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是閩南人】這些獨特的生命禮俗,你知道嗎?

2021-01-19 愛石獅

在閩南民間傳統的觀念裡,完美的生活狀態就是丁、財、旺皆有,並且「丁」是擺在第一位。生命的寶貴與生命歷程的豐富,使閩南家庭以敬畏和虔誠的態度來對待生命的每一個階段。這種敬畏與虔誠外化為種種的儀式,演變成我們今天每個人都會經歷的誕育禮俗、成人禮俗、婚姻禮俗、壽辰禮俗、喪葬禮俗等生命禮俗。按照人的生命歷程,相應的習俗隆重上演,提升了生命的價值,也為閩南生活增添了絢爛色彩。


生命禮俗速覽


■生育禮俗:開啟生命之門


嬰兒出生的一個月、四個月、周歲分別要做「滿月」、「四月日」和「度晬」


滿月這天,祀神宴客。宴畢,請一位高齡剃髮匠給嬰兒剃胎髮,稱「剃滿月頭」。娘家依照習慣要送來「頭尾」,也就是嬰兒從頭到腳的一切衣物。這些禮物也可在出生日和周歲時送。


「四月日」這天,除祭拜神佛和祖先外,主要是進行收涎儀式。收涎,就是把涎水收乾淨,祝福孩子不斷長大。 家裡會準備12個酥餅,用紅絲線或黑絲線串起來,由親朋好友說一句吉祥話,並拿一個酥餅在孩子嘴上抹一下,說「收涎收離離,明年招小弟」。有一些地方,如泉港區沒有做「四月日」的習慣。


■成人禮俗:踏上成長之路


16歲意味著一個人步入成年。閩南民間在孩子16歲生日這天都要舉行成人禮。成人禮由家族中福壽雙全者主持儀式,俗稱「上頭」,儀式中還要敬天祭祖,較為隆重。民間傳統的觀點認為,小孩在未滿16歲之前,是由天上的七娘媽保護的。因此,在俗稱「七夕」的農曆七月初七,民間表現出一種關心下一代的節日氛圍,新生嬰兒在第一個「七夕」拜七娘媽為「契母」(即乾媽),稱「新契」,至16歲才解除契約,稱「洗契」,其時都要舉行一定的儀式。隨著時代的進步,這個習俗在不少城市家庭已經消失,但是在農村中還是很普遍。

■婚姻禮俗:喜結連理


古代婚禮有「六禮」,即六道程序。閩南民間流傳下來的婚禮現在主要是議婚、訂婚、完婚三步驟。閩南傳統婚俗隨著人們外出,還流傳到海外。


議婚即婚姻的考核階段,由媒婆了解雙方家庭,講究「門當戶對」。雙方感到滿意後,雙方家庭交換男女「八字」,各問卜於神明祖先。八字如果合得來,婚姻便成,這其中有「緣分天定」的味道。


訂婚俗稱「送定」、「過定」,男方擇定吉日,將聘禮湊成偶數送往女家。女家隨其禮物輕重而回贈禮物,並由男方尊長將戒指戴在準新娘手中。男家將女家禮物帶回後,將禮餅等分贈親朋,作為訂婚通知。


完婚就是迎親。由新郎至女家熱鬧接新娘子,沿途點放爆竹。迎親花轎到男家後,新郎新娘同拜天地、祖先、父母,然後相對交拜,拜畢進入洞房,接著大宴賓客,是夜親戚朋友鬧洞房。


婚後女子第一次回娘家省親,俗稱做客,並在日暮時,帶著兩株連根帶葉並箍上紅線或紅紙的甘蔗和一對腳綁紅布的雛雞(閩南語稱「娶路雞」)等禮物返回夫家。按閩南和臺灣的習俗,日暮時才返回,寓有「暗摸摸,生達埔(生男孩)」的含義。甘蔗和雛雞分別象徵好頭好尾和夫婦和睦相處,白頭偕老,同時甘蔗與雞也均含子孫昌盛的意思。

