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陵十二釵:千年古音傳閩南 鄉音娓娓道鄉情

2020-12-23 閩南網


老許每天下午都會到後城的一家茶館,為眾人用閩南語講古


本次閩南文化節,從新加坡收集的《走馬春秋》、《一枝梅平山賊》
兩本古書籍中,許多人名都是用閩南語翻譯


本次閩南文化節,從廈門收集來的閩南語古字典《增注硃十五音》,
以閩南語15個聲母,來教人讀閩南語


刺桐幼兒園,小朋友們表演布袋戲,唱閩南童謠《天烏烏》

  閩南網5月29日訊 「酒幹倘賣無,酒幹倘賣無……」這首閩南語歌曲,各位看官肯定都十分熟悉吧?湖南衛視主辦的「我是歌手」總決賽上,歌手彭佳慧就唱著它華麗亮相。歌真的很好聽,可全國很多觀眾,卻對歌名《酒幹倘賣無》表示不解。

  筱言不是胡謅。在百度搜索裡輸入「酒幹倘賣無」這五個字,跳出來的相關詞條,第一個就是:酒幹倘賣無什麼意思。

  這首歌,在上個世紀80年代,曾紅遍兩岸,傳唱大街小巷,堪稱經典。讓筱言為你稍稍解讀一番——

  「酒幹」是什麼呢?這是外地人最不了解的閩南名詞——空酒瓶子;「倘」的本義是可以;「買無」是買不到;「賣無」根據語氣分意思:語氣輕是賣完了、賣了啦,語氣重了是設問「有沒有什麼東西可以賣」。「酒幹倘賣無」的意思就是「有沒有空酒瓶子賣?」

  閩南語有著千年歷史的方言,按照傳統的閩南語十五音分析,上古漢語的19個聲母,閩南語保留了15個。不過,這門語言可不是古董般的無法靠近,你到泉州的大街小巷聽聽,多少厝邊操著閩南語敘家常,茶館裡的泉州講古、嬉皮幽默的五色話、充滿童趣的泉州童謠、引人入勝的民間傳說,閩南語走進了每一代人的生活裡。

【釵主本紀】

  大給赫!挖系筱言(大家好,我是筱言),今天要和大家見面的溫陵第五釵,就是我啦。我說得一口流利的閩南語,優點可以概括為這兩個詞:伶牙俐齒,能說會道。

  閩南語被稱為「古漢語活化石」,承載著閩南世界厚重的社會基礎和文化基礎。有網友調侃說,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兩個閩南人在一起卻說普通話!父母為我取名「方筱言」,就是取「方言」之意,希望我能為閩南語的發展傳承盡綿薄之力,最起碼,把網友這些酸酸的調侃給堵住啊。

  下個月的世界閩南文化節還專門設立了我們家族的專場。今兒我正要好好造訪我族幾位前輩,為家族專場認真做準備。

□讀這些書,你可以更了解我

  《閩南方言大詞典》,周長楫主編

  《閩南方言》,李如龍、姚榮松主編

  《閩南文學》,朱水湧、周英雄主編

  《泉州歌訣圖典》,泉州市文化局、泉州市新海路閩南文化保護中心編

  《泉州俗語故事》,傅孫義編著

□世界閩南文化節展情速遞

  圖版:閩南語部分字的寫法、發音和普通話的解釋;閩南語外來詞彙一組;閩南語融入他國語言、保留古語古韻的部分展示。

場景:古厝說書

  聲像屏幕演播:古詩閩南語吟誦;學生用閩南語誦讀經典、童謠。

  電腦觸控螢幕:電子版閩南語字典,同一詞語,泉、漳、廈、潮、臺灣等地區閩南語的不同發音。

  3D電子書:閩南語難寫字拼圖、寫法、發音及在普通話裡的意思。

一嘆又一喝,泉州講古藏刺桐春秋

  ——「筱言啊,你今日卡有閒來聽我講古啊?」

  ——「老許你講得好,名聲響,我特地帶朋友來飲茶話仙,聽你講一段故事!」

  ——「歡迎歡迎,趕緊坐落下!」

  泉州市區後城街上的一家小茶館,老先生一段又一段原汁原味的閩南語講古,為筱言打發了很多無聊時光。

  「說著話,只聽見一聲暴響,嘣——」80歲的許榮銅右手捧一本泛黃小冊,左手捏一把摺扇,「啪」的一聲敲在木桌上,把最後一個「嘣」字拖得老長,「掀起兩個大坑,濟公和女妖拔了上來,濟公一鬆手,這個女妖立即倒地……」

