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陣痛後的新生
機器轟鳴、車輛穿梭、工人忙碌……年終歲尾,走進沭陽縣桑墟鎮,每家木材加工和家具製造企業裡都是火熱的生產場景。
統計數據顯示:1-11月,桑墟鎮實現工業開票銷售收入67.27億元,同比增長10.01%;實現工業增值稅2.23億元,同比增長9.24%。
在疫情影響和轉型升級雙重考驗下,桑墟鎮的木材加工和家具製造產業經歷了短暫的低谷和陣痛,正迎來復甦和新生。
今年5月,市委、市政府召開動員大會,提出要以壯士斷腕決心推動全市木材加工和家具製造產業轉型升級,一場攻堅戰就此打響。
作為全市木材加工業的重鎮,桑墟鎮在這場攻堅戰中一直衝鋒在前。「我們主要做好兩件事,一件是關停,另一件是示範。」桑墟鎮黨委書記徐旭說。
對於桑墟鎮的木材加工和家具製造企業來說,轉型升級不是個陌生詞。但是這次,大家明顯感覺到了不一樣。
「小散亂汙」企業首先察覺到了「寒意」。「小散亂汙」企業管理不規範,安全環保問題如影隨形,存在不小隱患。對照全市轉型升級標準,對無法達標的企業,桑墟鎮態度堅決,一律關停。
根據相關標準,沭陽縣明途顆粒有限公司在關停之列。一開始,企業負責人不理解政策,拖延時間不願意配合。
「原來大家都以為只是一陣風,刮過就沒事了。」該企業負責人說。
硬任務需要硬作風,鎮裡的工作組三番五次上門解釋政策,並且幫忙聯繫買家,妥善處置廠房、機器,分流工人,最終成功關停該企業。
據統計,桑墟鎮原有木材加工企業509家,目前已關停取締200家,關停取締比例將近40%,力度可見一斑。
關停取締阻力重重,轉型升級也並非易事。「企業轉型需要真金白銀的投入,但不是所有企業都捨得投入,轉變長期以來形成的經營理念是關鍵。」桑墟鎮人大主席宋聽松介紹說,該鎮的做法是:打造示範企業,帶動其他企業一起幹。
桑墟鎮一共梳理了119家提升改造類企業,並制定3年行動計劃,鎮政府出臺支持政策,在融資、用地等方面做好保障服務,引導企業加大投入力度,以短期投入換取長期效益。
在桑墟鎮劉寨工業區,團團圓圓板材正在熱火朝天趕製訂單。
乾淨寬敞的廠房、技術先進的生產線、功能齊全的消防設施……在鎮裡的幫扶支持下,團團圓圓板材投入5000多萬元,從一個佔地10多畝、年銷售不足3000萬元的小廠,蛻變為佔地40多畝,預計年銷售過億元的轉型升級示範企業。
「廠房按照最新標準建設,消防設施一應俱全。」企業負責人周立喜介紹說,「生產設備也是全新的,特別是新上的三十層壓機,極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產品品質。」
轉型,讓企業和政府獲得了「雙豐收」:去年該企業銷售額在全鎮排名90名以後,今年已經躍升至前30名;去年納稅107萬元,今年已經超過200萬元。
一手抓中小企業轉型,一手抓龍頭企業培育。桑墟鎮還大力支持金森源、雙馬、奇盛、宏新、冠源等大企業持續做大做強,不斷提升應急救援能力和創新研發水平,培育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
在大企業的示範帶動下,「不轉型就沒有出路」的理念正深入人心。最有力的證明是,桑墟企業的消防安全意識越來越強,消防設施配備也越來越齊全。
每月19日,已經成為桑墟企業雷打不動的「消防安全演練日」。這一天,全鎮每家企業都要開展消防安全演練,鎮領導班子還要帶隊現場觀摩,檢查企業消防設施改造配備情況。
「我們組建了政府專職消防隊、派出所消防隊、金森源木業、雙馬木業等8支消防隊,建立起政企消防聯勤聯動救援機制。」桑墟鎮政法委員萬軍介紹說。
截至目前,該鎮已連續8個月舉行演練活動,32家企業安裝了噴淋系統和消防水炮,企業消防安全意識和應急處突能力得到明顯提升。5月以來,該鎮木材加工企業沒有發生一起消防事故,事故率同比明顯下降。
延伸拉長產業鏈,生產附加值更高的木材產品,是桑墟鎮推進木材加工產業轉型的另一招。該鎮引進的歐利屋樂器廠是一家臺資企業,主要生產中高檔吉它、尤克裡裡等產品,出口日韓歐美等。
「原木、板材等樂器生產需要的各類原材料,在桑墟都能輕易買到,而且價廉物美。」企業負責人歐朝州說,「現在企業每天能生產200多把成品,年產值近3000萬元。」
依託本地木材加工產業優勢,近年來桑墟鎮積極招引樂器加工企業,目前全鎮共引進樂器製造企業6家,有力助推了木材產業轉型升級步伐。
轉型升級是必然趨勢,轉型「陣痛」也難以避免。徐旭說,疫情影響加上轉型升級壓力,今年很多企業將近3個月沒有生產。7月份之前,桑墟鎮工業開票銷售收入和工業增值稅一直是負增長。
但可喜的是,轉型升級的「紅利」正加速釋放:從7月開始,桑墟鎮的木材加工和家具製造產業迅速回暖,而且勢頭強勁,目前已連續5個月實現正增長。
「從長遠看,還是要加大基礎投入,持續做強載體。」徐旭表示,「下一步將全力打造木材產業集聚區和木地板產業園,加快提升園區承載能力和服務水平,逐步引導全鎮企業轉移入園集聚發展、做大做強。」
(文章來源:宿遷日報)
(責任編輯:DF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