■壽誕禮俗:人間重晚情


成年儀禮逐漸淡化後,壽慶儀禮就日益為人們所重視,並以50歲為分界,50歲前稱賀生,過生日;50歲後為做壽,俗稱「做大生日」,逢十舉行,但泉俗是做「九」不做「十」,因「九」與「久」諧音,寓有「歲壽長久」之意。

■喪葬禮俗:風光厚葬


喪禮是人生的結束禮,閩臺民間均認真地按傳統禮俗辦理。喪禮的全過程相當繁瑣,包括始喪、入殮、出殯、做旬、做百日、除靈、合爐等程序。出殯時,笙鼓前導,靈柩由棺夫扛著遊行,親朋送葬,最為隆重。去世一周年的祭祀稱作對年,兩周年的祭祀叫做三年,至時,居喪者脫孝,喪葬儀禮結束。

民俗是一個地方綜合性的文化現象。在閩南,各類生命禮俗普遍體現了人們求健康、平安、長壽、富貴的願想。

【編輯/芙蓉 美編/榮鑫 編審/磐石 世寧】


振獅醫院健康小助手:將白朮、白芷、白芨、白蘞、白茯苓、白芍、珍珠粉7種材料按各1/7磨成粉,加清水攪成糊狀即可,可以消除斑點和痘痘。

石獅廣電微信推薦

愛石獅 微信號aishishi-2013

石獅廣電傳媒 微信號sstv-chuanmei
平安石獅 微信號 sstv_pass

石獅新聞 微信號shishi-news

石獅網 微信號chinashishi

相關焦點

  • 譜牒研究與海峽兩岸節俗禮儀——閩南生育禮俗
    閩南生育禮俗體現的就是中華民族重視生命、愛惜生命的傳統文化。閩南生育禮俗大概可分為求子、孕子、產子、育嬰、養子(教子)幾個階段:一、求子男女成家後,一般都想養育孩子。有求子願望的人家會供奉送子觀音、臨水夫人等與生育有關的神靈,在初一、十五燒香禮拜,虔祝早賜貴子。
  • 從滿月到結婚,看遍泉州人生禮俗
    國慶節來西街看泉州版「人生縱貫線」10月1日—7日,由泉州市古城辦、泉州文旅集團主辦的潤物無聲展——「人生縱貫線」將在西街肅清門廣場展出,將為大家展現泉州的人生禮俗,看泉州人歷經千百年歲月洗禮和生活磨練後留下的珍貴文化遺產
  • 咱閩南人的大日子,這些細節你一定要知道!
    地道的閩南人都知道是初八深夜至初九凌晨全民出動,祭拜「天公」熱鬧、隆重程度堪比除夕夜和元宵夜噢~來看看往年閩南人都是如何「拜天公」的吧~大多數普通人家,拜天公通常略表心意,並不隆重,要提前準備的大概是這些:三牲(雞、鴨、魚、卵、豬肉或豬肚、豬肝)五果(柑、橘、蘋果、香蕉、甘蔗等水果)
  • 體驗泉州人生禮俗,遊歷人生縱貫線
    其中,由泉州市古城辦、泉州文旅集團主辦的「潤物無聲國慶展·人生縱貫線」吸引了許多人的目光,集實物造景、打卡蓋章、歲時市集等互動環節於一體的文創活動,讓市民與遊客體驗了從滿月、周歲、成年到結婚幾個重要人生階段中的習俗。今天小編帶大家到現場回味一番,了解充滿智慧與生活經驗的泉州人生禮俗。
  • 咱厝人蒲庭龍臺灣發專輯 創作富有閩南特色歌曲
    咱厝人蒲庭龍臺灣發專輯 創作富有閩南特色歌曲 qz.fjsen.com 2013-02-08 11:00   來源:泉州晚報    我來說兩句 本報訊 (記者 吳聰偉 曾廣太)咱厝人蒲庭龍日前籤約臺灣的唱片公司,成為閩南語歌星阿吉仔、辦桌二人組、楊宗憲、劉依純、蘇路等藝人的師弟,其閩南語歌曲專輯《追》也在臺灣發行。
  • 紀潔芳等:生死禮俗與生命教育