  說到緊張處,老許的聲音也跟著急促起來,精彩處,音調拔高,懸疑處,神秘兮兮,愣是把一出《濟公後傳》說得出神入化。周圍的人聽得入迷,有的嘴巴微張,眼睛盯著老許,聽到有趣的地方便咧嘴,眼睛都笑沒了。很多老人都是常客,有的從大老遠專程搭車過來。

  老許是土生土長的泉州人,在茶館用閩南語講古8年了,每天固定說上2小時,風雨無阻。講的內容也很豐富,既有中國歷史神話傳說,也有不少流傳在泉州民間的故事。

  「以前沒有那麼多娛樂,大家很愛聽說書講古。新中國成立初期,咱們泉州就有不少說書場,東菜市場、中菜市場,還有南門,一般都設在菜市場裡面,下午就開始了。」老許說,他40多歲時就曾在市區群眾戲院講古,那時每人收2分錢,一晚上能收到十來塊,十分火熱。「現在講古老先生走了不少,聽的人也少了,年輕人要學也很難,閩南語得講得好,還要懂歷史。」

  泉州講古算是閩南語大家族中的長輩了,筱言希望它能夠走得更遠。這幾年,泉州電視臺閩南語頻道推出《泉州講古》節目,就十分受歡迎,骨子裡面,大家還是很喜歡它的。

五色配四句,閩南風俗人情看透透

  ——「紗巾掀過來,添丁大發財」「新娘坐乎正,入門才會得人疼」……

  ——「筱言,老人媽嘴裡念的是蝦米?」

  ——「這個你就不知影嘍,叫念四句,給新人送喜氣呢!」

  源自民間的閩南語學問挺深的,像上面說到閩南四句,就和泉州傳統婚俗分不開。泉州筍江閩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吳燦雙老師說,在他們浮橋的傳統婚禮上,從新娘挽面開始,到冠禮、上頭、上轎、過火爐,都要請老人媽念四句。

  吳燦雙老師還為我們介紹了「念四句」的同門——五色話。五色話包括了諺語、俗語和歇後語,這門口頭文學,包羅萬象,代代流傳,讀起來風趣幽默、琅琅上口。

  「清明穀雨,寒死虎母,是說天氣很冷;賊去才關門,是馬後炮;三個指頭拾田螺,意思是穩拿,十拿九穩……」五色話真有意思,有的雖然很土很俗氣,可卻十分形象地將生硬的道理說清楚了。

  吳老師說,五色話是十分本土的民間文學,像順口溜一樣,而且和當地的民俗風情聯繫緊密,甚至流傳海外。「現在很多年輕人,幾乎都聽不懂這些話了,不保護可不行。」

  現在,吳老師所在的鯉城區已經將五色話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並且開展了普查和搜集整理工作。這麼有趣的民間文化要是失傳那就太可惜啦,除了官方的保護外,筱言認為關鍵還是要沿襲代代相傳的模式,讓更多年輕人了解並喜愛。

憶兒時童謠,鄉音代代流傳久不衰

  ——「天烏烏,要落雨,阿公仔舉鋤頭欲掘芋。掘呀掘,掘呀掘,掘著一尾旋溜嘏……」

  ——「筱言,你念的是不是咱泉州童謠《天烏烏》?」

  ——「對咯,咱泉州人幾乎人人都會,從小就曉得念了。」

  閩南童謠,是許多閩南人兒時最美好的記憶。《拍鐵哥》、《月娘光光》、《天頂一塊銅》等,你聽過嗎?小時候,父母總會教筱言念,一遍又一遍,童年裡處處飄蕩著念童謠的聲音。

  「小時候天熱時,很多孩子就湊到一起念童謠,比比誰會得更多。小學時,我就會念100多首了。」回想兒時,82歲的泉州歌訣非遺傳承人傅孫義記憶深刻,「童謠都是一代傳一代,我外婆教給我媽,我媽再傳給我。」

  最近,傅老師即將出版一本《童謠一千首》,收集了一些流傳較廣的閩南童謠,還包括他自己的創作。2011年,泉州市機關幼兒園被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授為「泉州歌訣傳習所」,傅老師就常去教小朋友們念童謠。「童謠本身很有趣味,加上幼兒園用遊戲、舞蹈、說唱、繪畫等方式,小朋友學得很快,也很喜歡。」

  閩南童謠在泉州又叫泉州歌訣,泉州新海路閩南文化保護中心主任龔勤勤說,現在很多小孩都不會念,甚至連閩南話都講不好,該中心從幼兒園著手,以傳播歌訣的方式開始對閩南語的保護。

