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5月23日電(記者 張彬)記者從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獲悉,為落實國務院有關要求,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投資健康發展而制訂的細則將密集出臺。這個被稱作為「新36條」已於2010年5月印發實施,目前已涵蓋民航、醫療衛生、工程技術研發、戰略性新興產業。截至目前,已有17個省份出臺了當地細則。
國家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對大型民營企業來講,在其一直期望進入的基礎性行業領域的佔比有待提高。對中小型民營企業來講,由於融資渠道狹窄所帶來的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一直制約著其發展。同時,受各種因素的影響,一些民間實業資本一度出現過漂移現象,有的成為遊資,對某些商品進行過度逐利炒作,有的轉向所謂「賺快錢」的虛擬經濟領域。
這位負責人表示,民間投資是發展實體經濟的主力軍,但民間投資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任務重大而迫切。以製造業和服務業為主要投資領域的民間投資是實體經濟的重要基礎,但目前還主要停留在低層次產業和產業鏈低端,尤其是大量的高耗能、高汙染、低技術產能主要集中在民營經濟。
他認為,我國目前正處在經濟結構深度調整、發展方式加快轉變的攻堅階段。可以說,民間投資正處在從「量的擴張」向「質的提升」轉變的關鍵階段,處於轉型升級的陣痛期,推動民間投資結構調整是保證民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任務。
據介紹,目前相關部門正在抓緊開展工作,五六月份將陸續制定出臺一批實施細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