營資本參與到壟斷行業的競爭的資質認定則是更為令人期待的話題。
在市場經濟概念與民營資本參與壟斷性行業競爭的話題面前,中國經濟的發展瓶頸一覽無餘。漸進式的經濟改革需要時間的積累與需要歷史賦予的機遇期。2012年的經濟形勢顯然是賦予了民營資本真正走向壟斷行業的歷史機遇期,中國的民營資本在時間上也積累了足夠的管理經驗和資本規模,做好了「進入鐵路、市政、能源、社會事業等領域」的各種準備,中央政府管理層對經濟發展的預判也與普通民眾對壟斷性行業企業進行深度改革的需求形成了合力——民間資本進入壟斷性行業符合經濟規律亦順應民心民意。
2012年,中國經濟所處的環境不容樂觀,但管理層清醒地應對策略以及顯而易見的、積極的「穩中求進」地開啟民營資本的各種方便之門已經獲得輿論的認同,中國民間資本的春天已經不遠了。新的一年,繼續保持中國經濟增長的信心即來源於此。(吳秋風)
中國經濟網評論頻道正式開放網友投稿,原創經濟時評可發至cepl#mail.ce.cn(#改為@)。詳見中國經濟網評論頻道徵稿啟事。
相關新聞:
李克強:支持民間投資進入鐵路能源等領域
(責任編輯:王雅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