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每天有三分之一的時間
都在睡覺中度過
睡眠一旦出現問題
那這種可怕無異於
花唄還款日到期工資還沒發
全世界都戀愛了只剩自己還是單身狗
那麼,小科所說的睡眠問題
到底指的是哪些呢?
睡眠問題就是白天昏昏沉沉無法工作
每天鬧鐘響個七八遍依舊和床難捨難
一覺醒來反而腰酸背痛、精神不濟
睡眠問題就是晚上迷迷糊糊休息不好
手機裡面朋友圈、微博刷了十幾遍
依舊睡不著
失眠失到地老天荒,黑眼圈堪比國寶
睡眠問題就是他一個人睡著了打呼嚕
方圓百裡的人都莫要想睡覺!
呼嚕聲一響起
恨不得分分鐘把他從床上扔到門外去
睡眠質量的好壞
直接關係到個人的健康和生命問題
據不完全統計
睡眠質量差可以增加患以下疾病的概率
最最最關鍵的是睡眠不好還會導致
脫髮!長胖!變醜!
那怎麼樣算是擁有健康的睡眠?
正常成人的睡眠
根據腦電圖、眼電圖、肌電圖的不同
分為淺睡眠、深睡眠和REM期睡眠(快速眼球運動)
良好的睡眠取決於這3個睡眠階段的比例和組合方式
雖然睡眠對機體健康很重要
但並非睡眠時間越長越好
每個年齡段的人群一天睡眠時間
以多少為宜是不完全相同的
1歲以下
1歲以下嬰兒需要的睡眠時間最多,大概每天16小時。建議儘量保證嬰兒夜晚睡眠的完整,尤其是後半夜,因為在後半夜激素分泌最快,是嬰兒生長發育的重要時段。
1~3歲幼兒
每天夜裡要保證12小時睡眠,白天還需再補2到3個小時的睡眠。
4~12歲兒童
每天睡10-12個小時是必要的,具體的睡眠時間,可以根據孩子的具體作息而定。建議形成一些睡前「小暗示」,以提醒孩子「該睡覺了」,如洗臉、刷牙、睡前故事、整理床鋪、調節燈光營造睡眠環境等,培養良好的睡眠衛生習慣。
13~29歲青年人
通常需要睡8小時左右,建議規律作息,避免熬夜、睡懶覺,以免因睡眠不足、過長、作息不規律擾亂人體生物鐘,導致精神不振、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
30~60歲成年人
通常需要睡7小時左右。若這個年齡段出現睡眠問題,可先從睡眠環境、睡眠衛生行為習慣入手,自查自改,仍無法解決建議向專業的睡眠醫師求助。
60歲以上老年人
每天睡5.5~7小時便可滿足日常生活需求了。
當然,這些時間並非精準
僅是大多數人的一般模式
每個人的睡眠時間差異
還與人的性格、健康狀態、工作環境、
勞動強度及睡眠習慣等多種因素有關
那麼,如果感覺自己有睡眠問題
要怎麼辦呢?
其實很簡單
可以去正規醫院的睡眠中心
做個多導睡眠監測
多導睡眠監測
多導睡眠監測(polysomnography,PSG)是在睡眠監測室中應用多導睡眠儀(polysomnograph)持續同步採集、記錄和分析多項睡眠生理參數及病理事件的一項檢查技術。多導睡眠監測採集和記錄的參數包括腦電圖、眼動電圖、肌電圖、心電圖、口鼻氣流、鼾聲、呼吸運動、脈氧飽和度、體位等。
那是不是我覺得我睡不好
就有必要做個監測呢?