  去年11月在中國閩臺緣博物館舉行的泉州歌訣傳承經驗交流會,許多致力於閩南方言保護的專家各抒己見,有的提議創辦教學機構,有的認為可以立足於高校這個平臺,鼓勵大學生從事泉州歌訣的創新工作……想法很多,不過大家一致認為,泉州歌訣應從娃娃抓起。

家族世系譜

三國時期

  吳國入閩設立建安郡,帶來了一部分的吳越楚地漢語方言。

西晉

  永嘉之禍期間,晉室南遷,大批北方漢人入閩,帶來了3世紀時中原語言。

唐高宗年間

  唐高宗儀鳳年間(約677年),陳政、陳元光父子帶兵入閩平亂,進而屯墾閩南漳州,帶來了7世紀時中原語言。

唐僖宗年間

  唐僖宗中和年間(885年),王潮、王審知兄弟又帶軍隊入閩平黃巢之亂,也帶入了當時的中原語言。唐時的這兩批移民所帶來的北方口語,演變後成了所謂的「漳州腔」的基礎。

明末清朝

  明末清朝,學者對於當時閩南語進行系統整理,如清晉江黃謙著有《匯音妙悟》,清東苑謝秀嵐歸納出匯集雅俗通十五音等。

至今

  如今,閩南語主要分布在中國大陸東南沿海(福建、廣東、廣西、海南),香港,東南亞(臺灣、新加坡、汶萊、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等地區和國家,並形成幾種次方言:泉州話、漳州話、廈門話、龍巖話、海陸豐話、臺灣話、浙南閩語、峇峇(音,bā)話、檳城福建話、新加坡福建話。

閩南方言分布

閩臺文化圈

  1.閩南地區23個縣(市、區)(含金門縣),約1000萬人

  2.閩西的龍巖市區、漳平市和三明的大田等地,約80萬人

  3.臺灣省18個縣市,約1400萬人

潮汕文化圈

  廣東省東部潮汕地區12個縣市,約1000萬人

瓊文雷州文化圈

  海南省18個縣市400萬人和廣東雷州半島275萬人

國內其他地區

  1.廣西中南部的合浦、陸川、北流、平樂、平南、桂平以及柳江等縣約有16萬人

  2.浙江南部的平陽、玉環和舟山群島、江蘇的宜興和江西的鉛山、上饒、玉山等地約有141萬人

海外文化圈

  南洋群島(菲律賓、新加坡、印度尼西亞)和中南半島(泰國、馬來西亞)等地、香港和澳門、西歐和南北美洲約2000萬人

  (數據由泉州師範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閩南文化研究專家林華東提供)

【徵集令】秀出你身邊的閩南文化

  閩南文化博大精深,涵蓋範圍之廣,融入生活之深,令言語蒼白。本報推出特別策劃「溫陵十二釵」,擬以虛擬釵主,介紹閩文化的十二大類:陶瓷文化、茶文化、先賢思想、海洋文化、南少林武術、南音南戲、人生禮俗、宗教信仰、閩南語文化、民間工藝、宗族文化、南建築文化等。

  親愛的讀者,身邊有啥好玩有趣的閩南文化現象及物件,你來秀;有啥令你困惑的閩南文化形式及器物,我來幫。歡迎撥打968111或新浪微博@海峽都市報閩南版,與我們分享。(本網記者 張帆 謝向明 文/圖)