    筆者在大學開授生命教育課程多年,主要上課內容包括下列單元:生命意義的探索、生命價值的澄清(品德教育)、生命典範、生之喜悅、臨終關懷、悲傷輔導、生死禮俗與生命關懷、防治青少年自我傷害與生命能量引領等。本文乃探討生死禮俗與生命教育之課程內容與教學。  或許有些人會好奇,生死禮俗與生命關懷有何關係?生死禮俗乃包括:出生、成長、婚嫁及喪葬等禮儀與風俗。
  • 了解歷史,了解文化,了解【閩南泉州習俗】建房禮俗
    大家好,我是wumingdong今天帶大家來了解一下閩南泉州的建房禮俗。想了解更多的閩南文化習俗知識歡迎大家評論告訴我,感謝!!!建造新房是一個家庭的百年大業,尤其需要慎重對待,泉州民間也因而形成了一套頗具特色的禮俗。建宅之始,請風水師選擇地址坐向,再請擇日師擇定吉日動土興工。城裡選擇地址雖然受街巷局限,但風水師能「解兇化吉」。
  • 南安人看過來!這些閩南傳統節日你都知道了嗎?
    閩南閩南地區很注重民間傳統節慶,習俗與臺灣基本相同。春節:農曆正月初一,是一年中最重要的傳統節日。節前家家戶戶貼春聯。除夕夜,合家圍爐(火鍋)吃年飯。有的通宵不眠,名為「守歲」。長輩把紅包分給未成年的孩童,名為「壓歲錢」。初一凌晨,點燃爆竹「開正」。人們換上新裝到族人親戚家按輩份高低依次拜年,路遇朋友,都要彼此道賀新喜。
  • 身為閩南人的你懂得這些閩南語嗎?
    本人是一名土生土長二十多年的閩南女娃娃,最近卻發覺自己很多閩南語都不懂!我們都知道,有一些閩南語的表達和普通話對應的漢字是不一樣的,比如說,普通話的筷子,閩南語發出的音對應的漢字是「箸」。閩南語和很多方言一樣,發音常常還用著古漢字。
  • 有關中國傳統的禮俗規約你知道多少?
    化禮成俗:禮制化為民俗,與中國古代家族勢力通過家法、族規對禮制的維護有關,在家國一體的政治格局下,家族制度上升為國家禮制,然後又由國家禮制下降為民間家禮俗規。2.傳統禮俗規約的特點第一,等差性。嚴整的禮俗制度維持的是不平等的社會秩序。第二,調和性。注意等級關係之間的協調。第三,規範性。這是傳統禮俗最根本的特性。
  • 閩南小吃知多少?咱將這15道吃過的、或做過的分享給你
    閩南小吃知多少?咱將這15道吃過的、或做過的分享給你我不是廈門人,但是最近七八年吧,年年的冬天都會去廈門對面的漳州港過上幾個月。漸漸的對閩南的風俗文化,飲食習慣各種特色美食有了一點了解。今天咱不說泉州的古文化,也不說漳州的土樓,廈門的美麗風光。單說我了解的、吃過的、做過的一些閩南特色美食。每次呢,出去吃到什麼好吃的,回到家也都會模仿一下,複製一下。往往都會記錄下來,與大家分享。
  • 閩南有一道獨特風味美食,叫「豬肉粕」,肥而不膩,你吃過嗎?
    但在閩南地區,卻有一道獨特風味美食,它的每一片「粕」都是來之不易的精華,它就是豬肉粕。豬肉粕古時稱作豬油渣、油灼肉、油炸肉等。清乾隆年間,袁枚的《隨園食單》有著豬肉粕詳細做法:「用硬短勒切方塊,去筋袢,酒醬鬱過,入滾油炮炙之,使肥者不膩,精者肉鬆;將起鍋時,加蔥、蒜,微加醋噴之。」而後食譜大觀《調鼎集》也收錄相似的描述。從《隨園食單》和《調鼎集》中可印證油灼肉最早的歷史淵源。
  • 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問是什麼梗?你了解嗎?來看看就知道了!
