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wumingdong今天帶大家來了解一下閩南泉州的建房禮俗。想了解更多的閩南文化習俗知識歡迎大家評論告訴我,感謝!!!
建造新房是一個家庭的百年大業,尤其需要慎重對待,泉州民間也因而形成了一套頗具特色的禮俗。
建宅之始,請風水師選擇地址坐向,再請擇日師擇定吉日動土興工。城裡選擇地址雖然受街巷局限,但風水師能「解兇化吉」。地點、時間都擇好了,即於廳址祀土地公神位,備辦酒菜祀神上香後,建築工人就用鐵釺沿屋址周圍破土,這就是「動土」了。晚間設筵席招待建築工人。凡遇該吉日犯煞的人、戴孝的人、進過產房的人,均須迴避。開工後,每月的初二、十六均須敬祀土地公,並宴請建築工人。
依工序進展的下、置門、上梁、封歸、合脊、放涵,都要選擇吉日良辰。其中上梁是最重大慶典,「做龜扎粽」(家庭自製的禮品食物)、祀神、請客、請道士祈禳。置門,門底須埋「五穀」,門柱頂壓紅布。上梁,即中脊正梁(脊檁)須掛上紅彩八卦。封歸,合脊,屋頂上的中脊完工,還要「點梁」,有的還加「做煙土」,即在屋頂中脊正中安置烘爐火(通常在半夜子時),主人及其子孫4人或8人上屋頂齊呼「湖龍來啊」(意謂把家庭龍脈圍攏來)!此俗常與附近鄰宅發生糾紛,明智者建宅多不「做煙土」。脊的兩端俗稱「歸尾」,形如燕尾,這是遠承宋朝的建築模式,甚為古老。建築工序最後是「謝土」(落成典禮)。同日要有「入新厝」儀式,即喬遷新居,由家主人的嶽家送大紅燈一對及一群雛雞(喻「添丁」,子孫像雞仔雞孫那樣興旺),並若干廚房用具(如碗碟之類)和大米(喻衣食豐足)。宴請客人,除親戚朋友外,一定要請左鄰右舍,打個友好的招呼。俗語有「千銀買厝,萬銀買厝邊(鄰居)」,可見泉州人睦鄰的風尚。
整個建房期間,房主要關心工人的施工安全,防止中暑或工傷事故,平日供足煙茶,辦好膳食,對工人招待倍至;初二、十六及上梁等節日,都要設宴款待。故俗語云:「初二十六,土刀斧鑿;封歸合脊,師傅肚必(「必」為方言,即裂開之意)」,謂吃得很飽。
泉州人歷來認為居住環境與子孫繁衍、家業興旺息息相關。早年房屋的設計講究結構對稱,忌兩側輕重不一,認為這樣風水財源會傾斜,不但會使兒孫各房有好壞之差,甚至會造成整個家庭的不穩固。近年來,房屋結構雖日趨多樣化,但仍注意整座房子各部分的協調。住宅大門忌正衝豁口、溪流口、道路口、大樹,鄉間居民大門常貼有八卦、佛符諸類以驅邪。私家住宅朝巷口正中(即丁字街口),必須於朝巷(街)正中的牆面上立一塊石頭,上刻「石敢當」,有的還刻上獅頭。
房屋主大廳方向最忌正對人家的門窗、煙囪或與某種有稜角的物體對衝。人們認為這種對衝於居住者不利,會破壞圓滿的生活。因此先蓋房的常阻止後蓋者的大廳對自家大門,以防不利不吉,後蓋者為避開這種對衝,或把大門改偏方位,或在大門前一定的距離建一道照牆遮攔。現在除大街道邊的房屋外,普通居民都注意這種忌避。古式房屋講究聚財忌錢財外流。屋中部有深井,屋頂的水聚於深井,深井有水涵排水,這水涵的涵道是彎曲的,忌從中門直出(錢水外流),人們認為這樣財氣才不會直流。現在的房屋多數沒有深井,也就沒有這種忌避了。
建房過程忌不熱情款待建築工人,尚未酬謝「土地」的新居,不得敲鑼打鼓。門檻忌踏、站或刀砍、物擊。正廳旁側不添造廚房,否則有「乞丐背草袋」之諱。房間裡,床的坐向也是有講究的,睡臥忌腳朝門口(死人相),床位忌朝房門(露醜)。房屋絕對不借人家生孩子,人們認為有人在家裡臨時生下孩子而後抱走,就是把家裡應有的人丁帶走。因此外人在自家要生孩子一定要立即離開,出嫁的女人更不得在娘家生孩子。俗話說「借死不借生」。有外人死在自家的房屋裡,要借廳堂辦喪事,這是許可的。 20世紀80年代以來,城鄉新建的居民住宅樓群日益增多,極大地改善了人們的居住條件,然而生活在樓房公寓裡的居民,往往感到以前那種友善的鄰裡之情在逐漸淡化,「對門數年互不知姓名」的現象也逐漸多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