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濤山水作品
願意且常常自省的人,
往往在獨處的時候,
會與心語,
相互問答。
而慎獨,
它是人事規矩之外,
對自己說實話的一種方式,
它是一種提升境界的好方法,
也是一種有難度的約束。
言
行
如
一
石濤 松山茅屋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而不習乎?
所謂慎獨,即能在他人看不見的時候,可慎重行事;在他人聽不到的時候,能不言妄語。
「慎獨」一詞,出自秦漢之際儒家著作《禮記·中庸》一書:「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簡單來說,君子慎獨,言行如一也。
心
口
如
一
石濤 作
慎獨是一種情操、一種修養,是比自律更高級的境界。
如果自律是歷經克服而成習慣,可以約束一個人的言行,那慎獨就是始終如一,讓自己可坦然自問,心口如一。
《後漢書》記載這麼一個故事,昌邑官員王密帶十斤黃金,深夜去拜訪楊震,楊震拒禮,王密言:"暮夜無人知。",楊震回答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謂無人知?"王密慚愧而歸。
慎獨之人,有敬畏之心,故可心口如一。
始
終
如
一
石濤 山水
「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外人可見或不可見無礙,於己,慎獨更多的是一種自我淨化的過程。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梨雖無主,我心有主」,慎獨,是不放縱慾望,是一種可坦然臨對的磊落,是心中有方圓,可無人時、細微處不越軌、不逾矩。
若如一,則始終如一。
石濤(款) 深山秋水圖
沒有旁觀的眼睛,
人就不會端著,
故獨處之時,釋放出來的即是最本真的東西。
內在自省時,面對需糾正克己的問題,
就需要內在的定力,
保持言行如一、心口如一、始終如一。
「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
追求純粹,可於靈魂深處「正心直內」,
不自欺,極盡恪守。
慎獨,是最高級的獨處。
石濤 看松露滴身 1702年作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