    由於我們知道看一些短視頻,看的最多的也是下面的評論,覺得網友的能力實在是太厲害了,什麼段子都有,什麼都能想起來,因此最先開始的就是一些搞笑的短視頻下面的評論出現的這句話,隨著這句話用的人越來越多,後續就開始被各種傳播了。
  • 溫陵十二釵:千年古音傳閩南 鄉音娓娓道鄉情
    閩南語被稱為「古漢語活化石」,承載著閩南世界厚重的社會基礎和文化基礎。有網友調侃說,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兩個閩南人在一起卻說普通話!父母為我取名「方筱言」,就是取「方言」之意,希望我能為閩南語的發展傳承盡綿薄之力,最起碼,把網友這些酸酸的調侃給堵住啊。
  • 盤點閩南技藝:你所知道和不知道的閩南技藝
    大搖擺人南安大搖擺人,又名大搖人,它是一種大神尪仔藝陣,主要流行閩南廈漳泉、福州和臺灣中北部地區。其集雕刻、竹藤編、刺繡、舞蹈、音樂藝術於一體。泉州妝糕人泉州「妝糕人」是閩南泉州極富代表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閩南有句俗諺雲「水(漂亮)啊好像糕人仔」,足以表達民眾對它的讚美。
  • 多種方式傳承閩南文化 幼兒園裡傳唱新童謠
    作為傳承人,楊安東曾經創作《誇惠女服飾》《惠安女》《閩南人個個猛》《來惠安好佚佗》《蟲尋埔亞姨》《咱厝人講咱厝古》《新農保》等多首閩南新童謠,分別獲獎。特別是2003年創作《惠安女 水茫茫》(原誇惠女服飾)閩南方言新童謠,已作為幼兒大班學前(閩南童謠)本土文化教材,在閩南地區推廣。
  • 閩南結婚的的詳細過程 解讀閩南婚俗
    在閩南地區的婚俗中,雖然各地在某些程序上不相同,但概括起來,一般都有六禮,即:問名、納採、納徵、納吉、請期、親迎。文中以一例婚禮的舉行來窺視閩南婚俗所體現出的閩南文化。閩南結婚的的詳細過程 解讀閩南婚俗新郎①和新娘②出生在不同地方,在確定婚約之前,雙方的父母就結婚的相關事宜進行了充分的協商。一般情況下,儘量做到入鄉隨俗,如果閩南民俗上有差異,就以折中的方式進行,相互謙讓,不會過於苛求。
  • 「姐姐們」為閩南歌代言,有沒有一首唱的是你
    有那麼多經典的閩南語歌曲,觸動了許多人的心、聽哭了萬千個閩南人,也激勵了無數泉州人。仔細研究,那些在泉州被廣為傳唱的閩南歌,往往都深藏生活內涵,因為歌的內涵是被普遍認同的才會流行,如果說節目中演唱的《愛拼才會贏》、《海海人生》體現了泉州人愛拼敢贏,遇到困難不放棄,不言敗的精神,那麼,還有許多關於親子、愛情、婚姻、奮鬥、人生的閩南歌,體現了泉州人的精神和價值觀。
  • 你敢說你真的會「閩南話」嗎?這個遊戲能測出你正不正港...
    外地粉絲阿如畢竟咱厝的閩南話可是入選『中國最難懂方言的TOP10』這麼說吧「非閩南人如果沒有語言天賦,一直在閩南待著可能都聽不懂閩南話。」。可見,閩南語難度非同一般所以……還想考這本證書嗎?趕緊先惡補一下吧!
  • 這首閩南兒歌你還記得嗎?它的故事90%的人都不知道……
    ▲劉丹暘向周長楫請教閩南童謠唱法雖是泉州人,但剛在海滄支行入職時,劉丹暘還是常聽不懂當地老人的閩南話。當天,劉丹暘抓住機會也請教了周教授一番。第 三 站 : 走 近 閩 南 歌 仔 戲「高甲戲和歌仔戲一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