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昨天上午,一名男生在溫州書城內選購恐怖小說。
看恐怖小說是八年級男生小淵的最大愛好,他經常會去書店買恐怖小說,少則一次買幾本,多則一次買十多本。這些恐怖小說的內容形形色色,有的涉及殺人案件,也有靈異事件或恐怖預言等。小淵說,他身邊有很多同學都喜歡看恐怖小說,看了還經常交流。
正如小淵所說,不少中學生都喜歡看恐怖的小說或影視作品。上周,本周刊對100名中學生進行了閱讀情況調查,收回有效問卷97份,其中37%的學生表示喜歡看恐怖小說,比不喜歡或討厭恐怖小說的學生比例高出8個百分點,而另外34%的學生對看不看恐怖小說無所謂。此次調查中,表明自己喜歡看世界名著或名家作品的卻並不多,僅佔11%。「推薦一本好書」時,推薦名著的僅18人,不足受調查者的兩成。
溫州市第七中學心理輔導專職教師周小帆稱,她曾對自己教過的100多名學生進行調查,發現近四成的學生都喜歡看關於鬼故事的書籍或影視作品,儘管其中很多同學都很怕「鬼」,有些女生看了恐怖故事後,嚇得都不敢單獨去光線暗的廁所,但還是想看。
為什麼很多學生既害怕看恐怖書籍,又忍不住想看呢?本周刊的調查表明,大部分看恐怖小說的學生認為,恐怖小說的情節比較吸引人,能夠滿足好奇心,並帶來刺激感;而少部分學生認為看恐怖小說能說明自己很勇敢,並且能跟同學有更多的交流內容。在開放式調查題目「請你推薦一本好書」中,有5名學生推薦了恐怖小說,其中3人推薦了日本的《咒怨》。
「中學生以及小學高段學生喜歡看恐怖故事與其心理特點有關。」溫州市民康醫院副院長林崇光分析,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喜歡了解驚險、奇特、刺激的東西,而個別孩子還會因為自己敢看恐怖小說而感覺自己膽子大,很有成就感。對於家長是否該監管孩子愛看恐怖小說的問題,林崇光認為,不一定是制止孩子看恐怖小說,可以先引導孩子關注體育、娛樂等青少年比較喜歡的內容,等孩子注意力有所轉移後,再慢慢地引導其讀各個方面的好書。
家長重視買書但不重視「讀」書
上周,溫州市少兒圖書館對我市100名小學生的閱讀情況以及他們家庭引導情況進行了調查,九成以上的家長給孩子買書非常積極,但能親自讀給孩子聽的不到20%;超過六成的家長坦言,不懂得如何指導孩子閱讀;半數家長表示,沒有時間指導孩子閱讀;約有三分之一的家庭認為,孩子作業太多,沒時間閱讀課外書。本周刊對中學生閱讀情況調查的結果也證實了這些問題的存在,超過三分之一的中學生反映,父母不看書,無法與自己交流;近半數家長與孩子各看各的書,很少交流。
從閱讀時間來看,受調查的中學生中,四成以上每周花一兩個小時看書,近三成每天有一兩個小時的閱讀時間,16%的學生表示自己基本不看課外書。從閱讀量上看,44%的中學生每月讀一兩本課外書,28%的中學生每月讀三四本課外書。相對於中學生的閱讀情況,小學生的閱讀時間充裕些,閱讀量也大一些。
學生熱衷閱讀活動而非埋頭寫讀後感
鹿城區教師培訓和科研中心語文教研員楊偉燕介紹,首屆溫州讀書節期間,鹿城區教育局開展了鹿城區班級讀書會區域推廣活動,推廣該區學校在打造「書香校園」、培養「書香學生」過程中取得的經驗。
「我快樂,我健康,我讀書」,這是溫州市水心小學現在的校訓,該校把引導學生閱讀納入了最重要的教育任務之一。一般,學校開展讀書節活動的時間為一個月左右,而水心小學的讀書節從每年11月開始啟動,一直持續到次年的5月,每個月都為學生安排不同形式的讀書活動,如閱讀考級、小書迷評比、書香班級評比、書香家庭評比、讀書遊園活動、建設家庭書架、編輯讀書報、圖書跳蚤市場等。該校規定,老師每個月都要向孩子推薦4本課外書,並讓學生利用晨讀時間來閱讀推薦書目;在學校的走廊裡設置了「室外圖書室」;此外,該校還於去年設立了10個閱讀實驗班,一年來,閱讀實驗班的學生識字量和寫作能力都有明顯提高,整體水平好於同齡的孩子。廣場路小學教師每周也向全班同學推薦一篇文質俱佳的文章,讓學生帶回家和父母共同閱讀,要求在《親子閱讀記錄本》上寫出孩子和家長的讀書體會。然後,全班同學一起交流心得。
調查顯示,中學生們最喜歡的讀書交流活動是廣泛討論自己喜歡的書籍,不受限制,並喜歡對文學作品進行創造性的演繹,如將作品創作成話劇、小品等,而不是埋頭寫讀後感或讀書筆記。但接受調查的教師問卷顯示,三成教師從不開展文學劇的活動,相比之下近半數教師更熱衷於讓孩子在作業本上回答閱讀理解或寫讀後感。
溫州市廣場路小學開展「香樟書市」活動,讓學生們互換好書。
引領孩子閱讀,不能老師唱「獨角戲」
兩項中小學生閱讀情況調查中,一方面,學生希望在閱讀過程中得到教師及家長適當的引導,而另一方面家長們感覺力不從心,缺乏引導的技巧和策略。究竟該如何調和這種矛盾呢?在鹿城區班級讀書會區域推廣活動中,來自溫州市城南小學的教師潘紅豔的做法打動了很多與會的老師。她從一年級開始就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晨讀時間,讓孩子自主看自己喜歡的書籍;午間管理時間,選好適宜的繪本,講故事給學生聽。一年下來,她與孩子共同閱讀了不下100本的繪本故事。潘紅豔還要求家長們開展睡前親子閱讀,家長每月就孩子的閱讀情況做一段話的書面反饋。溫州市第十四中學副校長潘向英介紹,該校於今年四月開展了「創建書香家庭,培育儒雅一代」的閱讀月活動,給初一、高一的學生和學生家長推薦了《讀懂孩子的心》一書,並讓他們一起寫親子閱讀心得筆記來交流,結果286個學生家庭共寫出了近5000篇心得。
從以上這兩所學校的經驗都可以看出,調動和引導家長發揮作用,對孩子閱讀有很大促進作用。但溫州市少圖館的調查顯示,不但有超半數的學生反映「家長從未讀書給我聽」,很多老師也沒有意識到家長的作用,當碰到「有一名學生閱讀方面開始落後,你通常會如何處理」時,近半數老師選擇「指定作業給這名學生以幫助他趕上進度」,接受調查的老師沒有一人選擇「請家長協助這名學生閱讀」。
劉雪菲/文戴陳俊/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