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濟南10月28日專電(記者王海鷹、曲瀾娟)13歲的姍姍(化名)是山東省濟南市實驗中學初一學生。近來,媽媽發現姍姍的行為突然變得有些古怪,常常深夜在夢中驚叫,臨睡前則總纏著大人。
媽媽在姍姍的書桌上發現了幾本名字可怕的書:《鬼吹燈》《屍體睜開了眼睛》等等。
書裡到處都是「詛咒」「屍毒」等字眼,即便大人看起來也是心驚肉跳。
姍姍的情況並非個別。當前,驚悚恐怖小說正在一些大中學校大行其道,形成了一股令人憂慮的閱讀風潮。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學生們,為什麼對恐怖小說情有獨鍾而醉心於遭受驚嚇?
「冬天的冰激凌」:越害怕越刺激位於英雄山下的文化市場,是山東濟南市最大的圖書批發市場。在大眾書店裡,驚悚盜墓小說《鬼吹燈》一套四本擺在很顯眼的位置。店主告訴記者:「這書賣得很好,買主多是中學生。」
「膽小者莫翻此書」,這是「天黑黑系列」叢書的封面、封底、書脊上印的一句話。在山東財政學院門口的一個書攤,攤主對記者說:「你膽子大不大?膽子不大別買。」
記者發現,在「讀書」網頁中,有網友將懸疑恐怖小說比作「冬天的冰激凌」「夏日的麻辣火鍋」。
據杭州市一所中學對學生課外閱讀情況進行的一次問卷調查,有31.9%的男生和39.7%的女生,把恐怖小說當作他們最喜愛的課外讀物。
小付是石家莊市第27中學的初三學生,學業優秀,有時會登錄一個名為「鬼吧」的網站。小付說,網上的連載小說比這類圖書更刺激,有的小說場景很熟悉,比如宿舍、圖書館、實驗室。
「越害怕越要讀」是很多學生在閱讀恐怖小說時的典型心理。27中的小杜同學說,這些書往往情節引人入勝,看了就忍不住繼續看下去。
山東省實驗中學高二學生小高告訴記者,他讀過《猛鬼故事集》,覺得很好玩。身邊的同學一起談論驚悚故事,都聊得很帶勁。「如果有誰沒看過,就好像很不"入時"似的,所以大家都或多或少找來看看。」
課業重負下的「減壓」工具?「我今年在實驗報班,就在3號教學樓,挨著那個小說裡講的雕塑,以後怎麼去上課啊?這應該不是真的吧?真的很恐怖!作者是實驗以前的學生嗎?為什麼要寫這麼恐怖的故事?……」
「嚇死我了!!」
「媽媽呀,我晚上不敢睡覺了!!」
這是一部恐怖小說在某網站貼吧上連載後,一些學生的跟帖。
學生們為什麼會喜歡看恐怖小說?
在記者採訪的多名學生中,大部分學生都談到一個原因:功課太累了,每天的生活很枯燥,常常為分數和考學的壓力而焦慮,讀恐怖小說可以得到短暫的放鬆和快樂。
石家莊市第27中學高級心理諮詢師王鋥認為,閱讀恐怖小說之所以在部分學生中形成氣候,主要是受好奇心與求知慾的驅使。青少年對身外的世界充滿了好奇,他們希望涉獵不同種類的知識,而帶有神秘、驚悚、懸疑性質的內容,尤其能滿足這種需求。恐怖小說在閱讀中會帶來身心的緊張感,之後又會有徹底的放鬆和愉悅感。這種「一邊讀一邊害怕,越是害怕越想要繼續讀下去」的心理過程,也適應了青少年內心釋放與宣洩的需要。
石家莊市第27中學的班主任老師武擁喜說,在學業壓力大、課餘生活相對枯燥的情況下,學生們需要調節緊張情緒,而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有強大吸引力、能調動其興趣的健康讀物很匱乏,一部分學生便從恐怖讀物中尋求滿足。
校園寧靜不容驚擾以神鬼靈異為題材的恐怖懸疑小說古已有之,但是像現在這般書市、網站一片「神出鬼沒」,引無數學生「競相折腰」的情況還很少見。而更令人憂慮的是,恐怖小說在校園的過度流行,目前尚沒有引起教育界的足夠重視。
很多受訪教師表示,知道這類讀物在學生中很受歡迎,但是對其內容知之甚少。杭州市一位初三班主任說:「學習挺累的,學生們偶爾看看換換腦筋應該無所謂吧。」
以神鬼靈異為題材的小說,古已有之,而當下熱銷的恐怖小說,極盡驚悚懸疑之能事,語不驚人死不休。閱讀這些書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影響不利。
記者採訪到的很多學生都說,看的時候很刺激,有的偷偷整夜不睡,上課犯迷糊,下課跟同學討論的也淨是這些內容。更有甚者,不少受訪學生認真地對記者發出疑問:世界上真的有鬼吧?
一位資深心理輔導師認為,青少年的情感和心理髮育還不成熟,恐怖靈異故事讀得太多,會產生負面影響。時間長了,容易引發自我封閉,模糊現實與想像的界限。
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副院長馬廣海認為,恐怖小說對一個人高尚品格的養成不利。他說,青少年正處於心智成長期,如果沉湎於恐怖小說,可能會造成其審美品位不高,情感受到扭曲,面對暴力、殺戮等行為麻木不仁,精神世界變得蒼白迷茫。青少年要想成長為思想高潔、志向遠大的棟梁之才,就應遠離這些精神領域的「鴉片」,多讀開啟心智、增長知識、培育審美情趣的好書。而學校和家長也應當引起重視,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向更積極、健康的領域。
(責任編輯:趙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