下面小科來介紹下
哪些人群需要做睡眠監測
1、睡眠呼吸障礙
(1)多導睡眠監測是診斷睡眠呼吸障礙的「金指標」,評估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事件的類型(阻塞型/中樞型/混合型)、嚴重程度以及同其他睡眠疾病的鑑別;
(2)評價各種治療手段對睡眠呼吸障礙的治療效果;
(3)高度疑似睡眠呼吸障礙,但應用家庭睡眠呼吸暫停監測或首次多導睡眠監測結果陰性患者的複查;
(4)接受無創正壓通氣治療的患者出現體質量變化,臨床治療效果不佳或症狀重新出現,應用多導睡眠監測重新評估治療情況;
(5)無創正壓通氣前進行人工壓力滴定;
(6)臨床上其他症狀體徵提示可能患有睡眠呼吸障礙疾病,如不能以原發疾病解釋的日間過度思睡、日間低氧血症、紅細胞增多症、難治性高血壓、原因不明的心律失常、夜間心絞痛、晨起口乾或頑固性慢性乾咳等。
2、失眠
明確患者睡眠結構、各期睡眠比例、是否存在客觀幹擾睡眠的因素,鑑別矛盾性失眠及是否合併睡眠呼吸障礙、周期性肢體運動障礙、異態睡眠等影響睡眠的其他睡眠疾病。
3、日間過度思睡疾病
(1)發作性睡病的診斷、鑑別診斷以及治療效果評估;
(2)特發性睡眠增多的診斷及鑑別診斷;
(3)在進行多次睡眠潛伏期測試(multiple sleep latency test,MSLT)的前一夜應進行多導睡眠監測。
4、異態睡眠(parasomnias)、睡眠期癲癇及其他夜間發作性疾病
明確夜間發作性事件的疾病類型,如異態睡眠、睡眠期癲癇及肌張力障礙等。特別對於臨床症狀不典型、常規治療效果不明確或對自身及他人造成傷害等患者,需進行多導睡眠監測。
5、睡眠相關運動障礙
周期性肢體運動障礙患者的診斷評估,以及與不安腿症候群、快速眼球運動睡眠期行為紊亂等疾病的鑑別。
6、晝夜節律失調性睡眠覺醒障礙
明確患者的睡眠結構情況及排除其他睡眠障礙。觀察患者晝夜節律變化推薦採用體動記錄儀(actigraph)等可攜式睡眠監測技術。
7、精神疾病相關睡眠障礙
(1)精神疾病相關睡眠障礙治療效果評估;
(2)排除睡眠呼吸障礙、不安腿症候群等其他睡眠障礙,以及藥物因素導致的睡眠障礙。
那麼,要做這個睡眠監測
需要做哪些準備呢?
或者說有哪些注意事項?
檢查前三天請不要飲用茶、咖啡、可樂、酒等飲料(最好只飲用白開水)。
檢查當天不要睡午覺,以利於晚間更好入睡。
檢查當天在家洗頭、洗澡,不要使用美發、護髮用品,女同志不要佩戴飾物,男同志請剃鬚,自帶一套寬鬆的睡衣(絲綢睡衣不適合)。
檢查當晚需家屬陪伴,夜間監測中患者儘量不下床活動。
檢查前一周內不要感冒,不要使用感冒藥、鎮靜劑或安眠藥等影響睡眠的藥物。
請佩戴義肢、義眼、義齒、心臟起搏器、神經刺激器等輔助電機械裝置的患者及時向您的醫生說明情況。
看到這裡
是不是有些小夥伴想來做監測呢
來看看怎麼預約吧~~~
睡眠中心
門診地址:蘇州科技城醫院門診2樓呼吸科門診
住院部地址:住院部西十呼吸科—睡眠中心
電話:0512-69588802
預約電話:王醫生 19951296076
汪醫生 17715187164
睡眠中心專家介紹
呼吸內科
楊朝
科主任、主任醫師、副教授、碩導、博士
榮譽稱號: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醫療特長:擅長呼吸危重病搶救、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動脈高壓、間質性肺疾病、支氣管哮喘、肺癌等的診斷治療。掌握阻塞型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不寧腿症候群、發作性睡病、異態睡眠、失眠等睡眠疾病的診治。熟練掌握呼吸機的使用、支氣管鏡診斷及治療技術。
學術兼職:現任中國醫師協會呼吸分會全國委員,中國變態反應學會全國委員,中國老年醫學會呼吸分會間質病學組全國委員,中國整合醫學會呼吸分會全國委員。寧夏醫學雜誌編委。寧夏醫學會變態反應學會主任委員,寧夏醫學會呼吸分會副主任委員、寧夏醫師協會呼吸醫師分會副主任委員,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協委員。
呼吸內科
王海霞
副主任醫師
簡介:長期從事醫療工作,理論基礎紮實,臨床經驗豐富,作風嚴謹,熟練掌握呼吸疾病及內科常見疾病的診治,擅長哮喘、慢阻肺、肺部感染、胸膜疾病的診治,研究方向為哮喘和慢阻肺的基礎及臨床研究。掌握阻塞型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失眠等睡眠疾病的診治。曾先後在「蘇州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上海公共衛生臨床中心」進修學習,參與完成省級科研課題1項,發表學術論文10篇,其中SCI1篇,核心期刊4篇。
呼吸內科
白秀華
副主任醫師
簡介:長期從事醫療工作,擅長感染性肺疾病、COPD、哮喘、肺癌、肺間質病變、肺栓塞、睡眠呼吸障礙、各種原因導致的呼吸衰竭等常見病及其他少見病的診斷和治療,尤其對呼吸衰竭患者的機械通氣治療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曾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蘇州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院進修學習,先後在省級以上核心刊物發表論文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