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慎獨」:慎其獨也,方能成其大業

2020-12-11 騰訊網

何謂「慎獨」?《大學》有言: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中庸》也有表述: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兩部儒家典籍都不約而同提及的一個君子品行——慎獨,它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依筆者看,「正其心」是慎獨,「誠其意」是慎獨,表裡如一,毋自欺也,就是慎獨。

慎獨是一種氣度,是楊震面臨重金時,那鏗鏘有力的「四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者!如此話語,堅定得無力可撼,這是對生活的徹悟,更是對人生的真誠。

慎獨是一種信念,是許衡面對滿樹香梨時泰然自若的感慨:梨雖無主,我心有主。即使梨子再怎麼好吃,也不能吃,因為它不是自己的,雖然這梨樹種在路旁,看似無主,但依舊,我心有主,因為有主,所以心正,因為心正,所以知君子有所為亦有所不為。

慎獨是一種哲學。因為慎獨,所以身修,因為身修,所以家齊,因為家齊,所以國治,因為國治,才終得以平天下。堯舜者,慎其獨也,雖無人在旁,亦恪守禮教,不逾矩,終得以天下仁,桀紂者,凡事依照個人喜惡而定,率天下以暴,終難免亡國。

是故君子慎其獨也。

然小人反是,「小人閒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後厭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品行低下的人,獨自一人時常做壞事,見到品行好的人便竭力掩飾,那又有什麼用呢?素養、品行的高低是一種由內及外體現出來的東西,無法表裡如一的小人們,平日裡散漫慣了,又怎能偽裝成功呢?倒是更讓人覺虛偽與造作,而毫無益處。

有人說:成大事者,不拘小節,何必要在獨處時過分克制呢?可是,要知道,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一個人,連自己都管不了,又怎能管好別人,怎能有所作為?所以,不要為自己找藉口開脫,要想有所為,必先做到慎獨。

做到表裡如一,毋自欺也,做到克己復禮,誠意處世,做到敏於事而慎於言,那麼,離慎獨的境界,也就不遠了,離君子之道,也就不遠了,離成功,也就不遠了。因為慎其獨也,方能成其大業。