相關焦點

  • 溫陵十二釵:出磚入石燕尾脊 最是難忘胭脂紅
    這個一字之差的傳說,或許可以為古時閩南眾多皇宮式建築的興起做一個野史批註。前幾天,筱築忍不住向泉州南建築博物館原館長黃金良求教,閩南傳統建築興起何時?黃老師說,九日山上的延福寺是晉代的,市區狀元街的元妙觀也是晉代的,都是福建有記載的最早宗教建築,顯而易見,傳統民居的歷史,恐怕要比傳說來得更早。
  • 「鄉音鄉情 雙屏雙贏」音樂會火熱開演
    「鄉音鄉情 雙屏雙贏」音樂會火熱開演2017年09月25日 14:26:00來源:洞頭新聞網核心提示:為增進兩岸半屏山旅遊經貿文化交流,促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9月22日晚上,由國臺辦、省政府主辦,市委宣傳部、市臺辦、洞頭區人民政府承辦,區臺辦、區文體局、東屏街道辦事處、溫州海岸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執行的 「鄉音鄉情 雙屏雙贏」音樂會在洞頭火熱開演。
  • 南京新「金陵十二釵」決出「金釵、銀釵、玉釵」
    5月1日,被評為新"金陵十二釵"的"金釵"劉婧(中)和"銀釵"甘璐(右)、"玉釵"王薇領獎後合影。當晚,南京形象大使――新"金陵十二釵"評選活動決賽落幕。新「金陵十二釵」以古典小說《紅樓夢》中的金陵十二釵為審美原型,要求參選人具有現代美感和聰明才智,並熟練掌握外語。全市千餘名女青年參加了歷時兩個多月的評選活動。在半決賽中當選新"金陵十二釵"的12位姑娘進入了最後的決賽。新華社記者孫參攝
  • 童謠聲聲覓鄉情
    繪本閱讀活動激發孩子閱讀興趣本報訊 (記者羅劍生 通訊員朱麗瓊 文/圖)近日,泉州臺商投資區文化服務中心開展第五期「兒童故事屋」繪本閱讀活動,主題為「聽鄉音覓鄉情」,共有20對家庭報名參加。吳聖垚、朱玥晗兩位小朋友為大家帶來了楊安東老師創作的《阮厝這條街》《文都泉州》兩首閩南童謠。楊安東老師為參加活動的所有小朋友贈送《閩南新童謠》書籍。活動當天孩子和家長穿上漢服,遊覽洛陽古街和洛陽橋,仿佛進行一場穿越之旅,留下一道亮麗的風景。
  • 海絲風起家國情長 2019世界閩南文化節在香港舉行
    此次閩南文化節吸引了馬來西亞、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新加坡、泰國、越南、斯裡蘭卡、印度尼西亞、緬甸、日本、英國、澳大利亞、烏幹達、馬達加斯加,以及中國香港、澳門、臺灣的24個閩南社團的700餘名海內外閩南鄉親參加。  此前,世界閩南文化節已在泉州、臺灣、澳門等地舉辦過,2020世界閩南文化節將在菲律賓舉辦。
  • 海南日報數字報-傳唱婉婉鄉音 留住濃濃鄉情
    本報訊 (記者陳蔚林 實習生陳卓斌)10月16日下午,由馬來西亞海南會館聯合會主辦,海口市現代管弦電聲樂團協辦的「留住鄉音
  • 透過鄉音鄉情認知歷史 讓傳統文化能薪火相傳
    這兩本書編撰耗時三年,前者還原了各非遺項目的前世今生,後者則收錄了當地民謠的鄉音鄉情。大朗鎮宣傳文體局的一位工作人員向羊城晚報記者直言:「傳統文化不傳承不記載,就會慢慢被淡化,甚至消失。而要記錄這些文化元素,最難的是尋找傳統文化背後的『知情人』。」
  • 南京(金陵十二釵)薄荷價格
    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南京金陵十二釵薄荷香菸大家一定很熟悉,它由江蘇中煙所出品,國內少見的成套系列香菸品牌之一。它以細支品型主攻國內香菸市場,香菸盒上的釵美人圖形象傳神,栩栩如生。突出薄荷煙香。南京金陵十二釵薄荷多少錢? 南京金陵十二釵薄荷多少錢
  • 《紅樓夢》金陵十二釵都有誰?金陵十二釵正冊排名各個貌美如花!
    金陵十二釵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中書寫的人物,她們全都是賈家中最為優秀的十二位女兒,被稱作世界文學史上的一道亮麗風景。那麼紅樓夢金陵十二釵都有誰呢?金陵十二釵正冊美貌排名如何?接下來就由小編來為大家揭曉吧。
  • 散文:難忘那鄉音鄉情
    每次踏上故鄉那多情的土地,親切感油然而生,尤其聽到地道的家鄉話,那濃濃的鄉音,讓我頓時醉在了故鄉溫柔的懷抱裡。樹高千尺也忘不了根。無論離家多麼久多麼遙遠,故鄉永遠在我的心裡,在我的夢鄉裡。看到故鄉平原成片金黃的稻花香,橫豎成排的風楊,還有那熟悉的小村莊,彎彎曲曲的鄉村小道,清澈見底的門前小河,我會從心底裡呼喚,故鄉!在外漂泊的遊子回來看你了。