◎本文原載於《人民日報》(作者曾彥彥),圖源網絡,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加強自律關鍵是在私底下、無人時、細微處能否做到慎獨慎微。大家要懂得小事小節中有政治、有方向、有形象、有人格的道理,從小事小節上加強約束、規範自己,常撣心靈灰塵,常清思想垃圾,常掏靈魂旮旯。」  「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出自儒家著名經典《中庸》,相傳為戰國時孔子之孫子思所作。《中庸》原是《禮記》中的兩篇,南宋朱熹將其單獨列出,與《大學》《論語》《孟子》並稱「四書」。
  • 慎獨,是最高級的氣場修煉(深度)
    「慎獨」,顧名思義,獨處之慎。「慎」者,謹慎;「獨」有二義,一是「獨處」,無人看你,要謹慎自己行為。二是「獨知」,你的念頭、內心,大庭廣眾之中,別人並不知道,只有自己知道,這更需要謹慎。所謂「慎獨」,是指一個人在獨處時也能謹慎自律,操行自守,不欺暗室。人如果能做到慎獨,心裡自然會平靜,安定,富足。
  • 慎獨則心安,自律當快意
    一個人可以在大庭廣眾面前冠冕堂皇、言之鑿鑿、信誓旦旦,但是在獨自面對各種利益、金錢、美色誘惑時,是否能依然保持內心的高貴?這就不得不提及中國先賢往聖所注重的「慎獨」本事。能慎獨,則內省不疚,可以對天地質鬼神。人無一內疚之事,則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寬平,是人生第一自強之道,第一尋樂之方,守身之先務也。」「慎獨」二字,顧名思義,即「慎」其「獨」者也。《中庸》有言:「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者也。」
  • 小人閒居為不善至慎其獨也,使小人之意一如其心,則允矣其為禽獸
    君子之所以為君子,是因為君子無論是獨處還是與他人相處的時候,都始終如一地按照道德規範行動,此即是儒家所強調的「慎獨」。王夫之認為「慎獨」依靠「獨知」來保持,所謂「故君子以為小人之掩著,誠之不可掩也莫危於意,意抑有時而見天心焉;莫審於心,心抑有時而待救子意焉;莫隱於意,意且有時而大顯其怵惕羞惡之良焉。
  • 「慎獨」道德至高之標準,何為「慎獨」?又該如何做到「慎獨」?
    何為"慎獨"?慎獨,顧名思義就是審慎地對待自己獨處的時候。獨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態?《釋名》中這樣解釋:獨,無所依也。當周圍環境沒有客觀的約束存在時,自己真實的內心狀態便可顯現出來。此時的自己,怎麼想,怎麼做,才是真正體現一個人素養的時候。
  • 曾國藩:慎獨,修身養性的關鍵
    慎獨,修身的根本 「慎」即謹慎,「獨」是單獨。慎獨就是在個人獨處或無人監督和注意的時候,也能嚴於律己,潔身自好,在欲望面前緊鎖心扉,在誘惑面前不動貪心。在我國傳統文化中,慎獨是對君子嚴以修身的重要要求。《大學》中言:「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是故君子必慎其獨也。」《禮記》中講:「莫見乎隱,莫顯於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曾國藩秉承中國傳統文化君子修身的精神,對慎獨又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 曾國藩謀略之成功心法——慎獨
    【原文】慎獨則心安。自修之道,莫難於養心。心既知有善,知有惡,而不能實用其力,以為善去惡,則謂之自欺。方寸之自欺與否,蓋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獨知之。故《大學》之城意章,兩言慎獨。果能好如好好色,惡惡如惡惡臭,力去人慾以存天理,則《大學》之所謂自慊,《中庸》之所謂戒慎恐懼,皆能切實行之。即曾子之所謂自反而縮,孟子之所謂仰不愧,俯不怍,所謂養心莫善於寡慾,皆不外乎是。故能慎獨,則內省不疚,可以對天地,質鬼神,斷無行有不慊於心則餒之時。人無內使之事,則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寬平,是人生第一自強之道,第一尋樂之方,守身之先務也。
  • 君子慎獨,始終如一
    所謂慎獨,即能在他人看不見的時候,可慎重行事;在他人聽不到的時候,能不言妄語。「慎獨」一詞,出自秦漢之際儒家著作《禮記·中庸》一書:「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簡單來說,君子慎獨,言行如一也。
  • 曾國藩智慧:慎獨,才是一人修行的最高境界
    能慎獨,則內省不疚,可以對天地質鬼神。人無一內愧之事,則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寬平,是人生第一自強之道,第一尋樂之方,守身之先務也短短幾句話,句句不離慎獨。慎獨能夠讓人心神安寧,而我們平時的修行就在於養心,養心的關鍵,則在慎獨。能夠做到慎獨,時常反省而不內疚,便是無愧於天地鬼神。人心坦蕩,沒有一件有愧之事,則是處世泰然,內心是快樂、滿足、寬慰、安然的,這是人生自強的第一途徑,也是尋求快樂的良方,是守住身心的任務。
  • 慎獨,是自律的最高層次
    「慎獨」一詞,出自秦漢之際儒家著作《禮記·中庸》一書:「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意思是說,最隱蔽的東西最能體現一個人的品質,最微小的東西最能看出一個人的靈魂,有道德的人在獨處時,也不會做任何不道德的事。 對「慎獨」的通俗理解是:謹慎獨處,在沒有別人在場和監督的時候,也能夠嚴格要求自己,不做違背道德的事,不做違紀違法的事,不做違背良心的事,這就叫做慎獨。
  • 曾國藩的修身之術:慎獨心安,在獨處時加強管理
    譯文: 慎獨,就是說遏止私慾,連非常微小的方面都不放過,循理而行,時時刻刻都如此。內心而無愧,所以心裡坦然。曾國藩認為「慎獨則心安」,「自修之道,莫難於養心。養心之難,又在慎獨」。他說,慎獨「是人生第一自強之道,第一尋樂之方,守身之先務也」。
  •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慎獨」是什麼意思?
    最近大家都在談一個詞,叫「慎獨」那麼這個詞是出自於哪裡?他對我們現實生活中的每個人在內心的修養和。工作生活中又有什麼更多的指導意義?下面我給大家講一講我的體會。「慎獨」,語出《中庸》:「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 慎獨是內心深處的修行
    慎獨是我國古代儒家倡導的修身方法,見於《禮記·中庸》:「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有君子之德的人,即便在獨處時,也會慎重行事,檢點行為,不會因沒人注意而做有違道德之事。慎獨是中國人的千年修行,是一種至高的人生境界。
  • 古代君子修身的最高境界,君子慎獨
    「君子慎獨」出自《禮記·中庸》:「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這句話的意思是:道,是一刻不可分離的,可以分離的東西,就不是道了。所以君子在別人看不見的地方也會警惕謹慎,在別人聽不到的地方也格外戒懼。
  • 君子慎獨,卑以自牧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禮記·中庸》五千年歷史長河中,一個人或許只是一滴水珠,激不起千層浪,但時間卻將這一滴滴水珠,匯聚成了一條綿延不絕的歷史長河。
  • 曾國藩強大內心的方法之一:慎獨
    文章作者:琢磨君(助力個人成長,弘揚傳統文化,傳播國學智慧)何為慎獨?《大學》和《中庸》都詳細解釋了。《大學》中說: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中庸》中說: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品德高尚的人,即使在沒有人看見的地方也是謹慎小心的,即使沒有人聽見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懼的。越是身處隱蔽之地越不能放鬆自我要求,越是在細微的小事上,越要用心盡力。
  • 淺談君子慎於獨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題記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慎」就是小心謹慎、隨時戒備;「獨」就是獨處,獨自行事。意思是說,做人的道德原則是一時一刻也不能離開的。「慎獨」作為修養方法,就是強調在沒有外在監督的情況下始終不渝地、更加小心地堅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覺按道德要求行事,不會由於無人監督而肆意妄行。 很早之前,我就知道這個成語,但真正產生興趣則是在不久之前。
  • 最高級的修行,是慎獨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1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
  • 慎獨,自律的最高境界
    圖片摘自Pexels 「慎獨」一詞,出自秦漢之際儒家著作《禮記 中庸》一書:「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 君子慎獨:真正能做到的人一定都是非常優秀的人,無一例外
    君子慎獨,不欺暗室。君子在獨自一人的時候,也能夠堅守自我,不做違反道德準則的行為,亦不做虧心事。"君子慎獨",語出《禮記中庸》:"莫見乎隱,莫顯乎威,故君子慎其獨也。"最近聽到一個身邊人的經歷,準確來說是身邊的一個孩子媽媽的複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