  • 「吟唱閩南童謠 歡喜來逗陣」系列主題活動
    閩南童謠,是以閩南方言進行創作和傳唱的兒童歌謠,是閩南歌謠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老百姓集體創作智慧的結晶。為進一步傳承閩南文化,讓閩南童謠文化重煥生機,7月20日起,北星社區「同心圓」兒童之家開展「吟唱閩南童謠 歡喜來逗陣」系列主題活社區志願者吟誦的充滿童趣的閩南童謠把小朋友們吸引住了,小朋友們聽得津津有味,沉浸在閩南童謠的美妙世界之中。
  • 孔祥有:難忘鄉音鄉情 關注家鄉發展
    握著我們的手,仍然十分有力,一口金華鄉音的普通話,我們這些小年輕,一下子就放下心中的包袱,喜歡上了他。「我小時候,是在婺江水裡面泡大的,然後經常在松林中玩耍。」說起家鄉的變化,孔祥有眉飛色舞,他說他最懷念小時候在婺江邊畔戲水的日子。「每個人都一樣,我對家鄉也很熱愛,一直盯著金東的發展呢。最近幾年很不錯,基礎建設越發完善,環境也越發好了。
  • 「四海同春」嗨爆倫敦劇院 鄉音鄉情暖僑心
    中新社倫敦2月20日電 題:「四海同春」嗨爆倫敦劇院 鄉音鄉情暖僑心  中新社記者 冉文娟 張平  當地時間19日晚,「四海同春」藝術團成為London Palladium劇院的主角。能容納2200名觀眾的劇院座無虛席,熱鬧的氣氛驅除了倫敦雨夜的溼冷。
  • 惠安舉辦「誦中秋」閩南童謠傳唱活動
    童謠傳唱表演 柯碧田 攝東南網9月12日訊(本網記者 林傑 通訊員 柯碧田)一聲聲稚嫩童聲傳誦古老的故事,一曲曲鄉音鄉曲喚醒濃濃的鄉情。12日下午,作為福建省「我們的節日·中秋」主題系列活動之一,「誦中秋」主題閩南童謠傳唱活動在惠安縣文化館舉行。
  • 不變的是鄉音和鄉情一一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回鄉側記〈上〉
    變化的是地位和容顏,不變的是鄉音和鄉情!作者簡介:陳幹橋,年六十四,中學高級教師。
  • 絲絹烙畫「金陵十二釵」欣賞
    金陵十二釵,是中國古典小說《紅樓夢》中最優秀的十二位女兒。太虛幻境薄命司以十二為一組將賈府上、中、下三等女子編成正、副、又副三冊"。警幻仙子道:"即貴省中十二冠首女子之冊,故為正冊","(副、又副)下櫥則又次之"。第五回完整出示了林黛玉、薛寶釵、賈元春、賈探春、史湘雲、妙玉、賈迎春、賈惜春、王熙鳳、巧姐、李紈、秦可卿十二位正冊女性名單。 烙畫古稱「火針刺繡」,近名「火筆畫」、「燙畫」等,是中國一種極其珍貴的稀有畫種。據史料記載,烙畫源於西漢、盛於東漢,後由於連年災荒戰亂,曾一度失傳。
  • 閩南歌裡覓鄉音 唱著閩南歌赴臺灣下南洋
    這個夏天,唱完最後一首閩南歌,臺灣閩南歌天后江蕙封麥。從上世紀80年代嶄露頭角、90年代大紅大紫,一直到如今告別歌壇,江蕙的演藝生涯也正因循了整個閩南語流行歌曲這幾十年來的起起落落。作為以方言作為語言基礎的地方歌曲,閩南歌傳遍大江南北,除了閩南話獨特的七音發音規律以及民謠基礎外,臺灣原創的閩南語歌曲同樣功不可沒。
  • 《紅樓夢》中「金陵十二釵」的排列順序到底有何意義
    細琢磨分析小說《紅樓夢》中「金陵十二釵」的排列順序,還真是有使人細思極恐的細節。這「金陵十二釵」中的女人們結局都很悲慘,唯一巧姐沾了劉姥姥的光,過上了百姓生活。最令讀者好奇的是:「金陵十二釵」排列順序有根據嗎?
  • 香菸報價:南京(金陵十二釵烤菸) 最新價格為多少?怎麼樣?
    南京金陵十二釵一款非常受歡迎的香菸品牌,江蘇中煙也一直在維護這個品牌,所以市面上有不同包裝、不用顏色的金陵十二釵香菸。下面中國香 煙網小編帶你看看南京金陵十二釵有幾款,南京金陵十二釵多少錢一盒。一掃之前的黴運。戀愛美好。入口即化的標準即可。下面琦哥總結出紅燒肉的家庭做法。摩羯和前男友的前情能夠變真愛了。射手座射手座儘管無法在感情中放心。
  • 北大哲學教授讀紅樓:十二釵不僅是十二位美好女子,還是十二種生活...
    《入世與離塵:一塊石頭的遊記》全書結構以金陵十二釵展開,用寶玉收結。十二釵中,開篇即講「賈府四春」,採四位一體的方式。這不僅由於她們是賈府的四姐妹,血脈貫通;更重要的,不如此則不足以表現蘊含在四個生命之中的從生長到收藏、自盛而衰的完整歷程。